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卒第十七章 歷史使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過河卒 >>過河卒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歷史使命

第十七章 歷史使命


更新時間:2025年01月31日  作者:莫問江湖  分類: 武俠仙俠 | 仙俠 | 太平客棧 | 少年 | 文青 | 莫問江湖 | 過河卒 


酒不醉人人自醉,說的便是此時景象了。

小殷不是第一次看,齊玄素卻是第一次看。因為齊玄素總是對這類事情不以為然,每逢道門有慶典,若非必要應酬,他一般能推就推。

小殷則不然,沒熱鬧都想硬湊熱鬧,更不必說這種盛事了,看過了第一回就想看第二回,回回不落。所以小殷才能描述得繪聲繪色,甚至還用了各種擬聲詞。

不過以前的時候,小殷只能在二樓左右的位置,這次跟著沾光,直接上了六樓,視角又不一樣了。

齊玄素這次終于避不開了,作為主人,他和客人皇甫極才是今晚的主角,當然不能推辭,也終于見識了摘星樓的夜舞。

齊玄素感嘆之余,說道:“舞蹈最原始的用途有兩個:一個是祭祀,一個是求偶。一個為了死人,一個為了活人。祭祀的根本是死亡,求偶的根本是新生。一死一生,一陰一陽,這是極為符合道門理念的。”

皇甫極道:“大掌教高見。”

齊玄素話鋒一轉:“說到祭祀,這是巫教所長,尤其是獻祭。巫教十一位大巫皆擅長祭舞,部分大巫尤為擅長以血腥獻祭獲取力量,這就是血祭的由來,這也是巫羅可以承受血祭反噬的原因之一。再觀‘長生石’的煉制過程,也是充滿了血腥。為了防止姚令在喪心病狂之下將整個地肺山血祭,我們要把收復地肺山盡快提上日程了。”

這算是對皇甫極提議的委婉回應。

其實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七娘、五娘等人勤王保駕,齊玄素可以讓七娘成為地師,讓五娘成為紫霄宮掌宮大真人,那么道門以后應該如何回報西道門呢?

無非兩個方面:要么是徹底放手,給西道門解綁,給予西道門更大的自主權;要么是切實推動西道門回歸,給予西道門選舉大掌教以及被選舉大掌教的權力。

西道門要的是哪個呢?

從齊玄素的角度來看,他更希望是后一個。

西道門回歸道門,意味著五大道門重歸一統,這真是大一統了。那么給予西道門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力也是理所應當。

畢竟道門選舉并不是每個道士一票,而是每個參知真人一票,西道門高層還是以中原人為主,基本不會出現異族大掌教的局面。

至于道門為什么不開啟普選,因為制度要與現實掛鉤,道門最大的現實就是參知真人們擁有強大的個人武力,可以抵消普通道士的數量優勢。參知真人的一票就是比普通道士的一票有分量,強行讓兩者平等才是違背客觀規律。

如果一個大掌教得到了大部分普通道士的擁戴,卻沒有得到高等道士的認可,那么他是坐不穩這個位置的,強大的個人武力就是這么無解。

說白了,參知真人的根本權力來源不是血統,不是身份,而是強大的武力支撐,這才是最大的道理。恰恰這種武力來自參知真人的本身,而非擁躉部下,幾乎不能分化,那就更取決于參知真人們自身的意志了。

