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你公公腦子比較清醒一點。”
李書蘭搖了搖頭,“知道你們母子回去會受氣,支持你們兩口子。
恒州城的事交給你公公處理比較妥當。
你們兩口子就過好自己的日子,將來你們兩口子能夠獨立撐門戶的時候,說不定婆婆需要跟著你們過日子,到時候她荒唐可笑的要求你們可以完全不理會。”
“是啊,我們不跟著她過日子,她想要操縱我們的人生辦不到。”
林清怡一臉慶幸,“蘭嫂子多虧你當時給我提議去容州,想到我婆婆她對白婉琴放不下,而我要是一直在恒州的話,恐怕早被她給氣瘋了。”
“不會的。”
李書蘭笑道:“你婆婆憐不清,起碼你公公不會看著她傷害到你們母子,像白婉琴的事情很好處理,你公公一直沒下狠手,只不過是看在你婆婆的面子。
起碼在他看來為了白婉琴這種無關緊要的女人傷害到你婆婆不值得,這也是他一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原因。”
“那是他的想法。”
林清怡露出厭惡之色,“像白婉琴這種爛女人,只要看到她出現在我面前我就覺得惡心無比,巴不得她快點消失。”
“好了,不值得為她惱火。”
李書蘭笑道:“你現在除了安心養胎,好好教導小楠兒,要是還有精力就想想做點什么生意。
雖說不指望賺什么大錢,起碼多一份收入,等你肚子里的孩子出生后也需要銀子養。
跟你自個兒的事來比較起來,白婉琴她算哪根蔥值得你為她生氣,你說對不對?”
“蘭嫂子,你真是睿智無比。”
林清怡露出敬佩之色,“不管什么事情,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總能以最好的辦法解決掉所有問題。
而我卻沒這個能力,也會因為這些事情而生氣或者苦惱。”
“我哪有你說的那么好,我又不是神仙,我一樣會生氣好不好。”
李書蘭失笑,“只要關系到我孩子,我也跟你一樣,生氣、反擊和報復,所以惹我不要緊,千萬別害我孩子,否則我會讓他們后悔終生。”
林清怡認真地道:“是的,只要誰敢欺負我孩子,我定會跟人家拼命。”
“為母則強,每個母親都一樣。”
李書蘭笑了笑,又問道:“現在容州的情況怎么樣?
我一直都是從你們大家信上傳來的消息,恐怕有很多問題都沒提到,趁你現在在我面前,好好跟我說一說。”
“容州啊!”
林清怡忍不住輕嘆一聲,“蘭嫂子,不怕跟你說實話,剛到容州哪一會兒,我還真有點后悔。
那種地方真是處處皆是窮山惡水,人煙稀少。
老百姓們個個瘦得像木柴衣不蔽體看起來跟乞丐差不多。
直至容州城州府才比較像樣子,但是與恒州城比較起來,還是差很多。
要不是陳國公提前派人去接管容州城,恐怕我們過去的時候,想在容州城安身都難。”
“這一點,我相信。”
李書蘭點點頭,“窮山惡水出刁民,容州城鄰近邊疆,民風本來就比較彪悍,你們外地人去了那種地方,欺負你們很正常。”
“是啊,幸好殊宇哥他們身手不錯,硬生生把他們給打服了。”
想到沈殊宇和堂弟剛到容州的時候每天渾身是傷跑回來,林清怡心疼不已,“后來他們不敢再欺負人,也肯聽從命令,漸漸的容州防衛越來越嚴謹,隨著秦縣令和沈縣丞到了我們容州,成為知府大人和同知,城內的治安也沒那么混亂。
加上你送來的政策和銀子等于是徹底打開局面,不管知府大人下什么命令,再也無人反對。
何況你推廣的紅薯和土豆這些東西在容州大豐收,給老百姓們帶去大大的驚喜。
紅薯土豆不僅可以當成主食,也可以當菜吃,還能做出各種食物,如今的容州城除了種植小麥和稷米之外,只要能種的地方都給種上紅薯和土豆這些東西。
幸好這些東西旱地和沙土都能種植,在容州實在是太受歡迎了。
我來之前,聽說咱們容州僅靠紅薯土豆這些東西就收獲百萬斤左右,起碼能讓容州的老百姓不餓肚子了。
再說了紅薯和土豆還能再種一季,雖說秋季收成不如春季好,起碼也能有幾十萬斤收成。
再后來,你還讓曾大人帶人前來容州,整個容州城震驚無比,怎么也沒有想到曾大人這位大儒愿意來到容州成為官學的夫子。
只要手頭寬松的家長們都把自家孩子送去官學,在官學招生之日,簡直是人山人海,差點把官學大門都給擠壞了。
蘭嫂子現在整個容州城的老百姓真的把你當成是活菩薩,無數的老百姓給你立了長生牌,保佑你一輩子平平安安。”
說到這些事情,林清怡忍不住激動和興奮,“蘭嫂子,你實在是太厲害了。
你從來沒去過容州城,如今的容
州無人敢說你半句不好。
誰要是敢露出半點對你的不敬,定會被人群毆的下場,不死也要脫一身皮。”
“是不是太夸張了一點?”
李書蘭無奈搖頭。
雖然這些事情她從書信中知道,再聽她說起心里還是覺得意外。
“蘭嫂子,一點都不夸張,真的,我說的都是事實,沒有半點夸張。”
林清怡表情認真,繼續說道:“您知不知道前年和去年冬天的時候,有好多老百姓缺衣少食,若是在往年的話,肯定有不少人熬不過冬天。
聽說在容州每年的冬天都會不少老人或者小孩被凍死,自從你提議讓老百姓修路挖溝渠換糧食,讓老百姓們根本上熬過兩年的冬天。
每個縣報上來只有幾個而已,大部分是還是因為半夜雪太大導致茅屋倒塌壓死人,以前每個縣起冬天碼有十幾個人凍死或者是病死或者是被壓死。
可以說老百姓在冬天被凍死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
所有人都知道是你位郡主為了幫助老百姓提出來的政策,大家自然是銘記于心。”
“我還以為會被埋怨。”
李書蘭微微一笑,“老百姓們習慣朝廷賑濟,而我卻要他們做事才能領到糧食,要是在有心人的挑拔之下,恐怕還會有人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