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廳那邊已經來了大半人,還有的也在路上走著了。
先到的,又或者說是張春山去喊的,長輩們此時都聚在一桌正在說話。
張春山、張秋生和張老爺子,還有羅家舅爺爺們和表伯、表叔們。
邱家外公和三個舅舅,還有趙大爺、唐福生他們。
都在!
十幾個人圍在桌邊,坐不下的就拖著杌子坐在后頭,這架勢一看就是在說正事。
不錯,說的正是楚默云兩次找到大舅說過的事情。
張春山知曉他們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楚默云走后,他們自家也商量了一下覺得可以適當投產。
既然添置田產,那自然是越早越好,年前買到,年后就能采收一批糧了。
最重要的是,楚默云告知的是希望幾家田莊不分大小能買在附近,拉近距離方便以后采收、運輸以及巡莊。
而田產所在的附近不管是縣城、府城還是鎮子,都會有一座福余糧行。
有糧行就不愁糧食無處可去。
自產自銷,根本不需要各家怎么去操作,也不會忙碌了。
以后,忙碌都是他們要組建的那支隊伍要做的事情。
而楚默云說,各家皆可與他們合伙一座莊子,成本各半、利益平分。
而成本先由他們墊付,等個兩三年、三五年回了本,利益再分出來就是純利了。
所以,各家只要有意愿,根本不需要就拿本錢出來。
若只是撿現成便宜,各家都不會再同意,這又不是釀酒作坊。
釀酒作坊好歹是唐簡出手藝、各家出勞力,這樣的平分利益合情合理。
合作田莊,唐簡出了本錢,各家也沒去種田卻要平分利益,叫他們怎么好意思?
但先扣回本錢,意義又不一樣了。
幾年后他們現得半座莊子。
雖然還是在沾楚默云和唐簡的光,得著他們的便宜。
畢竟他們能自己全部掏成本,為何要與你們合伙?
但這正是他們的心意,怕各家賺得太慢,在自家大量置產時能幫上大家一些。
這份心意各家都領了,先扣成本后分利益的路子,也確實令人心動,覺得可行。
他們都清楚,現在就是靠著楚家二房先行賺到的錢作成本,所帶來的極大優勢。
但他們也沒有退路。
若一味覺得不好意思,只會失去發家機會,很快就跟不上楚家二房前進的腳步。
都來到了京城,大家自然都清楚,這就是孩子們在帶著各家賺錢吶!
給你賺錢機會你還矯情,反而是拖累了孩子們吧。
張春山和張秋生想得明白,這時候與大家說了他們的想法。
其他人本有些遲疑不前,這時候也只能接受了。
但說到要組建的這樣一支隊伍,頓時又令大家興致盎然起來。
盤鋪的事兒他們不懂,這種田的活兒他們還能不會?
因而,就連老頭們都很積極,人人都想加入這支隊伍。
張春山哭笑不得,只能解釋這支隊伍要由年輕人組成,大人有一兩個帶隊就行了。
唐福生已經聽兒子說過這件事兒了。
這時候雖然他也想去,但他自知出門辦事情不如兒子有能力,只得一臉惆悵坐在一旁嘆氣。
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