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請留步第593章 為子孫后代謀福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都督請留步 >>都督請留步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3章 為子孫后代謀福祉

第593章 為子孫后代謀福祉


更新時間:2023年03月03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都督請留步 
第一卷我輕輕的來,帶來一地雞毛

第一卷我輕輕的來,帶來一地雞毛

得知朝廷大軍已經屯扎南康郡,陳霸先連忙收縮兵力,并派遣侯安都與侄子陳蒨一同率部屯扎韶關,以抵御朝廷兵馬。

那么劉益守為什么不趁著陳霸先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突襲韶關,占據優勢呢?

因為沒法偷襲,大軍行進的道路被堵塞,小股兵馬就算勉強攻克了韶關,又不頂什么大用!

南康郡郡治贛縣就在贛江邊上,水路通豫章郡,而豫章郡通過鄱陽湖與長江相連,建康來的糧草源源不斷送到贛縣,劉益守命人在此地建立糧倉與營房,作為南征的大本營!

然而,水路的便利,到贛縣以南的安南地區(此時并未設縣)就斷了,劉益守帶著斛律羨和他麾下斥候隊親自前往離安南最近的南野縣,然后心都涼了半截!

當年秦始皇派兵征嶺南,秦在五嶺開山道筑三關,即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其中橫浦關就在此地,也被稱為大庾嶺“秦關”。

秦時所建的關道,歷經七百多年沒有進行過任何正式的或大規模的維護和修葺,中間又歷經戰火摧殘,舊關道更是殘破。

如今已經成為“嶺東廢路”一條,叢林侵道,數里不通。道路間巨石林立,仿若山野。

過幾個人的隊伍自然無礙,但輜重與大部隊想過去那可是難如登天!

難怪陳霸先有恃無恐的敢在廣州搞事情,他是算準了朝廷拿他也沒什么辦法。

就算勉強過了安南地區,想攻韶關也是難如登天!

既然我打不出來,你也打不進去,那么不如我們就這樣相安無事的也可以吧?

從廣州出發奪取韶關,與從北方南下韶關,那完全是兩個相差極大的難度。

“這條路可怎么走啊!”

山道入口處,劉益守抬頭看著并不高聳,卻又幽深至極的大庾嶺,喃喃自語的問道。

身邊斛律羨也是傻眼了,草原來的漢子哪里見過這種山道,要是自己這邊在此地行軍時,陳霸先在里頭埋伏一波。

那畫面太美,真是想都不敢想。

“主公,還有一條陸路與一條水路可以到廣州。”

王偉在劉益守身邊不動聲色的低聲說道。

“但是也不好走,對吧?”

劉益守沒好氣的質問道。要是好走,以王偉的算計,能不說出來么?

“主公說得不錯,水路的話,要疏通靈渠(湘桂運河)。如今靈渠淤塞得幾乎斷流,不提也罷。另一條路是從湘州南下到衡陽再到彬縣,翻越山嶺后一樣可以南下到韶關。

只是……那條路更不好走!反而還不如大庾嶺古道。”

蕭衍只顧得上吃齋念佛,哪里會去修什么古道啊。要是他勵精圖治,那他就不會被別人稱為“蕭菩薩”了。

“這倒是有點棘手了。”

劉益守微微點頭道,思緒卻是飄得很遠,想起當年來此地旅游的時候,漫山遍野的都開滿了梅花,那時候,這地方已經叫梅關古道了。當時只覺得這里風景優美如畫,倒是沒感覺有多險峻。

畢竟,大庾嶺的海拔并不高,自秦代就以這里作為突破嶺南的關口,顯然不是沒道理的。

“這條路有多長?”

劉益守好奇問道。

王偉想了想答道:“往南三十多里便是安遠郡的最北端了,再繼續往南百余里地便是韶關。”

換言之,此刻劉益守所在的位置,若是換成在河北,打陳霸先也就一個晚上騎兵突襲的事情,簡直不要太快了。

為了隨軍南下征討陳霸先,王偉事前做了很多功課,把主要進軍路線都搞清楚了。攻廣州之難,便在韶關。攻韶關之難,便在大部隊的補給與運輸。

而運輸之難,則在大庾嶺古道年久失修,又無其他捷徑可走。

也就是說,如果想順利攻克韶關,那么打通大庾嶺古道是重中之重,避無可避的。

“也不過數十里而已嘛,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咱們就做點好事,把大庚嶺古道修一修吧,然后把古道兩旁都種上梅樹,為后人做點好事,豈不美哉。”

劉益守眺望荒蕪的山林古道,若有所思的說道。

“主公!咱們是要去打仗啊,修這破路難道只是為了給陳霸先準備的時間么?兵貴神速,兵貴神速啊!”

