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上下都覺得自己吃虧了的情況下,有一群人卻得到了重用。
先前打響反明第一槍的久我賴通,直接被天皇封為左弁官局,類似大明的監察御史,負責檢查百官言行的官職。
大內義弘也從人人喊打的通緝犯,一躍成為僅次于太政大臣的左大臣。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大內義弘是干仁天皇用來牽制足利義滿的工具。
干仁天皇之所以這樣安排,這倒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因為足利義滿一直和大內義弘不和。
因此,他安排大內義弘擔任左大臣,就是想讓他直接進入即將組建的內閣之中。
大內義弘也非常明白自己的價值,大力支持天皇的一切改革。
上任不到十天,他就抓了幾十個不聽話的官員,將他們全都關進大牢里。
一時間日本京都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尤其是那些跟大明走得近的官員,更是遭受了嚴重的迫害,很多人甚至被酷刑折磨死。
一些沒被波及的官員,要么屈從于干仁天皇的新政,要么跑到足利義滿那里哭訴,請求他重新站出來主持大局。
更有激進的官員直接勸進,蠱惑足利義滿取代天皇。
足利義滿聽著這些人的哭訴,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一條經嗣見狀,忍不住再次勸道。
“將軍,要不您就聽從大家的意愿,取代那個什么都不會,只會喊口號的蠢貨吧!”
足利義滿聞言大罵。
“八嘎!”
“你怎能說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
“我足利世也出自天皇一脈,我誓死守護天皇尊嚴!”
一條經嗣見足利義滿這樣說,不由替他抱不平道。
“將軍,您對天皇一片忠心,可人家對你一直不放心啊。”
“你看看大內義弘的嘴臉,整天帶著士兵在街面上抓人,據說死在他手里的人已經過百了!”
“要是再這樣下去,咱們日本就徹底亂啦!”
提起大內義弘,足利義滿臉上毫不掩飾的漏出鄙夷和不悅之色。
“不用擔心,此乃小人也,本將軍只需一言就能要了他的命!”
周圍的人聽到這話,無不大拍馬屁。
“將軍英明!”
“請將軍主持公道,誅除奸佞,還日本太平!”
第二天上朝,足利義滿佩戴著武士刀,身穿鎧甲上殿。
他這突如其來的做派,不僅嚇到一眾文官,更是將天皇給嚇到。
“足利將軍為何甲胄上殿,可是出了什么大事嗎?”
足利義滿聞言,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
“陛下,咱們是不是要給大明上一份國書,闡述咱們為何不告而辭的理由?”
“這……”
足利義滿此言一出,不管是支持天皇,還是反對天皇的人都沉默了。
日本都喊出將大明人趕出日本的口號了,現在竟然怕得罪大明,要親自給大明解釋自己為什么跑?
這事怎么看都是個笑話,但對于在大明呆了幾年的干仁和熙成來說,這個卻一點都不好笑。
因為按照實力對比,他們還真有必要道個歉,給大明個臺階。
否則把大明惹毛了,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打過來,最后吃虧的還是日本。
干仁天皇只是經過短暫的猶豫就同意了這件事。
“可!”
“朕這就起草信件,向大明解釋偷偷離開的原因。”
足利義滿聞言再次開口。
“陛下,微臣已經給您想好原因了。”
“您可以這樣回復大明,說您急著回國就是為了處理國內的暴亂,抓捕冒犯大明的叛逆大內義弘,久我賴通等人。”
“為了取得大明的信任,微臣建議您將他們的人頭和信件一起送過去。”
坐在天皇下手位置的大內義弘聽到這話腦瓜仁都炸了,早知道是這個結果,他還不如留在朝鮮當個沒名沒姓的人好呢。
大內義弘不愧是梟雄,哪怕得知自己將要被賣了的情況下,依然非常淡定的跟足利義滿請教。
“敢問足利將軍,就算陛下可以將我的人頭送給大明,但伱們趕跑大明在京都的駐軍,并且派兵圍困石見城,這兩件事總是真的吧?”
“還有你們進城之后大肆劫掠大明人的商鋪,大肆屠殺給大明人做工的本國人,這也是真的吧?”
“若是大明皇帝因為這些事怪罪下來,恐怕光是我大內義弘的腦袋不能平息其怒火,還得加上將軍的腦袋才行!”
