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洪武當咸魚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朱頭,這可是你逼我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混在洪武當咸魚 >>混在洪武當咸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朱頭,這可是你逼我的!

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朱頭,這可是你逼我的!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30日  作者:火紅的雞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火紅的雞樅 | 混在洪武當咸魚 


朱允熥見老朱不洪武揮鞭了,膽子漸漸大了起來,給老朱上了說教的口吻。

“皇爺爺,皇帝不是你這么當的!”

老朱聞言冷哼一聲,在心里給逆孫加了一百鞭子,打算一會兒歇過來就開工。

“咱當了半輩子皇帝,還不如你個剛斷奶沒幾年的娃娃?”

“皇爺爺,皇帝是管大事的,不是整天盯著雞毛蒜皮的小事的。”

“如果啥事都讓您管,那您養那么多官員干嘛,讓他們吃白飯嗎?”

老朱聞言龍眼再次瞪起來。

“你懂什么,咱那是不放心他們,怕他們湖弄咱!”

“你個逆孫別狡辯了,趕緊給咱趴好,咱打爛你屁股還得去批奏折呢!”

“皇爺爺,您能不能讓我把話說完!”

老朱冷哼一聲,明顯處于暴怒的邊緣,但卻沒有打斷朱允熥的話。

“皇爺爺,請您想一想。您能堅持幾十年每天上朝,每天處理這么多奏折,但不代表大明的其他皇帝能做到呀!”

“您看看歷史上其他朝代的皇帝,他們有誰像您這么忙?”

“就算孫兒也能像您這樣,那孫兒的兒子、孫子,也能做到您這樣嗎?”

老朱聽到朱允熥這樣說,還真認真地思索起來。

他自認算得上勤政的皇帝,謙虛點說在歷朝歷代的皇帝里,單論勤政的話他至少能排前三吧?

但正如那逆孫所言,他能做到這么勤政,可不代表老朱家的后世之君也能做到。

一旦有那么一兩個懈怠之人,大明的國事豈不是耽擱了?

老朱想到這兒,并未覺得自己有錯,只覺得自己該將皇帝如何上朝,每天批閱多少奏章之類的寫到皇明祖訓里,將其制定成祖制,讓后世之君去遵守。

至于逆孫不勤政,那就打到他勤政為止!

“說完了?”

朱允熥一聽這老頭的語氣,就知道這老頭完全沒聽進去,嚇得他趕忙補充道。

“沒!”

“皇爺爺您再想一想,歷朝歷代像您這么英明神武、明察秋毫、聰明睿智的皇帝能有幾人?”

老朱聽到大孫這番彩虹屁,老臉上露出羞澀的笑容。

如果是對外人說嘛,他肯定是要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類的放在自己前邊,然后自己屈居第五的位置。

但對上自家大孫就不用顧忌這么多,微笑著點頭應了就是。

“咱私底下說,比咱強的應該是沒有,哈哈哈……”

老朱開心地說完,再次揮舞下鞭子嚇唬道。

“你以為拍咱的馬屁就能逃過這頓毒打了?”

“咱告訴你,門都沒有!”

朱允熥見老朱不要臉地承認了,趕忙順勢說出接下來的話。

“皇爺爺,孫兒可不是拍您馬屁,而是在跟您陳述一個事實。”

“您就是英明神武,明察秋毫嘛!”

“但您想想,您能保證咱們老朱家的后世子孫,個頂個的都像您這么聰明?”

“您能聽了臣子的匯報就給出決斷,可不代表咱大明的后世之君也都有這個本事啊。”

“如果他們沒有您的英明神武,明察秋毫,但卻只學了您的決斷,遇事亂出主意,亂下決定,那咱們大明不就亂套了嗎?”

老朱聽到這話,臉上終于露出憂慮之色。

如果說逆孫最開始說的話,還是在給自己偷懶找借口,那剛剛這番話已然在探索朝廷制度和皇權傳承了。

而且這個意見提得非常有見地,可謂是一針見血!

老朱情不自禁地就開始在大殿里踱步,認真思考著大孫提出的問題。

然而,讓他郁悶的是,他在大殿里轉了好幾圈都沒想到妥善的辦法。

畢竟,后世之君懶惰,不愿意上朝之類的,他可以通過祖制來確立,逼著他們每天上朝。

但后世之君的聰明與否,卻不是他所能控制的。

萬一真出現一個能力不行,身體素質也一般的皇帝,還要像自己這般勤政,什么事都要自己拿主意,那大明豈不是完蛋了?

