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 王者之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四章 王者之劍

第三百八十四章 王者之劍


更新時間:2022年10月11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正文卷

正文卷

十二歲就成為二十四萬石領地的大藩藩主,如今日本朝廷大納言,近六十萬石領地。

對現任幕府將軍最有威脅的弟弟德川忠長,兩年后,二十八歲被其兄賜死。

這對金江鎮是不利的。

而金江鎮,不但還有蠻族未平息,更有朝廷的掣肘,時間真的不允許荒廢。

唐清安看著在場的幾人,鄭重的說道。

“柳湘蓮會深入日本,帶回日本國內的詳情,而琉球國需要支援,可是今年我鎮需要全力以赴消滅蠻族。”

眾人聚精會神,豎起耳朵仔細聽著將軍的話。

日后的眾人的差事,都要圍繞將軍的想法而展開,形成合力,誰也不敢領會錯。

“對于朝廷,務必以贏得對方的諒解為主,對于草原上的部落,仍需要全力拉攏。

而占據遼東的蠻族,今年則需要全部消除后患,不讓其主力躲避回奴兒干司。

琉球國。”

說到這里,唐清安看向了沈有容和周茍兒二人。

大海太過無邊無際。

金江鎮的水師,哪怕經歷了擴充,有了更多的船只,可是也根本不足以使用。

主力艦隊,仍然需要以保護航道,驅趕海盜,震懾他國船只為主要目的。

“周茍兒。”

周茍兒連忙起身。

“你全權負責琉球國之事,務必策應先島群島的琉球義軍,不讓其被薩摩藩消滅。

等消滅蠻族時,則協助琉球國,驅逐薩摩藩,但是琉球國需要付出代價。”

周茍兒感到了壓力。

他前番和沈有容,帶領艦隊從渤海到黃海,再到琉球國各島,又經過東海到大員,到福建。

然后留下探尋海島,一路收集風土人情。

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只了解渤海,黃海的水師將領。

薩摩藩能獨自打敗琉球國,實力并不弱,而自己只領一部,并不是輕易之事。

不過他理解將軍的為難。

眼前的蠻族才是迫在眉睫的大患,不可能分出太多軍力給他。

“末將保證,一定庇護先島群島的琉球義軍,堅持到我軍的支援,并會主動聯絡琉球島上的義士,讓他們暗中等待時機。”

唐清安滿意的點點頭,然后看向馮勝之,顧應時。

“朝廷現在忙于民亂,無法顧及我們,正是天賜良機,全軍出征的積蓄,是否有差漏?”

兩人作為平遼侯府左右支使,協助將軍管理十一州。

“金江鎮田畝七百萬,加上漁政所獲,足以供應大軍作戰半年之久,不過。”

馮勝之提醒眾人。

“明年會大規模分田,官府手中的官田變少,反而無法如今年般,支持全軍作戰長達半年。”

軍管七年,大患已經不在威脅到百姓的安全,百姓們已經受夠了苦,分田是必須要分的。

不然的話,哪怕不分田也能維系,但是會影響民心,得不償失。

民心才是金江鎮最大的根基。

最后。

金江鎮將會形成稅收為主,船政為根,百萬畝官田為輔的狀態,這是在場的人,除了沈有容和周茍兒,都知道的事情。

“馮支使的話,你們聽明白了嗎?”

唐清安笑著看向謝友成,徐輝。

兩人連忙笑道。

“馮左使是讓我們今年大勝呢,一定如他所愿。”

“哈哈哈。”

眾人都笑了起來。

不光是自己有信心,在場的人都有信心,唐清安也滿臉的笑容。

他出海以來。

面對屢次的危難,始終不放下民生,把民生當做頭等大事對待,投入了大半的力量。

為了什么?

