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查封平順商行,竟然順藤摸瓜找到了幾個存糧之地,一共繳獲了一百八十萬石糧食,這可比得上中等規模的官倉存糧了。
而現在的江淮官倉幾乎是空的。
寧佑北和林見深商量了一下,決定將八十萬石糧食做為江淮官府的存糧,其余一百萬石發放給江淮兩地的百姓,以安撫他們這一年來經受的物價上漲之苦。
這事交給林見深具體施行,但寧佑北暗地里吩咐凌霄閣弟子在旁邊監督。
雖然這次最終還是沒能得到證據將背后的主使者揪出來,但寧佑北這次出來,還是很有收獲的。
首先,解除了南方邊軍的潛在威脅,不至于讓虞都被兩面夾擊;其次,證實了江淮兩地的官員狼狽為奸、并貪污受賄,還平息了江淮亂漲的物價。
另外,還從方海昌手里追回了幾十萬兩沒來得及轉移的銀子。
寧佑北決定回虞都了。
屈楚已將嬌蕊的新戶籍辦好,現在嬌蕊名叫江蓉芳,淮安人士;春曉名叫江春芳,江蓉芳的妹妹。
屈楚將新戶籍交給嬌蕊,還有一萬兩銀票。
“江姑娘,這些銀子不多,但到中等城鎮買個小宅院還是夠的,剩下的你們謀個生計。”
嬌蕊沒有推托。
雖然她自已也積累了不少銀子,但多些銀子傍身總是好的。
林見深派了二千官兵護送寧佑北及一干人犯回虞都。
走的這一天,江淮兩地的百姓都來到了街上看熱鬧,也不知道是誰帶的頭,人群里響起了“陛下圣恩”的喊聲,然后就有更多的百姓喊起了“陛下圣恩”。
不管是抓貪官還是發放糧食,寧佑北全都是以皇帝的名義做的。老百姓并不知道執行的人是楚王。
這一年來,江淮物價飛漲、老百姓深受其害,現在看著這么多貪官戴著鐐銬關在囚車里,不禁心頭大快。
也不知道是誰先將爛菜葉子扔向了囚車,更多的爛菜葉子、爛果子扔向了囚車,還間雜著兩個臭雞蛋。
百姓其實還想扔更多的東西,只可惜雞蛋和菜也是要銀子買的。
寧佑北端坐在馬車里沒有出面,屈楚騎著高頭大馬護在寧佑北的馬車邊。
不過,屈楚仍然戴著面具,外人都不知道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屈大將軍。
嬌蕊(江蓉芳)和嫣紅同乘了一輛馬車,她悄悄掀開車簾一角往外面看,這里是她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地方,如今要離開,心情還怪復雜的。
曼陀山莊
隋立敬在曼陀山莊住了半個多月了,可蘇應雪還沒答應他去救荊王,他是真的急了。
他不能離開軍隊太久,被人發現他擅離職守就可以治他一個大罪。
雖然說如今皇上已經知道他離開了軍隊,但只要沒被抓個正著他就不認。
可如今楚王已將江淮的事情擺平,剛離開了江淮。要是皇上又心血來潮要楚王到曼陀山莊來堵他,那就真的是鐵證確鑿了。
原本蘇應雪那天從毒物窟出來的時候是打算出發救荊王了,但后來聽到隋立敬拿荊王來比屈楚,蘇應雪就不爽了。
荊王那樣兩面三刀的偽君子怎么能和屈屈比!
于是,她決定再晾著隋立敬一些日子。
“蘇莊主,你到底要怎么樣才肯去救佑棣?”
面對隋立敬再一次的詢問,蘇應雪坐在大廳的椅子上、無聊地剔了剔指甲。
這人還真有意思,求人都不知道換個花樣,每天翻來覆去聽到的都是同樣幾句話。
隋立敬也想用武力對付蘇應雪,可他知道,假若他真的那樣做了,蘇應雪怕是再也不會答應救荊王了。
而且若不是蘇應雪自愿,他就算挾持著蘇應雪也沒有可能走出曼陀山莊。
來曼陀山莊有些日子,隨立敬發現這曼陀山莊還真不是一般人能隨意闖進來的。
到處是毒花毒草毒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送了命。
日子實在過得太無聊,蘇應雪突然起了捉弄隋立敬的心思。
“只要你答應我一件事,我就答應現在出發去救荊王。”
見蘇應雪終于松了口,隋立敬長舒一口氣:“你說”。
蘇應雪玩味地看著隋立敬,“無論我說什么你都答應?”
隋立敬猶豫了一下,此事確實不能再耽擱了。于是,他堅定地說:“無論你說什么我都答應。”
蘇應雪摸了摸下巴。
對面的男子身村高大、挺拔,成熟穩重、英武不凡,正是男人最有魅力的年紀。
“我看上你了,不如你休了你的妻子娶我為妻。”
“砰”的一聲響,是隋立敬的腳踢到桌腳的聲音。
“你……你說什么?”
蘇應雪邪惡的聲音再次響起:“我說,我看上你了,讓你休妻娶我。”
隋立敬的臉色嚴肅起來。
“蘇莊主,這樣的事情不要拿來開玩笑。”
蘇應雪似笑非笑地:“我沒開玩笑,我真的看上你了。”
這話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只有蘇應雪自已知道了。
“蘇莊主,我與康寧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深厚,不會做對不起她的事情。”
蘇應雪又無聊地剔起指甲來,“你不是說為了荊王做什么都愿意嗎?哪怕是要你的性命?現在我又沒有要你的命,怎么還不答應了?”
“這是兩碼事”,隋立敬正色道:“如果你要我的命我答應給你,如果你要我對不起康寧,我不會答應。”
唉……一點都不好玩!
蘇應雪站起來,頭也不回地離開。
不過,這次留下了一句話:“明天出發。”
隋立敬呆在原地:她這話是什么意思?
這是……答應了?
皇上接到了寧佑北命人送過來的密信,信中將整個江淮的事情詳細匯報了一番,包括他去見方海昌時說的話。
以及寧佑北對方家的猜想。
寧佑北在信中說道:
“臣弟建議皇兄徹查一下方家,看方家到底有什么秘密,往方家祖上查幾代,說不定還能牽扯出其他一些事情出來。”
除了密信,還有快報,走的是官方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