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周第一場算學考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 >>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周第一場算學考試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周第一場算學考試


更新時間:2023年01月22日  作者:鞋底紅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穿越奇情 | 鞋底紅 | 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 


今年是將算學納入會試科目的第一年。

有些人緊張地覺得自己完蛋了,干脆先回家念書,研究算學,兩年后再考,所以原本預計有一千六百名左右的舉人參加會試,可今年就只來了一千人。

剩下的這一千人也不都是對算學有研究的,還有許多是懷著僥幸心理,覺得算學這部分應當只是個參考,不會對考試結果有太大影響。

科舉當然還是以四書五經為主,只要前三場考得足夠好,就算最后一場算學考得一般,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此時的貢院門口舉子們正排隊等候入場。

有好些小販在叫賣算盤的。

可算盤也是需要學習的,要是沒有專門學過珠算,還不如用筆算來得快。

不過還是有好些考生買了算盤的。

貢院里頭,李昭已經早早到了。

科舉總調官由吏部尚書吳閣老擔任,就連他老人家瞧見那大一大盒試卷也是被嚇了一大跳。

數學試卷這種東西,實乃頭平生一遭見,心里暗暗咋舌,這么多算學題想要考高分,不知得再花多少功夫。

李昭將試卷拿出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是一小本的量。

監試官由監察御史擔任,他看著這一本一本的算術題,腦門開始開始冒汗。

接著考生入場,真正進入考場前,都要由監門官搜過身,保證他們沒有夾帶,才能放進考場去。

這次恩科的兩個監門官分別是錦衣衛指揮使寧遠和火器營的書記官宋辰旭。

皇帝把這倆放在一起大眼瞪小眼,也并非故意惡作劇,只是公平對待寧、宋兩家罷了。

能夠參與恩科考試這件事本生就代表了一種榮譽。

不過李昭懷疑這很可能就是老爹的手筆,皇帝老爹就是這么喜歡惡作劇。

舉子們進入考場,坐進自己的考號之后,由監試官帶領御史臺的幾位低品級官員一起為考生們分發試卷。

而提調供給官,禮部員外郎章光鑒則領著禮部幾位低品級官員向考生們分發硬質沾墨鋼筆和炭筆。

沾墨鋼筆用來寫答卷,炭筆方便在草稿紙上做運算。

貢院發下去的鋼筆,不是真的用鋼鐵做的,而是用木頭做的,筆頭的結構跟鋼筆差不多。

當然,要是用不慣這種硬質沾墨筆的,用小號毛筆也不是不可。

先拿到試卷的考生,看到那跟一本書似的考卷,臉色都有些發白。

從沒見過這么大題量的卷子。

那些心懷僥幸的學生都有一種直覺:這算學考試,大概不只是做個參考。

經實并重這件事,皇帝是認真的!

在場的所有官員亦有這種感覺,皇帝是認真要將算學的重要性給抬起來了!

甚至要把算學的重要性抬到跟四書五經的一樣的地位。

他們回家之后,是不是也要學習學習?

等考生們全部落座,時間也差不多了,李昭告訴總調官袁祭酒,可以開考了。

隨著“哐”的一聲鑼響,考試正式開始。

滿貢院都是嘩啦啦書頁翻動的聲響。

還好,有些覺得自己要完蛋的考生放開考卷的第一頁,驚喜地發現,竟然是都是些三位數四位數的加減乘除!

除了數字大些,但至少他們可以做呀!

不就是用新的數字符號表示么?

