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殷、璇璣星主、張無暇趕到湘州之后,再次確定了吳光璧的行蹤,桃源縣。
各路“天廷”之人也正在向桃源縣靠攏。
小殷決定在這里將“天廷”之人一網打盡,不過重點還是吳光璧,如果不得不二選其一,那么優先選擇吳光璧,能夠活捉是最好,抓不住就直接擊殺,總之不能讓他跑了。
在“天廷”大部分人進入湘州境內之后,小殷一邊通知湘州道府集合力量形成關門打狗之勢,一邊親自帶人抓捕吳光璧。
不過吳光璧到底是多年的老江湖,幾次三番從險境中逃脫,五行山、南洋、玉京,都能全身而退,可見有幾分過人之處。在最后關頭,吳光璧還是察覺到了不對,果斷孤身出逃,擺明了放棄那些“天廷”成員,只求保住自己的性命。
箭在弦上,小殷不可能放走了吳光璧,果斷帶人去追。因為張無暇修為稍遜一籌,容易掉隊,小殷干脆讓他去抓“天廷”妖人。
一追一逃之間,終于在距離湘州邊境不足三百里的地方截住了吳光璧。
小殷有種種不是,卻有一個好,那就是從來不怯戰,遇到比自己厲害的也敢上去咬一口,從孫合玉到無識法王,都吃過虧,此時小殷自然也是第一個沖殺上去。
生死關頭,吳光璧也是全力出手,不再是一直使用的“四時劍”,這次改用殺性極重的“七殺劍決”,這套劍訣曾被譽為僅次于道門四大劍訣的第五劍訣,雖然劍走偏鋒,隱患極大,但威力也是相當不容小覷。
這一劍只見劍光,不見出劍之人。
正在悶頭沖鋒的小殷立時遭重,額頭上出現了一道細細紅線,濃郁的血色光芒從這道細線中迸射而出。
雖然小殷不會被一劍斬殺,畢竟她的生命力相當頑強,當年還是天人的時候,被孫合玉照著嗓子眼捅了一劍都沒死,現在就更不必說了,但小殷被這一劍制住,暫時動彈不得,只能張著一張大嘴,一對烏黑的大眼珠子滴溜溜亂轉,急得跟什么似的。
好在還有璇璣星主,她伸手一抓,仿佛憑空撕扯下了一塊黑色幕布,而在黑幕之后卻是一只黑白分明的巨大眼珠,這只眼珠死死地盯著小殷和吳光璧兩人,射出猶若實質的目光,一股難以想象的氣息瞬間擴散開來。
其實小殷很熟悉這種氣息,何羅神身上就有——那不是何羅神本身的氣息,而是域外天魔的氣息。
何羅神的神國“陰月亮”來自北落師門,何羅神的容器來自“長生天”,何羅神身上有域外天魔的氣息一點也不奇怪。
南大陸的古神們早就知曉域外天魔的存在,他們將北落師門稱之為母神。古太平道駕馭“黃天”對抗大沛朝廷的“蒼天”。西域佛門和薩滿教暗中祭祀“長生天”,得到天魔之子。那么同樣古老的古仙們知曉域外天魔的存在并與其有所聯系也是合情合理。
小殷和吳光璧同時被這股氣息所懾,動彈不得。
不過小殷本來就被制住,也無所謂再加上一重限制,反而是拉平了。
璇璣星主趁機在吳光璧的身上打上一道標記符箓。
片刻后,吳光璧和小殷同時掙脫束縛,吳光璧變回最順手的“四時劍”,用出“大寒”一式。
一瞬間霜白之氣彌漫,徹底遮蔽了吳光璧的身形,同時也暫時隔絕小殷。
吳光璧已經轉變進攻目標,他十分清楚,小殷這個怪胎很難殺死,反而是璇璣星主要稍弱一些。
璇璣星主早有預料,身形不斷向后挪移,與劍鋒始終隔著三寸左右的距離,可就這三寸距離,卻如天塹一般,始終不能逾越分毫。
吳光璧右手持劍,左手平平推出,用出了師父金公祖師的絕學“無量佛掌”。
相傳此掌乃是無量光所創,流傳甚廣,不過多有缺失。
金公祖師天縱奇才,耗費無數精力將“造化神掌”“五岳封禪手”“真言大手印”“大寶瓶印”合為一處,去蕪存菁,重現了“無量佛掌”這一大成之法,威力無匹,便是靠著此法橫行南洋。
吳光璧此時單手全力催動“無量佛掌”,卻是佛門二祖的用法,一只完全由光明凝聚而成的佛掌憑空出現,轟然壓下。
一掌之下,璇璣星主立時變得支離破碎,仿佛是一件被摔碎的精美瓷器。
