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四合院有個家第三百九十八章,新方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在四合院有個家 >>我在四合院有個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八章,新方向

第三百九十八章,新方向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海螺的曹阿蠻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海螺的曹阿蠻 | 我在四合院有個家 


新城大學的校長王煥初,被喊到辦公室的時候,還是很懵逼的。

「顧主任,熊貓同志,您二位喊我過來,是有什么事情嗎?這么神神秘秘的。」

「老王,你先坐,我們慢慢聊。」

顧海山沒有官架子,為人處世都極為和善親民。

等王煥初坐下來,寒暄了兩句之后,顧海山這才把話題引向大學專業的事兒。

一聽說是關于地震學專業的事兒,王煥初頓時驚疑不定地問道:

「我們新城真的可以開設地震學專業么?」

現在的情況,有些特殊。

即便王煥初在新城這邊也呆了七八年了,可依然還是有些疑神疑鬼,按部就班,根本不敢亂搞什么創新。

主要是害怕,畢竟地震學這樣的專業,本身就不是什么好學科。

好像跟什么傳統的地質學,或者說風水師,有很大關系一般。

反正在普通人看來,地震學就是這樣的一個特殊情況。

「為什么不可以?」

周濟民反問了一句,不等對方回應,他繼續說道:

「開設地震學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我認為十分迫切,我不想讓我們的研究成果得不到驗證.........」

「古代封建王朝是怎么毀滅的,我們都知道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小冰河.........」

「其實除了這些之外,天災人禍也是其中之一,不過我們現在要說的是天災......」

「關于天災這些方面,除了地震災害之外,還有隕石、泥石流、海嘯、龍卷風等等........」

「我們綠洲新城即將發射新的通訊衛星,建立起更加完備的全球通訊系統,到時候全球氣候方面........」

「后續,我們會成立新城氣象局,每天晚上我們新城電視臺會更新我們全國各地區的天氣預報......」

聽罷周濟民的話,王煥初和顧海山兩人才知道前者的格局,真不是一般的大。

并且周濟民身上那一往無前的氣勢,也讓人十分敬佩。

這才是科研工作者應該有的態度。

「好,那么便依照熊貓同志所說,老王,你們新城大學開始著手組建地震學專業吧,今年九月份招收學生,肯定還來得及......」

顧海山大笑著說道。

「沒問題,既然二位都那么支持,我責無旁貸!」

王煥初點點頭,隨后一臉感慨地說道:

「其實當初我曾經去過幾次京城大學的地震樓,對他們這個專業學科是非常感興趣的,奈何......」

京城大學的地震學學科創立于一九五六年,是國內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地震學專業,也是目前國內高校中地震學研究方向最全的。

研究領域包括理論地震學、結構地震學以及震源地震學等。

只不過,現在的京城大學,地震學這個專業已經形同虛設了。

他這番話,把周濟民和顧海山兩人也說沉默了。

「這些事就不要再提了,我們綠洲新城好好發展我們的科技,其他的事情,不要去討論!」

沉默片刻,周濟民如是說道:

