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得遇上壞孩子找事兒,或是被帶成紈绔子弟。
畢竟現在不是農家人了,養出懂事又有能力的世家子弟可非朝夕之事。
就算是攀附著吳家的楚懷忠,也要到孫子這一輩才能養出世家子弟。
他那兩個兒子也要從小習武,以武入兵部才有機會闖出前程。
所以,家中孩子還小而他們的孩子還未出生,他們就已經在考慮這種問題了。
就連兄弟幾個,也是探討過這種問題的。
他們幾家從村子里來到京城,先前不出門、不結交、不應酬也罷了。
不過是生活環境好些,日子其實還是和以前沒啥差別。
以后可就不一樣了,他們身為讀書人當然也會看得長遠。
在城西南這一帶住著,孩子們除了啟蒙班以外,可以送去秦家私塾讀書。
以后搬到了城東,還是在自家讀吧。
為此,她在格局總圖上就已經標示出了書樓旁邊有座書堂,用來做課室。
將文家安置在對面,讀書、上課也方便。
目前總格局和方向是這么定著了,具體還看工匠那邊出圖紙。
工匠出的圖紙就是根據實際地皮形狀、面積來的了。
下午,唐簡睡醒來時,知道楚默云又在寫話本子。
以前他每天的任務都是讀書、備考,現在則是趕話本子。
一部寒門崛起的故事,會有楚家的影子但更多的還是采用了考生們當中了解的一些情況。
楚默云考前未與其他考生認識,考后卻是多次結交,認識了很多考生的。
有農家來的,也有各地世家子弟,更多的其實還是寒門士子。
寒門士子想要重振門第或是出人頭地,都只有科舉一條路。
心懷抱負還是懷才不遇,拼的都是這條路。
楚默云這兩年也看過一些話本,也知道唐簡寫的那些細綱框架,對寫話本并不是沒有經驗。
這個故事他是自己構思的,并沒有直接找唐簡拿細綱。
大考的壓力卸下后,換個心境就是靈思如泉、下筆有神。
唐簡躺了會兒才因為打呵欠而驚動了楚默云。
楚默云連忙放下筆,走了過來。
熟悉而默契的生活模式,倆人隨意地說著家常。
他們在家又歇了一天,第三天趕早繼續出東門,在城外與墨池先生會合,一起去到東郊鎮。
再回東郊鎮就不會做多余的事情了。
客棧小院、軟轎都安排好了。
在東郊鎮待了兩天,第三天下午再回來京城。
趕在天黑之前又將去過一回的那兩座宅子給重新堆滿。
“好了,明天休息,后天還有四座大宅填滿,月底再去華青鎮一趟就行了。”
墨池先生也似松了一口氣,感激地看著唐簡。
雖然唐簡一直沒說到底有多少糧食,他們也是估算著跑了一趟又一趟。
可這么多糧放出來后,竟然還有,也就意味著整個夏天都不用發愁。
只要南邊的稻子收上來,他已經各地糧產豐富之地安排了人手,直接收上來一批。
再加上唐妹妹肯定也會有秋糧出來,到時三州之地幾十萬百姓是餓不著了。
他一直沒有在糧行事投入過多少,現在知道各地有糧行的好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