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請留步第578章 深不可測劉益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都督請留步 >>都督請留步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8章 深不可測劉益守

第578章 深不可測劉益守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15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都督請留步 


巴陵城(岳陽)與這年代的普通城池長得不太一樣,是呈一個不規則圓形,且北面城墻不斷被夏季漲起來的江水所侵蝕,因此北面的城墻經常修繕。

千百年來,整座城雖然大體位置沒有變,但城池的整體形狀卻經常變來變去。城墻毀了建,建了又毀,早已不是它當年的模樣。

這一天,當朝陽升起的時候,巴陵城的南門出人意料被守軍打開。

蕭繹麾下重將樊毅領頭,帶著城內數量不多的守軍,列隊走出巴陵城。

他們將身上的盔甲與兵戈都丟到一旁堆放好,然后就這樣在巴陵南門兩旁站好,誰也沒有多說一句話。

劉益守派人用弓箭將勸降信射入城內后,信上承諾自樊毅以下所有巴陵城守軍,若是能開城投降,事后將不會被追究責任。樊毅思前想后,最后還是在天亮的時候打開了城門。

表面上看,作出投降的選擇似乎很難,但實際上,目前的情況,不投降就會死,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逆轉頹勢了。

蕭繹麾下兵馬此前之所以能打“不對稱”戰爭,就在于之前朝廷這邊用來控制江面的韋氏水軍幾乎全軍覆沒,喪失了“制海權”。

一旦朝廷這邊的水軍奪回“制海權”,那么蕭繹無論騷操作有多么神奇,都不過是在自取滅亡而已。

因為建康朝廷的兵馬對他已經不存在任何忌憚,不折騰還好,折騰一下死得更快。

這一點估計就蕭繹看不懂,他麾下那些將領,如王僧辯、王琳、樊氏兄弟等人,都是看得明明白白。

如今王琳所率水軍主力,被建康朝廷的新式戰船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困守巴陵城的樊毅除了投降以外,他還有什么別的路可以走呢?

蕭繹再怎么有能耐,也不可能派兵回來救他吧?這種堅守下去沒有任何意義的守城戰,真的有必要去打么?

樊毅是這么想的,他麾下兵將,估計也是這么想的。

很快,得到消息的楊忠,帶著麾下精兵來到巴陵南門外,有些唏噓的看著城門口那些僅僅穿著梁軍軍服,手無寸鐵的將校士卒,一個個都沒精打采的。

這些人把兵戈盔甲都丟在一旁,投降得很是徹底。

戰爭是一場全局決定部分的博弈,很多時候,不重要的局部抵抗會淪為“辣雞時間”。

從這個角度看,樊毅的決定,是識時務者為俊杰。

然而有些時候,重要的局部對抗,卻可以影響全局,甚至決定全局勝敗。

比如說昨天巴陵城北,長江江面上的水戰,就決定了湘東王大軍的最終結局。

整體與局部,哪個更重要,哪個是決定勝利的關鍵,這便是參戰將校要思考的問題。

“樊將軍,請隨在下到吳王營帳一敘,我部自會接管城池,不勞樊將軍費心了。”

楊忠面無表情的說道,非常公式化。

劉益守派人來傳令,不要在巴陵城大開殺戒!違者軍法從事!

朝廷對荊襄以南的湘州等地,控制力非常薄弱。當地百姓大部分都是知道湘東王而不知道朝廷。

如果朝廷的兵馬在這里一路打砸搶過去,那就徹底把人心全部都丟光了。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這種蠢事,對于一個志在天下的勢力來說,那是做不得的。

楊忠接手巴陵城沒有一點功勞也就罷了,還要對樊毅和他麾下將士客客氣氣的,憋了一肚子火不知道找誰發,非常艷羨吳明徹和胡僧祐等人打了一場嗨得飛起的水戰。

他在岸邊觀戰都看得熱血沸騰。

“請楊將軍帶路。”

樊毅心中十分忐忑,他們這些蕭繹麾下的親信,劉益守會如何處置,那真是不太好預測。從歷史上看,隨意被砍了腦袋與委以重任的比例,都是五五開,跟摸獎差不多。

“陛下!陛下!大事不妙了!快點走吧,再不走的來不及了!”

王僧智猛推開江陵府衙的書房門,也顧不上君臣禮儀,拉著蕭繹就走。

“朕已經知道了。”

蕭繹一把將自己的袖子從王僧智手中抽出來,看著對方說道:“不用折騰了,把王僧辯叫到朕這里,然后你繼續去主持修宮殿。

對了,朕到了江陵以后,還沒有跟江陵城內的儒生們講學。明日把城內儒生都叫到府衙大堂,朕要跟他們講經義。”

他的語氣異常平靜,讓王僧智以為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搞錯了。比如說昨日是不是朝廷官軍大敗。

如果不是得到了確切的消息,王琳水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王僧智看蕭繹的樣子還以為是王琳大軍已經攻陷建康了。

都這個時候了,還去修宮殿給誰住呢?與其修宮殿,還不如提前修個墳呢。

王僧智心中腹誹,面上卻是恭敬行禮。

他走出府衙,王僧辯已經在門口等候多時,一看到王僧智就湊過來問道:“陛下怎么說?”