老朱想了好一會兒,見到大孫已經從凳子上爬了下來,正捂著屁股要熘,氣得他“啪”的一聲抽在地上。

“你要去哪兒?”

朱允熥聽到這聲音嚇得一激靈,趕忙回身諂媚地笑道。

“皇爺爺,孫兒看您正在想事情,想著先去太醫院上個藥,回來讓您打的盡興點……”

老朱聞言氣得直吹胡子,這逆孫說的話太可恨了,像咱稀罕打他似的!

“滾回來!”

“哦哦……”

朱允熥剛挪回來,就聽到老朱開口問道。

“你來給咱說說,怎么解決后世之君賢愚不均的問題?”

“皇爺爺,您腦子是不是壞掉了?”

“這種問題咋解決呀,您就是把老天爺抓過來也沒轍!”

老朱聽到這話,氣得直跳腳。

“你腦子才壞掉了呢!”

“你個逆孫竟然敢這么跟咱說話,看來咱剛剛還是打得輕了!”

“給咱重新趴回去!”

朱允熥聽到這話氣得都快哭了,委屈巴巴地爬到凳子邊上,然后屈辱地趴了上去。

然而,讓朱允熥意外的是,過了很久都沒有鞭子落到屁股上。

朱允熥回過頭看過去,只見老朱正坐在臺階上,皺著眉頭想事情。

老朱算是被大孫的問題徹底難住了,想不明白這件事,他估計幾天幾夜都睡不著。

朱允熥見自己隨便拋出一個問題,就把這老頭給難成這樣,當即有點不落忍。

“皇爺爺,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老朱聞言眼睛頓時一亮,滿臉希冀地看向大孫。

雖說這孫子憊懶了點,對自己也不那么恭敬,但腦袋瓜是絕頂的聰明,眼珠子一轉就有一萬個鬼主意。

“給咱說說!”

“要是說得好,咱今天就不罰你了!”

朱允熥聞言登時搬起小板凳,湊到老朱面前,胳膊支在小板凳上說道。

“皇爺爺,這事其實可以通過制度來確定下來。”

“什么制度?”

“孫兒是這么想的,既然咱們不能保證后世之君的聰明與否,那就得給他們準備一個秘書班子,幫著皇帝處理事情。”

“比如說,讓秘書班子先看一遍奏折,然后寫上自己的處理意見,皇帝看過之后覺得可行,就在上邊寫個準字。”

朱允熥說的這個在后世一點都不新鮮,甚至過不了幾十年,就會成為影響大明皇帝首選的制度——內閣制。

歷史上的內閣,就是替皇帝草擬處理意見的一個機構,只是隨著大明的皇帝越來越懶,內閣的權利越來越大而已。

但從整體上來說,內閣制還是利大于弊。不僅極大地緩解了皇帝的工作壓力,更是將皇帝執政水平拉回到平均水準以上。

哪怕大明后世出現了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萬歷兩個皇帝,大明依然沒有崩潰,就是因為有內閣制度的輔助。

老朱聽了大孫的話也頗為意動,他在廢除丞相后,也搞了些翰林來充任秘書。

不過,他個人精力旺盛,根本不用別人替他出主意,漸漸就將翰林制度廢了,變成了自己一個人治天下。

現在聽到大孫的提議,他覺得倒是可以把館臺制度重新撿起來,搞一個有辦事能力的秘書班底,幫著自己處理一下朝政。

正好趁著自己當皇帝的時候,檢查一下有哪些優劣,然后及時作出調整。

老朱想到此處,朝著大孫滿意地點點頭道。

“主意不錯,咱以后會留心此事。”

朱允熥見老朱聽進去了,膽子頓時大了幾分,開始將后世的內閣制度完全搬了出來。

“皇爺爺,其實還可以繼續細分。”

“比如說將朝政大權分成決策權和建議權兩個部分。”

“有建議權的人沒決定權,有決定權的人不能提建議。”

“咱們可以建立個新部門,就叫他內閣好了。從文武大臣里挑選老成持重之人,幫著咱們出主意。”

