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
之后的日子沒有時間讓陳秀顏感慨那位明月館阮原娘的韃靼語如何,她快被年禮給淹沒了。
雖說年禮是從進了臘月就開始陸陸續續收到了,但大批量的還是集中在了臘月中旬,送的也多是京城里的皇親國戚和各府官員。
陳秀顏要收,造禮單,也要送,定禮單,突然覺得駱明心能來京城真是太好了,陳秀顏在駱明心的協同下,處理的速度都快了。
“看來我們明心是已經能獨當一面的姑娘了。”陳秀顏有感而發,“今年過年的宴席那些就交給你張羅了。”
駱明心又驚又喜,還有些擔憂,“嬸嬸,我能行嗎?”
“怎么不行?你很行的。”陳秀顏夸贊道,“之前你只是跟著學習如何當家,沒有經過實操,這些事情其實多是經驗累積,你多做多做就熟能生巧,考慮全面了。”陳秀顏說道,“咱們府上人口還算簡單,正好能讓你上手。”
“你也別擔心,就算出錯了也不怕,都是自家人,而且出錯有時候也是好事,遇到的失誤多了,做事才會越來越周到全面準確。”
“那,那我試試?”駱明心躍躍欲試,陳秀顏認可點頭。
年底府上的盤賬陳秀顏直接當了脫手掌柜,全部讓駱明心進行處理,所以偌大的晉王府,下人們發現晉王世子妃十分悠閑,喝喝茶、吃吃糕點,偶爾寫寫字,每天花一定的時間遛遛娃;而文水郡君則幾乎把自己埋在了理事堂。
府里主子的風向決定了下人的動向,駱明心來京城晉王府的時間還不長,仆婦、丫鬟們本就恭敬,但經了這事越發敬重她了。
“嬸嬸,這帳有些不對。”
駱明心足足花了兩天的時間才把府里的賬目都查看了一遍,在臘月二十一這天晚上去找了陳秀顏說自己的發現。
“哪里不對?”陳秀顏笑著問道。
“食材、木炭等的價格在京城中是多少,我讓花河、花溪去街上打聽過了,賬目上的價格貴了一些,當然是對比采買月份來說,現在臨近年關價格更高。”駱明心說道。
“你算過一共貴了多少嗎?”陳秀顏接著問道。
“按理東西買的多,價格更便宜些,采買是大批量的,價格定然更公道些,就拿今年下半年的木炭來說,我覺得比我心中預估的價格貴了得有二三百兩。”駱明心如實道。
“你預估的是大批量采買的優惠價,按零售這些價格可貴了?”陳秀顏問道。
“那到沒有怎么貴,多個幾十兩到頭了。”駱明心回道,她讓花河、花溪去打聽,那是以某某府上這樣的大戶人家來打聽采購價的,自然比零售便宜,當然零售的價格也問了,所以才會做出現在的結論。
“明心,嬸嬸跟你說,這當家掌中饋,特別是對待賣身的下人,有些事情是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陳秀顏開始教育駱明心,“就像主子高興了給下人打賞,下人做了出色的事也給予一定的打賞是同樣的理,只要是在合適的范圍內。”
“你剛剛也說了是零售和采購的區別,但那些采購的價格是負責采購的人自己談下來的,從而定下了這個更優惠的價格,是人家自己有本事,當然也有門第的關系,會因為門第給更多的優惠。”
“不過不說官宦人家,就算是商戶人家,普通的百姓人家,只要量多都能有機會談價格。”
“采購這個活計本就是油水充足的,任何地方都是,酒樓、飯館也一樣,更不要說咱們這樣的府上。”
“只要得到銀錢不過分,咱們心里有數就好,可如果這個數量過分了,那就是采購的人心越來越貪了,這時候就需要敲打敲打,如果對方能改正,不是大事,改正不了,這個人咱們也就不能再用了。”
“咱們府上負責采買的幾乎都是信任的下人,我想比起其它府上,他們的回扣可能還算不上多,那些回扣是賣家自愿給的,幾乎沒拿咱們的銀錢,一般會有兩頭通吃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是正常的,只要不過分。”
陳秀顏的一通說教駱明心聽得一會兒皺眉,一會兒點頭,最后就化為一句問話,“嬸嬸,那如果咱們家沒有那么多的進項……”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得會掙錢啊。”陳秀顏感慨道,“以前咱們沒什么銀錢進項,產業也不多,當然那時候下人也沒幾個,采買的事情幾乎都是自己在做。”
“但現在不一樣了,手里有錢,有進項,這些就是可以更寬宏體量的事,這也能讓下人們對咱們更忠心,比起打從心底里的忠心,其實更多的是利益上的忠心,明心,你得認清這個事實。”
“當然也有可以當作家人的下人,這些人需要你慢慢去發現,去維持,家人都需要感情利益維系。”
“嬸嬸,我會好好消化理解這些話的。”駱明心對陳秀顏十分信服,她說得話定然有道理。
之后駱明心的行為處事陳秀顏明銳的發現,這丫頭變得會賞罰分明了,也會用自己的方式籠絡人心,這些都是好現象,是成長的體現。
不過陳秀顏看得難免心疼一下,在現代還是在象牙塔里的年紀呢,古代的人果然都更早熟啊,社會所致。
“壽陽縣的年禮還沒到?”陳秀顏雖說今年過年不管事,但該知道的依舊知道。
“還沒。”沐嬤嬤回道。
“不應該啊,這都臘月二十七了。”陳秀顏微微擰眉,“順天府尹府上的年禮我記得前些日子已經送來了。”
“是的。”沐嬤嬤肯定道。
“二姐那應該不會出啥事,咱們進京后還收到過她的一封信呢。”陳秀顏有些擔憂起來了,今年可是駱聞瑟出嫁后的第一個過念,也不知道適不適應,有沒有受委屈。
“二姑爺后院跟咱家世子爺一般干凈,二姑奶奶那肯定不會受委屈,順天府尹府也會顧及咱們晉王府的面子不多加干涉,可能是路上雪大慢了些日子。”沐嬤嬤寬慰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