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仙俠
七娘身上的擔子很重,這一點毋庸置疑,權力和義務是對等的,不過七娘決定接任地師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覺悟。
姚家的問題比較好處置,姚令已死,姚武和姚司被擒,姚散被殺,姚懿歸順,七娘本就是姚家八老之一,八去其六,只剩下姚耳和姚柳,這兩人分別坐鎮劍秀山和靈山洞天,翻不起什么大浪。
關鍵還是全真道內部的派系問題,姚家本就不像李家和張家那般擁有絕對統治力,如今又元氣大傷,眼看是壓不住全真道的大小家族了,這些家族崛起,并不等于打開了晉升通道,本質上還是世家門閥掌權,只是換了個世家,并不具有進步意義。
齊玄素向七娘提了一個建議,既然姚家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掌握全真道,那么可以嘗試提拔寒門子弟。不過具體如何提拔,如何平衡寒門與世家的關系,不會引起全真道世家的反彈,如何保持穩定,其中的尺度需要七娘自己把握。畢竟大敵當前,這個時候的全真道不能亂。
所以齊玄素只是建議,而非命令,更多是在為日后整頓道門風氣做一個提前嘗試。
一言概之,當前的局勢下,還是要以內部穩定為主,這次整頓全真道,提拔寒門子弟只是小范圍的試點,關鍵不在這個,主要還是重塑中央權威,加強金闕對全真道的領導。
其實齊玄素已經預見到,如果他能整合道門,那么太平道肯定是被打爛了,失敗者沒有說話的權利,怎么整頓都是他說了算。全真道本就不是鐵板一塊,又經過姚令之亂,更是四分五裂,可以分而治之。
唯有正一道,很有可能在戰后成為道門內部最大的藩鎮,針插不進,水潑不入。他們是撥亂反正的功臣,是關鍵時刻擁護大掌教的忠誠衛士,甚至還是某種意義上的“外戚”。齊玄素沒有理由對正一道動手。
如今正一道是齊玄素的盟友,齊玄素更是需要正一道守住江南,無論怎么看正一道坐大都無可避免——前提是齊玄素贏得這場道門內戰。
齊玄素有什么好辦法嗎?
答案是沒有。類似的問題,古往今來的最高統治者們都沒有交出過完美答卷,現在這個長長的名單上又要再加上齊玄素的名字。
因為權力不存在真空,打掉一個,必然會再生出一個填補上去,就算沒有正一道,也會有其他的勢力占據這個位置,也許是西道門,說不定還不如正一道。
西洋人說屠龍者變為惡龍,還是有幾分道理,惡龍這個生態位是不能空缺的,總要有人頂上去。
正所謂論跡不論心,正一道到底沒有搞出宮變大掌教和分裂道門的操作,頂多是作壁上觀,雖然也是居心實不可問的范疇,但要看跟誰比,在三道中算是表現最好的了。
那么齊玄素還是要靠全真道來制衡正一道,也許張月鹿和七娘的“婆媳之爭”會以另一種形式展現出來,表面上是婆媳不和,實際上是正一道和全真道的權力斗爭,這個大勢不會因為張月鹿和七娘的個人意志而改變,許多事情也由不得她們。
當然,現在考慮這個問題還為時過早。只是未雨綢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又不能事到臨頭再考慮,卻是兩難。
齊玄素最后又詢問了七娘關于姚武和姚司的處理意見。
畢竟七娘知根知底,還是了解這兩人,也干過勸降的工作,只是不知為何,七娘一直沒提她對這兩個人的處置意見——姚司還在其次,如果姚武降了,那么總要有個說法,比如說具體職務是什么?讓一個仙人賣命,只靠威逼是不行的,還得有利誘。不然姚武得到自由之后轉頭投了秦李兩家,那還不如直接處決姚武。
齊玄素手里倒是掌握了幾個位置,諸如市舶堂掌堂真人、婆羅洲道府掌府真人、無墟宮掌宮真人等等,剛好是掌堂、掌府、掌宮三級。
齊玄素傾向于給一個空頭的掌堂真人,又擔心有人不服——早擁護大掌教不如晚擁護大掌教,晚擁護大掌教不如反大掌教,正一道這種盟友也就算了,一個敗軍之將成了九堂之主,反而爬到我們這些心腹老人的頭頂上去了,這個道理不太對吧。
七娘說道:“你這么做肯定是難以服眾的,你將何羅神等人置于何地?周夢遙不管怎么說,與你有過一段師徒緣分,她老周家祖上更是玄圣親傳弟子,根正苗玄,關鍵周夢遙不是戰敗投降,而是勝負未分的時候就臨陣倒戈,所以別人還是勉強服氣的。姚武不可一概而論。換句話來說,當年玄圣可以這么干,是因為玄圣的威望壓得住,你沒有玄圣的威望,必然遭人非議。”
齊玄素苦笑一聲:“所以我才要請教七娘你的意見。你是姚家人,又是地師,都與你有關系。”
七娘說道:“姚武愿意投降,就把他交給我吧,我給他上個籠頭,保證他不敢背叛,你也不必開出太高的價碼,差不多意思一下就行。當然,這個‘籠頭’不能強行套上去,必須姚武心甘情愿才行。”
齊玄素問道:“‘度世佛光’?還是‘道胎種魔’?”
七娘說道:“都不是,你還記得當初姚令怎么限制我嗎?我只要照葫蘆畫瓢就行了。”
齊玄素好奇問道:“如此說來,你當初是自愿立約?”
七娘冷哼一聲:“不立約就得死,你說我是不是自愿?當然了,你也可以殺掉姚武,在這一點上,姚武和當初的我沒什么兩樣。”
齊玄素懂了:“且看姚懿的勸降結果罷。”
齊玄素在臨走前,將“干戚”交給了七娘。湊足三件仙物,七娘這個地師算是名副其實了。
至于“陰陽仙衣”,齊玄素當然是說到做到,自留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陰陽仙衣”的主人都是玄圣,齊玄素這也算是“撥亂反正”了。
然后齊玄素便踏上返京的歸程。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與戎是互為表里相互成就的,出征之前要誓師,班師回朝要告廟。
祭祀就是昭示勝利,宣示正統,隱含著只有贏了才有臉面將這個消息告知列祖列宗的意思。
齊玄素自升座以來,還沒有正式祭拜先賢祠和祖師殿。正好借著這個機會祭告道門歷代大掌教、歷代祖師、歷代忠烈英賢。
先賢祠和祖師殿規格不同,先賢祠供奉對道門有卓越貢獻之人,有真人和大真人,也有靈官和普通道士,祖師殿則以供奉歷代大掌教和副掌教大真人為主,歷代飛升仙人為輔,其他人只能陪祭。
所以道門私底下有個說法,死了的去先賢祠,飛升的去祖師殿。西洋人有個什么上議院和下議院,祖師殿就是上議院,先賢祠就是下議院,一起天上開會。
也有人兩個地方都去了,比如上一任甲子靈官,不過都是少數。
與此同時,也要論功行賞。
大戰之前,雖然齊玄素頗為自信,但其他人未必這么看,許多人還是覺得前景不明。
有人堅定不移,有人立場搖擺,甚至有人暗通款曲,為自己留后路。
現在,立場堅定的要獎,立場搖擺但盡到了職責,也可以既往不咎,給予部分肯定。至于心懷不軌的,當然要懲戒,卻也不必一棍子打死,還是可以留幾分余地,給最后一次機會,休說不教而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