王偉記得冷汗都冒出來了,不顧儀態拉著劉益守的袖口低吼道。

要是劉益守不是主公而是屬下,他恨不得給幾耳光扇醒對方!

咱們這是去打仗的,你擱著修路呢?等路修好,黃花菜都涼了,還平個屁的叛啊!

“主公,咱們奇襲廣州亦是可以,無須興師動眾的修這條山路啊,數十里長的路,修建起來豈不是沒完沒了的?”

斛律羨也開口勸說道。劉益守平日里英明神武的,但這次的建議確實不靠譜。

“咱們啊,做事不能只顧自己舒服了,把那些不好處理的問題都留給子孫后代。這不是辦大事的心態。

路修了,不僅咱們的軍隊可以走,將來無數贛南的山民亦是可以南下廣州討生活,廣州的海產和交易來的外藩之物,亦是可以通過這條路運輸到北方。

此乃一勞永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前人有秦一代開了個頭,其他的事情,不妨就由我劉某繼續做下去吧。

我意已決,無須多言。”

劉益守擺了擺手道。

“主公,話雖如此,但修復此路工程量如何尚不可知。不如問一問南康郡本地人,或有收獲。”

王偉也不知道要怎么勸,只能就坡下驢的接著說。

“如此也好,那便先問問吧。不過我看此地乃是扼守古道的北端,不如在此地筑城,干脆就叫‘吳王城’吧。”

劉益守又出了一條“餿主意”。

不過這次王偉等人倒是沒有說什么。

打仗都是要建橋頭堡的,退可作為預警前哨,進可作為修整基地。古道入口處建城,也是慣例,不足為奇。

如果說劉益守下令修整大庾嶺古道是有些異想天開的話,那么修筑吳王城,還算是智商回歸正常。

很快,斛律羨奉命找來本地宿老以及熟悉山上情況的山民,又派人實地勘察,將數十里地的大庾嶺古道走完。

經過實地勘察發現,古道上有幾塊巨大的斷石阻擋了去路,其他地方,不過是樹木擋住了路線,以及曾經的土路因為山體滑坡而被掩埋造成了道路崎嶇不平而已。

只要能解決那幾塊大石頭,其他的也就是多派一些壯丁修路而已,不存在什么技術上的障礙。

與此同時,吳王城的修建也在緊張進行著,城樓大門正對著大庚嶺古道,所有從古道出來的人,都必須經過城樓大門。

軍事作用的小城,建設速度極快。剛剛冬至,吳王城就修好了。劉益守親筆揮毫,在城門處留下了“過來共飲虔南水,歸去咸攜嶺北云”的對聯。

南康郡所有拿得動鋤頭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被發動起來修補大庾嶺古道,建康來的糧草與本地不易尋得的物料,都從建康源源不斷的送往南康郡。

當初蕭勃與李遷仕算計陳霸先,后來蕭勃被陳霸先反殺,將南康郡獻與建康中樞。這件事造成的影響,正在以當事人都想象不到效果,持續發酵中。

劉益守正是利用了蕭勃獻上的南康郡,將其打造成攻略廣州的大本營,以及修補大庚嶺古道的總工地在使用。

隨著大庾嶺古道的不斷修整擴寬,侯安都派出的斥候,也察覺到了建康中樞朝廷的動靜,火速派人前往番禺城通知陳霸先。

坐鎮廣州番禺城,一直好奇為什么朝廷還不南下的陳霸先,終于坐不住了!

“修路?劉益守居然要修路?他難道不知道,大庾嶺那條路,根本就沒辦法修么?

我上次過去的時候還在感慨是人間天險!”

番禺城府衙的大堂內,陳霸先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踱步,一邊走一邊嘴里碎碎念自言自語。像是魔怔了一般。

想不明白劉益守為什么要費盡心思的修大庚嶺古道,他就寢食難安。

正在這時,陳霸先之弟陳休先一身戎裝的走進府衙,對著陳霸先行禮道:“兄長,大事不妙,冼夫人在崖州發檄文,聯合崖州、羅州、合州三地軍民,聲討我們,決心配合朝廷平叛!”

這三州就是劉益守前世海南島和雷州半島的位置。冼夫人在這么關鍵的時刻表態,明擺著是跟劉益守打配合,牽制陳霸先側翼,使其主力不敢輕易離開廣州。

若是陳霸先攻這三州,且不說能不能打得過,就是冼夫人麾下那幾十萬戶俚人,一旦叛亂起來,可不是好玩的!不是說擊敗冼夫人就能把幾十萬戶俚人都收歸己用的!

更別提劉益守還未出手,誰知道他什么時候來呢?

