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卒第一百一十五章 聚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過河卒 >>過河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聚義

第一百一十五章 聚義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29日  作者:莫問江湖  分類: 武俠仙俠 | 仙俠 | 太平客棧 | 少年 | 文青 | 莫問江湖 | 過河卒 


小殷的耐心相當有限,一開始還想按照這些人的規則慢慢玩,時間一長便沒了耐心,什么規則不規則的,她可是十年老兵,直接以神通開始作弊。

當她背起行囊,離開紫霄宮的那一刻,心中就有一團火,眼神變得不再那么清澈,熱血沸騰著她的脈搏,此去離開昆侖,像勇敢的雄鷹,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如果要飛就飛出天空海闊……

不過話說回來,神通就是好用,若是按照正常的路數,這一路肯定是七轉八折,可讀取了“客棧”之人的記憶之后,小殷已經心中明了,可以直奔最終目的地。

這里水網密布,與齊州的八百里水泊頗有幾分相似,若無向導,便是動用萬人拉網尋找,也很難找到準確地點。

若是派出天人或者飛舟從空中俯瞰,這里多是密林和蘆葦蕩,遮蔽天光,也很難辨別。這些人各有身份,稍有異動便一哄而散,無處可尋。

也難怪這些人敢在道門大軍的眼皮子底下公然聚集。

道門當然不缺武力,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無具體名單,想要把這些人揪出來卻是不易,舉起白刃,殺誰是好?

讓天師、五娘、蘇元載這些人親自處理這些事情,無疑是殺雞用牛刀,而且他們也沒有時間,現如今讓小殷處置,她有時間,修為又高,卻是剛剛好。想來天師一開始就打定了這個主意,看似給出兩個選項,實則料定了小殷只有一個選項。

這次聚義盟會的地點便選在沙洲深處的一座寺廟之中,不同于五通神的小廟,這里本是中原佛門名下的一座寺院,正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這便是其中之一。

只是后來道佛相爭,中原佛門就如今日的江南官府一般全面潰敗,被道門整改收編,大部分僧人成為道門弟子,除了部分知名寺廟得以保留,如大報恩寺,其他絕大多數寺廟都被改為道觀。這座寺廟因為地處偏僻,所以被道門遺棄。

在過去的二百年間,江湖幫會、綠林豪強、隱秘結社都曾占據此地,可謂變換大王旗,直至今日,成了“客棧”的隱秘據點。

寺廟山門前有“客棧”的人,負責查驗請帖,不過傀儡的地位很高,直接省略了這個步驟,進到山門,過天王殿,入得大雄寶殿之中。

此處的佛像已經被毀去,換成了天帝塑像,只是工藝劣質,哪怕此地已經破敗不堪,仍舊讓人覺得格格不入。

這些人之所以供奉天帝,那也是有講究的。

如果說太上道祖是道門的一號人物,那么天帝就是道門的二號人物。剛好對應了大掌教和皇帝的關系,很難說當初玄圣設計這個制度的時候是不是參考了道祖和天帝。

如此一來,太上道祖相當于大掌教,天帝相當于皇帝,那么供奉太上道祖就是支持大掌教,供奉天帝就是支持皇帝。

這心思都用到天上去了。

除了天帝塑像之外,整個大雄寶殿便是傳統聚義廳的布置,無甚出奇。傀儡被引到了靠前位置坐下,小殷就站在他的身后,充作隨從。

不多時,又有其他人陸續進來。

相較于道門的千人一面,恨不得全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江湖人就顯得千奇百怪了,有禿頭老者,有白發老嫗,有矮黑胖子,有高挑女子,有鐵塔漢子,有妖嬈女子,有陰郁少年等等。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透出烏合之眾的氣質。

小殷參與過不少議事,就是道門現今最高六人議事,小殷也參與過,負責議事記錄。除了各種大議,道門議事的流程并不復雜,無非是其他人先到,地位最高的老大最后才到,老大進來的時候,其他人起身表示敬意,老大來到自己的位置后,說上一句“議事吧”,就開始議事了,沒有太多儀式感。

