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洪武當咸魚第五百一十章 父皇圣明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混在洪武當咸魚 >>混在洪武當咸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章 父皇圣明啊!

第五百一十章 父皇圣明啊!


更新時間:2023年04月29日  作者:火紅的雞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火紅的雞樅 | 混在洪武當咸魚 
»


朱允熥對待閹人的態度很復雜,從人道主義來說,這事有點違背人性。

但從實際需求出發,偌大的皇宮還少不了這玩意。

因此,只能盡可能的減少這個群體的怨念,或者將他們的怨念轉移給其他人。

畢竟,自己和老朱以后的飲食起居可都要靠這群人伺候呢,搞一些心懷鬼胎的人進宮,那不是嫌自己命長嗎?

李成桂也能猜到大明的想法,只是一想到自己當這個惡人,心里就有些膩味。

但他就算再膩味,也得咬牙忍著。

畢竟,以他的國力別說跟大明斗了,就是大明駐半島的明軍都能滅了他。

大明之所以還留著他一條賤命,不過是需要借助他的名望,代為統治半島罷了。

一旦大明收獲了此地民心,不費吹灰之力的吞并半島,就會第一時間拋棄他這個旗子。

李成桂對此心知肚明,因此一直對大明心懷不滿,暗中積蓄自己的力量。

不過,他所積蓄的力量可不是為了對抗大明,而是為了將來跑路。

他是去過大明的,見識過大明超長的海岸線,也見識過大明京都的繁華。

正因為去過,所以才深刻的知道兩國之間的差距。

相反,他那個逆子李芳遠就沒去過大明,這才始終能保持昂揚的斗志,整天憋著勁的想著干翻大明,重現半島的榮耀!

在李成桂心情煩躁之際,北朝的李芳遠正在摩拳擦掌的密謀著針對大明的計劃。

李芳遠跟李成桂不同,他對于大明提出進貢四百太監沒有任何抵觸情緒。

而且他不僅按照大明的要求給予被選中人家一百兩銀子,還從自己的小金庫里掏錢,額外補給他們一百兩。

在挑選了足夠多數量的孩子后,他還專門給他們培訓,教他們一些暗殺伎倆,培養他們愛國教育等等。

最后還將他們的家中父兄安排進軍中,將他們牢牢跟自己綁定在一起。

相較李芳遠的狼子野心,高麗國王就安分得多了,只是按部就班的掏錢買人,然后顛顛的送去大使館。

對于高麗一脈來說,他們的王位本來就是撿的。如果沒有大明,他們現在還在深山老林里艱難度日呢。

大明駐日本的大使館,直接建在石見銀礦邊上。

一來此地有大明軍隊守護,二來此地乘船便利,可以沿著海岸線直趨南北兩天皇京都。

大明在日本購買閹人之事沒有遇到任何阻力,甚至在開出條件后,因為報名的人太多,需要層層篩選才行。

這是因為日本的糧食一直不夠吃,很多貧窮農民根本無力撫養幼子。現在多了一個活命的機會,對他們來說反而是好事。

相比之下,越南那邊就復雜了,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都帶有很大的抵觸情緒。

但這也難不倒一心想討好大明的黎季犛,他借助平叛的名義,抓了很多俘虜,還非常貼心的替大明閹割好送給大明。

因為大明對越南一直很曖昧,名義上支持越南正統陳姓一族,但對他這個權臣也不是非常抵觸,尤其是皇太孫一系的武官,跟他關系非常好。

不僅幫他從大明走私生絲、鐵器,還幫他往大明販賣糧食,讓他每年都能賺上百萬兩銀子。

當然,他也投桃報李,在越南沿海地區劃分了好幾個港口給大明軍艦使用,且不收取任何費用。

因此,在接到大明駐越南大使的要求后,他第一時間就組織軍隊去征討周邊不聽話的小國,給大明送去足夠數量的閹人。

朱允熥在收到三國大使的回復后非常滿意,特別賞賜他們可以來大明參加老皇帝的壽宴。

除了北朝的李芳遠借故生病不來,其他幾處區域的國王、權臣、都表示非常愿意來大明朝覲。

朱允熥早就在李芳遠身邊安插了釘子,知道這貨一直心懷不軌,只是懶得搭理這貨。

彈丸之地,頃刻即可覆滅。

只待他收拾完北邊,自然就輪到東邊了。

在確定海外藩國的朝覲名單后,朱允熥又開始忙活迎接進京的大明藩王了,并且張羅老朱的壽宴。

朱允熥為了給老朱過壽,也算是下了血本,從自己的府庫里掏出五十萬兩銀子布置皇宮、大殿,并且翻修了鴻臚寺下的驛館。

還特意命自己的海軍從越南、非洲等地拉來大象、獅子、犀牛、長頸鹿等“瑞獸”獻瑞。

雖說他和老朱都不稀罕這玩意,但大明百姓喜歡看啊。

在朱允熥緊鑼密鼓地布置下,一眾藩王陸續進京了。

朱棣非常重視此次進京,雖然他距離京城很遠,而且還中途轉向開封,接了周王一脈進京,但依然是眾多皇子中第一個進京的。

在進入京城之后,朱棣就被京城天翻地覆的變化所震驚了。

雖然他在封地之時也沒少打聽京城的風土人情,但看手下的奏報和實地勘察是兩碼事。

在奏報里,他看到的是“皇太孫翻修京城,建高塔引水,筑高樓入云,平整路面如鏡……”

