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第四百七十八章 另有隱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宋大法官 >>北宋大法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八章 另有隱情

第四百七十八章 另有隱情


更新時間:2023年04月23日  作者:南希北慶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南希北慶 | 北宋大法官 


由于從此去皇庭,也不是很遠,張斐近日坐馬車也坐得有些想吐,于是就與蔡京他們一塊步行,順便問問當地人對于公檢法的看法。

結果就是官員都不太搭理他們,全當做不知道,而百姓又不知曉,根本都沒有理會這事,坊間都無人談及。

可見京城已經有不少人書信給他們,告訴他們這公檢法是怎么回事,討好他們也是沒有用,反而可能會被他們抓住把柄。

總而言之,他們就是敵人。

再加上公檢法是完全獨立的,與任何官署都是平行的,可能那些官員也不知道該如何與公檢法相處。

行得半個多時辰,他們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這里好美呀!”

高文茵下得馬車,面前是一座拱橋,涓涓溪水從腳下流過,還能見到一條小魚在里面快活地擺動身姿,抬頭一看,山清水秀,那屋檐上的青瓦在茂密的林中是若隱若現,既顯氣派,又透著一絲內斂。

非常符合宋朝的建筑風格。

“高姐姐,這里以前可是行宮,只有官家和王爺還能住在這里,能不美么。”

隨后下車的許芷倩笑吟吟道。

高文茵驚嚇道:“我我們也能住這里嗎?”

“姐姐莫怕,如今這里已經改為皇庭。”許芷倩挽著高文茵的手,“走!我們進去看看。”

“不要等三郎嗎?”

高文茵回頭看了眼。

許芷倩道:“他們還在談事,我們先去看看,將咱們臥房布置好。”

“嗯。”

二女手挽著手,又與青梅、小桃,沿著青石板路往里面行去,周邊的郁郁蔥蔥,假山林立,道路兩邊是百花競艷,令幾女看得是目不暇接,嘖嘖稱奇。

此時,正值酷暑,但是入得里面,卻又覺非常陰涼,比那空調房都還要舒服。

“這里面可真是涼快啊!”

張斐不禁言道。

葉祖恰道:“聽說這里背山面水,冬暖夏涼,是河中府附近最適合居住的地方,漢唐都曾在此處設立過行宮,當年唐高宗、武則天都在這里居住過。”

張斐趕忙問道:“這行宮不會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吧?”

葉祖恰搖搖頭道:“那倒不是,前朝遺留下的行宮早就毀了,這是在咱們太宗時期建造的。”

張斐點點頭,又是舉目四顧,看著可真不像似官衙,不禁又問道:“但這里適不適合改建皇庭?”

蔡卞忙道:“城南有一城門是直接這里的西大門,中間的道路也非常平坦,只不過以前那門不常開,如果將城門打開,百姓來此倒也比較方便。”

蔡京道:“這邊門以前是供官家他們進出的,景色非常美麗,離后院也比較近,往這過去就是花園,花園再往里面去就是住處,但是西大門那邊,很是氣派莊嚴。”

他們這些天也無事可干,張斐不來,他們連一點職權都沒有,成天就在這里琢磨如何改造這行宮。

張斐有些迫不及待道:“你們先帶我去大堂看看吧!”

“是。老師,這邊請。”

四人帶著張斐繞著中間那個小湖,來到西面,果然這里的建筑就非常氣派、莊嚴,內有大堂,外有庭院,畢竟皇帝住在行宮,也時常需要跟大臣們開會商議國事。

來到中間最大的那個庭院內。

“我們這里察看了一圈,這里作為大堂最為適合的。”

上官均又介紹道:“首先,這大門離城里是最近的,同時離后院又比較遠,中間還一個小湖隔絕,不會影響到老師休息。”

張斐只是稍稍點頭,舉目四顧,打量著的周邊的一切,似乎在思考什么。

蔡京問道:“老師不滿意嗎?”

