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請留步第642章 囂張的氣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都督請留步 >>都督請留步最新章節列表 >> 第642章 囂張的氣息

第642章 囂張的氣息


更新時間:2023年04月17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都督請留步 
第一卷我輕輕的來,帶來一地雞毛

第一卷我輕輕的來,帶來一地雞毛

為了羈縻嶺南各族群,劉益守年初在廣州設立了“嶺南總督府”,宇文泰擔任大都督。他的那幾個侄兒,則是先跟他一起到廣州,將總督府的構架搭建起來之后,再一同返回建康中樞述職,朝廷另有任用。

這其實也是應有之意。

畢竟,嶺南不比北地,對于宇文泰來說,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宇文氏的人曾經長期六鎮故地武川鎮擔任鎮將,頗有些勢力與人脈。但是在南方,宇文泰可以依賴的只有自己的武藝與智慧,還有朝廷的支持。

除了朝廷的力量外,宇文泰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借力。

周邊的本地土豪,還有那些陰魂不散的蕭氏宗室等等,全都是潛在的敵人,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聯合。

堪比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

所以宇文泰不僅不能讓自己那幾個侄兒外甥待在身邊,反而還必須讓他們返回建康中樞,至少保留一個人在中樞!

朝堂上有自己人,便可以了解到地方上無法了解到關鍵信息,并在第一時間作好準備。

朝中有人好辦事的道理,什么時候都管用!宇文泰要是想在廣州過得舒心,朝中無人接應是不行的,他顯然不能一切都指望劉益守到照拂。

這天早上,已經將本地秋收的事情督辦完成的宇文泰,在番禺城外渡口,正在送別他那幾個侄兒外甥乘坐海船離開。

而宇文泰則會繼續留在番禺城,管理軍務,編練軍隊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準備出發的宇文護、尉遲迥、賀蘭祥等人,都會坐海船北上建康,到京口下船后,坐馬車前往建康述職。到時候劉益守會給他們安排新的職務。

這件事情,在劉益守安排宇文泰來廣州之前,就在信中詳細說過了,宇文護會入中樞為官,賀蘭祥等人都會外放為一方刺史。

“此去建康,記得不要亂說話,多看少說,不要惹事。我不在,也沒人能護得住你們了,你們也都好自為之吧。”

上船前,宇文泰看著一眾子侄,殷切說道,有種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之感。

當年這些人還是乳臭未干的孩子,一個個動不動就慫恿他自立門戶。如今他們長大了,見識了不少風雨,也沉著穩重了不少。至于脫離梁國自立這樣的事情,更是一次都沒有再提過了。

畢竟,形勢比人強,如今梁國是什么狀況那是明擺著的。

宇文泰也算是坐鎮南方的大佬,可以說當官也差不多當到頭了。要是再重新另起爐灶,那才真是腦袋被驢踢了。

宇文護等人也看得很清楚,他們在宇文泰的庇護下,已經耽誤了太多時間,甚至是錯過了很多發展的機會。如今劉益守一統天下箭在弦上,正是建功立業之時。

此時不干一番大事,莫非要等到天下安定的時候再來出手么?

“薩保(宇文護表字),你最是年長,到了建康,你多照拂他們一下。”

宇文泰拍了拍宇文護的肩膀殷切說道。

“叔父,我明白的。”

宇文護點點頭,似乎欲言又止。

“等見到了吳王,侄兒會向吳王建言一下,讓吳王調叔父回建康。南方濕熱難耐,相信吳王會體諒叔父的。”

宇文護小聲說道。

聽到這話宇文泰一愣,隨即嘆息道:“如今這樣,沒什么不好的,我已經是掌管一方大權的大都督,豈能挑三揀四?這像什么話?此事不得提起,聽見了沒有!”

他語氣有些不悅,幾乎是呵斥一般。

宇文護想了想,張張嘴想說話,卡了半天又不知道要怎么說,最后只好變成一聲嘆息,微微點頭。

能說劉益守對宇文泰不重視么?都給當嶺南的大都督了,總管一方事務,節制幾個州的刺史,能說不放權么?如今的世道,像這樣的主公也沒幾個吧?

任何指責劉益守打壓宇文泰的話都是站不住腳的,宇文泰若是不想當嶺南大都督,建康多的是人想當,排隊可以繞臺城一圈,不想做這個官,就滾回家種地去!

可是要說劉益守對宇文泰很重視,推心置腹,那也不盡然。最明顯的對比是,于謹等人如今都在滎陽、荊襄、南陽等地掌控一方,都在北方好好的待著。

這就顯得把宇文泰一個人丟南方格外的怪異,這里頭會不會有什么不可明說忌憚呢?