可這種江湖聚義盟會,小殷還是第一次參與,算是大開眼界。

雖然江湖盟會也是地位最高的老大最后才到,但還有前戲,各種樂器跟戲班子差不多,又唱又跳,頗有薩滿教跳大神的風格。儀式感十足。

說到唱詞,小殷也熟,她自己就寫過類似的詞,諸如一請太上道祖魂,二請玄圣上我身。都是一個調調,還能算是同道之人。

搞完了這一通之后,這次聚義的主角終于登場,卻是個道人。

眾人見到此人,紛紛起身,口稱“哥哥”。

小殷根據傀儡的記憶得知,此人名叫宋懷義,明面上的身份是道門四品祭酒道士,實則是江湖上呼風喚雨的“大哥”,名聲響徹綠林,威震江州、蘆州以及湖州部分地區,人稱“火麒麟”。

在宋懷義現身之后,又有嘍啰了挑了一桿大旗,上書“忠義”二字。。

宋懷義先是祭拜了天帝,然后轉過身環視一周,方才在天帝像下方的主位上坐了,又伸手往下一按:“大家都坐吧。”

眾人這才落座。

此時已是三更,忽聽得天上一聲響,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門上。

眾人看時,直豎金盤,兩頭尖、中間闊,喚做“天門開”,又喚做“天眼開”。里面毫光射人眼目,云彩繚繞,從中間卷出一塊火來,如栲栳之形,直滾下來,落在了山門之外。

宋懷義面露喜色,隨即叫人掘開泥土跟尋火塊。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淺,只見一個石碣,正面兩側各有天書文字。取過石碣看時,上面乃是龍章鳳篆、蝌蚪之書,人皆不識。

小殷卻是撇了撇嘴,她看得分明,剛才其實是有人施法,以幻術遮擋行跡,又從天上丟下了這玩意,只是那人修為極高,這才不著痕跡。

說到底,這不就是挖出石人一只眼的套路嗎?

這些江湖人都有修為在身,卻是一桶水不滿半桶水晃蕩,他們知道天道的存在,可沒有受過成體系的教育,又不能深刻理解天道到底是個什么存在,最后把天帝和天道混為一談。這類人在道門不算多,在江湖上卻大有人在,又受到理學的影響,最是信奉天人感應,上天顯靈,喜歡把各種事情與天象變化聯系起來,比如昆侖地震就是大掌教失德,六月飛雪則是皇帝無道。

對付這種糊里糊涂的人,就要以毒攻毒,跟他們講道理沒用,直接裝神弄鬼百試百靈。

宋懷義早有準備,朗聲道:“請盧先生。”

先前在五通神小廟中密談的儒生大步走了出來,頭戴方巾,一襲青衫,兩袖清風,氣態儒雅,滿臉正氣,像極了戲臺上的忠臣。

宋懷義擺出禮賢下士的做派:“盧先生見多識廣,學富五車,還請盧先生為眾兄弟解惑。”

盧先生捻須道:“學生家間祖上留下一冊文書,專能辨驗天書。那上面都是自古蝌蚪文字,以此學生善能辨認。譯將出來,便知端的。”

宋懷義趕忙道:“有勞盧先生。”

盧先生凝神細看,良久說道:“此石都是義士大名,鐫在上面。側首一邊是‘替天行道’四字,一邊是‘忠義雙全’四字。頂上皆有日月,下面卻是尊號,二十八星宿,正應二十八位頭領。”

宋懷義與眾頭領道:“鄙猥不才原來上應星魁,眾多弟兄也原來都是一會之人。上天顯應,合當聚義。今已數足,分定次序,眾頭領各守其位,各休爭執,不可逆了天言。”

說到此處,宋懷義頓了一下,又道:“今日在座諸位兄弟,雖不懂大道理,卻也曉得忠義,今日聚義,諸家當摒棄前嫌、攜手同心,上不負天命,下不負朝廷。事成之后,當盡皆為朝廷棟梁,封官拜爵便在彼時,諸位萬不可自誤前程。”

便在此時,有人大喝一聲:“就你們這幫雜毛也配叫張月鹿?我第一個不服!”

相關


上一章  |  過河卒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