要是冼夫人好對付,陳霸先早就動手了。對方是俚人酋帥,扎根于本地,這跟蕭勃啊,李遷仕這些外來戶是截然不同的!

羅州刺史馮融是馮寶的老爹,馮寶是冼夫人的丈夫,如今和他兒子都在建康為官,可以說這幫人已經形成了一張從上到下的關系網。

如今他們又搭上了劉益守的船,抱上了這根粗腿,冼夫人顯然也是有恃無恐了。

“不必搭理他們,只要冼夫人不對廣州用兵,其他那些地盤可以讓給他們。你帶三千兵馬屯守高州,那邊李遷仕的舊部還剩下不少,可以收而殺之,不必留手。

冼夫人若是攻打高州,那么便撤回新寧郡固守,想來冼夫人不會攻新寧郡的,她最多拿下高州就會停下來的。”

朝廷可是封了馮寶為高州刺史的,只不過沒有辦法執行,李遷仕賴在高州不走而已。如今李遷仕已經被陳霸先平滅,冼夫人為丈夫討回高州,貌似也說得過去。

以對方那謹慎的個性,為了防止被朝廷利用,借著俚人的手去收拾陳霸先,冼夫人一定會打到高州就收手,也算是對劉益守有個交代。

只有當陳霸先主力北上韶關與劉益守決戰的時候,冼夫人才會從高州出發攻廣州,斷陳霸先歸路。

很多戰場上的潛規則,只有深諳政治游戲法則的人,才能明悟。大軍何時前進何時后退,何時進攻何時防守,有時候并不是只看軍事上的操作。

果不其然,正如陳霸先所料,從海路而來的王僧辯、王琳部,從崖州登陸,在冼夫人這個地頭蛇的配合下,對高州發起進攻,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攻陷了高州州府安寧城。

王僧辯又要繼續東進攻東北面的齊安郡,被冼夫人婉言謝絕了。

冼夫人解釋道:不是她不愿意攻齊安郡,而是那里的人跟崖州羅州等地的人完全不一樣,甚至敵視自己這邊三州的俚人。

如果她帶兵攻打那里,本地人不但不會聽從朝廷的號令圍剿陳霸先,反而會因為擔心俚人搶地爭河而拼死抵抗。

這樣的道理,只看臨近村落在河水的上下游,每逢旱季就要為了爭水而械斗,全村老少齊上陣,形同大軍廝殺,就能明白個七七八八了。

王僧辯不聽,認為冼夫人是只為自保不顧朝廷公事而狡辯。為了立功,他帶本部人馬試探攻打齊安郡。

果不其然,王僧辯還未開始攻打新寧郡的郡治博林城,就被陳霸先三弟陳休先打得大敗,帶殘部狼狽逃回了高州,再也不提進攻廣州的事情。

王僧辯等人與冼夫人聯名上書給劉益守,說他們已經攻克高州,但陳霸先部驍勇善戰,又熟悉本地環境,還得到本地人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不可貿然行動。

他們擔憂孤軍深入,故而沒有單獨進攻廣州,等待朝廷大軍打通韶關后,便可以一齊從西、北兩面攻打廣州,圍剿陳霸先,到時候大事可定!

一紙書信送到了南康郡,交到劉益守的手里。此時劉益守也是看著大庾嶺上的巨石發愁,不知道要怎么把那幾塊石頭弄開。

一塊三丈高的巨石橫在面前,劉益守的眉頭皺成了“川”字,不知道要怎么辦才好。

“殿下啊,這塊石頭非人力所能撼動,以老朽之見,不如一直疊土,堆一個土丘出來,然后慢慢的壘成一條斜坡。”

本地一個胡須花白的宿老對著劉益守行禮說道,言語懇切。

朝廷帶著他們修大庚嶺古道,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對誰最有利那還用說么?

不過這樣的事情,并不是本地人積極性高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本地人就算是熱心修路,也沒辦法把“大自然的杰作”處理掉。

“把這塊巨石炸個洞出來,如何?”

劉益守對王偉低聲詢問道。

“主公,那些炸藥是留給番禺城的!要是現在用了,陳霸先死守番禺當烏龜不出來怎么辦!”

王偉急切否決道,顯然對劉益守的餿主意完全不感冒。

“廣州地區富庶而交通不便,若是長此以往,行人南來北往不便,將來必為國中之國。

比起攻打番禺城,還是修復大庚嶺古道更重要一些。傳令炸石頭吧,我怕響聲,躲遠一點,你們看著辦吧,今日就去準備。”

劉益守擺了擺手說道,轉身就走,顯然是不給王偉辯駁的機會了。

新書、、、、


上一章  |  都督請留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