因為民生才是決定一切的基礎。

厚積薄發。

七年磨一劍。

現在的金江鎮,物資之豐,一年比一年旺盛,正在煥發東北的光采,越來越讓人無法直視。

金江軍是他的將軍之劍。

那么。

民生良好的金江鎮。

王者之劍。

這把劍一出,可以攪動風云。

讓眾人離開后,唐清安留下了馮勝之。

馮勝之是金江鎮的左使,文官首腦,資歷最豐。

兩人從無到有并肩作戰,即是同僚更是戰友。

對于馮勝之的憂慮,唐清安很清楚。

不光是馮勝之有此憂慮,很多人都有這個憂慮。

眾人是遼人,更是周國人。

很多開明之士,眼光長遠,當然有此疑慮和擔憂。

如果將軍稱王,分裂遼東。

國家會徹底失去遼東。

唐清安認為應該和馮勝之,認真的談一談此事,解除雙方的迷惑,仍然全力發展金江鎮。

人性難測。

當年趙佗南越立國,殺了很秦官。

唐清安不想殺人。

因為沒有必要。

他的心胸,不只是遼東,為了遼東就殺人,那么以后,他不知道要殺多少人。

成吉思汗弱小時,妻子被敵人部落俘虜去,奪回來時,妻子已經有孕。

殺死了敵人,妻子生下的別人的孩子,他一視同仁的養大,并培養成才。

對于打傷他的敵將,也毫不計較,給予重用。

這是草原的世界觀,成吉思汗遵守,并發揚,獲得人心。

乃至蠻族老奴。

同樣對打傷他的敵將給予重用。

等等。

心有多大,世界才有多大。

只有把這些反對自己的人,都收為為自己效力的人,才能登上更大的舞臺。

漢高祖,唐太宗,他們的心胸更是寬廣。

唐朝海納百川。

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來唐國居住,經商,傳教等等。

從來不會恐懼被他國的文化所影響,受到傷害,因為唐國從上至下的自信。

最后。

不論是何種國家的文化,都會被唐國吸收,匯入唐國的大海之中,讓大海更加無邊無際。

全世界的人,都在贊美大唐。

以成為唐人自豪。

就連最為桀驁的日本,都以送女到唐國,得到唐人的血脈為榮。

如果連唐國的心胸都無法觸及。

卻想要登上比唐國更大的王座,實乃天方夜譚。

所以。

唐清安對于這些有國家憂患意識的官員,并沒有打壓和排擠。

“金江鎮絕對不會建國,哪怕我稱王,也是大周的王。”

此處只有兩人。

唐清安慎重的向馮勝之說道。

馮勝之滿臉的震驚。

他沒有絲毫的準備,面對將軍的交心,不知道如何回復。一時間楞在當場。

“忠順王視我為敵,朝廷顧忌我,但是我絕對不會造反,不過信任難得。

不過你當了解我。

對于國內,數年來我絲毫不犯。”

見馮勝之神色,唐清安繼續說道。

“前番福建官員彈劾我金江軍侵犯福建,實乃無稽之談,福建百姓困苦,無法生存。

人命關天的事,福建官員不作為,而我作為大周平遼侯,卻是要管的。

但是你當知我性格,萬事以百姓為重,應該理解我的苦衷,絕對不是對大周有侵略之心。”

馮勝之露出了苦笑。

將軍說的這么明白,哪怕只是作為老朋友,他也應該回以真誠。

“我又如何不能理解將軍呢,但是我觀忠順王,如此敵視將軍,并作出種種行為。

他畏懼我金江鎮消滅了蠻族后,從而無可制,我怕的是他啊。”

馮勝之感到天意難測。

也越是明白了,當一個人的實力強大起來后,那么他就是有罪的。

對于朝廷就是罪。

將軍的確沒有造反之心,他信,朝廷能信?

朝廷還在懷疑。

他也用盡了力氣,和遼東都司的官員接觸,讓對方相信金江鎮不會造反。

但偏偏出了個忠順王。

比原來的魏毅還要強勢的,難以對付的王爺。

忠順王為了保下蠻族,做出種種行為,限制金江鎮,例如搶占海州。

以海州威脅金江軍的糧道,金江軍選擇了退讓,而忠順王又要奪海州民眾。

一步步的行為,都在逼困金江鎮。

可是。

對于蠻族。

金江鎮一定會出擊的,因為這事金江軍百姓的民心。

兩者的矛盾不可調和。

最后終究破裂。

而忠順王對國內的影響,遠遠大于金江鎮。

真的到了對付忠順王的時候,朝廷很難不認定金江鎮為造反。

這是死局啊。

聽完馮勝之的憂慮,唐清安點了點頭。

的確,正如馮勝之所言,不論忠順王如何想,金江軍今年必敗蠻族。

金江鎮的百姓所愿是其一,不可錯過日本的天時是其二。

“哪怕真到了最后的局面,金江鎮也永遠是持大周的旗號,我也是大周的平遼侯。”

唐清安安慰了馮勝之一番。

唐清安的心胸,別人理會不了,也不會相信。

知人知面不知心。

福建彈劾的奏疏,讓京城剛恢復秩序的風氣,有嚴肅了起來。

劉一儒親自約了史鼎。

兩人在一處別院,談起金江鎮。

史鼎哪怕和平遼侯有關系,他的根基始終是大周,就算是金江鎮造反奪得了天下。

史鼎從中投靠了金江鎮,不還是個侯爵?

更不提其中的風險。

所以劉一儒想要見一見,這個對金江鎮有了解的勛貴,也是他較為信任的勛貴。

“據我所知,平遼侯的確沒有反心。”

史鼎慎重的說道。

他和大哥史鼐談論過此事,和賈府談論過此事,和王府也談論過此事。

包括錦鄉侯府李長松,神武將軍的公子馮紫英等。

“既然如此,他為何派軍去襲擾福建呢?難道想要從一北一南,鉗制國家?”

劉一儒詢問道。

皇帝已經信任了忠順王,認為金江軍必定有反心。

而國內形勢艱難。

作為內閣首輔,當朝第一人,他有責任分清楚形勢。

新書、、、、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