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搞錢第193章:收金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我只想搞錢 >>我只想搞錢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3章:收金蓮

第193章:收金蓮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10日  作者:昨夜大雨  分類: 玄幻 | 諸天無限 | 諸天 | 昨夜大雨 | 我只想搞錢 
閑來無事,林逸想起走時給幾女布置的功課和留下的考題,道:“我外出已有月余,走時留下的功課學的如何了,我現在考校一下你們。”

幾女立刻緊張起來。

金蓮、春梅還好,銀蓮和秀兒嚇得低下頭,林逸能感覺出銀蓮按摩自己的小手都在微微顫抖。

怕考試,

估計是人類的通病吧。

林逸先問金蓮,由淺入深,問了十個問題,前面幾個還好,后面明顯吃力,最后兩個最難的問題根本答不上來。

林逸點點頭,感覺應該能及格。

再考春梅,春梅明顯不如金蓮,十道題能答對四道,剩下的就含含糊糊了。

又問道銀蓮,

銀蓮大眼睛看著林逸,感覺要哭出來了,秀兒在后面低著頭,小腦袋如果能扎進不大的對A里,她一定鉆進去。

十道題,銀蓮只勉勉強強答對一道,而且還是連蒙帶猜,最后秀兒也好不到那里。

林逸搖搖頭,

這兩個妮子,對這些數術知識完全是一腦袋漿糊。

要說她們笨,可銀蓮彈琴學的好,秀兒刺繡很拿手,只能說天賦偏重不同。

林逸對幾女道,“對于賬目知識,今后你們繼續學,銀蓮和秀兒就不必學了。”

銀蓮和秀兒頓時眼里出了水霧。

“爺,我們,我們太笨了。”銀蓮低聲道。

“各人天賦不同,可能你們并不適合這一門學問,我當初教你們,也沒有讓你們在一條路上死磕,不行就換條路。”

“這樣,明日銀蓮去廚房學習煮粥,秀兒明日起學習縫紉裁剪,等你們練出好手藝,今后一個給我做小廚娘,一個給我做小裁縫。”林逸笑著道。

兩女一聽老爺并沒有拋棄她們,頓時破涕為笑。

林逸又對幾女道:“對了,我走前給你們留下考題,觀察縣中店鋪,分析他們如何經營,利潤幾何,如果咱家開新產業,入哪行比較好,入行后又要如何經營,你們心中可有想法。”

這次林逸讓秀兒先說。

“老爺,我覺得開綢緞莊和成衣鋪不錯,至于利潤如何,我不知道,只是覺得衣食住行,人們總是不能缺了,肯定有生意。”

林逸聽后點點頭。

“這個主意中規中矩,就沖你那句‘衣食住行不可或缺’,可以給個及格分。”

接下來是銀蓮。

“我覺得開胭脂水粉店不錯,我想買一小盒‘燕脂’,普通的要價三百文,貴的竟要七八百文,還有香胰,一塊香胰要兩百文,洗澡用不了幾次就用光了,我覺得做胭脂水粉店肯定賺錢。”

林逸笑著點點頭。

其實他心里,也有做脂粉生意的想法,古代穿越小說怎么能少得了制造香皂香水呢。

銀蓮口中的香胰,是香皂的雛形,金平梅、水滸里都出現過,用皂角、豬油、雞脂加入十幾種中藥,充分混合壓制而成。

至于效果。

林逸來這個世界洗澡用過多次,說實話真的不咋地,如果自己制作出香皂,絕對碾壓這個時代的香胰,行銷天下絕無問題,而且成本也比香胰便宜的多。

“銀蓮這個回答也能及格。”林逸道。

銀蓮小臉喜滋滋。

輪到春梅,顯然春梅用過心,“爺,我覺得行商很賺錢,東買西賣,低買高賣,從中賺取差價。”

“我曾聽一個行商的人說過,幾州之地,有時因消息不通,價格就會差很多,比如布匹,有些地方的價格忽然很低,而有些地方卻高不少,如果能抓住機會大批運來,能從中賺取大筆差價。”

