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1977年10月21日,重陽節。
這天,何家麗帶著兒子張圖南回到何家,已經四個月的小家伙成了何家幾個姑娘的“玩具”,一個個搶著要抱。
“難得家麗回來,咱們今天包餃子怎么樣?”
何家奶奶看著曾外孫,嘴角壓制不住的往上翹。
“好啊,我來和面。”何家麗擼起袖子就準備干活。
忽然,外面電線桿子上的大喇叭傳來一陣刺耳的電流聲,然后宣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
恢復高考!
四個看似不起眼的字,組合在一起,卻像是一聲驚雷,響徹整個華夏大地。
“二姐,浩哥沒說錯,高考真的恢復了,你可以上大學了。”何家歡激動地拉著何家文的手。
何家文也一改往日的溫婉,激動的跟何家歡抱在一起。
何家麗羨慕地望著妹妹,當初她的學習也是非常不錯的,可惜高中還沒畢業就碰上了高考中斷,之后的十年學業也荒廢了。
“家文,好好復習,你一定能考上的。”
“嗯,姐,我會努力的。”
從10月21號開始,高考就成了全社會最熱門的話題,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在閑暇之余都充斥著關于對高考的討論。
與此同時,媒體也開始將高考的規則相繼披露出來。
首先就是擴大招生范圍,不再搞群眾推薦那一套,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干部都可以報名參加。
不過最少都得具備高中畢業,或者是中專畢業水平。
當然,也不全是好消息,對于1966年和1967年這兩屆高中畢業生來說,年齡跟婚姻狀況成了橫在他們參加高考面前的天塹。
按照高考的報名條件,考生年齡在20歲左右,不超過25周歲,未婚。
聽到這一文件后,不少人都捶胸頓足,白白蹉跎這么多年,竟然超齡了。
不過,很快又傳來一則好消息,僅僅一周之后,因為群眾反響強烈,招生文件又特別規定了:對實踐經驗比較豐富并鉆研有成績或確有專長的,年齡可放寬到30歲,婚否不限。
與此同時,那些繁瑣的政審條件也進行了修改,實行擇優錄取。
壞消息跟好消息紛至沓來,讓66年和67年這兩屆高中畢業生的心情猶如坐過山車一般,先是墜入谷底,又飛上云端。
由于恢復高考的消息太過突然,也造成了一個現象,市面上所有高中相關的書籍,全都被一搶而空,至于復習資料,高考都中斷十年了,市面上壓根就沒有關門針對高考的復習資料。
“二姐,你是不知道現在那些學習資料有多搶手,以前狗看了都搖頭的東西,現在放到黑市里,轉手就能翻好幾倍呢。”
何家文斜了三妹何家藝一眼:“你怎么知道黑市的?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魚龍混雜什么人都有。”
“我……我也是被朋友拉著去的。”何家藝心虛地縮了縮脖子。
“朋友?什么朋友?男的女的。”
“哎呀,二姐你現在怎么也跟大姐一樣疑神疑鬼的。”
何家藝落荒而逃。
“老三該不會是跟什么壞孩子一起學壞了吧?”何家文正要追出去問個明白,卻被秦浩拉住。
“你現在還有心思管老三,還是擔心擔心你自己吧,再有半個月就要高考了。”
“可是……”
“別可是了,等你考完了,再去收拾她不遲,現在你的任務就是全心全意備戰高考。”
何家文不吭聲了,苦著臉埋頭做秦浩給她出的習題。
1977年12月10日,秦浩帶著何家文擠上了前往考場的客車,車上的人基本都是參加高考的年輕人,一開始氣氛還有些壓抑,隨著一個長相有些老成的男子唱起“東方紅”,一時間整個車箱都響起了娓娓歌聲。
一路顛簸,秦浩護在何家文身前,見她有些緊張,于是安慰道:“放心,高考中斷了十年,你的基礎算是很好的了,肯定能考上。”
何家文還當秦浩是在安慰自己,只是輕輕點頭,她擔心萬一秦浩受自己影響耽誤了發揮。
二人趕到考場時,還沒到開放的時間,考場外的空地上,早已聚集了一大批考生跟考生家屬。
何家文顧不上亂糟糟的環境,拿出秦浩給她的筆記復習,按照何家藝的說法,這叫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正看著呢,身后一個穿藏藍工裝的女工擠過來,她列寧裝口袋里露出幾個煮熟的雞蛋:“同志,拿三個雞蛋換你筆記成不?”
