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未配妥人已超凡521章 新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劍未配妥人已超凡 >>劍未配妥人已超凡最新章節列表 >> 521章 新帝

521章 新帝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4日  作者:想見江南  分類: 仙俠 | 修真文明 | 想見江南 | 劍未配妥人已超凡 
第807章

第807章

第807章

許舒想不明白的是,執政臨終前的“投票定大局”的建議,簡直完美配合了武顯謨一干人的奪權。

若說是巧合,許舒決然不信。

如果不是巧合,執政為何要這樣做呢?

難道是執政提前偵知了武顯謨等人的行動,知道響應者眾,殺不勝殺,所以心寒了。

抑或是被持續地叛亂搞得心灰意冷了,被刺后,不想看著天下大亂,通過這種方式,讓武顯謨等人的奪權行動變得溫和,盡量減少殺戮。

許舒覺得后一種可能,應當最接近執政的真實想法。

可許舒又不認為一個成熟、老練,通過政變登上權力頂峰的政客,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就在許舒糾結之際,唱票落下帷幕。

果然,禮郡王鐘承得票最高,領先第二名一倍還多。

大局底定,朝堂中,反而沒有“國體”確定后,陳釗等人上演的忠貞報國那般熱鬧。

細說起來,禮郡王被確立為新君,登基稱帝,遠比確定國體要震撼得多。

可惜,就那么三兩個熱血、忠貞之士,早已自絕于朝堂之外,剩下的,都是個頂個的聰明人。

大勢當前,沒有人會選擇正面對抗,以免被碾作齏粉。

雖說禮郡王鐘承最后的得票遠遠高于第一名,其實占總票數也剛剛接近三分之一。

關鍵是反對力量不能團結,而投票又是無記名的,導致支持禮郡王的勢力若嗜血鯊魚潛藏海面之下,讓所有勢力不敢妄動。“虛君既已選好,開始政體投票吧。”

曹議政高聲道。

武顯謨道,“我以為還是先恭迎新君入朝才是。”

說罷,他氣運丹田,高聲喝道,“恭迎禮郡王登基!”

他悠長的氣脈,宛若大型播音放大器,聲音轟傳全城。

忽地,宣武門,中華門,次第打開,十余輛公羊車竟堂而皇之地開到演武場上,車輪碾壓著血泊,徑直開到殿前的金水橋邊才停下。

便見一扇扇車門打開,走下三十四號人來,身材高大的禮郡王鐘承,一身黃袍,氣度雍容,在眾人的簇擁下,跨入殿來。

鐘承身后,有不少許舒的熟人,除了一臉志得意滿的鐘甄外,還有農勁松、金亮。

南統會的邢開鼎也混在人堆里,自會首胡神通不知所蹤后,南統會幾乎銷聲匿跡,沒想到和興周會攪合到了一處。

天水黃家的人也到場了,黃二公子隱在人堆里,眼神一直在四處張望,才瞥到許舒,眼神便飛速逃離。

以上幾人,除鐘甄外,都被許舒先后種下血命魂符,其中邢開鼎、金亮、黃二公子,皆是在輪轉秘境之戰中招。

除了以上這些人外,許舒還認出不少熟面孔,雖叫不出名字,卻知道他們來自兩大秘地,天一陳家和龍慶徐家。

只看各大勢力的人,皆盤踞在鐘承身后,任誰都能猜到,此番密謀,必是籌劃已久。

少量的人,跟著鐘承進了朝堂,余者皆堵在門外。

不少人怒目瞪著武顯謨,很明顯,車隊能順利抵達金水橋邊,沒有武顯謨操作,是不可能辦到的。

可此時,大局已定,再喝叱武顯謨,也不可能推翻鐘承是新任帝君的事實。

“賴諸君之力,鐘某重歸故國,再造玄黃,鐘承這廂有禮了。”

鐘承入內站定,對著全場四個方向,連鞠四躬。

“陛下言重了。”

“陛下何必多禮。”

“此乃陛下圣德所至,承祖宗基業,上合天理、下順人情。”

場中立時起了不少的頌揚聲。

“諸位,禮郡王尚未登基,如何能以’陛下’呼之。再則,當務之急,不是投票決出政體么?我希望諸位不要壞了流程。”

曹議政高聲喝道。

武顯謨道,“要議政體,無非是走立憲議政的老路,還是君主專制的新路。

老夫有話直言,立憲議政的老路走不通,因為再也出不了一位執政。

君主專制的新路,實則是比立憲議政更老的老路,遍覽世界潮流,這條幾乎是條廢路。

我提議,學習大秦與禾國,將議政會改組為御前內閣會,選出閣老,以及首相。

首相之權,相比閣老,只多召集御前會議權力,以及票決時的雙票權力。

此外,首相之任,除三品以上重臣推舉外,還需得到陛下首肯……”

武顯謨氣貫當庭,似要在自說自話間,底定國是。

顯然,武顯謨的這番話,邏輯嚴密,關于新朝的權力架構,考慮了多方面的利益,不是一人所為,而是一個組織精心商議的結果。

在這個架構下,君權不小,絕非虛君,但又不能一言九鼎,為所欲為。

執政,也就是新的首相的權柄,也被急劇壓縮,但又是名副其實的治政第一人。

武顯謨說罷,大方地表示,“既是公推,諸君也可議論,只要有人提議出新政體,便能作為其中一個參選標準。”

武顯謨口述的政體,經過許多人頭腦風暴,算是當下最合乎時宜的。

其余眾人倉促之際,哪里提得出新的方案。

就在這時,鐘承又說話了,“本王提議,所有議政自動進入新的內閣,擔任閣老。

新的議政會具體設定多少閣老,可以在新政體投票決議完成后,再行定奪。

此外,故執政變革前后,所有的勛爵,自動延續至本朝。

諸位在朝議政若致仕,至少分封侯爵,以酬護國之功。”

此話一出,全場鴉雀無聲。

忽聽殿外有聲道,“秦國使者到、禾國使者到。”

一行人直入殿中,領頭的正是秦國駐大周大使高燁,禾國使者卻是詭異的組合一僧、一書生。

“大日神尊、明照神尊!”

磨刀伯爺低聲喝道,“武兄,你連他們也聯合了?”

武顯謨慨然道,“武某再糊涂,斷不會里通外國。”

“越來越有趣了。”

許舒暗忖,他心里明鏡一般,當鐘承說完這番話后,一切都已成定局。

場中眾人爭來爭去,又有幾人忠心為國?

真正忠心為國的幾人,早已自我放逐,出了殿外。

而鐘承的這番承諾,幾乎保證所有人的利益,尤其是一干議政。

鐘承不僅給了他們在任的權柄,連退休后的都考慮到了。

即便是追隨執政,這些議政最終退休,也絕得不到封侯之賞。


上一章  |  劍未配妥人已超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