“陛下讓兄長進去問話,但……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說。”

王僧智欲言又止,有點不知道要怎么去形容蕭繹現在的精神狀態。

是瘋狂之前的冷靜?

還是爆發之前的壓抑?

王僧智覺得他跟蕭繹,總有一個人腦子是不在狀態的。

“明白了。”

王僧辯微微點頭算是行過禮,一個人孤身走進了府衙后院的書房里。

“陛下,微臣前來聽命。”

王僧辯上前對跪坐在書案前不動的蕭繹行禮道。

“君才,現在讓你領兵,擋得住劉益守么?”

蕭繹眼巴巴的看著王僧辯問道。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不是因為想不出來,反而是因為答案太簡單,又不是蕭繹喜歡聽的,所以才不知道要怎么委婉說出來,蕭繹才會接受。

好比舔狗問綠茶“你到底愛不愛我”,答案是簡單而直白的,僅僅告知對方自己的意思,并不需要什么技巧。

可是要能說得舔狗喜笑顏開,繼續心甘情愿的當舔狗,那才能反映出這位綠茶究竟處于什么段位。

王僧辯是老實人,明白無誤的對蕭繹說道:“哪怕韓信白起復生,這一時半會也改變不了戰局。還請陛下早做打算,前往蜀地亦是不遲,現在走還來得及。”

這個答案似乎沒有出乎蕭繹的意料,他搖了搖頭詢問道:“如果現在朕把所有的兵權都交給伱,讓你守江陵城,你可以守幾個月?”

王僧辯嘆了口氣,伸出一個手指頭,已經無言以對。

“一個月么,倒也夠了。”

蕭繹微微點頭說道。

“陛下是有什么打算么?”

王僧辯追問道。

“朕想在江陵授徒講經,朕的這些學問,不傳下去可惜了。一個月時間是緊了點,倒也夠用了。”

蕭繹嘆息說道。

關于蕭繹的奇怪想法,王僧辯不想置評。他壓低聲音詢問道:“幾位皇子還在江陵城,微臣要不要派人送他們去蜀地……”

目前,只有蜀地的蕭紀可以依靠了,去廣州也是死路一條。劉益守剪除了湘東王一脈后,下一步就是攻打廣州等地!

“無妨的,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就讓他們安安心心的在江陵呆著吧,現在外面的世道也不安寧,未必比得上江陵城呢。”

蕭繹嘆息說道,看不出到底是在想什么。

“那微臣這便去整頓城防……”

王僧辯一臉惶恐說道,心中惴惴不安。蕭繹現在的樣子,明顯就是不太對勁,總是在關注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該好好決斷的事情卻完全不關心。

“朕把信物交給你,卿自便吧。”

蕭繹把虎符和一大堆印信都交給了王僧辯。

“陛下,微臣帶您去蜀地避一避吧。這江陵城……守不住的。”

王僧辯跪下給蕭繹行禮道,嚎啕大哭。

他剛才伸出手指做了個“一”的手勢,不是說江陵能守一個月,而是劉益守的大軍來了以后,他最多能守一天!

蕭繹不能說是個好人,甚至不是個好主公,但大體上說,對他王僧辯還是很不錯的。

江陵城易攻難守,不僅可以陸路攻城,而且還可以從水路進攻上城墻,一如當年韋睿攻合肥一般!只有通過外圍的增援,不斷牽扯敵軍的精力,才能保住城池不失。

當年曹魏與東吳爭奪江陵,朱然在江陵發揮出色不假,但那一戰有極大的偶然性,而且孫權也一直在派援軍給朱然支持。

如今的情況,外無援兵,內無斗志,拿什么去守城呢?

“去吧,朕沒什么事情。”

蕭繹將王僧辯扶起來說道,面色淡然。

等王僧辯離開江陵城府衙,就看到三弟王僧智依然守在府衙門口。王僧辯心中一暖,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關鍵時刻,只有自家兄弟才能靠得住。

王僧辯走過去拉著王僧智來到一處僻靜的地方,沉聲說道:“陛下讓我等堅守江陵城。如今城內諸將只怕心思各異,不可托付大事。你從今日開始守住北門,無論是誰,任何時候都不得開城門,明白么?”

“兄長請放心!不管是誰,我都不會讓他打開北門的!”

