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第二百九十五章 杰出貢獻獎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 >>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五章 杰出貢獻獎章

第二百九十五章 杰出貢獻獎章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17日  作者:鞋底紅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穿越奇情 | 鞋底紅 | 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 


京城的城墻有三圈,最外圈稱為外城墻,里頭還有一圈皇城城墻,最里面則是皇宮的宮墻。

皇城城墻內一般是權貴呆的地方,像是幾個王府,六部衙門里各位重臣的府邸都在皇城里。

太學和原來的真覺寺也在皇城里面。

但婦科醫院是面向大眾的,不是面向權貴的,所以宋清月不想把婦科醫院大夫們坐堂的地方設在皇城里面。

而是設在了緊貼著皇城城墻的北城門外,既在皇城外頭,又離學院不太遠。

離開還在建設的婦科醫學院需要步行半盞茶的距離。‘

現在姜子正上午坐堂,下午教課,孟晚楓則相反,上午教課,下午坐堂。’

有了孟晚楓的加入,姜子正的工作壓力雖然減輕了,可他作為院長的學術權威壓力驟然變得巨大!

這位新來的女副院長果然不是個吃素的,年紀跟那位大皇子妃一般大,還是個小姑娘呢,醫術卻十分高明,特別是在針灸術上,造詣高得嚇人。

下手又快又準。有次來了一位腿部腫成一只大蘿卜的婦人,三日前找姜子正瞧了,三帖藥下去,效果有,卻不明顯。這就又來瞧病,這次是下午來的,碰上孟晚楓。孟大夫直接在她的后腿窩窩上用粗銀針扎了個洞,放了大半碗黑血出來。現在那婦人腿不腫了能走路,人也舒坦了。

這幅院長一來,就又快又好地治好了院長沒治好的病人,姜子正臉都皺巴了!

不能被個小女子比下去!

他的親親娘子還在學院里做學生呢,就算被個小女子比下去了,也不能在親親娘子面前被比下去!

姜子正大男人的自尊心受不了!

姜院長開始連夜研讀陳老郎中的那一盒子行醫筆記,一邊讀,一邊整理歸納,還偷偷跑去向陳老姨娘請教針灸之術。

宋清月聽聞此事只覺得開心,姜子正這個人的人品還是挺不錯的。

雖說有點這個時代所有男人的大男子主義通病,但他的所作所為乃是良性競爭,并沒有為了自己的名利去做打壓、貶低甚至陷害對方的事。

偷師沒什么,宋清月甚至希望姜子正可以正大光明地向陳老姨娘請教。

理越辯越明,道越論越清,思路也總是越交流越開闊。

之所以要建立相對大型的學院,就是為了讓醫學大佬們多多交流。

當然,如果學院內出現惡意打壓、中傷的行為,就算醫術再好,宋清月也不會容忍的!

皇帝那里呢,雖然吝嗇于給大臣們物質和錢財上的獎勵,但是他給予兵工廠里工匠們的物質獎勵卻非常不小氣!

聽聞宋清月曾經給過研發出火棉的十六歲制火藥小學徒整整一千兩銀子,皇帝便若有所思,于是給將線膛炮改為鐵芯銅體的那一組鑄炮匠,每人一千兩銀子,以及一個獎章。

獎章不大,但卻是純金的,又一個齒輪和一個錘子組成,下面寫著“杰出貢獻”四個字,另外就是景寧三十九年的年號。

那對造出了火棉的師徒,還有在燧發槍的制造上付出無數努力的老閻師傅三人,也拿到了皇帝陛下親自頒發的杰出貢獻獎章。

每個獎章都有自己的編號,還要記錄在冊,做不得假。

頒發這獎章的時候,皇帝陛下沒有讓太監去傳旨,而是親自跑了一趟兵工廠,接見匠戶們,還讓大皇子殿下親手為幾個匠人別上獎章。

可把山洞里的眾人羨慕壞了!

