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雖是建在中間,以花園兩分,東邊哪幾家、西邊哪幾家。
但在花園中又增加了不少分散的亭臺、樓閣、軒榭。
這也會令圖紙上代表花園的方塊顯得沒那么呆板,而多了一些別的形狀。
各家所住的主屋區域也點綴了花草和花樹、角亭、敞軒,就像也坐落在花園之中了。
雖然沒有明顯的院墻相隔,但有完整的抄手游廊連接,區域感還是很明顯的……
張春山盯著圖紙還在思量著,張老爺子卻先忍不住嘀咕起來了。
“云兒,開花結果的樹是肯定要多種的,花草有幾畦就可以了,何況還有那么大的荷花池呢。”
“到時多騰些地出來種上幾畦菜吧,家里這么多人要吃飯,這消耗也不小。”
“若能自家種些菜出來,時間長了省出來的小錢也不是小數目啊。”
張家在張家坡就是菜地多,能種糧的地并不多的。
張老爺子作為種菜能手,自然也很關心這個問題。
“嗯,現在先建的都是宅子,等花園要種什么時,外公去看看。”
“但也不能有太多地兒種菜,花園可不是菜園呀,且不能占用前花園的地方。”
楚默云說著,伸手在圖紙一個位置指了指。
“后花園有些宅子邊角可以種一些,第三道二門這邊可以留塊菜地,不種花種。”
“這門后是護衛們住的地方,種多了高的花樹會影響他們目之所及。”
楚默云解釋。
但能有地兒種點菜,張老爺子就很高興了。
羅家兩個舅爺爺笑呵呵地,到是沒有再提什么想法。
光是這么大的地兒,都快趕上整個羅家沖的地了。
有生之年能住上一住,他們當然高興了。
“云兒呀,你讓你大哥住了東邊,那祠堂建在哪里可選好了?你爹娘會常住的吧?”
高興了會兒,大舅爺爺忽然問。
現在的宅子里雖然簡陋,總是安置了一間祠堂。
以后宅子大了,門第高了,祠堂也當安置得隆重一些。
往年生活在家鄉,山墳年年掃,祖屋都會有安放先人靈位。
如今他們楚家算是都搬出來了。
桃林村里又沒有楚姓族親,只能托付得了利益的村里,好歹幫忙照看一下。
這是楚家自高祖時從楚山遷出來,卻沒有多的兄弟親族而留下的難處。
但居于外地都會安放靈位,平日上香、年節祭祀也方便。
他們羅家老兩房搬出來,還能將山墳交與族里嫡親幫著照看。
他們羅家是一個大姓聚居,同宗同族的人家多,自然會幫忙。
何況他們將干豆筍作坊建在羅家沖,交給了村里負責,各家都能得些小利。zwwx
他們家也不需要從中分利,就連家里的地也交給族親們去種,果樹也交給他們去照看。
羅正中三兄弟回羅家沖,多的是人喊他們吃飯,就怕他們餓著。
而李家除了李敢一家跟著搬來了京城。
嫁在同村的妹子家還有李家二叔、三叔兩房,也都在繼續做著紅薯粉干貨。
羅家老兩房都遷出來了,一樣是遠離家鄉,自然也會將靈位帶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