張斐一怔,搖搖頭道:“那倒不是,只是只是我要將這里再改造一下。”

葉祖恰問道:“老師希望怎么改造?”

張斐先是指著周邊的甬道,“我要在這些地方安排一些座椅。”

說著,他又指向中間,“中間再建兩個長亭子,供珥筆和檢察院用,而在這正上方的,我要設立一個三層式的庭長臺。”

四人面面相覷,腦中有畫面,但不太理解張斐的這種設計。

蔡卞好奇道:“老師為何這般設計?”

張斐面色一沉,偏頭看向他們,“我教你們的知識,你們都給忘了?”

“老師所授,學生一直銘記于心,不敢相忘。”

四人立刻齊聲言道。

是瑟瑟發抖啊!

張斐皺眉道:“那我問你們,在法制之法下,百姓來皇庭的次數是會變多,還是會變少?”

“自然是會變多!”

“為何?”

“因為法制之法的理念是捍衛百姓個人正當權益,故此還要取消不少律條的刑罰,記得老師在課堂上還以高利貸為例,說明這一點,之前的律法,則是以刑罰為主,故使得百姓望而卻步。”

“不錯!都還記得。”

張斐點點頭。

四人同時松得一口氣,方才張斐那么一問,他們宛如又回到了那地獄般的課堂上,生怕答錯,說真的,他們似乎還就沒有對過。

張斐又道:“既然百姓會常來這里,我們的皇庭就要處處為百姓著想,方便百姓前來訴訟,也方便百姓前來觀審,而不僅僅是一味的維護皇庭的威嚴。”

“老師處處為民著想,學生深感佩服。”

上官均拱手一禮。

張斐哀其不爭道:“不是我處處為民著想,而是你們這些家伙,并未將法制之法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思維中,否則的話,哪里還需要我來提醒你們。”

四人垂首不語。

沒事!

咱都已經習慣了!

方便百姓觀審,倒不是張斐真的就愛出風頭,雖然他也樂意享受,但主要還是為了宣傳法制之法,讓百姓知道,皇庭一般是不會處罰人的。

正當這時,李四快步走了過來,“三哥,蘇小先生來了。”

張斐點點頭,又向蔡京等人道:“你們再好好想想,如何設計才能夠既莊嚴,又平易近人,能給觀審的人很好的體驗,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皇庭成功的基礎。”

“是,學生記住了。”

“那行,我先去見見蘇檢察長。”

張斐又隨著李四出得庭院,但見蘇轍正坐在湖邊一個小亭內。

這李四也是剛來,也不知道該請蘇轍上哪坐著,還是蘇轍說坐在亭子里面等就行了。

張斐立刻快步行去,來到亭內,他拱手一禮,“真是抱歉,在下也是剛來這里,連一間屋都找不到,還望蘇小先生多多包涵。”

“無妨!無妨!”蘇轍拱手回得一禮,又是苦笑道:“你來了就行了。”

張斐訕訕一笑,伸手道:“蘇小先生請坐!”

“請!”

坐下之后,張斐便道:“我可是聽說種將軍和陸知府都還未來。”

蘇轍微微笑道:“可是你若不到的話,至少那種將軍是不會提前到的,而且我們檢察院也無所事事。”

張斐故作好奇道:“檢察院與我們皇庭的關系,就是要發起訴訟。”

蘇轍猶豫片刻道:“我近日確實在調查一件案子。”

張斐道:“不會是媯鄉弒母一案吧?”

蘇轍一怔道:“你知道?”

