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四百六十九章 祥和的老頭發怒的時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九章 祥和的老頭發怒的時候

第四百六十九章 祥和的老頭發怒的時候


更新時間:2022年12月08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鍵盤戰斗家:、、、、、、、、、

漢城逃離的匆忙。

朝鮮國王,王宮的貴婦,太監,漢城中的大臣,家人們,各色人員數千人。

護送的兩支軍隊分別是千余宮廷衛士,五千余禁軍。

路上兵荒馬亂,人心惶惶,上萬人的隊伍,馬車,轎子,騾驢,推車,讓道路越發的擁擠。

當叛軍的數百騎兵出現時,引發了隊伍的崩潰。

其余人不提,宮廷衛士和禁軍,數千士兵一哄而散,不知所蹤,只有林致遠手里還剩下兩三百人,護衛在朝鮮國王身邊。

如此下去,必定被叛軍所趁。

葛世峰見狀,騎馬來尋,找來朝鮮國王的行駕所在,見長公子安然無言的和公主在一起,才松了一口氣。

危機的時刻,主動請命,帶領金江軍百名精兵留下斷后。為逃離的隊伍贏得生機。

一百人先是打退了沖進隊伍中的數百叛軍,又和后來的千余叛軍交手。

成了叛軍起事以來,第一次的遇挫,遭受了不小的傷亡。

當葛世峰歸來后,朝鮮國王和兩班勛臣,得知后方的消息后,皆露出了震撼。

葛世峰看來,并不算多大的事情,當年和蠻族打仗,比先前更要嚴峻。

可朝鮮方面不這么看,金瑬夸贊葛世峰武勇舉世無雙,連李貴都稱嘆。

把葛世峰比作了趙云。

甚至流傳出,葛世峰乃金江軍第一蹺勇之將。

如此盛譽,換了旁人可能會得意,葛世峰卻不敢自居,聽到有人如此說,都會慎重的解釋。

“數百年來,地方藩鎮的軍隊第一次攻入漢城,雖然占領了漢城,但是士兵心中仍然有畏懼的心理。”

葛世峰的解釋,并沒有多大的效果。

朝鮮國王李倧以為葛世峰謙虛,更像是上朝的三國演義中的趙子云了。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羅貫中寫出來的,不但遼東各族喜歡看,朝鮮也很多人喜歡讀。

李倧心中遺憾。

為何自己國家不能出如此忠義的猛將呢。

此次逃亡的狼狽,李倧只覺灰心喪氣,多年來的隱忍,旦夕間付諸東流。

他不像平遼侯,眼光長遠,能做出準確的判斷,精準的抓住事物的關鍵。

面對如此的局面,李倧實在不知,自己還有何成算。

論地盤。

叛軍雖只占據了三道,但是卻占領了漢城,新的朝鮮國王,在漢城正式的登基。

下詔各地尊新王。

忠清道危在旦夕,江原道在觀望,全羅道有割據之態,慶尚道貧瘠,咸鏡道落入金江軍手中。

金江軍南下,占領了咸鏡道,從江原道北方傳開的消息,引起了嘩然大波。

論軍力。

叛軍一路勢如破竹,軍力抵達數萬人,自己身邊僅有的兩三百人,且士氣低落。

各處前來勤王的軍隊,李倧有自知之明,他們根本不在意自己這個朝鮮國王,不過和叛軍討價還價罷了。

隨時都會被綁縛轉交給叛軍。

如此局面,李倧哪里還能保持信心,自嘲為喪家之犬。

沒有幾人來和自己商討如何對付叛軍了,看著眼前的葛世峰,李倧想到了從鎮江抵達全羅道的謝有成。

謝有成轉告了林致遠,林致遠告訴他的叔父李忠,林忠告知了自己。

因為朝鮮局勢不穩,長公子唐晏乾,會被接回金州。

先前那么危急的局勢,金江軍都沒有介入漢城,也沒有強迫索要長公子。

李倧心中感嘆,此舉不愧是平遼侯,這等梟雄人物,如何會因為身邊人而影響偉略。

“我已經讓人告訴謝有成,長公子回金州的事情,寡人同意了,而且寡人還提出了一個請求。”

