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請留步第652章 如果這都不算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都督請留步 >>都督請留步最新章節列表 >> 第652章 如果這都不算愛

第652章 如果這都不算愛


更新時間:2023年04月25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都督請留步 
第一卷我輕輕的來,帶來一地雞毛

第一卷我輕輕的來,帶來一地雞毛

“他到底是個什么意思呢?”

長安城內丞相府的書房里,賀拔岳手中把玩著那一對非常袖珍的“同心鎖”,一陣疑惑。屋外呼嘯的北風,攪和得人心煩意亂。

他成親都好幾年了,夫人是元氏出身的,算是為了在關中站穩腳跟而不得不接納的政治婚姻。現在這節骨眼送個同心鎖來當“賀禮”,到底是何居心?

賀拔岳沒想明白。

劉益守這妖孽有多陰險,有多會謀算,這世上大概沒有人比賀拔岳知道得更早了。那廝無利不早起,不見兔子不撒鷹,從來不會做無聊的事情。

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放在劉益守身上也很可能不是小事。如今劉益守在南方身居高位,那些嘲笑他沒本事的人,墳頭的草已經不知道長得多高了。賀拔岳不想成為下一個這樣的人。

“在下覺得吧,說不定劉益守并沒有什么其他意思。或許只是為了當年故舊之交的情誼而已。”

蘇綽接過賀拔岳遞過來的金鎖,若有所思的說道。

看了半天,愣是沒看出這玩意到底有什么稀奇的。

蘇綽家境不錯,自小不缺用度,不是沒見過好東西。這金鎖的做工只能說很一般,也沒發現有什么機關之類的。

劉益守送這玩意給賀拔岳干啥?

他也是感覺莫名其妙。

“罷了,這些事情不理會吧。李弼已經順利攻克漢中,要不要派兵增援呢?以目前的情況看,梁國隨時會反擊,劉益守可不是省油的燈。

出兵必有一場惡戰。”

賀拔岳沉聲說道,面色肅然。漢中的情況,只怕未必如李弼信中那么樂觀!

如果是別人,或許丟了漢中也就這樣算了。

但劉益守是什么人,賀拔岳知之甚詳,從來只有他搶別人,沒有別人搶他的。

李弼橫掃漢中,能指望劉益守不出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賀拔岳又覺得這時候跟梁國打大仗,時機并不成熟。

一方面他舍不得如今漢中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他也害怕與梁國打大仗惡仗。

可謂是左右為難。

“這次不去增援,將來主公若是再要出關中,則無一人愿意再跟隨。去不去已經無需贅言,關鍵是如何去,走哪條路。”

蘇綽嘆息說道。

要是李弼不寫信回來,賀拔岳可以裝聾作啞不知道。然而李弼既然派人回來求援,說自己已經搞定漢中了,那關中所有人都在看著賀拔岳怎么處理這件事。

如果不增援,會不會寒了人心?

不得不說,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事情。面對這種情況,賀拔岳能說“不”么?要是說了,以后誰愿意跟著他混?

“長孫儉既然被劉益守俘虜了,那說明劉益守一直都在關注南鄭這邊的情況。李弼此番……真的沒問題么?”

賀拔岳像是喃喃自語一般。互相矛盾的信息,有時候還真不如什么消息也沒有!

“主公,不必猶疑,哪怕是龍潭虎穴,也要去走一趟。”

蘇綽十分確定的說道。這件事已經不光是軍事上的事情了,關乎到關中的人心向背。

這是賀拔岳的執政基礎。

一方面,李弼派人回來說已經搞定漢中,賀拔岳麾下想充當援兵的人一定不少;另外一方面,增援的風險,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但賀拔岳要是膽怯了,則是把自己的虛弱暴露給了手下人。

這是很要命的一件事。

長孫儉不帶兵,他怎么說都行。賀拔岳作為派系領袖,他要為所有的事情全權負責。

答桉雖然只有一個沒得選,但做決定卻是不容易的。

“此番我親自領兵一萬出關中,另遷三千軍戶入漢中,以為子弟兵掌控漢中。”

賀拔岳沉聲說道,他這回可是發了狠。

漢中丟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前期他們想的只是搜刮漢中的財富糧草,壓根沒想長期經營此地。楊乾運是投靠過來的,本身也是本地人,賀拔岳其實不太好插手漢中的事務。

楊乾運等同于“加盟店”,人事自己管,財務方面定期上繳大半就行了。

但是楊乾運的敗亡卻證明這種模式,對于領地的控制很薄弱。

賀拔岳也知道,自己這幫人在漢中不得人心。原因很簡單,因為以前漢中是梁國經濟體系里面的一部分,與漢中和荊襄都聯系緊密。

本地物產的種類并不豐富,雖然不缺糧,但很多重要民生物資都缺,需要外部輸入,比如說鹽!

