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進入臘月。
林逸打算去水泊梁山看看,來到周侗房間,「老師,我有些生意在外地,年底準備外出視察一下,約莫十天半個月回來。」
周侗點點頭。
「有生意自然要照顧,如果有時間,修行不要落下。」
「知道老師。」
回屋又和金蓮幾女說了一聲,騎上家里一匹馬,趕往梁山縣,傍晚抵達梁山縣城,在城內客棧住了一晚,第二天換了一身衣服,改變了樣貌出發前往水泊邊。
「哎呀,二當家來了!」
林逸剛剛抵達水泊邊朱貴的酒店,朱貴就帶著兩個手下小頭目迎接,剛剛有放哨的提前通報消息,他已經知道林逸過來。
林逸下馬,
把韁繩甩給伙計,伙計趕緊接住,不用吩咐自然會牽到后院照顧。
見到林逸朱貴很是高興,上前拱手。
「二當家,你這一去可有三四個月,這段時間您在咱山東路,闖出偌大名頭,好多人過來拜山,都說被您收服。」朱貴上來就滔滔不絕說起來。
「山上還好嗎?」
「一切都好,自從咱們改打劫為收費,賺的更多,也更有時間拿來訓練,現在都按照您留下的方法鍛煉,戰力比以前提升了不少呢。」朱貴道。
「那好,開船帶我上山。」林逸道。
「好嘞。」
朱貴立刻安排船,他自己也跟著,幾人一起來到山寨,山寨四道寨門,那些嘍啰頭目看到林逸,趕緊打開寨門迎接,一個個恭敬的叫一聲二當家。
白衣秀士王倫聽山下匯報說林逸來了,趕緊帶人出來迎接,在第二道寨門碰到林逸。
「平安郎,你可來了,兄弟們甚是想念啊。」說著上前拉林逸的手。
旁邊杜遷、宋萬也過來親熱打招呼,還有一個家伙過來見禮,卻是江大力,這家伙原本的山寨黑風寨被林逸滅掉,無家可歸,林逸收了他后,讓他來水泊梁山,這家伙現在成了水泊梁山六當家。
眾人來到大廳。
坐下后開始述說這幾個月的情況。
林逸對梁山改革后,現在梁山有兩項收入,一個是過路費,現在名聲已經傳出去,過往船只反而比以前多了一倍不止,全都乖乖交錢,現在的收入,是林逸來之前的三倍不止,而且非常穩定。
這筆收入養活三五千人都綽綽有余。
還有一個收入就是販賣私鹽。
其實在這個時期,大宋的販賣私鹽情況非常泛濫,凡是產鹽的地方,都會伴隨私鹽買賣,為了對抗官軍緝捕,私鹽販子往往結伙而行,除了幾人、幾十人、上百人一伙聚眾販鹽外,好些地方動輒就是千百為群,持械販私。
據傳方臘及其手下,大多數都是出身販私鹽團伙,他的起義也是得到私鹽集團的資助。
山東路臨海,自然有產鹽的地方,這個生意現在由杜遷負責,他帶人開通了一條購鹽、運鹽、銷售的通道,現在每月的收入也非常可觀,而且還在進一步增加。
這條銷售渠道,當然也包括林逸收服的那幾個山寨,現在他們都有參與私鹽買賣。
對他們的成果林逸非常高興。
「眼看就要過年了,我打算叫其他山頭的人過來聚一聚,他們現在也算是咱梁山兄弟,你們覺得可好?」林逸問幾人。
「好啊,自然是好,都是自家兄弟,過年自然應該聚一聚。」白衣秀士王倫第一個同意。
林逸看向朱貴,「那就有勞朱貴哥哥,派人給清風山、望月山、古松坡、虎頭嶺、九道溝、磨盤山這些山寨送個信,就說王倫哥哥和我,以及眾位山
上當家,邀請他們一起水泊山寨過年。」
朱貴拱手應下,立刻遣人送信。
晚上,
聚義廳擺上大席。
幾位頭領和眾多小頭目一起喝酒暢聊。
說起過路費生意,人們對林逸又是贊口不絕,一個小頭目道:
「二當家,別看咱們收了他們錢,可那些船家、商家反而高興,現在的商船比以前多多了,我等聽到傳言,說咱們收了錢他們反而安心運貨,比以前賺的更多。」
另一個小頭目接話道:「這是自然,以前他們怕咱們搶劫,有的繞道,有的不敢一次進太多貨,現在咱們明碼標價,不敢走的也來走,不敢多進貨的也敢多進貨,這一下咱們的收入反而多了不少。」
