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
軍士疾風奔跑,掠過朱雄英身前之時,速度亦是未減分毫。
這是老朱定下的規矩,邊境燃煙,八百里加急軍報,送呈軍報者,入奉天門至天子御前,不得有半分停歇。
邊境。
哪個邊境?
北境?南邊?還是海境?總不至于是西邊?
朱雄英劍眉微微皺起。
“報!報!!報!!!”
正當朱大法師思索究竟是哪里出事的時候,又一道驚吼聲自奉天門外響起,又一名軍士渾身浴血沖過奉天門,左手舉著一封手書,狂奔沖奉天殿而去。
“大鍋,發生什么事情了嘛。”
宜倫仰頭看著朱雄英,小臉蛋上顯露著幾分不安。
“沒事。”
朱雄英淡然微笑,牽著宜倫朝踏上奉天殿的殿階。
究竟是什么事,進了奉天殿,自然就知道了。
跟在身后的劉日新則是依舊低頭垂目,思索著一會該怎么和老朱解釋卦象,對于這兩道十萬火急的軍報,倒是沒有任何意外之色。
這老頭的神色變化都落在朱雄英眼中。
如果不是這老頭太過麻木,就是早先預算過這兩處邊境有亂。
昨夜,朱雄英感應到有人卜算自己命數,故而懟了回去,以致新老頭吐血。
而今天,朱雄英并沒有阻礙,任由這老頭卜算,他也想看看,這大明第一神算能夠給自己算出什么命數。
單從卜卦這個技能上,朱雄英還是很認可這位大明第一神算。
入奉天殿,進暖閣。
一眼便看到強撐著病體靠坐在床的老朱,正看著手中的一封告急文書。
但看老朱這有氣無力的模樣,連拿文書的手都在抖,不禁讓人唏噓,一代雄主,終有落幕之日。
“陛下,太孫殿下到了。”
老太監躬身在旁,細聲提醒道。
“孫兒給皇祖父請安。”
“宜,宜倫,給,給皇祖父請安。”
朱雄英帶著宜倫,一大一小給老朱行禮,宜倫顯然是有點害怕老朱,很是緊張。
“草民拜見陛下。”
劉日新則是跪在后方磕頭。
“你來了,剛好,過來看看。”
老朱深吸一口氣,他不得不承認自己不僅身體老了,連腦子也不靈光了,看著這封告急文書,他想下決斷,卻是感覺腦子里一團漿糊。
僅有的清醒告訴他,在自己這般腦子糊涂之時,斷然不能對軍國大事下決定,否則便是殃及國體,更有可能被有心人當槍使。
“是。”
朱雄英起身,接過這兩封八百里加急送來的邊關告急文書。
第一封,來自于遼王朱植。
朱植,朱元璋第十五子,生于洪武十年,十一年封衛王,二十五年改封遼王,就藩遼地,今年也才二十一歲,比朱雄英還小三歲。
這些個年輕的藩王叔叔,早年都跟在朱雄英屁股后面吃灰。
朱植就藩的遼地,旁邊就是高麗。
‘什么破事都擠一起?’
‘這就是所謂的主角光環?’
朱雄英看著這封軍報,忍不住想罵人。
這狗屁的蝴蝶效應,一個勁的往死里折騰,就沒見點好。
按理說,洪武三十一年已經沒有高麗了,取而代之的是朝鮮。
原本歷史軌跡應該是這般:洪武二十一年,明朝與高麗關系惡化,高麗國王王禑及其重臣崔瑩出兵大明遼東,親明的大將李成桂作為主帥,行軍至鴨綠江中威化島時抗命回師,攻入開京,流放崔瑩,逼退王禑。
接著李成桂按規矩玩了幾年攝政,于洪武二十五年廢掉了高氏,向大明請封為王,但高麗國號尚未立刻停用,直到次年才奉大明圣旨“除高麗國名,遵用朝鮮之號”。
可現在的情況卻是截然不同。
因為北元王保保還活著,所以藍玉并沒有做到徹底清剿北元勢力,北元也就繼續在長城之外蹦跶,并且逐漸恢復往日元氣,對大明的威脅與日俱增。
正因如此,萬惡的蝴蝶效應一環扣一環,受北元冊封,本就親元的高麗王王禑也就受到了北元勢力的強力庇佑,將高麗國內的親明派壓的死死的。
這一次高麗發兵,擺明了是看大明皇帝和太子病危,想趁機占便宜,也可能是受了北元的指使,來探一探大明虛實。
而朱植的這封信,就更加有意思了。
遼地因為接壤高麗,所以兵力甚重,各軍加起來起碼在十萬之眾。
然而朱植信里面處處是‘高麗兵鋒太甚、我軍不敵、城破、敗退、求朝廷速速發兵’等字眼。
真是雞屁股栓線。
這明顯就是不想拼自己的本錢。
“咱頭昏難耐,軍務你自斷之。”
老朱扶著額頭,看起來真是狀態極其不好。
“嗯。”
朱雄英點了點頭,沉頓片刻。
“傳旨遼王,遼地若失一城,削其一萬食邑,若失一府,降封郡王,若失遼地,令其自裁以謝天下。”
這番話一出口,暖閣內正在記錄的老太監都是打了個寒顫。
令親王自裁?
老朱也是皺起了眉頭,不過并沒說什么。
他戎馬半生,深諳軍令如山的道理。
更何況,以老朱的智商,豈能不知道朱植在搞什么小動作,明明就是故意避戰,不想舍自己的老本。
可縱然老朱看得透,更是心里生怒,可頭疼欲裂,讓他根本無法正常思考。
史載,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前百日,幽宮不朝,一日幾無醒時,沒有以皇帝名義發出任何政令,朝政皆由當時的太孫朱允炆處理。
“殿下,此旨以何名義發下?”
老太監小聲詢問著。
“自然是天子詔。”
朱雄英瞥了眼這老太監,心想你特么腦子不靈光嗎?
老子這叫挾爺爺以令諸侯。
“遵,遵旨。”
老太監連忙是躬身,轉身就要趕緊去找在奉天殿值班的翰林,讓其擬出圣旨。
“等等,再擬一道圣旨,命常茂為監察遼東諸道軍務,即刻出發,前往遼地。”
朱雄英又加了一道。
當然,這道軍令不是簡單的,他一會還要私下召見常茂交代一些事情。
常茂是常遇春長子,早年就為國征戰四方,承襲常遇春鄭國公的爵位,加太子太傅,以這個身份前往遼地監軍,朱十五這個年輕后生翻不起什么浪。
弄完這些,朱雄英拿起了第二封告急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