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持家管家的事情,你可千萬別插手,如今家里管生意帳的是大舅,管家里吃用的有管家。”
“你要非得去找二弟媳的麻煩,立她的規矩,那就只能分家了……哦,我們早就分家了。”
“早在桃林村時就分家了,如今只能算是都住在二弟家里,而不是我們楚家的家里。”
“若娘非要去論個長幼有序、公婆掌家的理兒,那我只能出去租宅子住,再將爹娘接過去。”
“當初分家文書就寫清楚了,爹娘是跟著大房過,我們大房在京城可還買不起宅子。”
“這些鋪子宅子,也都是二弟媳與東家夫人合伙開的糕點鋪子、干貨鋪子賺了錢后買的產業。”
“二弟媳她不計較這些,還出錢開了糧行,讓我和二弟分利。”
“這么好的事兒、這么大方的媳婦,娘還有什么不滿的?”
“娘啊,做人該知足、該知好歹啊。”
“你要還拎不明白非得論個道理,實則是讓我這個長兄沒有顏面啊。”“現在我們楚家兩房是分了家的,論賺錢我們大房賺不過二房,現在都是沾著二房的光啊。”
“娘你真心疼兒子,就不要再較真這些事兒了,這不只是讓我沒臉,也壞了我和二弟的兄弟情分啊。”
“再說娘若去怪責二弟媳不能勤儉持家,那也是讓親戚們顏面無光了。”
“到時不說別的,舅爺爺家、外婆家如何看你?你一來京城就不停地找事兒,外婆又會如何訓你?”
楚星河一副欲哭無淚的表情,又將問題繞了一圈轉回來了。
楚張氏也不是真傻,想到這些親戚雖有二媳婦娘家那邊的,但最多的還是自家這邊的吧。
得便宜更多的也還是自家這邊的。
畢竟唐家在京城有鋪子,不高興了可以搬走。
邱家聽說也有合伙的酒樓,不高興也可以搬走。
到時剩下的不就是張家和羅家是人丁最多、占利最多的?
若她真敢鬧成這樣,不管誰走不走,最后她老子娘肯定會拿大掃帚打她。
到時她不也顏面掃地?
“我也只是擔心她大手大腳沒個積攢,如今家大業大的哪里不要用錢?”
“若你們兄弟覺得沒啥問題,我也就不說了,不管了,行吧?!”
“娘只管安心享福就行,每天吃用都有人張羅,閑了去找外婆舅娘她們說說話,去隔壁院子逛逛。”
“家里邊也有作坊,外婆她們有時也會去作坊里忙,娘也不用管那些事兒。”
“畢竟外婆她們多少也是算點工錢的。”
“到不是要讓她們去干活兒,而是作坊手藝不能全部交給別人,有些要掌握在自家手中。”
“人手不夠,外婆她們才去干活兒的。”
見娘疑惑,楚星河又耐心地解釋家里的情況。
娘有顧忌不再想著找事兒就好。
但家里的情況也還是要說一下的,怕娘不知道這些事,遇到了又橫加插手。
“知道了,反正就是別管事兒,別太熱心腸多事了,有吃就吃、有喝就喝,閑了串串門兒就行。”
楚張氏想來想去,也只想到這副模樣。
她來京城享福,這樣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