關中勢力占據了漢中,就會導致漢中從以前的經濟體系中被割裂,糧食賣不出去又吃不完,都被關中那邊搜刮走了,所需的很多物品,關中那邊又沒辦法短時間內補齊。

當地百姓會擁護誰那是一目了然的啊!

李弼在漢中甩開膀子玩,一點都不顧忌打砸搶,是因為他喜歡殺人么?

不是的,這里面有著非常深刻的經濟因素。一切都是為了利益。

這一次,賀拔岳就是想把漢中的人口“置換”掉,讓關中的府兵軍戶到漢中來,然后將漢中的部分百姓遷徙到關中。這樣,就能徹底實控這塊風水寶地了!

至于漢中百姓到了關中,那要怎么處置還不是賀拔岳一句話的事情!

“主公,把眾將召集起來,看看誰愿意跟隨一同出兵吧。這次都靠自愿,不強求。”

蘇綽嘆息一聲說道。

如今關中的情況,就像是一個久病在床,百病纏身的病人一樣。

身體稍微恢復了一點元氣,就必須得起來干活,片刻不得清閑。

然而干活了以后,病情又因為勞累而加重,以此往復不休。

“嗯,等會便召集他們來此議事吧。”

賀拔岳微微點頭,和蘇綽一樣,長嘆一聲,那種手腳被捆住的感覺,始終都是揮散不去。

當然了,他現在還不知道李弼已經全軍覆沒。

“瞧你們干的這些破事!”

離得遠遠的,劉益守指著漢江邊上疊得高高的“京觀”,面色不虞,心中一陣陣作嘔。

“擺個一兩天意思意思就得了,還非得我來見識見識對吧?我在安康郡待了三天,你們就多擺了三天?”

劉益守對著楊忠和段韶二人噼頭蓋臉的一頓臭罵。當然,所有的焦點都在那漢江邊遠看都挺滲人的京觀上。其他的事情只字未提。

發現面前二人都噤若寒蟬不敢說話,劉益守無奈搖頭,大手一揮道:“撤了撤了,挖個大坑把這些關中丘八們都埋了。擺在這里像什么話,搞得一副蠢蠢欲動的樣子。

不知道內情的人還以為我們在漢中屠城了,這些玩意是要給誰看的?一點眼色都沒有!”

板子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最后雖然沒有得到褒獎,但也沒有被罰,就這么輕描澹寫的翻篇了。楊忠心里暗想,劉益守表面上不說,但實際上心里應該還是挺受用的吧。

誰說漢中本地百姓不需要長個心呢?誰說這些京觀又真的只是給賀拔岳他們看的呢?

看破不說破罷了。

“你們也是的,下手這么狠,也不留幾個俘虜問個話。”

劉益守一臉埋怨的責備道。

楊忠和段韶都松了口氣,很多時候,聽主公說話不能光看說了什么,還要結合語境。劉益守真要責備,直接軍法從事就完了,根本不必跟誰廢話。

越是抱怨,說明事情辦得越好。

想到這里,楊忠拱手行禮回道:“主公,關中兵馬悍勇,非比尋常。末將實在是不敢留手,稍有不慎,被其反殺也是常事,勝負就在一念之間。故而只能痛下殺手,沒留下俘虜也正常。”

有部分因素在這里,但不全是這樣。具體原因劉益守不會去問,楊忠更不會去說。

戰場上將他們都斬殺,總比事后殺俘虜要強多了。這隊關中府兵在漢中一路殺人劫掠,還以為能活命回關中么?劉益守事后為了爭取本地民心,殺他們是必然!

與其殺俘虜臟了手,還不如戰陣上就直接痛下殺手把這些人給宰了!

既然都戰死了,那就不存在俘虜了吧?

沒有俘虜,自然就不存在殺俘了。

這種邏輯跟劉益守前世那個“飛機墜毀無人受傷”的腦筋急轉彎有著類似的邏輯。

“唉,四海之內皆兄弟,奈何紛爭不休?惟愿將來沒有戰亂,四海一家不必再起波瀾。”劉益守十分虛偽的感慨道,一副貓哭耗子的模樣。

絕口不提徹查此事。

打仗又怎么會沒俘虜?劉益守就不相信李弼麾下那些丘八沒跪下求饒過?事實上當時這樣的人還真不算少。楊忠戰前就有交代,只一個字:殺。

只要戰場范圍不是自己人的,一律殺死不留活口,無論是不是平民。當時楊忠麾下精兵的胳膊上都綁白布條,就是防止殺紅了眼自相殘殺。沒有綁布條的,就不能活著離開城門,楊忠的死命令非常殘酷嚴苛。

沒聽見求饒,沒看見求饒,那就沒有什么俘虜了。這個邏輯粗看好像也沒什么問題。

“主公教訓得極是。”

楊忠違心的恭維道。

他心中想的卻是,若是真留下俘虜,只怕劉益守到時候左右為難,還真會怪罪自己只懂打仗不會辦事。

作為政治動物的劉益守,是不忌諱殺人的,只要殺得有意義有價值。

一行人來到南鄭城內,剛剛走出門洞,就看到主干道兩旁跪了一地的百姓。

“父老鄉親們,你們何至于此啊!本王領兵來此保境安民乃天職,是本王來遲讓你們受難了!當不起你們這一跪啊!”