“不用了,雞蛋我帶著呢。”何家文只能沖對方歉意的笑了笑。
對方還不死心,緊挨著何家文偷看她的筆記,何家文也不好拒人千里之外,二人就這么一直看到考場鐵門開啟。
考生們一窩蜂擠到前面開始核對準考證進入考場。
“別緊張,認真審題,沒問題的。”
秦浩跟何家文不在一個考室,臨分別前,秦浩叮囑道。
“好,你快進去吧。”
步入考場后,何家文驚訝的發現,考場外蹭她筆記的那個女工竟然跟她在一個考室,對方也發現了何家文,沖她笑了笑。
這個笑容也沖淡了何家文的緊張,隨著監考老師的到來,考卷一份份分發下去。
何家文一看考題,驚訝的發現,很多知識點秦浩都講過,雖然題型不一樣,但只是換了個殼。
一時間奮筆疾書,等她仔細檢查一遍過后,再抬頭環顧四周,發現同考室的其他人都還在苦思冥想,有些人額頭上的抬頭紋都顯露出來了。
考場外的楊樹上,冰棱折射出七彩光斑,何家文哈著白氣從考場里出來,人群中一只胳膊將她拉住。
“是你?”
“你好,我叫邱美珍,咱倆同一個考場的,剛剛看你一半時間就做完了卷子,你可真厲害。”
面對邱美珍的夸獎,何家文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這些知識點都復習過。”
“是那個筆記本嗎?”
“嗯。”
正說話間,秦浩擠開人群,找到了何家文。
“這是我……鄰居,筆記就是他特地給我準備的。”
邱美珍露出“我懂”的表情:“那我就先不打攪你們了,下午見。”
“感覺怎么樣?”
秦浩笑著問。
何家文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其實還挺簡單的,比我想象中要簡單多了。”
“你看,我就說不用那么緊張吧。”
二人走后,旁邊的幾個知青一陣竊竊私語。
“簡單?這還簡單呢?”
“吹牛誰不會,能考上才是真格的。”
接連三天的高考,在社會上也引發了極大的反響,一方面是中斷時間的高考恢復,本身就有足夠的話題,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一屆高考的人數空前,達到了570萬人,而且年齡懸殊、身份迥異。
各類報紙上也是牟足了勁的宣傳,什么父子、夫妻,同時參加高考,什么有知青為了參加高考不惜走上三天三夜山路的。
這些無疑也在對外釋放著一種信號,上頭對這一屆高考空前重視。
三天后,秦浩跟何家文、張秋芳踏著夕陽回到皮革廠家屬巷,立即引來了街坊鄰居們的圍觀。
“二姐,你可算回來啦。”
“浩子,考得怎么樣?題目難不難?”
