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眼到了八月三十,吃了早飯之后,大家就準備去做客了。
這時候家里老小才都正視起對面的陸宅。
原來對面,是這么近的!
沒有坐車,直接從西側門出去,從陸宅的東側門進門。
陸宅沒有楚宅大,格局也不一樣。
但陸宅原本就只是墨池先生一家偶爾過來住住的別苑。
都不是他們的主宅,記在陸家名下,算是給陸子敖的產業。
就是陸子敖也不會常住在這里。
這里沒有楚家那樣的大花園,但各種院落一樣坐落在花團錦簇中。
前院格局除了門庭、車馬、門房等,進二門就是私塾的一座大院子。
大院子里圍著敞閣、敞軒為課室、書室、閑耍之地,還有飯堂也在這里。
進三門在一片花圃中間有座敞閣,可容納二、三十人聽課或是習琴、習畫。
兩則有院子住人。
聽陸子敖說,大院子是給中班、小班、啟蒙班的。
那座敞閣是給大班的。
教大班的是太子太傅,每十天來上一次課,其他時候是兩個太學博士。
兩個太學博士分單雙輪流來管半天課,因而大班也只上午有課。
原本到了大班這種程度,讀書全憑自律,夫子負責解惑。
從格局分布上也可看出來,大班才是小塾的重點,其他幾班則是細水長流。
再往后走也有還有幾座小院,還有下人院子、護衛院子等格局。
陸宅也沒有楚宅南北范圍那么廣,后面還有地皮是杏林學院的面積。
但在陸宅與楚家中間,確實給杏林學院留了一條南門小街出來。
而陸宅臨著這小街的位置,還整出了幾間小鋪。
小鋪沒有楚家這邊的醫館、藥鋪面積大,但勝在南北向也很長。
小鋪以后可能會賣早點、糕點、雜貨什么的。
還有青石鎮上福味齋那樣的速食,也會在早點鋪中放賣,便宜實惠又好吃還方便。
就是主要做杏林學院和小街對面醫館、藥鋪、病人、郎中們生意的。
兩家宅子似乎要將這條小街給熱鬧起來。
唐簡一邊逛、一邊在心里吐槽。
先是杏林學院,再是杏林大街,再是杏林侯。
這一步步走得……
就像城郊搞戰略商圈大開發一樣。
各項配套設施突然之間就齊全了。
一大家子都在邀請之列,也是頭一回進入別人的府第之中,就和當初逛自家宅子一般興奮。
逛完之后,其他人就識趣地回家去了,不肯留在這里吃飯。
因為自家人太多了,稍晚還有其他客人到來,他們就不在這里叨擾。
陸芷青和墨池先生連忙挽留。
“我們從府里調過來的廚房班子,這些桌還是招待得下來的。”
墨池先生笑道:“過往都是我們在你們家吃飯,村子里做客也去過了。”
“你們還沒來我們家吃過飯呢,趁此機會,嘗嘗我們家廚子的手藝。”
“再說了,若論客多,還有楚家宴客動則一、兩百桌?”
“我們今兒最多五十桌。”墨池先生大略一片,確實不多。
大家見狀,這才留了下來。
長輩們肯留下來,姐妹們也很高興。
因為這也是她們來京城后,第一次出門做客呀。
在別人家吃飯呢!
她們尚且如此,就更別提孩子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