當然,皇帝陛下也沒有虧待那群在暗無天日的山洞中,何在風大潮濕的海島上為肅王府造槍鑄炮的匠人們,師傅們每人發了一百兩銀子,徒弟們,每人發了五十兩,說是中秋福利。

這可比發給文臣們的一條臘肉和兩盒桂花糕要實在多了!

這群匠人們做夢都想過自己還有這么一天!

要知道在大周朝,匠戶的地位連農戶都不如。

官匠的待遇,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沒想到,傳說中吝嗇無比的新皇帝居然對他們這么大方!

現在兵工廠的匠人們積極性空前高漲。每個人在完成上面下達的工作之余,都開始思考,如何改造火器能使其火力更強,射程更遠,進度更高呢?

大周朝泱泱大國,人口上億,根本不缺乏人才。

制造火器的工匠如此重要,卻地位低下,就算他們做出功勞和貢獻,多數情況下也要被上官掠奪。長此以往,還有誰愿意發揮自己所長,盡自己所能,積極主動地做貢獻?

現在皇帝陛下讓李昭直接對兵工廠負責,將機構最大地扁平化,反正兵工廠的銀子是皇帝掏,繞過兵部、戶部、工部三個機構的繁文縟節,使得匠人們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直達天聽。

在家編寫教材的宋清月聽李昭說他去兵工廠給匠戶們戴獎章,不滿地道:“我的呢?我的貢獻不比誰的都大?我的獎金和獎章呢?”

李昭一愣,好笑道:“獎章的主意可是你給父皇出的,那獎章還是柳掌柜那兒做的呢。你有多少好東西,還稀罕那玩意?”

“怎么不稀罕?啊別人做的貢獻就是貢獻,我做貢獻就是應該的么?別人都有,憑什么我沒有?”

“好好好!明兒我就跟父皇說,讓他給你也頒發一個!”

“我還要父皇親手給我戴!”

“沒問題,再寫一篇表揚你的圣旨,成不成?”

宋清月哼了一聲:“這還差不多。”

隔日,宋清月陪著李昭入宮去陪皇帝用午膳。

大哥宋辰海終于要出發了,李昭帶宋清月去見見他,送別一下。

就宋家人在場的情況下,皇帝陛下給宋清月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授章儀式。

先由汪公公宣讀了一篇長達五百字的夸夸圣旨,然后由皇帝陛下親自給宋清月戴上一枚鑲嵌了一顆紅寶石的特質獎章項鏈。

宋清月揚著秀氣的小下巴,總算是滿意了。

午膳后,宋清月打算去京郊送送大哥。

大哥這一走,往后的三五年肯定是見不著了。

宋辰海要去貴州為官的消息是九月初公布的。

張家夫人褚氏險些沒暈過去,哭到張侍郎那兒,質問他為何不幫女婿說話,張侍郎嘆氣:“陛下親自定的事,宋閣老都沒說什么,我能說什么?”

“陛下親自定下的事?”褚氏惶恐極了,大皇子殿下跟陛下因為順妃娘娘在御書房里吵過幾句嘴的事她是聽過的。

現在外頭都在瘋傳,皇帝之所以一直拖著不給皇子們封王,就是對東宮的位置猶豫了。

張侍郎也算是朝中少數幾個知道些內情的,一看妻子的神色就知道她必定想歪了,語焉不詳地安慰道:“你別信外頭那些傳聞。陛下跟大殿下在下一盤大棋,關系好著呢!銅仁縣有機密要事需要派絕對信任的人去做,才挑中了女婿去的。”

“當真?”褚氏驚訝地睜大了眼,情緒在這幾句話間大起大落,她捂著胸口有些喘不上氣。

張侍郎點頭:“夫人不必憂心,不過今日我說的話你也只記在心里,不得外傳。”他指了指腦袋,壓低嗓音嚴肅地道,“不是一般機密,當真一個字也不能傳出去。”

“是是,妾身省得了。”褚氏忙不迭地點頭,走出丈夫書房的時候還摸了摸自己的脖頸,一邊后怕一邊興奮著。

皇帝這日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風,大約是天生愛自由的李炟在皇宮里呆了快四個月已經是極限了,他任性地表示他也要微服出宮送一送自家兒子的大舅子。

負責皇帝安保工作的暗衛和汪公公頓覺壓力山大,腦門上汗都要出來的。

可沒法子,自家主子是個什么性子誰不知道呢?

