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里在治喪,陸飖歌去了東陽郡,李廣明站在揚州下屬高郵縣衙的院子里,半瞇著眼看著天空中的流云發呆。
秦王竟然真的登基為帝,身體強壯的陳權先是重病成了太上皇后又大行,好好的一代梟雄就這么去了。
年前,先皇大行之前,他還跟著沈大人進宮去見了皇上。
京中的酒樓飯館茶樓店鋪,李廣明將這些年來擴張的鋪子,賺了的銀錢一五一十都和皇上說了。
他見皇上是要將京城并各處的茶樓,共計十九家店鋪,連房子帶地契并伙計一起交給了皇上。
這些店,最便利的是對各處的消息流通把握的比較便利。
明明這些店都是淮平郡主花心思弄出來的,淮平郡主卻讓他親手交給皇上。
因為這些鋪子,皇上感念他對社稷有功,賜他七品縣令,任職揚州高郵。
任職前,他特意帶了一家老小回鄉祭祖。
誰也沒想到,他李廣明會有今日這運道。
問起,李廣明只含笑不語,問多了也只含糊道,自己是有了大機遇才有了今日,其余半個字也不肯多說。
李廣明覺得自己這一生都圓滿了,他一個原本給東家做事的小酒樓掌柜,竟然有一日能進皇宮,和皇上坐下喝茶說話。
小四果然沒騙他,就算是做生意,只要把生意做好,同樣能攀龍附鳳光宗耀祖。
他李廣明這輩子做得最幸運的事情,就是遇見陸小四,并且盡量善待他。
現在他終于擺脫了商賈的身份,成了大商朝一名普普通通的七品芝麻小官。
可別看這七品芝麻小官不大,在朝中也是不入流的那種。卻一下將他李家從下九流的商賈,一躍成為官宦門第。
李廣明在院子里矗立良久,才拍打拍打身上的并不存在的灰塵,轉身招呼李陶山跟著他出門。
淮平郡主說了,高郵地廣人稀,水利資源豐富,到處河道縱橫捭闔,溝壑捭闔。當地最出名的是本土大麻鴨,腌制出來的雙黃蛋個個流油,鮮咸可口,香味濃郁,口感綿密沙香。
淮平郡主給他出了個注意,要想讓高郵發展起來,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得在副業想辦法。
比如,將高郵特色雙黃蛋送進宮中作為貢品。
這次,李廣明出行,并沒有如一般官員一般,帶著護衛衙役前呼后擁。
他只騎了頭小毛驢,由李陶山在前面牽著繩子,慢悠悠地走在鄉間的田間小道上。
李廣明乃家鄉離這里并不算遠,口音幾乎變化不大。
路過村落的時候,他就借口喝水休息,和當地的老農攀談起來。
等父子倆走了大半日,進入一片由高郵湖下游的村落,他才發現,大商朝換了新帝,當地的百姓竟然還不知道。
如果不是當地衙役每年來催繳稅收錢糧,可能連現在他們所處的王朝已經改朝換代都不知道。
“你們竟然從來沒有離開過村子?”李廣明就算是見多識廣也不由被當地人的保守給驚呆了。
“就算你們家里種糧,地里有菜,可你們總要吃鹽吧?還有農具也要購買和修理吧?”
“鹽我們吃的很少,貨郎一年會來幾次,買上二兩鹽,可以吃久的。”
似乎怕李廣明不相信他說的,這位漢子竟然叫家里的媳婦把灶房的鹽罐子拿出來給李廣明看。
土陶做的鹽罐子,只有罐子低有些鹽粒粗大的碎鹽。
許是用的久,鹽已經結塊,上面落了一層薄薄的鍋灰。
“家里不用做菜,別說缺鹽,我們也缺油。一年到頭也很少做菜。這鹽也就腌菜或者腌鴨蛋用。”
說到這里,老農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就算是腌制了鴨蛋,我們也舍不得吃,還是要留著等走街串巷的貨郎來好換些實用的東西。”
和李廣明說話的是一臉忠厚老實的老農,看上去有五十多歲的模樣。
直到有一個五六歲,還穿著開襠褲的男童跑過來叫爹,李廣明一問才知道,這看上去五十多的男子比他還小幾歲,今年才三十出頭一點!
看著一臉老相的小老弟,李廣明臉上的神情不可謂不用精彩來形容。
他家雖然也不富裕,可因為在揚州李家家族龐大,他幼時能進李家族學讀書,因為天資聰明,又被主枝看中,先做伙計,后做掌柜。
李廣明一直以為,他已經算是窮苦大眾的一種,可他沒想到,在這鄉下,還有比他想象中更貧窮更讓人看不見希望的日子。
李廣明忙換了話題:“那你們這腌制好的咸鴨蛋賣給貨郎多少錢一只?”
“我家媳婦腌的蛋好,保證個個流黃,味道還好,一個雙黃蛋能賣到一文錢,如果不是雙黃的要兩個才能賣一文錢。”
“一個雙黃蛋一文錢?”李陶山不可置信地看向岳丈,他在京城經常跟著采購去市場買菜。
京城里的咸鴨蛋賣價是四文錢一只,要是雙黃的得八文錢一只。
到店里賣,當然更貴,只是賬不能這么算。
一個雙黃蛋收購價是一文錢,京城賣價是一只是八文錢文。中間差價達到七文錢!一只雙黃蛋就等于被中間的商人賺走了七文多錢。
李陶山越算心越熱,他發現自己以前就是井底之蛙,如果他現在從高郵收咸鴨蛋,再販運到京城去賣……
李廣明不動聲色地撇了一眼李陶山,隨即換上笑臉道:“老鄉,你們家現在還有腌制好的鴨蛋賣嗎?我想買一些回去給家人嘗嘗。我給你雙黃蛋算兩文錢一只,不是雙黃的一文錢一只,可有?”
漢子一聽激動不已:“有有有,你們要多少?”
李廣明:“雙黃的兩百只,不是雙黃的一百只。”
“我家沒有這么多,別人家可以嗎?”
漢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搓著手,“我們村子就在高郵湖下游,溝溝渠渠比較多,養的麻鴨也多。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腌鴨蛋,老哥哥你要買,我給你介紹幾家手藝好的,一定包你滿意。”
李廣明點頭:“可以,不過你給我分開裝,我要看看你們每家手藝的差別大不大。”
漢子不理解為什么要分開裝,咸鴨蛋不都一個樣?
不過,能賣一倍的價錢,他當然不會多問。忙不迭地先把自己家腌制好的鴨蛋找出來,又去他兄弟家將不夠的補齊。
等到李廣明和李陶山離開村落,小毛驢兩邊的竹簍里已經裝滿了腌制好的鴨蛋。
他要將這鴨蛋挑味道最好的送到東陽郡,讓在東陽郡的淮平郡主嘗嘗。
如果郡主也說好,那么高郵這個郵亭說不定真的能名揚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