「王校長,除了新城大學需要建立地震學專業之外,你們還需要建立地質學專業、氣象專業等學科。」

「比如氣科學技術、大氣探測技術、應用氣象技術、雷電防護技術等等,這些都是未來我們國內急需的人才,必須抓緊時間培養......」

「不要擔心學生們畢業之后沒崗位安排他們,我跟你說,我們最起碼需要

在全國每個縣城建立一個氣象局或者氣象小組......」

全國那么大,每個地方都需要一個氣象局來保障當地的農業發展。

接下來,周濟民便跟他們開始普及最新的通訊衛星技術更新之后,將會帶來哪些變化。

同時也跟王煥初和顧海山兩人科普了一下,有關氣象方面的技術影響。

「你們應該還記得五九、六零和六一這三年的自然災害吧?」

聽到周濟民的詢問,王煥初和顧海山兩人連忙點頭。

「我們不想再次看到這三年自然災害,那么就必須人為干預和預防這樣的災難發生.......」

「除了之前我們偉人所頒布的修建水庫等一系列政策,我們氣象局也必須要進行人為干預,進行人工降雨........」

「關于人工降雨這件事,技術突破是非常簡單的,我已經花費一周的時間大致上解決了人工降雨的技術問題.......」

眾所周知,人工降雨發射的是裝有干冰等人工降雨物質的炮彈。

人工增雨防雹炮彈簡稱人雨彈,人雨彈是通過高炮射擊。

將彈丸發射到云層中爆炸,以爆炸和爆震產生的沖擊波把催化劑播撤到云中,使催化劑產生大量人造冰核,通過催化劑的作用使雹云、雨云的機制產生轉化因而達到增雨防雹目的的一種民用炮彈。

然而,人工降雨根本沒有那么簡單地發射人雨彈就可以了,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問題。

畢竟人工降雨作業只有在一定的自然云的條件下才能獲取所需的增加水量的結果,技術條件還無法做到人工造雨。

因此大氣探測技術、應用氣象技術等專業人才就派上用場了。

顧海山和王煥初兩人聽完周濟民的話,都激動到渾身顫抖。

如果這件事真的成了,那必將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兒啊。

按照周濟民描述的情況來看,那么未來一段時間內,一旦把氣象局在全國建立起來,干旱問題,或許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預防了。

「老顧同志,你們政務部門要開始組建氣象局,最后是跟軍方合作,因為后續的人工增雨所需的高射炮,還得從軍方這邊大量采購呢.....」

「沒問題,熊貓同志,我們保證完成任務。」

周濟民笑了笑,繼續道:

「你們也別激動,還得在我們綠洲新城這邊慢慢形成規模,把技術給摸索清楚之后,再向全國鋪開,不要急嘛....」

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事情還得一步一步來,腳踏實地去完成任務才行。

三人會議結束了,王煥初便火急火燎地離開了,顧海山也忙著開始組建氣象局這些事情。

而周濟民則是回了一趟家,然后開著飛機前往京城。

文津街,元宵節剛過沒多久,周濟民再次來到這里,領導們都有些奇怪,怎么最近來的這么頻繁?

隨即,老林等幾位領導跟周濟民聊了一會兒,很快就召開了會議。

想要在全國各地建立氣象局,這一點倒是簡單,然而,這必然會增加***的負擔。

畢竟全國大概有一千六百多個縣級或同等級單位,就算這些單位都只增加兩名氣象局成員,那全國來看,就需要三千兩百多人。

這些的工資,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了。

更別說兩個人肯定是不夠的,最起碼也需要三五個人才行,搞氣象監測的專業人才、高射炮發射和維護人員、聯絡員等等。

所以不管如何精簡,最基本的配置,就不能少。

關鍵是,上哪找這些優秀人才?

母庸置疑,高射炮這些,肯定是由部隊這邊來負責,可是其他專業人才,就沒那么簡單了。

「領導,我是這么想的,今年七月份,我們綠洲新城需要更多的中考之后的考生來報名參加考試.......」

周濟民提出了他的要求,那就是拔高考生數量和質量。

因為他不僅僅需要氣象、地震等方面的人才,更需要醫學等方面的人才。

所以十分迫切,也想著老林他們可以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此時有位領導,卻突然對周濟民的通訊衛星比較感興趣,提出了好幾個問題。

天氣預報嘛,京城這邊能不能提前安排上?

