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茶:、、、、、、、、、
八月初一早飯后,唐簡和楚默云帶著糕點、竹紙和書等物趕了一輛驢車,就準備去北山村。
姐妹幾個有些想家了,但鋪中忙碌也不得空回,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唐簡帶著楚揚出門。
上個月楚星河沒有再來,到是汪文凱帶隊又送貨去時,經過鋪中有說。
東家又增加了三十萬斤貨要趕,他們這一趟出去還要帶黃豆回來呢。
雖說這幾趟帶回來的黃豆夠用,但架不住以后繼續添貨呀。
就怕不夠材料會令作坊運轉不起來。
唐簡知道后就托張小盛回去時繞一下桃林村。
提醒大哥不要繼續添人了,一百二十人已是極限。
畢竟他們的銷量還局限在東陽州地界。
汪文凱還做熟了兩座縣城的門路,張家舅舅出去一趟,卻無意中損失了武石縣的訂單。
而墨池先生是明確答應了以后整個東陽州的貨,仍由楚家作坊提供。
但拿著方子的他依然在加大訂單。
唐簡猜測,一個是盡量給整個東陽州各縣鎮鋪貨、一個是給鄰近的州縣鋪貨。
建作坊和打裝備需要人手,眼下直接進貨反而節省了出貨速度。
這方子肯定會從最遠的州縣開始建作坊,一座作坊要負責一兩州甚至相鄰的三州供貨。
干貨鋪可以遍地開花,有利擴大銷量,但作坊不需要這么多,只要縮短送貨距離就行。
她不知墨池先生的勢力和家底,因此也不知道他能一次開多少家鋪子。
但她知道,鋪子只要開起來就會有經營利潤,只要再給些時間,就能慢慢折現,繼續供給新的鋪子。
墨池先生的鋪子越多,對她也越有利。
除了以后去到哪里,有事情找人幫忙,也不算人生地不熟了。
還有就是,接下來要燒的炭,也能分銷到各家鋪子去。
驢車出了鎮直奔北山村。
因為去做客,楚揚也很興奮,只不過卻是跟著二嬸在背《三字經》。
唐簡教他,這叫忙里偷閑,省得今天一玩耍又不得空完成功課了。
來到北山村,唐福生與唐邱氏剛從許家過來,看到他們來了很高興。
“二丫,你讓我們今天到邱家來,可有啥事兒?”
唐邱氏急巴巴地迎上來,一臉期待地望著唐簡。
閨女不讓去鎮上,也不說要回家,卻說來邱家。
看著邱家越來越忙、越來越賺,唐邱氏心里也跟貓爪撓似的,肯定是坐不住的。
但唐福生一直在跟她說,如今家里不愁吃穿,兒子還升職了,一個月可有八兩銀子。
就不要那么眼皮子淺了。
再說閨女賺錢也是婆家的。
她是娘家娘,伸手找閨女要好處總是不好,也令楚家人看笑話,更輕看他們閨女。
最近楚明月生了閨女被宋家嫌棄的事,在桃林村早就傳遍了,說什么的都有。
唐福生也提醒過唐邱氏。
二丫進門三個多月,可是連信兒都沒有,總是沒站穩腳跟的。
因此更加不能給她添難。
或許是楚明月這么受寵的閨女還有這樣的遭遇,終于令唐邱氏也有了幾分危機感。
在村里遇見楚張氏也只當沒看見,不敢有生事之心。
如今來到邱家,可就有些按捺不住了,想到知道閨女會給啥好處。
看她這般迫不急待,唐簡一陣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