王僧智抱拳行禮,信誓旦旦的說道。

“有你在我就放心了,如今大軍新敗,謝答仁、朱買臣等將,只怕各懷心事,不可輕信。我欲以身報陛下知遇之恩。若是某天江陵城破……你便趁亂逃離江陵好了。”

王僧辯嘆息說道,似乎對守住江陵沒有任何信心。

“兄長,如今情勢已經如此危急了么?”

王僧智一臉驚愕詢問道。

“只比你想得更差,那個宮殿就不要建了吧,集中人力守城。”

王僧辯拍了拍王僧智的肩膀說道。

“可是陛下說要……我該怎么應答呢?”

王僧智猶疑問道,蕭繹這脾氣可不比一般人,那真是說翻臉就翻臉的。

“陛下只是心血來潮,他若是問起來,你只說宮殿還在修建即可。反正……也沒幾天了。”

王僧辯幽幽一嘆,目視遠方的城墻,那里似乎一片歲月斑駁的痕跡。

滄海桑田,不知道多少勢力在這里激戰,又退去,只在史書上留下寥寥數筆。

羅縣(汨羅)城外的軍營里,樊毅被楊忠帶到中軍大帳內。他剛剛進來,就一眼看到那位俊朗非凡的吳王殿下,坐在一張桌案前吃魚,樣子看起來非常悠閑。

“坐下吃飯,坐下吃飯。來人啊,給楊將軍準備一張桌案。”

劉益守連忙讓親兵搬來一張桌案,等楊忠坐下,又上了新做的河魚。

“主公,樊毅開城投降,我軍兵不血刃占領城池,末將特意回來稟告此事,順便將樊毅本人帶來給主公問話。”

楊忠低眉順眼的說道,此番出戰他全程打醬油,自然是越低調越好。荊襄水多,也確實非他所長。

“樊將軍不必緊張,你弟已經送來投誠的書信,你也沒必要露出一副英勇不屈的表情,沒意思的。”

劉益守從袖口里摸出一封信,在手里揚了揚,隨即交給楊忠說道:“給他看看,他弟弟的筆跡,應該還是認得出來的吧。”

劉益守不以為意的將樊猛的投誠信交給了楊忠,后者又遞給樊毅。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是不是親兄弟樊猛寫的書信,樊毅這個跟對方打了幾十年交道的人又豈會看不出端倪呢?

樊毅一眼就認出這必定是他弟弟樊猛所寫,信中言語極為諂媚,幾乎是在給劉益守歌功頌德一般。

這封信要是落到蕭繹手里,樊猛絕對活不過一炷香時間。對方居然肯把這樣的把柄交給劉益守,只能說已經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

樊毅頓時感覺一陣恍惚,不由自主的跪在了地上,像是被人抽掉了魂一般。

他弟弟已經把什么都賣了,他這個做兄長的,如果惺惺作態的要跟蕭繹一條路走到黑,有意思么?說出來這樣的話,不讓人恥笑么?

“樊將軍不用不好意思,蕭繹麾下,一半以上的將校都跟我們有往來。本王承諾戰后不會追責,他們一個個的表忠心啊,恨不得要扶持我篡位登基了。”

劉益守拿起筷子要去夾魚肉,看到樊毅跪在地上,于是又將筷子放下。

“嗯,樊將軍遠道而來已經餓了吧,要不本王讓廚子給你上一條魚,稍微對付一下?等攻破江陵之后,本王也會在城內設宴款待諸位,到時候要什么好吃的都有,樊將軍就不必見外了吧。

這魚可鮮嫩得很,放久了魚肉老了臭了就不能吃了。”

劉益守拿起筷子,指了指盤子里那條吃得只剩下一半的河魚說道。

樊毅抬起頭,看了看劉益守,又看了看對方桌案上那條魚,拱手行禮道:“那樊某就卻之不恭了,謝吳王賜魚。”

樊毅站起身,退到了一旁。

“誒,這又有什么好謝的。當兵吃糧,年年有魚年年笑嘛。樊將軍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呀。”

劉益守意味深長的說道,拿起筷子敲了敲面前的盤子說道。

樊毅心中一緊,頓時感覺這位年輕的吳王殿下當真是深不可測。

完全不知道對方到底在想什么,是怎樣的態度。看起來好像和藹可親,但實際上又完全沒對你承諾什么。這個人就這樣很是隨意的坐在你面前,哪怕什么都不做,都讓你感覺到那股撲面而來的壓力。

將平日里喜怒無常的蕭繹與之比較起來,頓感覺云泥之別。

沒看過蕭繹覆滅這段歷史的老哥,看最近的劇情是不會有感覺的。人物的情節安排,都有其合理性與宿命論,沒看過史書get不到關鍵點。強烈建議去看看這段歷史。

楊忠、胡僧祐、吳明徹、王僧辯、王琳等人,都是歷史上這一幕的見證者……總之是一聲嘆息,去看看就知道了。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都督請留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