這種簡略的文字只能看個大概,甚至還容易被誤導。

然而,當他真真切切地行駛在京城新修的道路上,絲毫不覺得顛簸之時,其內心的震撼簡直無以復加。

“朱允熥是如何做到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修筑出如此平整的路?”

“這種路還真是光滑如鏡,沒有一絲一毫的坑洼!”

朱棣不信邪地多拐了幾個彎,然而不管馬車駛入哪條街道,所看到的都是一樣的青灰色路面……

更讓他驚奇的是,原來隨處可見的明渠全都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每隔十丈的一個淺坑,上邊還罩以鐵網。

朱棣命人叫過自己在京城的仆人,詢問其鐵網的用途。

“回稟殿下,此乃下水道也。”

“尋常百姓家門口皆有,可以傾倒臟水。”

“此處路面上的鐵網,乃是用來阻攔枯葉、樹枝等物,防止其堵塞下水道之用也……”

朱棣聞言點點頭,算是理解了下水道的功用。

“這路面是何物所修?”

“回稟殿下,此物名為水泥,乃是皇太孫前幾年就研制出來的神物!”

“此物配合黏土、河沙使用,用來筑城刀槍不入,用來修路頃刻可成,最為便捷……”

朱棣聽到“刀槍不入”后心中很是不以為然,他還沒見過什么刀槍不入的城墻呢,哪怕是塞外的統萬城,也沒史書上說得那么玄乎。

他不信邪的下了馬車,用佩劍在地上使勁的劈砍劃刺,在看到火星四射,依然不能破壞道路分毫后,他徹底絕望了。

“難道這就是水泥之功?”

“此物竟然如此厲害,若是用來筑城,還真是銅墻鐵壁啊!”

朱棣絕望的收回佩劍,眺望著遠處的高塔。

“如果孤所料不差,那座高塔就是奏報上所言的水塔吧?”

“是的!”

“現在城中居民只要每月交一定的水費,就可以將甜水引到家中隨意取用,很是方便快捷。”

“而且錢也不多,每戶不過幾十個銅板,比起以前論桶買水便宜多了,而且還不限量……”

“咱們王府也通了自來水,安裝費是陛下撥款所修,每月水費一百兩銀錢……”

朱棣一聽這話當場不樂意了。

“憑啥咱們每月要交一百兩?”

“回殿下,這是皇太孫的規定。不只咱們多收,晉王、秦王、周王等等都是這樣的價格!”

“說不收這么多,顯不出咱們皇族的尊貴……”

朱棣第一次聽說“尊貴”是這么解釋的,氣得他差點當場吐血。

“不過也不單單是皇族多交,京中勛貴、官員、商賈等富戶也都要多交。”

“據說是根據府邸占地多寡來算的,越是小民小戶,反而交的越少。”

朱棣聽到這話,心里這才平衡幾分,總算倒霉的不是他一個人。

不過他很快就想到一個槽點,想到一種可能。

“全城的水都來自這個水塔?”

“是的,就連皇宮都是從此處引水。”

朱棣聞言看著水塔喃喃自語道。

“若是有人心懷不軌,在水塔里投毒,豈不是輕而易舉的殺掉全城百姓?”

老仆可不知道這是朱棣的心里話,還以為朱棣真的在跟他討論安全問題。

“回稟殿下,水塔上下都有人守著的,不僅五城兵馬司的人在,就連錦衣衛、東廠的人都有派駐,防范得甚為嚴密,等閑人可混不進去喲!”

“哦……”

朱棣下意識的眉頭緊鎖,從而熄了從水塔下毒的念頭,將目光放在道路兩邊的房屋上。

“這些房屋也是新蓋的嗎?”

“回稟殿下是的,都是皇太孫命人將原來的房屋推到后重蓋的。”

“嘖嘖……”

朱棣看著這些三層高的房屋嘴里嘖嘖稱奇,這些房屋可比原來規整多了,統一的粉墻黛瓦,統一的門頭裝飾,美的簡直跟畫一樣……

“這得花多少錢?”