不過這并非璇璣星主的本體,僅僅只是分身,本體已經遠遁。
趁此機會,小殷終于殺到。
小殷因為年紀小,學的大成之法不多,雖然修為很高,神通很強,但手段過于單一,別說與現在的玄圣傳承齊玄素相比,就是與過去的大巫傳承齊玄素相比,也遠遠不如。這還是得了司命真君的部分傳承,有所好轉,以前全靠一張大嘴。
所以小殷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一招鮮吃遍天,可對上一些稀奇古怪的手段,缺少應對破解的辦法,就會吃癟。
吳光璧對上小殷,不敢有絲毫大意,長劍飄動,東縱西躍,身法輕靈之極,而出手之間,寒氣陣陣,將四時之冬的招式運轉到了極致。
正面交手,吳光璧還是不怕小殷,主要是擔心小殷的仙物偷襲,不過吳光璧深知此時不宜久戰,畢竟在道門的地盤上,隨時都會陷入被圍攻的境地之中,眼見一時未能取勝,趁著手中長劍與小殷的大毛筆相交時,當即用出“吞月大法”。
只是吳光璧并非要汲取小殷的真元——這個鬼丫頭稀奇古怪的,天知道會吸到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恐怕不是陰氣就是死氣,就是吸到域外天魔的渾淪氣息他都不覺得奇怪,所以吳光璧反其道而行之。
“吞月大法”的原理是真氣逆運,使自身成為負極,以負極吸引正極,如此吸納他人真氣真元為己用。但如果修為不如對手,還要以強行汲取,那么便是正極吸引負極,立時如海水倒灌江湖,兇險莫甚。
此時吳光璧就是將自身變為正極,往小殷體內倒灌真氣。
吳光璧的這股“大寒”真氣奇寒無比,縱然是小殷這樣的天生圣體,一瞬之間也被凍僵,而且不同于先前的寒氣是由外而內,這次變成了由內而外,威力更甚。
轉眼之間,小殷已經被凍成一個大冰坨子,還保持著張開大嘴的驚訝模樣,栩栩如生。
許多道門真人、儒門宗師、佛門高僧的境界修為很高,實戰很弱,一是缺少經驗,二是太過死板,一種神通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而且互相之間也有克制關系,許多人只是一味套用公式,真正實力也就發揮一半,自然實戰不堪入目。
吳光璧顯然不是如此,不僅實戰經驗豐富,而且腦筋靈活,他每次失敗其實不是戰術層面的問題,而是戰略層面的失敗。
便在這時,璇璣星主再次現身,展開道果境,將吳光璧囊括其中,并召喚出一尊足有二十丈之高的巨大法相,伸出巨掌朝吳光璧抓來。
璇璣星主并不想正面強攻吳光璧,只是拖住吳光璧。若是吳光璧打她,那么她就暫避鋒芒,躲到一旁,若是吳光璧不管她,那她就出手干擾并拖住吳光璧,反正吳光璧已經被她標記,逃不出她的感知。
你進我退,你退我進。
吳光璧眼見無法脫身,又改用“四海潮生劍”。
“四海潮生劍”分為東、西、南、北四篇,
東海篇融匯了“北斗三十六劍訣”的妙義,南海篇取用了“慈航普渡劍典”的部分妙義,北海篇取用了“天問九式”的部分妙義,唯有西海篇,是太平道祖師的自創,極盡古怪變化之能事,若是初次遇到,極難應付。
吳光璧為李家效力多年,習得此法也在情理之中。
此時吳光璧所用就是“西海篇”,璇璣星主并不擅長近身作戰,只是一個照面,胸口已經被劍氣傷及心肺。
璇璣星主受傷雖然不重,但被打斷施法。吳光璧一劍既占先機,后招綿綿而至,一柄長劍千變萬化,任憑璇璣星主挪移閃躍,始終脫不出吳光璧的劍光籠罩,不斷有金色血珠飛濺,卻不落地,懸浮半空,粒粒分明。
只是璇璣星主并不驚慌,因為大冰坨子上已經出現裂紋,且越來越多,然后轟然一聲,伴隨著“哇呀呀”的聲音,小殷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