大內義弘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齊刷刷看向足利義滿,期待他如何回應。
足利義滿被大內義弘這么反將一軍也非常郁悶,他怎么也沒想到,大內義弘這個莽夫,竟然還有如此犀利的一面,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說出這么誅心的話。
但足利義滿是何許人也,他可是差點就當了天皇的人!
“本將軍自然有話說!”
“首先,本將軍并未殺害大明士兵,也并沒殺害大明一名商賈。”
“其次,本將軍并未明確表示要將大明人趕出去,是他們自己從京都撤離的。”
“最后,本將軍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奉了天皇陛下之命。”
“你這般說,豈不是要讓天皇陛下也去大明請罪?”
大內義弘趕忙低頭表示認罪。
“微臣可沒有對天皇陛下不敬之意,都是足利義滿將軍的欲加之罪,請天皇陛下明鑒!”
干仁天皇聞言點點頭表示知道,隨即看向足利義滿問道。
“足利將軍,咱們現在正是用人之際,就不用做這種仇者快,親者痛的事情了吧。”
“大內義弘是絕不會交給大明的,咱們日本要崛起,要奮發,就需要大內義弘這樣的有識之士。”
“咱們還是想想用別的什么辦法消滅大明的怒火吧,比如說每年多給他們一些金銀……”
足利義滿聞言心里陡然一涼,他算看出來了,天皇改革朝政是假,針對他這個將軍才是真。
“陛下英明!”
“陛下乾綱獨斷,這等小事沒必要跟臣下商議,臣下先行告辭。”
足利義滿說完這話就帶著隨從離去,絲毫不顧及其他人的臉面。
在其走后,大內義弘率先發聲。
“太囂張了!”
“根本沒將天皇陛下放在眼里!”
“若是陛下不棄,微臣愿意主動請纓,為陛下獻上足利義滿的人頭!”
干仁天皇聞言當場呵斥道。
“閉嘴!”
“足利將軍有大功于國,豈能受此等侮辱!”
“再說這種話,朕就對你不客氣!”
干仁天皇在朝堂上說的義正言辭,可退了朝就將大內義弘叫到了密室。
“大內義弘,你若是刺殺足利義滿有幾分把握?”
“回陛下,微臣若是想刺殺足利將軍,微臣至少有九分把握!”
“什么?”
干仁天皇本以為大內義弘只是說著玩的,哪成想這家伙竟然有這樣大的把握。
“詳細說說!”
“是!”
“微臣跟足利義滿早就不和,因此,微臣早就私下里培養了死士,并且在足利義滿身邊安排了自己人,現在足利義滿最寵愛的小妾,就是自己秘密培養的殺手……”
“原來如此……”
干仁天皇在跟大內義弘聊完,又命人將久我賴通叫了進來,詢問他公族那邊的態度。
久我賴通本就是公家一派的人,雖說他之前因為反對大明,被京都公家集體開出公家之列,但他的父母兄弟親人,都在公家圈子里,對整個圈子有著極強的影響力。
“回稟陛下,公家中分為兩派。一派崇拜大明,覺得日本就是該盡心盡力的服侍大明。另一派跟微臣一樣,覺得咱們日本若想強大,必須擺脫大明的控制!”
天皇聞言滿臉的糾結。
“兩派各自有多少人?”
“回稟陛下,一半對一半吧,年輕些的基本上都是跟微臣一樣的想法,老一派的人則堅定的支持大明,不看好咱們現在國策。”
天皇聞言點了點頭道。
“朕知道了,朕再問你一個問題,若是足利義滿突然暴斃,公家會支持朕,還是會支持足利義滿?”
久我賴通聞言篤定的道。
“自然是支持陛下!”
“公家向來看不慣足利義滿,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啊!”