劉益守雙目含淚,將跪在地上的百姓們一一扶起來。

“魏軍在漢中無惡不作,殿下替百姓們報仇,當得起這一跪。”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握住劉益守的雙手激動說道。

不知道是誰,忽然在人群里喊了一句:

頓時人群中高呼萬歲之聲此起彼伏,響徹天際。

“父老鄉親們,天子才能喊萬歲,在下并非天子,如何當得起萬歲二字。”

劉益守謙虛的婉拒說道。

這時候,人群中又有人高喊:“漢中父老受難的時候,狗一樣的兒皇帝在哪里!漢中這里的百姓只知道有吳王,不知道有什么狗天子!”

如此大逆不道的話公然喊出來,在場百姓居然沒有覺得什么不妥的。如今誰不知道劉益守必定要篡位登基啊,建康臺城那個才幾歲的兒皇帝,真能阻止這位可以把魏軍殺得全軍覆沒的吳王?

剛才那話雖然損了點,卻也只是將那塊遮羞布扯下來了而已。

又是一陣高呼萬歲之音,劉益守只得一邊推辭熱情的百姓拉他去家中作客,一邊在麾下親信的護送下朝著府衙走去。

等走到無人之處,劉益守這才側過頭對身邊的王偉說道:“這種套路搞得很沒有意思。

民心所向,乃是衣食住行,安居樂業。

搞這些虛頭巴腦的高呼萬歲有什么用呢?做給我看,難道我就真能萬歲?

世間豈有萬歲之人?”

劉益守不悅斥責道。

他又怎么會看不出來剛才那些都是王偉安排的呢?

“主公目光如炬,不過呢,這些都不是演給主公看的,而是演給史官看的。

要不然,主公登基的時候,又怎么能說自己上承天意,下順民心呢?

將來不是主公要改朝換代,而是天下百姓高呼懇求,主公無可奈何之下才站出來代天牧守,此乃大義所在。

所謂積沙成塔,水滴石穿,此消彼長之間,主公大事不過水到渠成而已。

將來青史會如何說,難道主公真的不在意么?

主公浴血奮戰,日夜操勞,豈能無人為主公歌功頌德?”

王偉不動聲色的笑道,顯然不覺得之前那些安排有什么不妥的。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劉益守固然不喜歡這一套,然而他還能懲罰給自己拍馬的人不成?

以劉益守高超的智商情商,能干那種傻事?

一旁的楊忠與段韶裝作自己沒帶耳朵,都把頭側過去看風景。

如今劉益守要辦的事情,那可真是跟司馬昭當時的情況差不多了!但有點不同的是,劉益守的地位是打出來的,也是一直在開疆拓土。

至于司馬昭如何,那當真不提也罷。

“就到這里吧,不說了。”

劉益守無奈的擺了擺手,多說無益。無論自己怎么說,總是會有站出來明示暗示勸進的。

類似的事情王偉不做,也有其他人會做,比如說陽休之。他能攔住一回,難道能攔住每一回么?

人具有社會屬性,身份決定地位,實力決定影響。類似高呼萬歲之事,如同治水,堵不如疏。劉益守也看開了。

自漢末以來,天下割據,司馬氏遺禍后人,這個爛攤子持續了幾百年,坑了不知道多少人,也是時候有人站出來結束這一切了。

想來想去,劉益守都不覺得誰有那個眼光氣度,還得自己親自出馬才行。

這就叫當仁不讓。

來到府衙大堂落座后,劉益守看著楊忠問道:“此戰經過就不問了,我就問一句,李弼麾下府兵如何?”

戰斗大致經過劉益守已經知道,簡單說就是趁著魏軍多番惡戰,極度疲勞的時候上去陰搓搓的打悶棍。

戰略上很值得一說,但戰斗過程就跟撿錢差不多。

這就像是出門的時機比較重要,但撿錢的過程不重要一樣。

劉益守最感興趣的是,府兵改制后,敵軍是強了還是弱了。

“主公,恕末將直言,李弼麾下府兵,非常強,甚至不比當初爾朱榮麾下的親軍弱。”

楊忠沉聲說道。

“非常強?這可能么?”

劉益守疑惑問道,他懷疑楊忠在夸大戰功。

“回主公,確實如此,在下亦是參與了戰斗,這支府兵非常頑強。”

段韶亦是拱手行禮強調了一句。

“嗯。”

劉益守微微點頭,不置可否。

新書、、、、


上一章  |  都督請留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