疑心生暗鬼之下,宇文護等人確實覺得此事頗有古怪,因為他們平日里想的也是脫離劉益守自立,自由發展不再受制于人。

賊看誰都像賊,很多事情是不能拿到臺面上說的,宇文護等人也只能憋著。

宇文泰心里有鬼,劉益守防著宇文泰,又不明說,又重用又防備。可所謂的防備都是宇文護等人在猜,是不是真的,劉益守不會說,宇文泰更不會說,更無法改變現狀。

一句話概括,宇文泰被劉益守壓制得死死得,甚至連自立為王的心思都不敢表露出來!

實際上這幾年宇文泰的這些子侄輩已經被搞得沒什么脾氣了。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不要胡思亂想。如今天下格局已經基本定鼎,不勞煩你們操那些閑心了,都安分一些吧。”

宇文泰嘆了口氣說道,擺了擺手,不想再多說什么。

思維境界達不到的人,比如說宇文護他們,是永遠體會不到宇文泰與劉益守之間互相堤防,又彼此合作又互相欣賞的復雜感情。

特別是這種只有自己可以體會到的沉重枷鎖,讓宇文泰常常感覺有一身力氣都無法用在自己想用的地方。

劉益守難道對他不好么?

宇文泰承認,劉益守對他算得上是“再造之恩”,甚至除了親眷外,真沒有比劉益守對他更好的人了。

可是,這種“再造之恩”,也是帶著防備,留了余地,而且巧妙掌控了力度的。種種感受體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更是不能說出來。

當年那些六鎮起義時崛起的豪杰們,如今已經大量凋零。宇文泰現在能做到嶺南大都督,要不要感謝劉益守的栽培與提拔呢?

這是顯而易見的,做人不能忘本。

但宇文泰也明白,劉益守刻意的限制他向北方發展,限制他心中暗藏的野心,并且限制他拓展自己的關鍵人脈。

宇文泰這個匈奴出身的鮮卑戶,他能跟南面這些土豪拉什么關系?

他看不起這些土鱉,這些人也看不起他!用兩看相厭來形容很是貼切。

我不讓你去北方發展,所以我們就可以一直做好兄弟。你去了北方,那我們搞不好就是仇人了。

劉益守的意思,宇文泰明白了,他也領情了,雖然心中也有些不快,卻也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畢竟,以劉益守的能力與智慧,要是跟他對著干,宇文氏一脈不可能落到好。宇文泰哪怕不為自己想想,也得為自己那幾個侄兒外甥想想,也得為自己的幾個孩子著想。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能總是只考慮個人的利益。

“快上船吧,時候不早了。”

宇文泰催促宇文護他們上了朝廷派來的官船,這艘船將會跟隨著前往建康的商船船隊一起離開了,結伴而行。

等官船離開很久以后,宇文泰這才返回番禺城的總督府,開始翻閱卷宗。

劉益守寫信過來提了很多事情,最主要的便是發展廣州的商貿,通過海貿加強嶺南與全國其他地方的聯系,造福一方百姓。

廣州甚至嶺南地區的很多海產與農產品,都有很強的競爭力,與中原互通有無,整個國家是一體發展,取長補短,遠遠比各地單獨發展,老死不相往來要好得多。

對于劉益守的這樣要求與建議,宇文泰深以為然,十分欽佩。

廣州地區貧富差距極大,如何讓各地百姓都能修生養息,從戰亂中恢復過來,讓番禺等地重現往日的繁榮,確實是擺在宇文泰面前最重要的事情。

多年戰亂,人心思定。和平與發展,將是今后數十年的潮流。

這就是天下大勢!

宇文泰心中暗暗嘆息,這世道確實又在變化,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已經到了天下歸一的時候。英雄可以造時勢,如今這個時勢,已經讓劉益守造起來了。

與其自己另起爐灶,還不如乘著這陣東風,干一番事業,這才不枉此生。

漢中郡治南鄭城,在歷史上遷徙過多次,如今的南鄭城,在漢水以北,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水路陸路呈現明顯的東西走向。

因為漢中盆地呈現東西長,南北短的形態,所以漢中盆地內各縣城的分布,道路分布,也是呈現東西連通,南北閉塞。

漢中郡外部最主要通道便是漢江及漢江兩岸的狹長地帶,那里也被稱為“漢水走廊”。

漢水走廊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然而土地卻很狹小貧瘠,很多地方甚至漢水兩岸都是山,連站人的地方都沒有。梁國朝廷也不想在漢水走廊部署重兵,只是在守著漢水走廊的出口始平郡(武當山)部署了一支禁軍兵馬。

沿途各郡,如安康、魏興等地,梁國官府在此地皆是控制力薄弱,亦是不怎么管理,只是象征性的存在。原因沒有別的,就是這些地方名為“郡”,然而實控面積可能連荊襄這樣地方的一個縣都不如,其余部分都是大山。