“雖說現在公家這邊,因為陛下的改革跟陛下有所疏遠,但他們畢竟世代守護在陛下身邊,遇到大是大非的事情,肯定跟陛下站在一起。”
“哦哦哦……”
“既然你這樣說,那朕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相國寺鹿苑院。
盡管足利義滿放棄了出家,但依然選擇住在寺院內。
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崇信佛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寺院在日本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力。
住在寺院內,基本上能保證足夠的安全的。
這一天,他招了自己最寵愛的小妾池尻殿侍寢,卻不料經過一夜風雨,第二天直接一病不起。
足利義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緊急召見了三管領,交付身后之事。
“我死之后務必去信大明,向大明表示忠誠……”
“馬上逼迫天皇舉行童殿上,讓足利義嗣在朝堂上站穩腳跟……”
“最后爾等要聽命足利義持,就像對待我那般忠誠的輔佐他……”
三管領斯波、細川、畠山三人聞言重重的點頭,隨即各自分頭去準備。
斯波直接帶隊殺進皇宮,向干仁天皇表達了足利義滿的意愿。
“天皇陛下,我家將軍想舉行童殿上,請您恩準!”
天皇聽到這話,先是一驚,隨后一喜。
童殿上在整個日本歷史上舉行的次數都屈指可數,如果不算眼下要舉行的,歷史上可能只舉行了一次。
一般來說童殿上都是老臣臨終前的托孤之舉,就是在臨死前讓其子嗣提前接班。
現在足利義滿突然提出這個請求,可能證明其命不久矣了。
但天皇臉上的笑容剛蕩漾開來,就感受到了兩道森冷的目光,看的他脖子生疼。
“請陛下注意儀表!”
干仁天皇立馬意識到不對,趕忙收斂臉上的笑容,但心里卻早已驚濤駭浪。
大內義弘竟然真的成功了!
“請轉告足利將軍,朕馬上命人準備,三天后……”
斯波沒等干仁天皇說完就打斷了他的話。
“不行!”
“今天就準備!”
“現在準備,中午就要舉行!”
“這……”
干仁天皇一臉為難的道。
“斯波閣下有所不知,舉行童殿上要召集百官公家,還要準備很多物品……”
斯波對于干仁的說法只冷冷的回應了一句。
“一切從簡!”
“能召集幾個召集幾個,東西有什么用什么!”
干仁天皇見對方這樣說,只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好!”
“斯波將軍去準備吧,朕全力配合就是了!”
在足利義滿的大力推動下,童殿上的儀式只用了兩個時辰就從準備到結束了。
足利義嗣成功的在童殿上謀取了從三位參議的職位,一舉成為公家頂流。
另外一邊足利義持也在舉行繼位儀式,接管了傳承了幾代的將軍之位,正式取代了父親足利義滿,成為日本軍隊的最高領導者。
足利義滿在看到兩個兒子都安排好后,這才在一片不安的哀嚎中離世,享年三十八歲。
干仁天皇為足利義滿舉辦了非常盛大的葬禮,并且給他上了鹿苑院天山道義的尊號。
在處理完足利義滿的葬禮,干仁天皇回到皇宮就組建了內閣,并且讓足利義持擔任內閣首輔,大內義弘擔任內閣次輔。
至于全面仿效大明官制一事,干仁天皇暫緩執行了。
他只是以天皇的名義向各地的守護大明發了一道公文,說要在一個月后舉行第一場科舉考試,呼吁大明的有才之士都來參加。
然而,真到了考試那天,干仁天皇赫然發現,前來參加考試的年輕人,九成都是公家子弟,真正出身平民的少之又少。
直至此時他才意識到,全面效仿大明的難度有多大。
因為日本根本就沒有大明那個基礎,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讀書人!
干仁天皇捏著鼻子舉行了科舉,并親自擔任主考官。
雖說科舉的意義已經失效,但干仁天皇依然將這次科舉當成各家排名的依據,并借此打破了上千年的公家世襲制,也算有了不小的進步。
科舉之后,公家雖有些許家族不滿,但更多的家族在科舉中占了便宜,反而轉為支持天皇的新政。
畢竟,越是尊貴的職位數量越少。
科舉打破了官位的世襲,從而給了下位公家更多的上升空間,他們當然樂意支持。
如果按照正常發展,日本的公族世襲,將會在科舉的加入后變成公家內部的內卷。
這樣一來,所有公家都要依賴于天皇,成為天皇最忠實的擁躉。
如果在給干仁天皇二十年時間,未必不能實現日本國的偉大復興。
然而,就在干仁天皇屁股還沒坐熱的時候,就聽到了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噩耗。
“陛下,大……大明打……打過來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