張斐點點頭道:“來的路上已經聽說了,但是我聽說那張氏都已經認罪了,沒有什么疑點。”

蘇轍道:“本來我也是這么想的,但是我聽說吳雷夫婦都是遠近聞名的孝子,媯鄉的鄉民都不太相信張氏會干出這事來。

故此我就特地去調查了一番,有鄉民透露,吳母早有輕生的念頭,原因就是不想拖累吳雷夫婦,由于張氏得照顧吳母和兩個孩子,他們家就只有吳雷一個人掙錢,而在前不久吳雷僅僅生了個小病,這家里的米缸就見底了,最近還吳雷還打算去借高利貸,他們這種家庭,一旦借了高利貸,可能一家人都會遭殃的。”

張斐道:“故此你懷疑是吳母主動請求張氏帶她去河邊自殺?”

蘇轍點點頭。

張斐道:“可就算如此,張氏也是兇手,是她帶著吳母去到河邊的,關鍵還有目擊證人,親眼看到張氏推吳母入河,不管吳母是不是自愿的,張氏都是在殺人。”

蘇轍道:“我懷疑那證人是在說謊。”

張斐眉頭一皺,問道:“可有證據?”

蘇轍道:“那目擊證人是見到張氏推吳母下去的,但吳母坐起來都非常困難,這如何去推?而且當時張氏是用一輛木車拉著吳母去到河邊的,如果真的是推下去,只能是連車帶人一塊推下去,可是木車并沒有被推到河里去,就連吳母蓋著被子,都還整整齊齊的放在木車里面。”

“這倒也是。”

張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過得一會兒,他又好奇地問道:“可那目擊證人為何要說謊?”

蘇轍搖頭道:“我也有去查過,他們并不相識,更無恩怨,暫時還不清楚那人為何要說謊。”

張斐沉吟少許,道:“你當時沒有去找蔡知府說嗎?”

蘇轍嘆了口氣:“首先,我暫時還沒有確鑿證據,如果我就這么以檢察院的身份,跑去官府提出質疑,只怕會引來當地許多官員的不快。

其次,假設即便不是張氏推吳母下去的,但到底是張氏帶著吳母去的,很有可能她是明知吳母要自殺,也選擇幫助吳母,亦屬于幫兇,根據我朝律例,可也與謀殺同罪。

如果到最后,還是認定謀殺,那別人又會怎么看我們公檢法。”

得虧是他,要是蘇軾,百分之一萬去了,如果最終判決沒有改變,公檢法可能就會成為一個笑話。

關鍵當地官員會認為你們剛來,就要推翻我們知府的判決,你擺明就是要對付我們,也不利于公檢法在這里站住腳。

張斐思忖半響,道:“如果你要重新提起訴訟,你打算定什么罪名?”

蘇轍道:“誤殺或者過失殺。”

張斐問道:“好像也沒有多大意義?”

蘇轍愣了下,道:“如果是謀殺的,是可判十惡之罪的,如果是誤殺或者過失殺,且能夠證明張氏無意殺吳母,是吳母主動哀求她,幫助自己自殺,可能都不用判死刑。”

“是嗎?”

“宋刑統上面寫得非常清楚。”

“呃!”

張斐稍顯尷尬地點點頭,心想,也不知道夫人帶了基本宋刑統來。

蘇轍也清楚張斐的狀況,習慣于照本宣讀,也不在意,又道:“如果不是吳母,我還真有信心推翻此案的判決,但問題那死者是她的母親,這還得考慮到輿情和孝道,想要推翻此案的判決,并非是那么容易。”

張斐瞧他一眼,笑道:“如果你們檢察院能夠找到不是張氏推吳母下去的確鑿證據,我可以開庭重審此案。”

凌晨那章別等了,實在是撐不住了。

有書迷建議我用鹽水洗鼻子,一直都有在洗,但那只能保平時,天氣突然變化是扛不住的,今年湖南的天氣真的是特別詭異,半天一變,反復無常,而且持續時間特別久,我這鼻炎最怕這個,反復發作,人都會昏的。

明天還會去醫院開點藥,其實不太喜歡吃藥,那藥是不能治本的,可能還有副作用。

(本章完)


上一章  |  北宋大法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