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九:、、、、、、、、、
最后宋希徒手在小溪流里挖了個坑,然后砸碎了一把小螺螄放進了魚簍里面,之后將魚簍放進她剛剛挖的坑里,等待著各種野生小魚以及螃蟹自己進去。
等到秋收后,他們就要做螃蟹的生意了,但是目前為止,她還沒有攢多少螃蟹,所以現在要抓緊時間來囤螃蟹了。
至于超市里賣的那種大閘蟹,她打算留著以后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吃,畢竟螃蟹池里沒有那么多螃蟹,若是真的拿出來賣,可能沒多久就賣光了,所以就只能在這個年代現抓了。
家里只有兩個魚簍,她全都拿出來用了,但是兩個魚簍根本就不夠用,等到秋收結束后,還得找村里會編魚簍的人多編幾個才行。
宋希放了兩個魚簍之后,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一直往小溪流的上游走去,不死心的想要找到深水區,因為她想用長長的龍蝦地籠來捕更多的螃蟹和小龍蝦,不管什么都行,魚蝦蟹螺,只要能捕到的東西,她都不會嫌棄。
就這樣一直往上游走,還真的讓宋希找到了三個深水區,其實也不算深水區,就是那水剛好到她的膝蓋處,堪堪能淹沒龍蝦地籠。
不過宋希把龍蝦地籠藏在水草多的地方,因為她不想地籠被人撿走了,她確實有將地籠上交給村里的想法,因為她想讓平安村增收,想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但不是現在,她才剛來平安村,沒有人脈根基不穩,所以現在不適合做太多事情。
宋希回家后,將之前泡好的蔥、姜、蒜、韭菜、香菜、芹菜的種子種在了原先的玉米地上,每一種都種了長長的一條,有靈泉水的澆灌,以后產量驚人,就她和周義兩個人根本就吃不完,不過可以采收了后暫存超市里,然后拿去賣給文強。
種好了這幾種菜種,宋希便去采收藤藤菜、冬寒菜、紅莧菜,因為靈泉水的緣故,這些菜七天就可以采收一批,留夠她和周義吃的,剩下的她都放在超市里了。
也不知道這些菜在這個年代值什么價,等明天一早去文強那里就能知道了。
看時間差不多了,宋希便提著木桶去斜坡下的小溪流起魚簍和地籠,她將魚簍和地籠拿了上來,將里面的東西倒進木桶里,里面什么都有,只用了兩個魚簍和三個地籠,就把木桶給裝滿了。
可見這個水不深的小溪流里面有多少東西。
宋希將魚簍和地籠里面又放了幾個砸碎的小螺螄,便重新放回水里。
因為這個小溪流離家太近了,所以宋希并沒有直接將東西收進超市,而是打算回家了,分門別類好再收進超市,宋希提著沉重的木桶回家,結果轉身剛走幾步,就被一個陌生的小男孩攔住了去路。
小男孩瘦瘦小小的,穿的破破爛爛的,臉色也有些蒼白,他面對宋希也沒有小孩子的那種小心和謹慎,反而像個小大人似的,“這些東西不好吃。”
“我知道啊!”宋希不懂這個小男孩為何要攔自己的去路,不過她見這個小男孩并沒有惡意,便回應了她。
因為這個年代缺油少鹽又沒有其他的調味料,所以對于這個年代的人來說,這些有腥味的東西確實不好吃,宋希在原主的記憶里也發現,原主也覺得這些東西不好吃。
但是她是從現代過來的宋希,吃過了太多的美味,自然知道這些東西怎么加工才能成為美食了。
小男孩的眼神像看傻子似的,對宋希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知道你還搞這么多,這不是白費力氣嗎?”
“我喜歡吃,不行嗎?”宋希提著沉甸甸的木桶走到了小男孩面前,“這東西雖然不好吃,但是換一個做法味道也會有所不同,你要是不信,你可以來試試,保證我做出來的比別人做出來的好吃。”
“好。”小男孩一點兒都不知道害羞是什么東西,見宋希拋了橄欖枝,他就直接伸手接了過去,之后還伸手幫宋希抬木桶。
宋希見這小男孩不怕人沉著一張小臉像個小大人似的,還挺可愛的,便讓小男孩進院子了,她不覺得這個小男孩對她能有什么殺傷力。
一個不到十歲的小男孩,又瘦又小的,沒什么好怕的,不過是有點多管閑事罷了!
再說了,大家下工的時間快到了,周義也快要回來了,這么短的時間里,這小男孩難不成還能殺了她不可?
兩人將木桶提到井邊,宋希去雜物間拿來木桶和木盆,將木桶里的東西分類放好,之后將小半盆的野生小魚交給小男孩,“小朋友,會收拾魚嗎?會的話,就幫我把魚去內臟,收拾干凈,我去做飯,晚上我請你吃飯。”
“會。”小男孩一屁股往地上一坐,伸手就開始處理魚,宋希都沒來得及開口提醒他去坐椅子,這小男孩也太不講衛生,不對,是不拘小節。
不過這個年代的農村小孩都是這樣的,早上干干凈凈的出門,之后又灰頭土臉的回家,大家都是這樣,也沒啥好說的。
宋希進屋,先給小男孩倒了一杯水,見他一手的魚腥,便將竹節杯放在他旁邊,讓他等一下渴了再喝,之后就將其他東西提進灶屋,關上灶屋門后,就直接收進超市里。
秋收過后就要做螃蟹的生意了,所以宋希將最大的螃蟹挑了出來,放在一起,用靈泉水養著,打算到時候先處理最大的,而小的則養一段時間,養大了再處理。
宋希畢竟不認識這個小男孩,怕小男孩在家里吃了飯出去了亂說,所以晚飯沒敢做太好的,就煮了紅薯粥,米少紅薯多。
至于菜,就炒了自家種植的菜,冬寒菜和紅莧菜,還用藤藤菜和雞蛋打了一個湯。
看似普通,卻是很多人家吃不上的好東西。
如果這個小男孩跟周小樹周小花一樣都是靠譜的孩子,她肯定是愿意跟這個小男孩來往的,如果交不到同齡的朋友,那么交幾個聽話的小朋友,也挺好的。
周義回來,看到院子里有一個不認識的小男孩在忙碌著,他來到灶屋,“媳婦,外面那孩子是誰啊?你認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