所以金闕的成分大概率決定了大掌教的成分。

世家把持的金闕選出了寒門出身的五代大掌教,其實是小概率事件,不過又是必然事件。

這句話看似矛盾,實則并不矛盾。

自古以來,鼎故革新和進步的最大動力就是舊統治階級的內斗。

內斗中弱勢的一方會想著引入其他力量來加強自己。

當他們引入外族的時候,就會重現燕云十六州的悲劇。

而當他們引入中下層的時候,往往就是世道變革和進步的先兆。

于是乎,五代大掌教的上位成為必然,就算沒有五代大掌教,也會有其他的大掌教,因為舊統治階級的內斗不會停止。

其實齊玄素上位也是一樣的道理,舊統治階級發生了極為嚴重的內斗,地師和國師先后發難,最終讓大掌教之位落在了齊玄素的頭上。

五代大掌教的出現其實重創了道門的世家統治,他將道門推上了巔峰,并憑此帶來的巨大威望做出了一些改革政策,讓世家把持下密不透風的金闕出現了裂痕。

雖然五代大掌教離世之后,代表世家利益的三師瘋狂反撲,幾乎就要徹底否定五代大掌教。但三師的行為也打破了道門的政治默契,催化了道門的內部分裂。

舊統治階級的分裂,內斗擴大化,為了打倒敵人,就更要引進中下層來強化自己,使得五代大掌教撕開的世家裂縫不僅仍舊存在,而且還變大了。

得益于玄圣時代在教育上大開方便之門,使得世家們失去了最強有力的壟斷利器,也就是各種學問知識的壟斷。所以世家子可以擁有強大的個人武力,平民子弟同樣可以擁有強大的個人武力。既然都有個人武力,自然也應有對應的權力。

不得不說,也許七代大掌教的離開很不體面,也很不光彩,但他在極短的時間里還是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給五代大掌教翻案。

雖然七代大掌教的本意是彌合道門的分裂,塑造更多的內部共識,但也在客觀上延續了五代大掌教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齊玄素自然要順應大勢潮流,推動道門變革,完成他的歷史使命。

除了整合道門,完成統一,還要徹底解決分裂問題,進一步削弱世家、分化世家,打破世家固化,促進上下階層流動。

對于如今的道門而言,三十六位參知真人有些少了,畢竟那是玄圣時代的制度,而玄圣確定這個制度的時候,道門還未完全收復中原,更不必說婆羅洲、婆娑洲、鳳麟洲、羅娑洲、南大陸。

那個時候,三十六位參知真人自然是適用的。可如今就有些不合時宜了,雖然后來也打了補丁,比如引入平章大真人制度,便是彌補參知真人數量過少的問題,但是平章大真人的門檻太高,還是沒能徹底解決問題。

西道門、北道門和海外各洲加入進來之后,應該將參知真人的數量翻一倍,擴大到七十二位,摻水之后,世家的濃度自然就下降了,打破世家對于權力的壟斷。而這些世家勛貴的存在又可以作為道門的壓艙石,確保不會出現異族大掌教。

齊玄素本人和玄圣、五代大掌教一樣,不曾留下有血緣關系的后代。

道門不應該有皇帝,也不能有皇帝。

所以程太淵那一套本質上是用正確的條件推導出了一個錯誤的結論。

是這位學富五車的大祭酒真不懂嗎?恐怕是有意為之。

就好比做題,全部寫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亂蒙總能蒙對幾個,全錯意味著本就知道什么才是對的。

什么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什么叫倒行逆施,這就是了。

的確,道門不是世家的道門,凡是道門治下之人,皆是道門的一份子,可這不意味著要有一個皇帝才能得到平等。

秦權殊其實看得很清楚,故而他直言不諱:只有開明派敗了,才需要一位皇帝。

所以雙方的矛盾幾乎不可調和,必然是你死我活的。

一曲舞畢,齊玄素帶頭第一個鼓掌。

其余人也紛紛隨著大掌教鼓掌。

舞女們依次來到六樓,向大掌教和尊貴的客人奉上花箋,作為紀念。

這種禮物放在外面很受年輕公子們的追捧,千金難求。

想要得到這些舞女的青眼,可不是容易事,她們不是風塵女子,而是有正經編制,自然不能用強,只能想盡各種辦法討好,能得到十二位“花旦”之一的花箋,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誰要能集齊全部十二道花箋,那簡直是同齡人中讓人仰望的“牛人”,堪稱傳奇人物。

齊玄素作為大掌教,在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隨隨便便就集齊了十二道花箋,也根本不在意,又隨手送給了小殷。

這讓小殷高興得一氣翻了三個筋斗,甚至想拉著絲綢也“日”地一聲飛上去。

相關


上一章  |  過河卒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