「不過我聽說,另一條路那邊的山賊,現在日子可不好過,商人們都走咱們這邊,那邊的生意越來越少了。」
林逸聽到這話,立刻有了想法,對王倫、杜遷等人道:「大當家,幾位兄弟,我覺得這是好機會啊。」
「什么好機會?」杜遷問道。
「那些日子不好過的山寨,咱們可以派人過去說,讓他們加入水泊梁山,今后他們也不必為生計發愁,咱們還壯大了力量,豈不是一舉兩得。」
王倫立刻點頭道:「平安郎這個主意不錯,這樣,距離過年還有段日子,明日就派人去那些山寨遞個話,愿意過來的正好投奔過來,一起過年。」
杜遷立刻道:「這件事情明日我就派人去辦。」
林逸在山上,沒閑著,從第二天起又開始操練山寨眾嘍啰,帶著他們一起鍛煉。
晨練結束,
林逸和這些頭目嘍啰玩起游戲,讓他們多人攻擊自己,刀槍劍戟隨便用,當然,都是木制刀槍,而他則是一把包了頭的木槍,只不過比普通槍要粗長的多。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
道的法術,鬼神之法誰能測。
鍛煉結束。
林逸去倉庫看看私鹽,杜遷陪同。
這個生意杜遷負責,私鹽從外面拉回來,在水泊梁山停一下,然后送去四面八方,尤其是水泊周圍的三州十五縣,每縣都發展出銷售商。
倉庫里放著一擔擔的粗鹽,掀開油布看看,就是最原始的粗鹽,顏色土黃,上面還有泥巴和草屑什么的,估計就是從鹽池里撈出來,直接就運到內陸開始販賣。
林逸知道,古時候的老百姓吃的就是這種粗鹽。
什么雜質、有害化學物質,對老百姓來說都不算事,有的吃就不錯了,就這樣的鹽,在鹽鋪里價格也貴的很,老百姓也要省著吃。
朝廷規定販私鹽重罪,老百姓買私鹽也犯法,而私鹽價格往往只有官鹽的一半,為了能吃得起鹽,老百姓才無奈鋌而走險買私鹽。
現在市面上,有一種比粗鹽更好的鹽,叫青鹽,顏色發青,比海鹽要好上一個檔次。
當然價格也高,現在青鹽主要出自西夏,為了青鹽貿易,西夏和大宋還曾多次開戰,青鹽是西夏重要的貿易資源,宋朝不讓進口,就發動戰爭。
林逸手里捏著一大塊鹽巴,心里想著事情,青鹽其實算不得什么,只是這個時代沒有好的提純技術而已,可這卻難不住林逸,其實鹽的提純并不復雜。
他可以輕易弄出比青鹽還好的雪花鹽。
將粗鹽倒入木桶中化開,靜置五六個小時左右,使泥沙完全沉淀,草屑撈干凈,用細水管將上層清液引流到另一個干凈木桶內。
用木炭燒制石灰石,弄出生石灰,加水制成石灰乳,將石灰乳倒入鹽水桶中攪拌,除去苦味。
再靜置數小時使石灰乳沉淀,取上層清液,蒸餾,就可以獲得雪花鹽。
不過現在嗎,不著急,雪花鹽的消費群體,必然是那些達官貴人,老百姓可用不起,所以這個技術,要在自己可以掌控的時候再拿出來賺錢。
至于這些海鹽。
其實根本沒有人們說的那么夸張,吃死人之類的。
古代人吃粗鹽吃了幾千年,不也活蹦亂跳的嗎,對老百姓來說,健康,都吃粗鹽了還在乎什么健康,能吃到已經不錯了。
再說,現代那些加了一堆化學藥劑的玩意,就真的比這些好嗎,未必吧。
「私鹽利潤如何?」林逸問杜遷。
杜遷笑著道:「一斤十文,純利。」
別小看10文錢,以梁山的走私規模,一年十萬貫輕輕松松,這東西是生活必需品,不愁賣。
進貨便宜賣貨貴,唯一的問題就是怕被官府查,可他們本身就是山賊水匪,不販賣私鹽抓住也要治罪,還怕什么官府查。
「其他山寨跟著一起做,一年能賺多少,購養山寨的嗎?」林逸問道。
杜遷拍著胸脯道:「這私鹽買賣足夠他們養活山寨的,而且現在只是剛剛開始,以后渠道越來越寬,只會賺的更多。」
.
昨夜大雨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