“然后咱們把司禮監地位提升,讓他們幫咱們蓋章蓋印……”

其實朱允熥說的正是后世大明皇帝常干的事。

朱棣時期確立了內閣權,到了朱棣孫子時期,覺得哪怕有內閣幫著出主意還是有點累,于是建立了司禮監,讓太監們幫他行使決定權。

于是,后世的皇帝有樣學樣,幾十年不上朝,依然能將皇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就是靠的這一手制衡之術。

總的來說,這套管理辦法其實挺不錯的。

因為內閣的建議也不是隨便出的,在國家大事方面,內閣給出建議后是要經過六部尚書和六科郎中審核,也就是所謂的部議。

一旦部議通過,那么這件事的可行性就非常高,基本上不會出岔子。

相對來說,司禮監的掌印太監,看著掌管著皇帝的印璽,實際上其權利也就跟后世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差不多,只有選擇蓋章或者不蓋章的權利。

因此,就算遇到擅權的太監,他也頂多把某件事給你攪和黃了,但卻不可能替皇帝做任何事。

而且,文官跟太監天然對立,天然看不起這些閹人,無形當中就在兩撥團體中制造了一個屏障。

整個大明歷史上能破除這個屏障的人非常少,只有一個叫張居正的勐人做到了。

剩下的不論是劉瑾還是魏忠賢,都沒能打破這個屏障,只是用嚴刑酷法強行壓文官一頭。

但不管他們權利有多大,都不敢行立廢之事。新皇帝若是想解決他們,也不過是一紙詔書就能收了他們的權利,將他們打入塵埃之中。

歷史上的崇禎,就是一紙詔書要了魏忠賢的命,魏忠賢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從權利制衡的角度來說,大明的內閣和司禮監制度,其實是挺完美的制度。

哪怕皇帝整天啥事也不干,完全將國家大事交給這兩個部門去處理,朝廷也不至于太亂。

朱由校當了一輩子木匠皇帝,將國家大事全都委托給魏忠賢,讓魏忠賢跟一群文官死掐,大明也沒出過亂子,甚至還能壓著關外的女真打。

然而,到了崇禎帝朱由檢時期,啥事都想自己管,然后啥事都管不好,最后把大明的江山徹底斷送。

雖說明朝滅亡有天災、東林、邊軍、藩王等一系列的問題,但崇禎依然要負主要領導責任。

如果不是他瞎折騰,大明就算不能滅了女真,拖上幾十年也能把女真給拖垮。

當時小冰河時代,大明日子不好過,女真那邊也餓得快要吃人了。

只要大明能穩住幾十年,堅定的對女真實行貿易戰,光是天災就能把女真整崩潰了。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

如果有如果,也就沒有現在的朱允熥啥事了。

朱允熥只是按照腦子里模湖的記憶隨便說說,但聽到朱元章耳朵里卻是另外一番感受了。

朱元章能接受秘書班子給皇帝出主意,這已經是他最大的讓步了。

現在聽到大孫連蓋個章都嫌累,登時把他氣得火冒三丈。

要真按照這逆孫的說法,那大明以后的皇帝豈不是啥都不用干了?

“趴好吧!”

“啊?”

朱允熥聽到這話一臉的懵逼,心想剛剛還有說有笑的呢,這老頭又抽什么瘋?

然而,老朱根本就沒給他思考的時間,直接伸手將其撈了起來,放在小板凳的正中間后,對著他的屁股就是一通狂暴輸出。

“你個逆孫,竟然連蓋章都嫌累,咱打死你算逑!”

“今天要是不給你點教訓,你將來當了皇帝也是昏君!”

老朱接連打了幾十鞭子,把逆孫打得嗚哇哀嚎這才恨恨地收了手。

“還敢不敢胡說八道了?”

“不敢啦,哇嗚嗚……”

“以后還敢不敢偷懶了?”

“不敢啦,哇嗚嗚……”

“明天早朝?”

“上上上,孫兒就是爬也要爬上早朝,嗚哇哇……”

老朱見逆孫這般說,這才滿意地點點頭。

“以后每天都奏一事,至于奏啥你自己看著辦!”

“奏事啊……”

朱允熥聽到這話,眼底閃過一絲寒芒,暗道老朱頭,這可是你逼我的!

