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茶:、、、、、、、、、
而村里人手一聽也很高興,本來明天學藝是沒錢的,明天正式開工那可是四十文的工錢呀。
這時汪文凱說道:“大家認真學,以后好好做事!”
“說不定很快北山村也會有作坊了,咱們桃林村可不能輸給人家!”
“那是當然了!”
“北山村是邱家吧?”
“人情上咱們可以禮讓,干活可不能落后呀!”
“噢!”
二十人手都是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有年齡差距,卻都是正勞力。
自然也都是本就擁護汪文凱的人。
“文凱哥你也來幫忙,得把驢車都牽出來,咱們拖貨要跑幾趟。”
楚星河找汪文凱去村里借驢車,楚家并沒有驢車,這事兒沒汪文凱辦不了。
汪文凱連忙喊了幾個人就去趕驢車。
很快,四輛驢車直奔張家坡。
得知有一批急要的貨要趕,雖說不是張家的訂單,張小平和張小凡還是二話不說就忙起來。
作坊里已經打好了六張車架,都搬出來放在兩輛驢車上,這兩輛驢車是從張家坡借來的。
由張小凡帶人送到桃林村,負責安裝事宜。
楚星河和汪文凱他們仍是趕著四輛驢車去窯坊買爐買鍋,楚星河買過知道要什么樣的最好。
等他們回到村子時也到了傍晚時。
楚志豪請村里人幫忙上山砍了一批柴,也在河邊堆起了柴垛子。
家里有張手磨,村里有張大磨,唐簡這邊也有一張新買的手磨。
泡黃豆、磨豆子這活兒仍然由楚家人負責,不然又得出錢請人來干活。
而泡多久的豆子、添多少水、磨成什么樣兒,也是一門手藝活兒,直接影響出豆漿多少。
楚家自然也不愿意把這門手藝活兒傳出去,在得知消息后就已經緊急泡了一批黃豆。
天黑時分,二十人手已經吃了晚飯,過來楚家。
作坊那邊裝備已齊,鎖進了屋里。
這邊有楚家一個灶架兩口大鍋。
楚星河忙得飯也趕不上吃,就先教人挑豆皮。
其他人都圍在四周看著,看了幾回就大約知道原理,暗暗贊嘆,這賺錢玩意兒竟是這么簡單的?
楚張氏和楚志豪守在院子門口,阻止村里其他人好奇來看。
楚張氏那張臉更是黑如殺神。
眾人想到她最近潑悍的表現,都不想理她,也就沒有再往跟前湊了。
小半個時辰后,二十人手就不挨個上手。
兩口大鍋并排擺著,就算忘了步驟細節,看楚星河怎么做也容易被提醒到。
每個人都找到手感練順之后,已是月上中天,有些夜深了。
楚家匆忙磨出來的這批豆子泡制時間不對,并沒有達到以往的質量。
但他們并沒有說出來,這損失只能自己抗了。
“明天都早點到作坊,都要熟悉自己的東西,盡快上手莫浪費時間,畢竟是要趕太陽曬干的。”
“也莫挑壞了豆皮,這是不能打回去重做的事情。”
挑出來是什么樣兒就是什么樣兒了。
眾人自是答應了,本是農家人,干活做工的人,豈能渾水摸魚胡來呢。
楚星河又再三叮囑他們莫要將手藝外傳,若是滿村里人人都會,難保不會傳出去。
若鎮上和縣城都會這門手藝了,也就沒有他們賺飯錢的地方了。
大家原本并不在意,還想著在自家也弄些來吃吃。
但聽到后面的話,心中皆是一凜。
手藝就是人傳人,代代在自家傳承。
若人人都會了,還叫什么手藝?
大家連忙答應了,這才離開。
一家人把東西收拾干凈了,把晚上挑出來的質量一般的豆皮都晾在院子里,留著自家吃。
唐簡沒有插手,他們二房又關起門來在寫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