“不過行商并不容易,一方面要有大筆資金,還要有實力能抵擋路上的匪類,此外還要有暢通的消息渠道,這個生意雖然賺錢,但風險性也不小,投資大,一旦判斷失誤或者買賣中途出現變故,就有可能損失一大筆。”

林逸點點頭,

“利潤和風險從來都是捆綁在一起的,往往利潤大的生意,風險都不會小。”

“把控風險,如何運作,最考驗執行者的能力。”

說完看向春梅,“你這個回答給七十分吧。”

然后看向潘金蓮,“金蓮你說說吧。”

此刻林逸就枕在潘金蓮的大腿上,眼睛往上看,就能看到風景,不僅讓他想到一句詩,‘融酥年紀好邵華,.’。

“當鋪。”

金蓮的回答直接點題。

“說說理由”林逸問道。

“優勢是利潤高,風險低,官府鼓勵,稅率低,想要開當鋪,也有很高要求,一般人未必能開的起來。”

“第一在官府有關系,開當鋪需要官府同意注冊備案,第二在街面有實力,壓住場子讓人不敢過來鬧事,第三要有足夠的本金,利潤雖高,可周轉資金需要壓一大筆錢,第四是要有一個信得過的朝奉郎,鑒定物品價值高低。”

“第五是要有銷貨渠道,那些人以物抵押,到期后不來贖走,咱們相當于花錢買了貨物,可貨物需要賣出去才能換回銀錢,所以就需要銷貨渠道,而且當鋪物品五花八門,這個需要更高的銷貨能力。”

潘金蓮說道這里,看了一眼閉目享受的林逸,繼續道:“可我說的這幾條,老爺都符合。”

“老爺找關系辦下當鋪拍照應該不難,在街面上,沒幾個人敢招惹您,您的本金足夠,至于后面兩條,朝奉郎和渠道,都可以一邊物色一邊搭建。”

林逸笑著點點頭。

“非常不錯,你這個回答我可以給你90分。”林逸滿意說道。

眼看到了晚飯時間。

今晚的晚餐很是豐盛,畢竟是林逸離開一個月剛剛回來,也算是接風宴。

吃過晚飯后。

林逸又去書房看書。

宋時科舉考試,主要是經義、詩詞、策論三類,需要看的書籍包括《周易》、《尚書》、《禮記》、《春秋》、《詩經》、《論語》、《孟子》、《左傳》、《公羊傳》.等等十幾套書。

這還只是最基本的,想要做好學問,必須擴展學習,當時上學時,他的老師給他開的書單,多達二三百套,上千本之多,多達幾百萬字。

這些文字需要讀懂、背熟、理解,到時候還要活學活用,其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而且宋朝科舉取仕的比例非常低,就以州試來說,人少的年頭百人才有一個名額,人多的年頭可以達到一二百人才能取中一個。

絕對百里挑一,可見難度之大。

之前林逸沒考中實屬正常。

因為不是出類拔萃的人,根本考不中,也因此讀書人考取功名后,才會變得那么值錢。

一般人家,別說學習,就算是買這些書都承受不起,林逸家境殷實,書單上的書基本上都買全了,當時可是花了一大筆錢。

只看書還不行,有些需要名師指點,就好比現實世界,教材都一樣,可有的人能考高分,往往是家長花了重金請人輔導才能出來好成績。

從古至今道理相通。

林逸一直看書到兩更天,才回到臥室,今晚是金蓮和銀蓮負責伺候。

兩女給林逸泡腳。

而后享受腳底按摩,林逸的腳踩在飽滿處,心里意動不已,去梁山一個月沒有嘗到肉味,讓他有些心癢。

兩女收拾停當。

銀蓮在外屋躺下,

金蓮換了一身寬松衣服,爬到林逸床上給林逸按摩,剛剛伸手按了幾下,潘金蓮的玉手就被一雙大手抓住。

金蓮抬頭。

和林逸目光對視上。

“金蓮,今晚不用回外屋了,伺候老爺如何!”林逸道。

潘金蓮心里一顫。

她知道早晚有這么一天。

低頭含羞,

“請老爺,憐惜。”