怎么看都像是夾著漢水兩岸的大山,稍稍往后面退了幾步所空出來的一小片地方。地狹人少不說,管理起來還費勁得很。

不過話說回來,漢中成為連接蜀地與關中的重鎮,它能發展起來,還得多虧了漢江這條黃金水道,也多虧了漢水走廊與荊襄的連通。

漢中的優勢在于,關中與蜀地的貨物或者商賈,都可以從漢江直接南下到荊襄!這條路省時省力,非常便捷。

換句話說,關中與蜀地以外地區的軍隊,可以通過漢水走廊,水路迅速抵達漢中,扼守住要害位置,從而取得戰略上的主動。

蕭圓照決心在漢中自立,擺脫蕭紀的控制,這是他的幸運,因為蜀地調兵攻打漢中不易,蕭紀有點力有不逮的感覺。換別的地方,他早就被蕭紀吊起來毒打了。

但這同樣也是蕭圓照的不幸。

因為漢中實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非一方大勢力不可掌控的地步。任何人或勢力,如果沒有自保之力,參與漢中的爭奪,都會粉身碎骨!

蕭圓照今年十七歲,這一年的雨季他不會記得,但這一年他被朝廷封為“漢中王”,蕭圓照一定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那是本不該屬于他這個年齡的東西,甚至不出意外的話一輩子也摸不到。

忤逆了老爹蕭紀,蕭圓照表面上胸有成竹的模樣,對投靠自己的手下也很夠意思,大肆封賞許諾官職。

但實際上他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生怕自己被人割了腦袋,拿給蕭紀去邀功。

這天夜里,蕭圓照例行巡視完南鄭城的城防,回到府衙,心腹手下就告訴了他一個驚人的消息:朝廷的使者來了!

蕭圓照大喜,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朝廷決策速度會如此之快,動作會如此迅捷!

他還以為自己老爹的軍隊會先“光顧”漢中呢。

“快請!不,我親自去迎接!”

城府不深的蕭圓照沉不住氣,在心腹的指引下,來到南鄭城的簽押房里見到了風塵仆仆而來的王偉。

平心而論,王偉長得并不帥,甚至可以說是劉益守麾下謀士里面最丑的一個,但居移氣養移體,他身居高位,無論長得多丑,氣質在那擺著,就讓人不敢輕忽。

“我叫王偉,官居侍中。吳王讓本官過來為你撐腰的,你只管一切放心便是了。”

王偉瞟了蕭圓照一眼,漫不經心的說道,話語里一點敬意也沒有。將朝廷的嘉獎文書遞給了蕭圓照。

誰知道蕭圓照聽了這話以后大大的松了口氣。

他平日里對下人說話,就是如王偉這般語氣,為什么呢?因為有恃無恐啊,這就跟“我爹是XX”一個道理,不擔心對方能把自己怎么樣,這語氣不就自然而然的傲慢起來了么?

但是,王偉傲慢才正常啊!

傲慢說明有底氣,說明有準備,說明并不擔心蕭紀能把他怎么樣!

這樣的粗大腿,才有抱著的價值啊。

否則說得句難聽點,朝廷來的使者就算對自己再恭敬,如果面對蕭紀束手無策,那又有什么卵用呢?

“呃,敢問侍中大人……朝廷派了多少兵馬過來呢?”

蕭圓照小聲問道,跟剛剛在婆家受了委屈的小媳婦一般,說話都要忍著,斟酌詞句不敢隨意亂講,生怕一不小心激怒了王偉,讓對方直接打道回府,那樂子就大了!

“隔墻有耳,你這里的軍隊都是從武陵郡王府出來的,能保證他們中間沒有你父親那邊的耳目么?朝廷自有安排,總之是不會讓你吃虧的,你在擔心什么?”

王偉瞪了蕭圓照一眼,滿臉不悅反問道。

就憑他這語氣這態度,要不是朝廷派來的,蕭圓照早就發飆了!

“侍中大人說得是,說得是……在下已經吩咐下人設下宴席為侍中大人接風洗塵,這邊請。”

蕭圓照訕訕說道,心里很不爽,心里也有底氣了許多。

沒事沒事,囂張才正常,低眉順眼那是要出大事。

蕭圓照悄悄的自我安慰道,他已經有底氣跟老爹蕭紀耗下去了。于情于理,蕭紀那邊都不占理,蕭圓照覺得他是朝廷冊封的漢中王,把蕭紀的無理要求頂回去說很正常的!

“嗯,這還差不多。”

王偉給了蕭圓照一個“你還挺上道”的鼓勵眼神,隨即大步流星的朝著府衙而來。在府衙美美的吃了一頓飽飯后,王偉這才來到蕭圓照安排好的別院內,蒙頭就睡。

新書、、、、


上一章  |  都督請留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