葛世峰露出疑問的目光,為何要向自己透漏?自己不過是一名普通的武官罷了。

李倧笑了笑。

如果他的身邊能有葛世峰這等人,他一定全身心的支持,把所有的軍隊都交給他。

人才難得,值得托付的人才更是可遇不可求。

林忠忠心,他的侄子值得信任,可惜沒有才能,掌握宮廷衛士多年,并無長進。

如果是葛世峰,李倧相信,自己手中就能有一支數千人的精兵,可以支持自己放手撬動漢城的局勢。

可惜啊,感嘆一聲,李倧露出真誠的眼光。

“寡人希望世子和公主,能去金州避難,如果成行,以后還請葛將軍幫忙關照一二。”

葛世峰滿眼的震驚。

他文武雙全,自小學習道學,又師從王豐肅,并不是表現的呆傻的人,不過是返璞歸真。

從朝鮮國主李倧的話意中,他聽出了托孤的意思。

這令他感到奇異。

自己本是金江軍的身份,朝鮮國王竟然會找他來托孤,說出去實乃天方夜譚。

李倧看到葛世峰怔了怔,尷尬的露出苦笑。

他現在還能信任誰?

林忠是個太監,林致遠才能低,之前就信任林致遠,把唯一的力量交給他,多年來仍然不堪用。

其余的人是兩班出身,李倧不信任,思來想去也只能信任外將。

“金州安定,有將軍在,就不會有宵小騷擾世子和公主,而且公主和長公子有婚約,殿下勿憂。”

葛世峰謹慎的回答。

李倧嘴角笑起,看上去更顯落寞。

謝有成抵達全羅道后,除了第一日拜見了朝鮮國主,隨后的精力投入在和兩班階層商議中。

根據軍司和將軍的推斷,叛軍雖然占據上風,但并不一定能堅持到最后。

謝有成親自和兩班接觸,更加確認了此點。

“叛軍必敗。”

聞言,陶杰回過頭,詫異的看向謝有成。

目前的全羅道,人心不定,多半的言論是與叛軍談判,陶杰不知謝有成為何如此肯定。

“朝鮮漢城政變多,但主要是兩班階層,在漢城直接發動,主要影響皆控制在兩班階層自己手中。”

謝有成沒有賣關子。

陶杰算是他在朝鮮的接班人,當初他受將軍的委托,在朝鮮為將軍奔走,陶杰是他的下屬。

后來朝鮮事定,他歸國組建軍司,陶杰還是他向將軍舉薦的。

“此次叛軍是藩鎮軍隊攻入漢城,雖然也是兩班階層發動,但是軍隊的勢力水漲船高,已經有擺脫兩班階層控制的苗頭。”

陶杰也是靈敏的人,只是身在其中,一葉障目,謝有成一言點醒,遂恍然大悟。

露出贊許的視線,謝有成繼續說道。

“然后李適在臨津江,匆忙的推動興安君李瑅登上王位,又擴大了軍隊的影響力。”

“別看全羅道不少人言要和叛軍談判,我仔細觀察,皆不過是試探的言論。”

“試探過后,必定會統一意見,不會放任新生勢力脫離兩班節階層的掌控中。”

謝有成自信的說道。

陶杰佩服,笑道。

“的確如此,整個朝鮮,真正脫離兩班階層勢力的,唯有將軍支持八年的三部義軍。”

想到此處,陶杰又感嘆道。

“將軍的布置越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是讓人感到驚悚。”

想要在朝鮮國內,憑空打造出一股脫離兩班階層的勢力,是何等的難度?

而將軍就發現了數十年前的壬辰倭亂時,興起的義軍勢力中,少數的百姓出身的義軍將領后人。

然后結合金江鎮的發展和需求,一步步至今,布局了八年,讓三部義軍成為了地方上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

上有朝鮮國主李倧的名器,下有三部義軍,才是金江鎮能在朝鮮,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根基。

“平安道可得也。”

陶杰笑道。

“理當如此。”

兩班階層不和叛軍融合,那么必定會引發激烈的對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比起強硬的戰爭手段,金江軍目前的戰略,更容易消化咸鏡道和平安道。

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難。

朝鮮國弱,屢遭他國入侵,卻仍然保持獨立,就是因為壓服兩班階層難。

平安道兩班和朝鮮國內的兩班分裂,為金江軍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

金瑬,李貴,金自點,申景禛,李曙,李興立,張晚,沈器遠,林慶業,金應鉉,鄭蘅……

各派的勛臣匯聚到了一起。

下面人們的各種試探,各種的言論,逐漸統一,形勢越發的明朗,他們這些大佬,將會做出最后的決定。

“叛軍雖然勢大,占據了三道,但是根基不足,可以輕易的戳破。”