「領導,快了,我們預計是上半年先發射三枚火箭,下半年三枚,到時候有了六顆衛星之后,通訊、氣象等方面的功能就可以得到加持了.....」

原本的通訊衛星系統,只能做到個大概,很難在局部范圍內有所成就。

聽完周濟民的話,領導們接著又詢問了很多技術方面的問題。

他都一一作答了。

空間站的建立過程,遇到的問題太多了,但這樣的情況下,能逐步建立起相應的機制,讓國家受益,而不是胡亂花錢,這樣才是最好的。

技術嘛,研究出來之后,無法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那才是大遺憾。

作為科研工作者,務實的作風才是正解。

和領導們聊完之后,周濟民離開了文津街。

針對氣象局這些機構的建立,領導們也需要時間消化,并且也再次舊話重提,那就是在新城這邊建立試點。

如果到時候可行性確定了,再推廣全國。

其實,在綠洲新城這邊建立氣象局試點,難度系數還是蠻大的。

主要是這邊的氣候特點是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老干旱了,想要實現人工增雨的目的,難度很大。

不過周濟民還是答應了下來,畢竟現在的綠洲新城可不是以前的綠洲新城了。

從***年開始建立綠洲新城,到現在已經十年了。

當初成立的時候,新城就已經大不同了,畢竟整座城市都是由周濟民自己一人完全建立起來的。

后續的擴張,也是由他出了很大力氣。

要不然,真指望農學院那些植物學家和學生們,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小城快速擴張的目的。

十年過去的綠洲新城,氣候特點也慢慢改變了很多。

最起碼現在的降雨量是增加了很多,而且降雨也基本上可以被存儲起來,用于花花草草的澆灌。

整個城市內和周邊地區,森林植被覆蓋率是非常高的。

如此情況下,人工增雨的試點工作,也不是不行。

當然了,新城附近的農業,其實大部分都不是靠天吃飯,而是運用了高科技。

很多花花草草,菜園子、水稻等,基本上都是大棚種植。

是的,新城附近也開始試驗雜交水稻了,這是西北大學建立之后,開展的新方向。

跟新城大學相比,后面才建立的西北大學,并沒有什么優勢。

因此,想要發展,只能另尋出路。

不管是什么專業都好,都需要創新,要不然恐怕很難得到市政方面的大力支持。

且不說趕超新城大學,最起碼不要被新城大學拉開太遠的距離吧?

而西北大學的農學院,就另辟蹊徑,想要在雜交水稻、雜交西瓜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

回到綠洲新城的周濟民,再次召開了會議,這次他把新城大學、新城理工大學、西北大學和

新城科技大學這四所學校的領導層都喊了過來。

剩下兩所醫學院,周濟民并沒有喊他們,到時候讓顧海山發文通知一下就可以了。

「可能大家已經猜到我請大家來開會的原因,很簡單,接下來......」

會議剛開始,周濟民便直奔主題,根本沒有寒暄或者閑聊其他。

新城大學要開設的專業是最多的,剩下三所大學需要開設的專業也不少。

畢竟氣象和地震這兩個學科,都屬于理工科范疇,他們需要開設這樣的專業,理所應當。

除了這兩門學科方向之外,還有就是農科技術方向的研究了。

「王校長,我記得新城大學是開設了電動汽車方面的專業學科,對吧?」

王煥初聽到周濟民的詢問,連忙點頭,并且解釋了一下。

電動汽車這玩意兒,其實早就出現了,在綠洲新城的電動汽車,最早的時候,就是觀光車。

因為觀光車非常簡單,并沒有汽車那么復雜。

而且觀光車一般也只是在城里的固定路線,比如動物園等這樣的場所,電池可以供應觀光車行駛的距離也僅在五十多公里的范圍內罷了。

只不過,去年開始,電動汽車就迎來了春天。

并且跟電動汽車相關的電池專業、材料學等等學科,都成為了熱門,發展前景巨大。

「既然這樣,那么接下來,你們還需要再多開設幾門其他技術學科.....」

農業需要發展,離不開農機技術的進步。

早之前,周濟民就已經開始布局了,只不過,發展緩慢。

現在通訊衛星系統即將升級,氣象局也要建立了,那么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帶,可以建立農業經濟了。

不說成為糧倉,最起碼可以解決新城自給自足的問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四合院有個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