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第五六二章 局部戰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1805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六二章 局部戰斗

第五六二章 局部戰斗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王子虛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王子虛 | 大明1805 


烏拉爾戰場方面,在禁軍的核打擊成功的同時,陸軍和空軍的作戰仍然在按部就班的進行。

吳雄鷹所在的戰斗機作戰隊伍,在己方非軍事區民用機場轉化來的軍用機場修整補給之后,很快就再次出發前往露西亞境內搜尋敵機了。

這些年輕的飛行員們,以及他們的上司軍官們,都非常迫切的想要爭取到更多的戰功。

他們不知道高層的作戰策略,其實稍微有點擔心敵人太快投降。

他們也確實還有一些繼續戰斗的機會的。

羅馬三國在伏爾加烏拉爾地區派駐的部隊總數超過兩百萬。

核心的三個基地被直接核爆摧毀之后,周邊和偏遠地區的小型基地的駐軍,總數仍然有四十到五十萬人。

作戰剛開始的時候,消息相對混亂的時候,比較偏遠的駐軍。

他們沒有直接觀察到三大核心基地的核爆,并不知道核心主力軍團發生了什么。

他們按照預定的計劃展開布防的過程中,遇到大明軍隊的進攻的時候,也就理所當然的反擊了。

此時他們還帶著連續三年的持續勝利,重建覆蓋整個歐羅巴大陸的新羅馬的驕傲,戰斗意志還是非常充分的。

所以在開戰之后的第二天,整個戰線上陸續的爆發了一些局部戰斗。

但是他們的戰斗意志很快就開始消退了。

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大明部隊在軍事裝備上的全面領先,讓他們在局部的戰斗上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絕大部分的戰斗的過程,都是戰斗才剛剛開始,他們的空軍就已經被大明空軍迅速消滅了。

然后他們的地面部隊就暴露了,開始被大明空軍的攻擊機和轟炸機持續轟炸。

絕大部分情況下,當大明的地面部隊進入戰場的時候,他們的主力可能已經被消滅了。

整場戰斗可能已經進入清理戰場階段了。

就算是很多地方的守軍,在常規炸彈的轟炸下,仍然保存了相當大比例的士兵和戰車。

但是戰斗意志已經在這個過程中消磨的差不多了。

等到大明的戰車在戰場上出現,這些幸運的剩余的軍官可能以為終于有機會相對公平的對戰了。

結果卻卻發現他們再次踢到了鐵板。

羅馬三國的戰車部隊的作戰距離,通常都在五百米到八百米之間。

他們的主力戰車,只能在這個距離上,才能保持足夠的破壞力,否則根本打不穿主力戰車的裝甲。

但是大明的裝甲戰車,在雙方距離還有一千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連不斷地射擊了。

羅馬三國裝甲部隊的軍官下意識的以為大明的少爺兵這在“爛射”。

結果己方的戰車卻被這種爛射直接打爛了。

哪怕是最新式的重型戰車,只要被大明戰車在這種距離上命中,都會被直接打穿裝甲進而摧毀。

距離拉近了以后,裝甲比較薄的較輕型的戰車,甚至可能會被對手打個對穿。

這讓羅馬三國的基層軍官和士兵徹底的扛不住。

沒有士兵能夠承受單方面挨打不還手的壓力,或者說是只能等死的壓力。

這個時代的士兵可沒有特殊的精神支柱,戰斗意志沒有辦法在絕對的劣勢下長時間保持。

羅馬三國的戰車被命中之后,極少數非常幸運的士兵沒有當場死亡。

他們其中有的人看到了落在地上的大明戰車的炮彈。

那東西好像一根手臂大小的“鋼釘”。

這些具有炮兵知識的士兵感覺自己認知的常識遭到了顛覆。

他們無法理解,這個鋼釘炮彈的長度和直徑的比例,為什么可以超過了理論上的極限值。

穿甲彈的長度和直徑的比例,通常可以被稱為“長徑比”,長徑比越大的穿甲彈,穿甲能力也就越強。

因為因為圓柱體越高,底面積越小,對地面的壓強就越大。

但是火炮的炮彈,要在彈道飛行中保持正確的姿態,要求常規炮彈的長徑比不能無限的增加。

常規炮彈長徑比超過四以后,炮彈就可能無法在飛行中保持尖端向前的姿態了。

而大明的戰車打出來的這種炮彈的長徑比可能已經超過十了——

這些士兵當然不理解,如果是德意志的軍事工匠,能夠看到這種炮彈的話,應該是能夠受到啟發的。

這種炮彈是現代坦克上用的“次口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炮彈飛行時保持穩定的條件,不再依賴于炮彈本身的自旋和氣動外形。