金自點自信的笑道。

只要兩班皆反對叛軍,現在叛軍占領了多少城池,轉眼間就能變換多少的旗幟,順勢讓叛軍陷入絕地。

朝鮮人口規模最大的家族不是王姓李氏,而是金氏。當然,金氏也不是鐵板一塊,同樣各派都有。

比起老臣金瑬的持穩,年輕的金自點更為激進。

“平安道的兩班,和軍隊融合太深,所以不但要打敗叛軍,更要清除平安道的兩班。絕對不留下其死灰復燃的元氣。”

金自點的言論,獲得了兩班中,絕大部分年輕人的支持。

因為按金自點的謀劃,將帶給年輕的勛臣們,創造了不可計數的利益。

只打敗了叛軍,資格老的人肯定是占據大部分,留給年輕人的利益不多。

十年前的漢城政變,因為利益不夠大,導致很多人不滿,李適和沈器遠就是例子。

而清除了平安道的勛臣,那機會就多了,很多年輕人都躍躍欲試。

“恐怕平遼侯對平安道有野心。”

金瑬提醒道。

他是不支持清除平安道勛臣的,按照金自點的計劃,那么平安道的兩班,走投無路下,會投靠平遼侯。

如此,朝鮮日后再難收復平安道。

“當初我就認為平遼侯不好相與。”

李貴悶悶的說道。

當年他和金瑬等人,在漢城發動政變前,先去鎮江拜訪還是總兵的唐清安。

因為利益上的瓜分,李貴和唐清安發生過爭執。

“過去的事情,還替他做什么呢。”

金瑬不滿的說道。

“引狼入室的人,當然不愿意提了。”沈器遠忍不住嘲笑道。

他也是參與過的功臣,結果利益上搶不過金瑬李貴,離開了漢城回到了全羅道,他對二人如何能有好臉色。

此處的人雖多,匯聚起來的勢力浩大,人心卻不是一團和氣。

持重的金瑬,先后被人甩臉色,因為漢城的失去,他的勢力跟著大減,索性閉上嘴不說話。

對于金瑬所提的危險,當然是存在的。

但是看得見不代表就能正視。

奪回漢城后,平安道出身的勛臣留下的位置,就足夠年輕人們眼紅了。

至于平安道,先把看得見的東西,籠在手里在談嘛。

沈器遠有野心,金自點有沖進。

在漢城,金瑬有實力能壓服其余人,到了全羅道的時候,就不是他的地盤,由他說的算。

最后。

沈器遠,金自點等人出頭,和謝有成協商。

他們從南往北攻叛軍,金江軍入平安道,從北至南斷絕叛軍后路,南北夾擊。

“平安道,咸鏡道,打敗了叛軍后,金江軍要退出朝鮮國土。”

金自點狂妄的說道。

謝有成瞅了眼金自點,又看向沈器遠,沈器遠默不作聲。

“咸鏡道本是我國的土地,如何能算朝鮮的國土呢,平安道北部,屬于我國,南部嘛。”

謝有成頓了頓,在眾人的視線中,露出溫和的笑容。

“為了防止叛軍死灰復燃,暫時由我們金江軍代管。”

“不可能。”

金自點直接拒絕了謝有成,甚至提出了海島。

“當年蠻族勢大,為了支持金江軍,李倧把朝鮮海島借給平遼侯使用,如今蠻族大患已絕,理應歸還各海島。”

金江鎮十年來,開發朝鮮各大小海島,屯了百萬畝良田,特別是濟州島。

屯田,養馬,海貿。

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庶之地。

濟州島很久以前,是一個獨立的島國,土地肥沃,又能養馬,又能種田,自給自足,后來被高麗吞并。

是朝鮮,日本,中國海上的交匯處,占據重要的海道咽喉。

謝有成眼光鋒利起來,緊緊的盯著金自點。

將軍率領八百人出海,航行到長興島時,就是謝有成冒著危險,主動聯絡各方降將,后來又深入蠻族腹地奔走。

又按照將軍的要求到朝鮮,最后回到金州組建軍司,壓服了各軍的軍頭,

是金江鎮數一數二的人物,當他嚴肅起來的時候,就不再是先前,讓人覺得極為祥和的老頭。

他的視線,讓人喘不過氣來。

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