攔不住的,干脆也沒人攔。

安保工作做好就是了。

按照皇帝的話說,要是連他出個宮都不允許的話,養他們這群暗衛難道是讓他們在宮里蹲肥膘的么?

可皇帝的安危究竟不是開玩笑的事兒。

首先皇帝需要在里衣服外頭傳一層棉甲,棉甲外頭還要再罩一層特意打造得比較輕便的鎖子甲,之后再在鎖子甲外頭罩一件細棉布的襕衫,一件細棉布的大氅,再戴一頂黑色方帽,看起來……像是什么從良的山大王。

皇帝這人身材魁梧,不笑的時候當真挺威嚴。

皇帝微服出訪的馬車早就準備好了。

外觀看,是一輛普普通通的的木質馬車,實際上內壁用兩寸厚的鋼板打造。

內務府試驗過,這馬車的車廂壁用狙擊槍是打不穿的。

窗戶是格柵形的,就是一塊密密麻麻穿了小孔洞的鋼板,從里頭可以輕易看到外頭,外頭卻看不見里頭。

就算是線膛狙擊槍,也很難從一百步開外瞄的那樣準。

一輛無懈可擊的超級防彈車!

宋清月覺得挺有意思,不過她沒跟著李昭上皇帝那輛馬車,而是陪著嫂子、大姐姐、二姐姐,還有梁氏坐一輛車。

還有一輛大馬車上坐了宋大人,還有宋府的一窩兄弟們。

再有就是張洛依的父母,張侍郎夫婦也來了。

宋辰海雖為家里的嫡長子,卻一點不驕縱,性子比二哥宋辰海穩重。

宋大人公務繁忙,宋辰海在家里不僅要照顧弟弟們,還要監督他們的功課。

可以說,宋辰海就是弟弟們的半個爹。

除了主意大性子又跳脫的宋辰旭,從老四辰瑞到老八辰輝對大哥哥都是十分依賴的。

現在大哥哥要走了,弟弟們都很難受,特別是老四宋辰瑞,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大男孩,如今眼睛都哭紅了。

“好了!又不是不回來了!”

宋辰海安慰弟弟們。

“是會回來,可大哥回來的時候,還不知道我在不在京城呢。”宋辰瑞嘟噥。

宋辰瑞如今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

收益最高的卻不是羊毛和酸黃瓜還有酸白菜,而是棉花!

三妹妹說得不錯,陜南實在是個種棉花的好地方。

他在陜南又買下了好幾塊土地,專門種棉花,還在漢中府辦了一個棉紗工廠,按照三妹妹的模式,收七歲到十五歲的孩子們,每天給兩頓飯,還給他們上一個時辰的課,工錢按成品計算。

他現在基本不在京城,這次若不是梁氏寫信給他,說是大哥要去貴州了,他還在漢中府呆著呢,這不接到信就撒丫子往回趕,前天才到京城,可算是趕上了。

梁氏對小兒子無心科考這件事雖然遺憾,但是如今宋辰瑞的生意,一年可以入賬十萬多兩銀子,連宋清月都夸四哥厲害,梁氏還有什么好說的?

宋大人呢,向來是開明的,并未強求老四一定要去科考。

說實在的,就算老四考出來了,有前頭父親和兩個兄長在前頭,除非他能比宋辰海和宋辰旭還要能干,否則就算他本事再大,皇帝也會壓著他,不會讓他太出頭的。

不可能叫宋家一家子全是大官的。

宋辰瑞大約也是想明白了這一層,干脆只考了個秀才就不再考下去了。

宋大人雖然不強求兒子做什么,但他擔心如今宋家樹大招風,宋辰瑞性子又是個跳脫的,活潑有余穩重不足,若有人給宋辰瑞的生意使絆子,怕他上當。宋大人常常寫信給他,通報一下朝中大事,順帶著囑咐他一定要小心謹慎,切莫叫人給陷害了。

一大群人一直將宋辰海送出京城三十里才依依不舍地駐了足。

宋大人、張侍郎還有宋辰旭幾個男丁還要再往前送一段路。

張家夫人褚氏摟住垂淚的女兒,柔聲勸慰:“也就兩年,等孩子一歲了,你就帶著孩子一齊去南邊,阿海是個正直孩子,不會做那負心漢的,你放心。”

宋清月也在一旁幫腔,揮舞著拳頭道:“嫂子放心,大哥在外邊亂來,妹妹我到時候跟著你去南邊揍他!”