憐惜個屁。

戰斗時拿出全力,才是對對手最大的尊重。

林逸翻身把潘金蓮壓在身下。

之后妙處不可言語。

銀蓮躺在屋外,原本等著姐姐回來再睡覺,可忽聽屋內姐姐一聲驚叫,緊接著不斷傳來壓抑的聲音。

銀蓮雖然沒有經歷過,可也聽說過。

一下子就猜到什么。

躺在被窩里,緊緊抓住被子,身子有些瑟瑟發抖。

一盞茶了。

一炷香了。

怎么,怎么還沒結束。

嬤嬤教的時候好像說不用這么久啊。

半個時辰后,

聲音終于停了。

屋里響起金蓮的呼喚聲,“銀蓮,去打盆溫水,給老爺擦拭身子。”

金蓮沒有辦法,

此刻手軟腳軟哪里還動的了。

銀蓮趕緊去打水,不多時回來,推開門低著頭進來,此刻她小臉通紅,端來一盆溫水給林逸擦拭身子,擦拭時小手不住顫抖。

潘金蓮努力起身,收了染血的床單,又換了一床新單子,銀蓮幫林逸擦拭干凈,林逸重新躺會床上,金蓮自去洗漱一番這才回來。

“上來,今晚就在老爺身邊睡。”

金蓮乖乖躺在林逸懷里。

她疲累至極,不多時就昏昏睡去。

林逸摟著美人,心滿意足,不愧是潘金蓮,聲色味觸形都是極品,雖是處次卻懂得如何伺候人,讓林逸從里到外感覺舒泰。

翌日。

清晨。

林逸狠狠摸了兩把,才起身去鍛煉,金蓮也醒了,也要起身伺候卻被林逸按下。

“不用你服侍,今天你休息就好。”

潘金蓮側跪在床上,“謝謝老爺關心,金蓮還沒那么嬌弱。”

“聽話。”

潘金蓮聽話的乖乖躺下。

這時銀蓮進來,幫著林逸穿衣,穿好衣服林逸對銀蓮道:“行了,你不用在管我,今天照顧好你姐姐就行。”

練武場。

林逸從練習拳腳開始熱身,而后是兵器、弓箭,等練完時春梅秀兒已經過來伺候,兩個丫頭看林逸的眼神都有些別樣味道。

洗澡時,

春梅給林逸輕輕擦拭身子,“老爺,昨晚你是收了金蓮嗎,那金蓮從今以后就是姨娘了?”

林逸看看這個心思沉重的小丫頭,笑著捏捏她的臉蛋,“等你再大點,也做我的妾室如何。”

春梅頓時大喜,原本的妒忌也煙消云散,她從沒想過獨占林逸,也不可能,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在老爺身邊能有一席之地已經知足。

“真的嗎老爺?”春梅滿懷期待問道。

“當然是真的。”

林逸自問自己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從沒想過單女主,至于什么感情至深,愛的死去活來那一套,好像也不適合他。

愛,

就用實際行動,

做給她看。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庇護她,讓她從心里和身體上都得到滿足,林逸覺得這就是對一個女人最好的愛。

尤其是古代。

吃過早飯,林逸換了一身得體長袍,帶著書童有才出門,準備去衙門開證明信,開完信他還要找人做保,今天事情可不少。

此時大宋書生要參加考試,各縣考生需要在各縣衙門開一封證明信,學名‘家狀’,開好家狀后,還要請三人擔保家狀內容的正確性。

不能是罪犯,不能是胥吏,不能在喪期,不能身有重大殘疾等等。

當然,幫忙做保的三人,身份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必須也是讀書人,比如同樣獲得考試資格的考生,或者有功名的人。

找同屆考生則是互保,找有功名的人擔保,往往需要奉上一筆酬金。

林逸來到衙門,發現來開證明的人還挺多,大宋以讀書為貴,每縣每年總有幾百名讀書人準備科舉。

不過這幾百人里能考中的,也不過區區幾人而已,有時候更少,去年清河縣考中舉人的不過三人而已。


上一章  |  我只想搞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