家兄朱由校第七十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

第七十章 真實的滿清八旗


更新時間:2022年10月04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是!”

校場高臺上,見朱由檢對后金感興趣,滿桂也回禮,隨后表情嚴肅道:

“建虜、乃我大明心腹大患!”

“細細說來。”一直和戚金不對付的楊漣也來了興趣,催促滿桂,而滿桂頷首,隨后解釋道:

“建虜與北虜不同、他們有著耕地、礦山、軍器所,并且十分熟悉大規模作戰。”

“老奴手下的悍卒,具體多少,沒有人清楚,但襲擾遼沈時,大部分時候人數在七萬余人左右,其中女真人六萬,漢人一萬。”

“他們雖然沒有火器,但是箭法歹毒。”

“標下并沒有參加過與建虜的大戰,但從一些小戰能看出,他們十分精銳,遠勝北虜。”

“具體些。”戚金也皺眉催促了起來,從滿桂的口中,他似乎聽到了一個更為真實的建虜。

“是!”見眾人這么感興趣,滿桂也細細說道:

“叛軍兵馬擅長尋找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地形,風向,常常在野戰中不停的從高處往下沖鋒,并且同時順風向發射錐頭破甲箭,以求發揮弓箭的最大威力。”

“他們的打法,完全就是模仿學習當年李氏遼東鐵騎的打法。”

“開戰前、以密集的步射箭雨打擊對手的士氣,隨后身披三重甲的死兵用盾車掩護,抵御火炮。”

“當盾車距離我軍不足三十步時,死兵就會一同沖鋒,以求一次性沖垮我軍陣型。”

“他們的騎兵馬同時習慣在戰局初開的時候側面突擊,切割對手陣型,將敵人分割,為后面的步兵馬推進做準備。”

“由于遼兵怯虜,加上欠響多年,因此遼鎮兵馬士氣并不高昂。”

“老奴手下的叛軍兵馬就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每戰必以關外蠻族的氣勢震懾關內遼兵,并且他們之中有身披三重甲的白甲巴牙喇。”

“這群白甲巴牙喇都是神射手,最喜歡躲在亂軍之中,以硬弓以偷襲射殺我大明的將領,力求打垮我軍的氣勢。”

“他們的箭法歹毒,基本每一箭都是瞄著面頰去的,杜松總兵便是死于這樣的偷襲之下。”

“因此、對付我軍,叛軍往往會先用盾車進攻,隨后盾車抗住我軍火炮后,便是死兵沖鋒,撕開我軍正面的陣型,再用騎兵進攻兩翼。”

“只要我軍陣腳稍亂,隱藏在亂軍中的白甲巴牙喇便會射殺我軍將領,使我軍失去統一的號令,在開戰不久后便混亂不堪。”

“一旦達到了這樣的效果,遼鎮兵馬的士氣就會跌落谷底,隨后開始出現潰兵。”

“只要潰兵出現,叛軍兵馬就會開始從后面剿殺潰兵馬,搶奪輜重。”

“這便是標下所經歷的建虜叛軍……”

“他們的陣型呢?”戚金作為將領,更為在意建虜的進攻陣型。

小部隊還是大部隊,不管是什么部隊,只要陣型定好了,基本就不會變,建虜也是如此,因此戚金迫切的詢問。

滿桂面對詢問,想了想后回道:

“他們的進攻陣型,實際上便是女真人在黑山白水之間狩獵的陣型,即分為五個小隊,頭隊為死兵壓上,二隊和三隊自左右進攻,進攻獵物兩翼。”

“一旦兩翼撕開,四隊和五隊便會從側后方進軍,形成口袋式的圍攻。”

“這個時候,只要出現潰軍,必然向著空出來的正后方逃竄,而建虜也就可以開始絞殺了。”

“不過、我軍往往在數十人、數百人的野戰沖突中不會發生大敗的事情,反而與建虜的人馬能打的有來有回。”

“標下曾經聽遼鎮的游擊說過,一旦發展到了數千人,上萬人、乃至數萬人大戰的時候,我軍往往便會自亂陣腳,隨后開始潰敗。”

說到此處,滿桂忍不住嘆息了一聲,而戚金也是緊皺眉頭,不知道在想什么。

至于楊漣則是面色不喜,認為必然是將領貪生怕死的緣故。

相較于他們、朱由檢十分明白滿桂口中的原因。

這個原因,就是因為明朝長期處于和蒙古人的治安戰,戰斗規模維持在雙方各自數千人左右,導致了明軍對兵團作戰不熟悉。

在萬人級別和數萬人級別的會戰中,明軍總會輸的一塌糊涂。

明末書上明軍野戰擊敗清軍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努爾哈赤進攻清河所的當天,馳援清河的參將賀世賢就斬首真虜一百五十一顆。

努爾哈赤進攻鐵嶺時,李如柏的弟弟李如楨更是帶著賀世賢等馳援鐵嶺,斬首真虜一百七十六級。

由此可以看出、明軍不是不能打,但無一例外的都是小規模沖突。

也就是說,只要明朝那邊擺出陣勢,聚個上萬人、乃至數萬人的規模打會戰,那就必敗無疑。

這種詭異的事,說明明軍的組織度已經弱化到一個令人發指的地步了,說明明軍已經快不知道如何指揮八萬十萬人的大陣仗了。

從戰略到后勤,再到整個戰役的把控調度,都是一坨漿糊,只有千把人這種連小規模戰役都算不上,只能稱為“戰斗”的情況下,明軍才能得勝。

有句話叫“人多了亂,龍多了旱”,明軍到最后就出現了這種詭異的事。

一旦沒有了這種調度能力,那就絲毫發揮不出明朝的戰爭潛力,最后就成為了歷史上如遼事那樣的添油戰術。

葬送進去十萬,再填補十萬新的,再次葬送,再填補……

明軍不能打嗎?不一定,但明軍沒有了靠譜的指揮體系,沒有了組織能力,那種“將十萬兵,橫行朔漠”的能力消失了。

歸根結底,還是老一代能指揮數萬人作戰的將領紛紛病逝、戰死,而新生代的將領沒有成長起來,導致遼事敗壞。

沒有能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名將,那么不管朱由檢訓練出多少精銳,都只有死在遼東這一條路子。

可只有名將也是不行的,因為歷史上明末能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將領也很多。

孫傳庭、洪承疇這兩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剩下的將領中,沒有機會施展,但敢于帶兵數千和上萬精銳碰撞的還有盧象升、曹變蛟等人。

但如洪承疇指揮的松錦之戰一樣,即便有著吳三桂、曹變蛟、楊國柱等勇將,卻還是因為王樸等豬隊友的騷操作宣告失敗。

因此、要名將,還要練強軍,并且把名將強軍都放到一起,明朝才有打出大兵團作戰的可能。

但眼下尷尬的就是,上述的眾人中,沒有一個人成長起來。

眼下朱由檢能用的人里,完全沒有一個有能力指揮大兵團作戰,這就很尷尬了……

“總不能靠我自己上吧……”

朱由檢突然心虛起來,畢竟他前世頂多當上一個班長,別說大兵團、就連連排一級都跟他沒有關系。

可是想了想、他還真的沒有人可以用。

對此、他只能在心底長嘆一口氣:

“罷了、死馬當作活馬醫吧……”


上一章  |  家兄朱由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