幾句話將張洛依說得破涕為笑,梁氏無奈笑著搖頭,卻也道:“月兒說得不錯,阿海若是做了那等負心漢,我這個做娘的就不認他做兒子。”

張洛依拉著梁氏的手,十分感激地說道:“母親,兒媳,兒媳要是走了,就沒法在您跟前孝敬您了。”

梁氏拍著她的手背,道:“兒孫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便是對咱們老人家最大的孝敬了。母親我是過來人,親家母當年也一樣,你的心情咱們比誰都懂。”

褚氏聽了這話真是又替女兒高興,又為自己感到心酸。她比梁氏還可憐,梁氏當年雖然與丈夫分別,可宋家上無公婆,下無妯娌的,六年之后就跟丈夫團聚了。

而張侍郎屬于張家的嫡系血脈。

張家情況比宋建鳴這兒復雜多了。

當年張侍郎外放的時候,褚氏被迫留在京中侍奉公婆,整整十二年,她跟丈夫相處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半年,等丈夫終于調回京城為官的時候,她早跟丈夫成了陌生人。

如今女兒頁面對自己當年相同的處境,她是真害怕親家母為難自家女兒!

好在梁氏是個極為通情達理的人,連大皇子妃也幫著自家女兒說話,褚氏感激地直抹眼淚。

宋清月站在一旁默默看著她們,自己心里也怪不好受的。

回京城的路上,她便一直陷在那樣的情緒里。

李昭將她拉上自己跟父皇這輛馬車,摟著她,寬慰道:“人各有命,你先顧好自己。”

皇帝也在一旁寬慰道:“阿昭說得沒錯,老大媳婦照顧好自己,就是對宋親家最大的孝順了。”

李昭道:“哪里只是孝順她爹爹,也是孝順父皇您。”

皇帝笑呵呵地點頭:“昭兒說的是。朕還指望著老大媳婦時不時給朕出些好主意呢!你這丫頭,鬼機靈鬼機靈的,就是心思太重。人各有命,不能指望自己一個人把所有人都照顧好。照顧好宋家人,乃是你爹跟你嫡母的事。你只管好好把自己養胖些,再給朕生個大胖孫子!”

宋清月傲嬌地哼哼,把頭靠在李昭肩膀上。

車子快到城門口的時候,馮進帶著一隊錦衣衛路過,皇帝和李昭下車去跟馮四公子說了幾句話。

宋清月留在車里沒下去。

馮進聽著皇帝的囑咐,心思卻飄進邊上的馬車里。

他知道宋三姑娘就在里面,可惜臨走也沒能再見上一面。

宋清月在車里等了半盞茶的功夫,李昭跟皇帝就又回來了。

皇帝看起來心情不錯,提議去柳泉居吃一頓。

“老大媳婦,你是不知道,宮里御廚做得簡直就是豬食!嘴里能淡出鳥來!”皇帝連聲哀嘆,“咱今兒去柳泉居,吃那什么水煮牛肉片!朕最近一直想著那道菜呢!”

朝廷禁止殺牛吃肉,除非是耕不動地的老牛,再殺之前還要得到官府的批準。

但對某些富戶來說,自個兒偷偷養牛,偷偷宰了吃肉,只要沒有舉報便也沒什么事。

但皇帝不同啊!

皇帝是天下人的君父,亦是天下人的表率,還有個天天跟在皇帝屁股后面寫帝王起居注的家伙,李炟雖然是個混不吝吧,但是原則性問題他可是從來不含糊的。

什么是原則性問題呢?