老朱在教訓完大孫,就命人抬著他去太醫院治傷,治完傷又給他送回太子府。

第二天,老朱上朝的時候,看到大孫齜牙咧嘴地邁過門檻,恭恭敬敬地跪在下邊給自己行禮,臉上閃過一絲奸笑。

哼哼!

這逆孫就是欠揍,揍上一頓就老實了!

老朱見眾人行禮完畢,當即像往常一般處理朝政。

本來按照順序是從吏部開始,然而吏部尚書詹微剛從列班里出來,就被朱允熥擋在了前邊。

“皇爺爺,孫兒有本奏!”

老朱一看到大孫滿臉的悲憤,就知道這孫子跟自己賭氣呢,這是故意搶在第一個上奏。

但對于老朱來說,只要大孫上進,積極參與朝政,那就是他當爺爺最大的心愿。

至于逆孫的那點小情緒,才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呢。

“奏!”

詹微見這對爺孫倆在斗法,趕忙悄悄地回到隊伍里,站在一旁饒有興致地看戲。

朱允熥聽到老朱頭同意了,當即從袖子里摸出一個奏章念道。

“孫臣朱允熥啟奏祖父皇爺爺,為應對北元對我大明邊境的壓力,以及緩解南北方貨運嚴重不足等問題,孫臣建議修建一條貫穿南北之鐵路線,并奏請成立鐵道部來總領全局!”

朱允熥這番話一出,整個朝堂上為之一震。

所有人都開始竊竊私語起來,就連老朱都有點摸不準這孫子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了。

鐵路是啥?

鐵道部又是啥?

相對來說,老朱還算好點,他畢竟昨天還去了一趟希望學堂,經歷了一場蒸汽革命的洗禮。

雖說不知道火車到底是啥玩意,但好歹猜到此物應該跟大孫最近鼓搗的東西有關。

老朱見大孫拿這事來朝堂上議,就知道這孫子純粹是來攪和的,臉上當即有些不悅。

“此事稍后再議,你先坐到一旁聽政吧!”

老朱故意在“坐”字上咬了重音,就是想給逆孫一點警醒,讓他知道自己這個皇爺爺可不好惹!

然而,朱允熥就跟沒聽見似的,直接對著門外喊了一聲。

“虎叔,麻煩你把東西抬進來!”

“諾!”

二虎答應一聲,隨即帶著十幾個錦衣衛魚貫而入,將一堆東西擺放在大殿之上。

隨后,馬博帶著十幾個工匠走了進來,當著文武百官和老皇帝的面就組裝起來。

朱允熥趁著他們組裝之時,對著兩旁的官員解釋道。

“諸位一定不知道什么是火車吧,孤這就親自給你們演示一下!”

朱允熥說到這兒,指著地上的一截鐵軌道。

“火車就是利用蒸汽機的原理,推動車子在鐵路上行駛的一種交通工具。”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這節鐵軌就是鐵路!”

“孤提議成立的鐵道部,就是專司此事的部門。”

朱允熥見手下將火車組裝好了,隨即拿起小鏟子往微型火車的爐膛里填了一鏟子優質木炭,然后拿火柴將其點燃。

“這就是火車的催動原理,就是利用煤炭燃燒產生的熱量,推動里邊的活塞……”

朱允熥也不管他們能不能聽懂,只顧自說自話地解釋著。

反正老朱讓他上朝奏事,那他就自己找點感興趣的事情說。

雖然一眾官員聽不懂朱允熥所說的內容,但是鐵路和火車是什么材質,他們總還是看得出來的。

如果真如皇太孫所言,修一條貫穿南北的鐵路,那得用多少鋼鐵?

恐怕將大明所有鋼鐵都熔了也不夠吧?

正在眾人狐疑萬分之時,火車突然自行動了起來。隨著火車不住地駛動,火車也發出一陣“嘁察察”的怪異聲響。

一眾官員看到此等情景,無不驚訝得目瞪口呆。

他們可是看得非常清楚,此物根本沒有任何推力,完全是由皇太孫所言的什么蒸汽之力推動的!

“動了!”

“鐵車自己動了!”

已為您緩存好所有章節,下載APP查看


上一章  |  混在洪武當咸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