沒問題,這種新的數字符號,早在宋建鳴當年重建戶部賬冊的時候就在民間開始傳播了。

而且大皇子殿下寫的那本書里用于表示數字的,也都是這種新的數字符號。

大多數舉子都是提前做過一點功課的。

不過是些加減乘除的題目,沒問題的。

一顆對未知惶恐的心,又悄悄放下了。

情緒穩定之后,很多人拿起自己準備好的細毛筆就開始在草稿紙上算了起來。

做完整數的加減乘除,是有小數點數字的加減乘除。

很多人這時候腦子就不太夠用了。

不過這依舊算是送分題。

再往后,有了分數,有些開始看不明白了。

題目就看不明白,別說做了,于是直接往后翻。

方程運算題。

從二元一次方程組,到三元四次方程組,難度依次加大。

學習過《方程、函數與線性規劃》的人已經開始埋頭苦算了。

完全沒學習過大殿下那本書的人,連題目都看不懂,依舊得空著,再往后翻。

這時候,卷子上終于出現文字了!

是應用題。

第一道:“現在有新舊摻雜的銅錢十五貫,新鑄銅錢重五分,舊錢重四分,問:這十五貫銅錢中,新錢有多少枚,舊錢有多少枚。”

實際上就是一個簡單的雞兔同籠問題,懂的人立刻開始作答,不知方法的人自然抓耳撓腮又要往后翻。

可惜再往后一題比一題難,從財稅錢糧食,到工程材料、人數、工時計算,甚至是走外貿的布料、瓷器定價,將近二十道應用題,題材極為廣泛。

這個年代根本就沒有習題集可做,平時就喜歡琢磨這種事情的少數幾位考生,像是久旱的魚兒遇見了水,開始洋洋灑灑地在草稿紙上計算起來。

梁淮君一路做下來還算順利,到目前為止基本都沒有遇見讓他覺得特別棘手的問題,而且這些應用題都十分有趣,他甚至有種越做越嗨的感覺。

另外一些不得其法但敢于嘗試的考生,開始在草稿紙上胡亂寫些自己能想到的解決思路,但大多數還是選擇直接跳過。

只有翻到后半部分的時候,才重新出現一道容易做的:計算各種幾何圖形的面積,有長方形、梯形、三角形、扇形。

除了扇形難算些,前面的幾個,只要學過一點九章算術,或是在“君子六藝”上稍微下過一點功夫的人就都能算得出來。

算完這些幾何圖形的面積,再往下,是一道幾何應用題:老李家門前有一塊三角形土地,家里有兩個兒子,如何將這塊地分給兩個兒子才能讓兩個兒子拿到的土地面積一樣?

這也算是一道,只要學過一點就能秒答的送分題。

宋清月和李昭出卷子還是挺人性化的,整套卷子里頭設置了不少送分題用來安撫考生們的情緒。

做完幾何題,是兩道等差數列的題目,一個求和,一個求項,這也是《九章算術》里頭涉及的內容。

數列之后是一道開方題,這之后便是一道經典的《孫子算經》中的“物不知數”問題。

這道題可以有多種解題思路,可以用南宋數學家秦九昭發明的“大衍求一術”求解,或是列出一個多元一次方程組也可以輕松解出來。

要實在這些都不會做,最后兩道解釋割圓術和天元術的闡述題,肯定也寫不出來。

三天考試時間,有的考生第一天就算完前頭的加減乘除就交卷了。

第二日,多數考生也都交卷了,比如王成林就是第二日交的卷。

雖然題目都做得糊里糊涂的,但他至少還能寫出不少來。

撐到最后一日的沒剩下幾個人了,梁淮君是其中一位。

其實多數題目,他在第一天就全部寫完了。

割圓術他完全不懂,就空著了,但前頭有道很奇怪的,要求計算某兩段函數之間面積的題目可把他給難住了。

也就是拿到宋清月惡作劇放到卷子上的微積分題,李昭抓耳撓腮想了一個通宵沒想出來,梁淮君也一樣,第一夜為了算這題,熬了一個通宵,第二日中午睡了一個時辰,爬起來又開始算。

算到第三天,人都魔怔了。

若非是監試官過來提醒他考試時間到了,要收卷子了,他還打算待在考號里面接著算呢。


上一章  |  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