比如稅收,比如農桑,比如兵工廠。

宋清月就喜歡公公李炟這個脾氣。

宋清月笑著安慰公爹道:“父皇,辣吃多了傷胃,鹽吃多了對心臟不好,肥油吃多了對全身都不好,御廚也是為了父皇的健康著想。不過偶爾下一頓館子換換口味也是無可厚非的!”

“老大媳婦說得好!”皇帝點頭,壓低聲音道:“等會一定別讓寫起居注那家伙看到咱吃了什么!”

席間,皇帝忽然說起要給幾個兒子封爵位的事情來。

這事已經拖了好久了。

幾個兒子都已經有點等得不耐煩了,皇帝已經看到好幾封讓他給皇子們封王的奏折了。

可皇帝不想花那個錢!

封一個親王至少要花四十萬兩,還要給宅子,給親兵,不算上兒子們借各種名目要的零花錢,往后每年還有至少兩萬石的爵祿要發!

皇帝一邊對著各色黑椒牛柳、水煮牛肉片、香煎牛排等等跟牛有關的菜大快朵頤,一邊吐槽自家的小廢物們。

“一群混吃等死的小廢物,老子讓你們活著就不錯了,居然還要封王?”

他一想到居然要花這么多錢養一群廢物兒子,就覺得心痛!

宋清月作為兒媳不好說什么,其實原本肅王府的教育資源還是挺不錯的,習武先生曾經是武科舉的榜眼,教兵法的事前線退下來的將軍,至于四書五經,有宮里的先生們教。

那群先生可都是學識淵博的翰林。

只不過,教學資源豐富,但肅王從前從來不管教兒子們學習。

念得不好沒有懲罰,念得好了也沒什么獎勵,到是公子們各自的母親總督促著自己兒子好好努力,好好上進。

可以一個家里,若是男主人對孩子們的學習無所謂的話,母親們再怎么督促也起不到什么大作用。

好在大家遺傳了老爹李炟至少一半的基因,腦子都挺聰明,就算不怎么用功,總歸可以對付宮學里的老先生。

其中唯一成材了的,只有李昭這個經常挨老爹揍的大兒子。

所以說啊,小屁孩還是要揍的啊!

聽聞老爹吐槽弟弟們,李昭笑道:“不如給弟弟們找點事做?”

“事?那群小廢物能做什么事?”

“不如……讓弟弟們去做道員?”

所謂道員,就是朝廷在省和府之間設立的一級檢察員,這些道員也是有分工的,比如嶺西道,就是監察肇慶、茂名等一大片區域內的官員,可以監督他們的生活作風、貪污受賄情況、斷案是否公允、修路甚至建水利工程修建得是否牢固等等,還有一種兵備道,是專門監察軍事事務的。

皇帝聞言,沉吟一陣,想著讓兒子們離開京城,出去長長見識,了解一下民生,似乎不是壞主意,到時候派錦衣衛和東廠看著,也不怕會出大問題,便點頭道:“這個主意成,朕回去以后再找御史臺的人來商量商量。另外,就是爵位,阿昭你怎么看?”

皇帝的意思是,現在國庫空虛,他連郡王都不想封,讓李昭想想法子,看看有什么理由可以拖延一下。

反正李昭的親王爵位肯定是穩的,弟弟們如何他都無所謂,便隨口道:“老二封個親王,剩下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都封郡王?”

皇帝皺眉,顯然不滿意。

宋清月現在也不吝給公爹出點損招,道:“不如父皇設個比郡王爵更低的爵位?比如半郡王、縣王之類的,可以少給點爵祿嘛。”

“縣王?!”皇帝皺眉不滿意,“聽著太寒磣。”

“那就,貝勒貝子……貝……貝王!”宋清月抖著小機靈。

皇帝微微點頭,覺得這個稱呼聽起來尚可,由此想到后宮是不是也要多設幾個等級,日后大家晉位的時候,可以少花點錢?

(本章完)

新書、、、、、、、、


上一章  |  理科學霸的穿書團寵日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