而是類似飛機和導彈的尾翼。

這讓炮彈的長徑比可以超過傳統炮彈的極限,達到三十比一的級別。

為了配合這種新式炮彈,大明的主力戰車也換裝了滑膛炮。

應用了電渣重熔鋼、單肉液壓自緊工藝、內膛鍍鉻工藝制作的新式一百二十毫米火炮。

按照朱靖垣前世的標準,大明現在的戰車已經達到了T55這種二戰后服役的現代坦克的標準。

羅馬三國使用的戰車,大概處于類似T34這種二戰典型坦克水平。

雙方打起來就是成年壯漢欺負小朋友。

與此同時,羅馬三國在戰線上的核心基地被直接“抹除”了,這些次級部隊也就與指揮系統完全失聯了。

整個指揮系統被一鍋端,剩余的幾十萬部隊已經變成了一盤散沙。

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原有的作戰計劃當然也就無法實施了,也沒有人告訴他們接下來應該怎么做。

他們被大明的部隊發現之后,遇到大明的進攻部隊之后,并不比沒頭蒼蠅好多少。

這些散落在周圍的部隊已經無法組織有規模的作戰行動了。

就算是國王下了命令,重新安排將領過來指揮,也需要時間重新規劃作戰計劃。

在這之前,大明的軍隊已經把整個非軍事區周邊犁一遍了。

從大公四年二月二日戰斗開始,到二月四日中午的時候,總共兩天左右的時間之后。

大明地面部隊已經基本控制了整個非軍事區。

大明的部隊沒有進駐遭到核打擊的幾個要塞群。

雖然核爆已經過去了二十四個小時,當地殘留的輻射水平應該已經降到安全線以下了。

但是受到朱靖垣的影響,大明的工匠和軍隊對涉及到輻射的事務都非常小心。

現在制定的標準是要放十天以后,才能安排人員直接去確認情況。

這也是為什么露西亞方面其他地區的駐軍,能夠安全的到這些要塞群上空去偵察情況,而沒有受到任何攻擊。

大明的主力軍團繞過了這些變成廢墟的要塞群,將理論上的戰線推進到了伏爾加河畔。

空軍主力戰斗機群在二月四日下午抵達了察里津城外。

在伏爾加河畔的察里津,也就是朱靖垣前世的伏爾加格勒,二戰時代的斯大林格勒。

現在這里是露西亞方面距離非軍事區的邊界最近最近的大型城市。

也是距離烏拉爾地區第二要塞群最近的大城市。

在這里的駐軍和居民,能夠直接看到幾十公里的要塞上空出現的巨型蘑菇云。

吳雄鷹駕駛著自己的戰斗機,跟自己的隊友來到察里津上空的時候,沒有發現任何出來迎戰的機群。

關鍵是城市中的廣場上更是已經掛起了白旗。

負責通訊的隊員更是在隊伍頻道里面報告,察里津守軍通過公共無線電頻道聯絡,表示希望可以向大明投降。

戰斗機群的指揮官聽到之后,非常遺憾的下令機群繞飛偵察,同時把消息報告了指揮部。

楊遇春的態度是不接受對自己的部隊開過槍的俘虜。

但也不是說,整個國家幾百萬部隊中,只要有一個人開槍了,就不會再接受任何人的投降。

實際上會給每個獨立作戰的部隊一次機會。

只要在遇到大明部隊的時候,毫不猶豫的直接投降,就有機會活下來。

大明畢竟端著天朝上國的架子……

不可能說對方完全不反抗,愿意服從大明的命令,愿意接受大明的教化,大明還要下令消滅殆盡的。

沒有人能下得了這種命令。

楊遇春也做不到。

察里津守軍的投降申請,層層上傳到了楊遇春手中之后,楊遇春最終選擇接受了這個投降。

大公四年二月五日上午八點,察里津守軍全部出城繳械。

大明軍隊正式進入察里津。

陸軍的裝甲戰車軍團在地面上,順著主干道緩緩前進。

吳雄鷹所在的戰斗機群,也作為展示性入城儀式的部隊,緩緩的飛過了城區的上空。

城中的普通人,包括各行各業的商人和工人,包括露西亞人和其他國家的人群,都在關注著這件事情。

他們站在街道的兩邊,趴在臨街道的窗戶上,看著入城的大明軍隊。

恐懼而又好奇。

他們早就知道大明的強大和文明。

他們之中的很多人更是親眼看到了幾天前的巨型蘑菇云。

他們都知道幾十里外就有一片大型要塞群,那里有一兩百萬露西亞和德意志的士兵。

他們現在也同樣知道,這片要塞群和士兵全都沒了。

他們進而能夠想象得到,那種毀天滅地的力量也能用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中。

能讓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從這個世界上直接消失。

烏拉爾地區的戰線迅速向前的同時,其他地區的大明軍隊也在全力推進。