“回稟殿下,據說耗費兩千萬兩白銀,而且京城有些里坊還在陸續翻蓋中,花費會持續增加……”

“這……”

朱棣是徹底無語了,他在封地刮地三尺,又逼迫塞外部落進貢,一年也不過百八十萬兩銀子。

皇太孫只是為了京城好看,就耗費兩千萬兩白銀翻蓋。

兩相比較,自己這個當叔叔的簡直連給侄子提鞋都不配!

“真是舉國之力啊……”

朱棣在震驚之余也不想坐馬車了,只是領著京中王府老仆在水泥路上閑逛,時不時的指著不懂的地方詢問。

“此處既不是城門,又不靠近城墻,為何深挖數丈之深,難道要建藏兵洞嗎?”

“回稟殿下,此處眾說紛紜,一直沒有確切的解釋。”

“不過,老奴之前替殿下去宮中給后宮貴妃娘娘送禮,倒是聽宮里的太監們說了一嘴,說皇太孫要建地下建路,將來不論馬車還是行人,都可以在地下通行……”

朱棣暗暗將此事記在心里,想著將來自己打進京城,一定要派人防備地道內突然殺出的士兵。

不過這都是后話了,前提是老天爺給他這個機會!

朱棣又走了幾條街,看到以往熟悉的鐘樓、鼓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加高大的建筑,上邊還有一個巨大的自鳴鐘。

“此物是用來報時的吧?”

“孤之前好像在父皇的宮里見過類似的東西。”

“殿下英明!”

“此物名為自鳴鐘,每天有專人負責上發條,每隔半個時辰,大鐘就會發出鐺鐺之聲,方圓十里之內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現在很多百姓都按照鐘聲作息,就連朝中官員也是聽鐘聲下值。”

朱棣聞言贊許的點點頭,心里默默的想著,得想辦法給父皇討要一件這東西,放在北平城最中央的位置上,屆時自己不論是訓練軍隊,還是做別的事情都方便許多。

“對了,孤聽聞皇太孫興建了新宮,可為何一路上未曾見到?”

“殿下,皇太孫新宮在郊外呢,并不在京城之中。”

“郊外?”

朱棣看著煥然一新的京城,忍不住感慨道。

“京城都這般繁華富庶了,皇太孫的新宮肯定更加富麗堂皇吧?”

老仆聞言微微一笑。

“恐怕要讓殿下失望了,皇太孫的北宮并沒有什么出奇之處,甚至不如鐘樓邊上的希望學堂氣派哩!”

朱棣聞言大為不解。

“不可能吧?”

“皇太孫調用兩千萬翻修京城,竟然不舍得給自己修建一座豪華宮殿?”

“回殿下,據說不少人給皇太孫建議夠,不過都被皇太孫以沒錢拒絕了。”

“不過,老仆倒是聽聞皇太孫之所以拒絕,是因為北宮只是臨時辦公之用,未來還會興建新宮。”

“原來如此,既然是臨時辦公場所,確實不宜大張旗鼓地興建。”

“殿下若是有閑暇,可以去臨近的希望學堂轉轉,那里才是京城的精華所在。”

“現在不少外地人都會去那兒游覽,領略咱大明京城的向學氛圍!”

“希望學堂?”

“帶孤過去看看!”

“諾!”

不多時,朱棣在老仆的帶領下來到希望學堂,當他看到學堂內鱗次櫛比的高樓,以及綠樹成蔭的甬路和園林,心中再次被震撼到。

他早些年是來過此地的,那時此地還只是一片亂糟糟的民房拼湊而成。想不到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此地竟然建造得如此富麗堂皇。

如果不是老仆人強調此處是學堂,他甚至以為這里是朱允熥新建的宮殿。

“這么大的學堂,恐怕就是一萬人都能裝得下了吧?”

老仆頗感自豪的說道。

“可不止呢!”

“現在不僅京城百姓子弟趨之若鶩,就連外地孩子也不遠千里來此地讀書。”

“學堂內光是小學部就有上萬人,中學部也超過五千人了……”

“這還沒算上皇家學堂,皇家學堂里還有不少勛貴子弟,以及宮中的皇子,還有藩王家的王孫哩。”

“晉王家的幾個兒子,就在此處讀書!”

“老仆還聽說,皇太孫曾經向陛下進言,讓藩王子弟者滿八歲者進京讀書,但不知何故被陛下給拒絕了……”

朱棣聽著老仆滿嘴遺憾的語氣,恨不得一腳踢飛他。

這狗東西該不會以為進京讀書是啥好事吧,這特么不就是人質嗎?

若是朱允熥真跟自己提這么個要求,自己這個當叔叔的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朱棣沉吟許久,也沒爆出粗口,只是含糊其辭地說了一句。

“父皇圣明啊!”


上一章  |  混在洪武當咸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