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汐瀾:、、、、、、、、、
文氏正與老太太說著話,也在暗地里打量顧家三妯娌,以及各自的兒女。
大房周氏育有兩子兩女,老大顧遠航,娶妻蔣氏。因另一個孩子不到七歲便夭折,都未入族譜。長女已經嫁人。顧輕云和顧舒云是一對雙胞胎,不到十三歲,已各自擁有一間院子,仆婦成群,金珠玉徹般長大。
大房還有三名庶子,也夭折了兩個,唯一成活的一直養在外院,看起來頗為規矩恭敬。
二房金氏育有三子,只成活了一個兒子,便是四爺顧遠程。還有個庶女,是四姐兒顧悠云。
三房喬氏育有四子三女,卻也只成活了兩子兩女,分別是顧遠山,顧遠帆,以及顧曉云,顧拂云。
三老爺并未納妾,因此三房全是嫡出,并未有庶子女。
顧家三房妯娌都是能生養的,想來這幾個姐兒應該也是能生養的。
文氏目光又在幾個姐兒身上打著轉。
顧曉云已經訂親,顧拂云訂了親又被人退了婚,名聲微瑕,倒是讓文氏多留了個心眼。
二房的四姐兒顧悠云是庶出,又訂了婚,文氏便沒有過多關注,又看向大房的六姐兒七姐兒,都是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看得出來,端莊規矩,一看就知是從小受過極嚴格的閨閣教養。
文氏目光又看向顧拂云,發現她正與姐姐顧曉云說著話,而周氏所出的六姐兒,卻不時偷偷看向彥哥兒。
文氏略有得瑟,忍不住看向自己的兒子。
這一看不打緊,心頭就有些來氣。
這混小子,居然偷看五姐兒。
而五姐兒卻壓根沒有瞧他一眼,只與顧曉云低聲說著話。
文氏本來頗中意顧拂云的,此時卻有些不高興了。覺得這五姐兒好高騖遠,都被退過婚的人了,居然還這么的眼高于頂。
等所有人都到齊后,老太太又宣布今晚在壽安堂設家宴,為文氏母子接風。另外,老太太另一個庶妹,也將要帶著孫兒前來,所有人都不許缺席。
眾人齊聲稱喏,各自散去。
回了含香院,顧拂云又美美地吃了早餐,已經是辰時末了,然后又去了大房牧丹院,觀看并協助周氏管家。為將來嫁人后,好替夫家主持中饋。
周氏出身門名望族,書香門弟,管家上頭倒也是一把手,家中仆婦被管理得井井有條,獎罰分明,不若那些各家權貴或巨商,酷愛鋪張奢侈講究排場。周氏管家,只講效率,堅持不移地執行老太太不浪費不鋪張政策,也因為有兩代主母的勤儉持家,顧家子弟大都低調行事,不惹事生非,家風清明,方有今天的安寧團結。
顧家的姻親也大都是中低階層的勛貴圈和官宦圈,顧家姑娘們學的也是管家理財女紅識字之類的主婦必學之能,不說多精通,至少人人都會。連于佳慧這種從未拿過針線的人,女紅方面也還學了些皮毛。
至于管家理事,周氏是個很好的主母,大公無私,胸有乾坤,倒也不藏私。每個姑娘有不懂之處,只要開口詢問,周氏都會耐心講解。
雖然周氏對每個女孩兒并不親近,但并不影響顧拂云對她的敬重。
據說,當年周氏在閨閣時代也是多家爭求的名門嬌女,那時的顧家,也只是普通的勛貴人家。老太太一眼就相中了周氏,但周家并未瞧中顧家。于是老太太和大伯父母子齊上陣,經過契而不舍的誠心,總算把周氏娶回了家。
當初顧家為了迎娶周氏,也是費了不小的功夫,并付出了不菲的代價。
現在看來,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個賢妻旺三代,可真不是說假的。
身為宗婦,主持中饋,不但要有一顆公平公正的心,還要有有容乃大的胸襟。如果一個主母心胸狹隘,斤斤計較,意氣用事,自私自利,隨便擁有哪個毛病,一個家必會弄得四分五裂。
周氏雖然也有自己的私心,也并非完美,但都在正常人的理解容忍范圍內。老太太滿意,大伯父敬重,與妯娌相處也甚好。這便是她的魅力所在。
周氏把一日要交代的事兒分派下去后,見姑娘們都學得認真,也頗有成就感,問道:“可都有明白?”
顧曉云和顧拂云都各問了不少問題。
顧輕云和顧舒云年紀還小,還沒能體會管家意味著什么,本已不耐。但她們自小所受的教養也不會把這份不耐煩表現在臉上。只能耐著性子坐在那。
顧悠云是庶女,平時哪接觸得到這些,并且她也并不認為自己嫁人后,還會與這些柴米油鹽等粗活打交道。她即將嫁入大理寺卿家,她也多方打聽過了,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方家祖業頗豐,大理寺又油水豐厚,她嫁過去,便能過著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少奶奶的日子。
也因大理寺卿門弟高貴,她也聽老太太說過了,公中將給她陪嫁一千兩銀子的嫁妝,老太太出五百兩銀子,父親也會私下貼補些,她的嫁妝也并不算低了。隔壁李家的庶女,上個月才出嫁,嫁妝倒也有二十四抬,但她親自看了,全是些中看不中用的玩意,至多值兩百兩。
對面的永壽伯府的嫡女出嫁,也不過三十抬嫁妝,庶女就更差了,不過十八抬嫁妝而已,全是些不怎么值錢的玩意。
果然,還是老太太說得對,女子的尊榮體面,全系于夫家。在娘家的一切尊榮,都算不得什么。
顧悠云還有幾個月就要出嫁了,她已經開始期望嫁入吳家的美妙日子了,不必再看嫡母眼色,不必再過著緊巴巴的日子……對管家之類的就沒怎么放心上。
顧曉云和顧拂云卻有著不同的想法。一個覺得身為嫡妻,就算不主持中饋,但自已的一畝三分地是必須要管理妥當的。另一個因皇帝賞賜了兩個莊子,顧拂云可沒有管理經驗,找周氏取取經也好。
而周氏也不吝賜教,倒也學了不少技巧,以及管理莊戶的技能。
顧拂云一邊聽,偶爾還拿筆記下來,大大滿足了周氏的為人師表的心,講的越發精細了。
文氏來找周氏時,剛好就瞧到顧拂云請教周氏有關一畝良田能收多少糧食,一畝肥地能種出多少小麥,上繳多少稅,便微微撇了唇。
身為伯府的小姐,居然與這些粗賤的活兒打交道,未免過于俗氣,她的清高矜持呢?
話外:古代讀書人(尤其是功名在身)地位之高,年輕讀者肯定是想象不到的。幸好,我們沒有生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