在波斯公國的東北部地區,在里海與高加索山脈之間,有一片狹窄的海岸平原走廊。

有點像是大明本土連接東北與華北的遼西走廊。

走廊的最南部就是巴庫半島,屬于大明的外翻波斯公國,北部屬于露西亞。

大明在走廊的南部修建了城防堡壘,在巴庫地區南部修建了大量的軍營。

露西亞人也在北部修建了兩座海岸堡壘,還在堡壘后面的平原上,修建了大量的軍營。

羅馬三國囤積了數十萬部隊。

然后被大明禁軍的一發核爆直接抹除了。

兩座海岸堡壘的守軍,眼睜睜看著那多恐怖的蘑菇云,將一座城市和幾十萬軍隊變成了廢墟。

他們甚至還安排調查人員開飛機去現場查看了實際情況。

然后他們就向大明投降了。

大明的軍隊穿過海岸平原走廊之后,繼續順著里海的海岸一路向北推進。

路上遇到的殘余露西亞守軍,與烏拉爾地區的殘余守軍以上都是一盤散沙,面對大明的進攻都一觸即潰。

大明巴庫軍團的先頭部隊,用了僅僅三天的時間,向前推進了六百公里。

同樣到了二月五日的時候,就在伏爾加河匯入里海的地方,與烏拉爾地區的明軍成功。

到此為止,整個里海的所有海岸線,終于全部被大明掌控了。

然后是在波斯領土的最西北角,原來波斯公國與奧斯曼和露西亞三國的交界處。

大明軍隊順著高加索山脈南麓的山谷向西進攻,一路推進到了黑海沿岸。

切斷了露西亞的高加索地區與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區的陸地連接。

大明與露西亞之間的戰線也完全連在了一起。

進度最慢的地方,是大食國與原奧斯曼的國界線附近,打了三天之后才推進了三百多公里。

倒不是當地的守軍抵抗意志有多強,當地的主力和指揮系統同樣在核爆中直接沒了。

剩下的殘余守軍要么是一觸即潰,要么是直接投降。

但是這條戰線上從地勢上是從下往上打,關鍵是上面的安納托利亞高原邊沿的地形異常崎嶇而且復雜。

跟烏拉爾地區和高加索地區的大平原完全不同。

所以地面部隊行進速度才會相對緩慢。

羅馬三國的君主和朝廷大臣們,對于戰場前線的局勢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細節上就非常的粗糙了。

同時對于大明的迅速推進,對于殘余守軍的迅速潰敗,幾乎沒有任何辦法。

整個前線的指揮系統被一鍋端,各級將領也全部被一鍋端,想要重建指揮系統都需要很長時間。

除了通過電話和電報下達命令,讓各地守軍停止原有的作戰計劃,原地防守等待新命令。

三國的君主、參謀、大臣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重新動員和組織更多的部隊上。

他們基本沒有怎么考慮,就下達了要求所有成年男性全部參軍的征兵法令。

所有的成年男性上了前線之后,誰去工廠里面生產軍用和民用工業品?誰去農場和牧場里面種植糧食和蓄養牲畜?

很顯然只能苦一苦女人和孩子們了。

所以他們同時簽署了法令,強制要求所有成年女性和十二歲以上的孩子,都有進入工廠和農場工作的義務。

包括本國本族的所有居民,以及除大明人之外的所有外族居民,都要服從這兩條新的法令。

泰西大陸上的大明游客和商人以及工匠們,在泰西戰爭爆發的時候就理所當然的開始撤離了。

大明鴻臚寺按照朱靖垣的意志,直接向這些大明人發放了危險警告。

大明的官方機構、官營廠商、皇室財團廠商、大食系廠商,都按照朝廷的命令逐步撤離了。

民營廠商的商人和工匠們,大部分也按照鴻臚寺的建議逐步撤離了。

當然,撤離不代表放棄在這里的資產。

大明人撤離的同時,會直接安排原來就有的當地管理人員,暫時負責當地產業的持續經營。

但是也有少數商人,覺得這場戰爭中也許藏有商機。

他們以及少部分游客和工匠們,自信自己擁有的大明人身份,能幫張自己不會在戰爭中遭遇危險。

所以也有少部分人選擇了留下來。

泰西諸國的戰爭過程中,各國王室和軍隊確實非常小心,都盡可能的不去破壞大明人的產業。

即便是現在,大明已經與羅馬三國開戰了。

羅馬三國王室和朝廷仍然選擇不去觸碰這些大明人的產業。

因為三國君主、參謀、大臣們覺得,現在他們與大明之間仍然沒有到不死不休的程度。

相關


上一章  |  大明1805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