“秋芳……”
好不容易把看熱鬧的街坊鄰居們打發走,秦浩三人才總算是松了口氣。
何家文回到家后,面對一大家子神色各異的目光,也只是說題目不算太難,她都全部答完了,至于考得怎么樣就不敢保證了。
“家文能答完就不錯了,我聽說好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答,不會的題目就寫毛選充數呢。”何常勝還以為何家文是心里沒底,下意識替女兒開脫。
劉美心努努嘴:“反正已經考完了,考不上就回去上班,頂多損失幾天工資。”
何常勝剛想反駁,何家麗見狀將兒子張圖南交到何家文手里:“圖南快抱抱你二姨沾沾文氣。”
與此同時,秦紅旗跟周桂蘭也在緊張的詢問秦浩考得怎么樣。
“等著收金陵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吧。”
77年剛剛恢復高考,很多制度跟后來都不太一樣,考生在領取準考證之后,就要填報志愿了,而不是等分數出來之后再填報志愿。
所以何家文考試前才會那么緊張。
原本按照秦浩的成績,報考清北也不在話下,不過考慮到要跟何家文報考一個學校,于是就選擇了金陵大學,按照何家文的成績,只要正常發揮,考上的概率還是很大的,畢竟這一屆考生很多都荒廢很多年了,高考說到底就是個概率游戲,只要超過大部分考生,就會被大學錄取。
秦紅旗跟周桂蘭微微一怔,隨即大喜:“這么說咱們家馬上就要出第一個大學生了。”
如果是別家孩子,他們多少都會有所懷疑,但是對于秦浩,他們只有一個字:靠譜。
由于是中斷十年之后的第一屆高考,又倉促的在冬季舉辦,所以這一屆的高考成績并沒有對外公布,而是以收到錄取通知書為主,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就算是落榜了。
無數家長就在這煎熬的等待中,度過了一個沒滋沒味的春節。
當然,對于其他人來說是煎熬的等待,秦紅旗跟周桂蘭兩口子卻是滿面春風。
不過,這兩口子在外人問起時,嘴巴還是挺嚴的。
“嗨,這考試成績還沒公布呢,誰知道能不能考上,隨緣嘛。”
“一年考不上很正常,大不了明年再考嘛。”
就在1978年的2月份,正值禮拜天,路面的積雪才剛剛開始融化,一輛自行車緩緩駛入巷口。
“秦浩同志在嗎?有你的信件。”
開門的是秦紅旗,看著比平時要大得多的信件,他竟一時沒敢伸手,倒是周桂蘭一把搶了過來,三下五除二拆掉外面的信封。
“哈哈,考上了,咱們兒子考上了!”
頓時,整個家屬巷都轟動了。
“秦家大小子考上大學了。”
“喲,咱們巷子要出大學生了。”
“聽說浩子報考的還是金陵大學,乖乖不得了啊,那可是名校呢。”
就在街坊鄰居們還在熱火朝天的恭喜秦紅旗夫婦時,郵遞員推著自行車來到何家門口。
“何家文在嗎?”
原本出來看熱鬧的何常勝瞬間感覺自己的心臟被什么東西給揪住了一樣,緩了一會兒才小心翼翼地問。
“是,錄取通知書嗎?”
郵遞員從軍綠色挎包取出信封,何常勝頓時大喜過望,他看得明白,這信封的大小跟隔壁秦紅旗手里的一模一樣。
“爸,你快打開啊!”
何家藝早已心癢難耐,催促道。
何常勝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撕掉信封的封口。
“考上了,我們家文也考上了!”
頓時,整個巷子再度響起一片驚呼聲。
“乖乖不得了,老何家也出大學生了。”
“嘖嘖,這下常勝算是揚眉吐氣了。”
“一下出了兩個大學生,咱們這巷風水好啊。”
相較于秦家跟何家的歡樂氣氛,隔壁的劉媽笑容就比較勉強了。
“秋芳姐,以你的成績考醫科大應該是沒問題的,再等等,各個院校的錄取通知書也不是一起發出來的。”
張秋芳原本灰敗的臉色有了些許希望:“借你吉言。”
家里出了大學生,自然是要請客的,秦紅旗自然是滿口答應。
“有一個算一個,明天上我們家吃酒席,不醉不歸!”
何常勝也不甘落后:“那我們家后天請!”
結果,等回到家,劉美心就開始埋怨。
“辦酒席總得有酒有肉吧?咱家全部家當加在一塊兒也就三斤肉票,拿什么辦?”
何常勝大手一揮:“大不了就去借,咱家出了大學生,那可是祖墳冒青煙的好事,再說隔壁秦家辦了,咱們家不辦,以后還能在街坊鄰居面前抬得起頭嗎?”
“哼,秦家什么條件,咱家什么條件,還跟人家比。”劉美心酸溜溜的道。
這時候何家麗站了出來:“肉票的事,我讓建國想想辦法吧,不管怎么說,家文考上大學是大喜事,怎么也得大辦一場,也讓那些平日里看咱家笑話的人看看,咱們何家女兒不比男的差。”(本章完)
小說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