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林一不是特地找的李羅賓。
他只是在聊正事兒的間隙恰好想起了奇異果跟熊廠之間的關系,于是就跟李羅賓提了一嘴。
李羅賓覺得既驚訝又有趣,因為這還是第一次,有人為了一個女明星當面托他幫忙,正常來說和他來往的人不會愿意為這種事欠他人情的。
這個人情好像還真不算大。
總之李羅賓也沒有拒絕,而且當著林一的面就把電話打到了龔禹博士那邊,簡單交代了幾句。
龔禹博士自然滿口答應下來,所以才有了探班的事情。
林一接到顧采薇的消息之后,知道這位龔博士已經把活兒干完了,于是也向他表示了感謝。
這事兒就算完了,很簡單。
那林一本人最近在忙活些啥,為什么又晃悠到李羅賓面前了呢?
他的車造出來了。
按照林一的要求,他不需要那種配合PPT吹牛用的概念車,只需要一輛真的能從生產線上下來的量產車。
作為項目負責人的邵宇,帶著主要由他自己招聘來的團隊,花了一年時間終于搓了一輛車。
其實李羅賓第一眼看到這東西的時候是有點嫌棄的。
“太……普通了吧?”
羅賓說話還是很有涵養的,林一猜想他本來應該是想說丑,但是出于禮貌自動替換了。
它不光長得很平庸,名字也是如此,被林一草率地稱為“萬里1號”。
林一本人毫不在意,而且大吹特吹: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我說句實話啊羅賓,以你的背景,你的審美情趣代表不了國內的普通消費者。”
“當然我也不是強行夸這輛車的外形有多驚艷,因為外形在我們研發這輛車的時候,屬于排序非常靠后的考慮因素。”
“我知道現在的市場,特別是年輕人買車是非常看重顏值的,車如果長得難看就提前失敗了一半。”
“所以我們沒打算把這車賣給他們。”
“你還記不記得我說過,萬里出行造車最大的優勢,我們的第一批客戶肯定是開網約車的司機。”
“那對他們來說,車首先是一種生產力工具,而不是社交時候充場面的道具,或者彰顯自我個性的符號。”
“所以,這輛車最大的特點是經濟性,我們在購置成本、使用成本、保養成本乃至折舊成本上都做了很大的考量,這些都遠遠超過車的外形。”
“而且不瞞你說,外形設計成這樣成熟、普通、常規的樣式,也是考慮了成本的因素。”
李羅賓質疑道:“如果拼生產成本的話,你能跟那些傳統品牌比較嗎?他們的規模遠遠大過你。”
“別的且不說,你要先花大價錢新建一個整車廠,每年的折舊攤銷都比人家要高一大截。”
林一笑道:“這是一個誤會。”
“你說的那些傳統品牌,他們規模大的地方可都是油車,所以我,還有很多的所謂新勢力才會押寶到電車。”
“目前為止能夠大規模出貨電車的廠家屈指可數,剩下那些新勢力比我快不了多少。”
林一說的屈指可數無非是兩家。
一家是美國的特斯拉,基本上所有的新勢力都是瞄準它去的,堪稱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標桿。
還有一家在國內姓B的廠商,但是它翻身的時候還遠遠沒到,品牌形象和口碑都跟上一個相去甚遠。
林一還記得自己高中的時候,學校里有位老師開那個牌子的車,是會被同學們笑話的。
這些事情李羅賓都是清楚的,不過他沒有打算細細掰扯了,因為這是林一的造車項目,而不是他的。
“那你今天找我來看實車,應該不只是讓我知道你的進度吧?”
鋪墊了半天,既然說到這兒了,林一也就不再賣關子。
“我請你來呢,確實有個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或者說希望取得你的諒解。”
“誠如你所見到的這樣,我們拿出來的第一輛車,是一個成本優先的選擇,所以新技術的應用上是比較克制的。”
“我們之前聯手搞的自動駕駛團隊,負責萬里出行造車的智能化模塊,我們認為在這輛車上的適用性很小。”
“這輛車的主要用戶本來就是專職司機,開車是他們的謀生方式,應該不會看重智能化水平。”
“另外一個原因,我詳細了解過目前團隊的技術進展,認為現有條件下智能化水平的差異達不到那種強烈的感受,能夠影響消費者購買選擇的水平。”
李羅賓倒沒有著急,因為林一不是個莽撞人,他應該會有一個整體方案的。
“當初可是你自己提出,說要用萬里出行造車的平臺,來給我們的自動駕駛團隊落地。”
林一立刻說明道:“這個承諾仍然有效。”
“我們之前考慮過,也做了內部的商議和論證,決定在造車的戰略上做進一步的細分和深化。”
“現在你看到的這輛車,萬里1號,是主打網約車市場的,但我們早晚要面對普通的消費者。”
“我們想到,這兩個市場其實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為了互相不形成干擾,可以拆分成兩個單獨的品牌,或者說系列。”
“我們共同研發的車輛智能化技術,可以放在我們另外一個系列的車型上,內部暫時稱之為鵬程1號。”
“我對萬里1號的設想,就是先把電動車的路趟熟,然后把研發到生產到銷售的全流程都落地。”
“而我對于鵬程1號的期望,則是希望它能夠用上最好的技術,實現電車的科技感、未來感以及時尚感,其中智能化水平可以作為一個亮點來推出。”
“我對第二輛車,也就是鵬程1號的定位是對標特斯拉的魔豆3。”
“之所以不造更貴的車不是怕賣不出去,只是我認為公司的技術積累還沒有到那個程度。”
“等到有足夠的東西可以拿出來炫技,再搞一個豪華品牌出來裝逼不遲。”
李羅賓并不完全認同林一的發展思路,但他是沒辦法直接干預萬里出行的造車選擇的。
既然林一已經有了自己通盤的考慮,那就讓時間來檢驗他是否正確即可。
所以李羅賓最后還是表示了支持。
當然,熊廠雖然跟萬里出行有了很深入的合作,但是也不會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這個籃子里。
李羅賓搞定之后,林一又帶著自己平平無奇的“萬里1號”去拜訪了馬杰克,自然是為了當初烏鎮的那個承諾。
兩個字:打錢!
到了這一步,林一的造車大業馬上要進入下一個環節了:
我的生產基地在哪里?
小說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