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三百三十九章 全軍出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全軍出擊

第三百三十九章 全軍出擊


更新時間:2022年09月1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已為您緩存好所有章節,下載APP查看

一鍵聽書

才多久的時間,竟然就攻破了大周的營地,盤算了蠻軍的行軍的速度,劉承敏放棄了全線壓上的打算。

一如既往的穩打穩扎。

戰事進行到如今,各處的戰損已經不小,受傷和死亡,已經高達近萬。

加上朝鮮軍的傷亡,那早已突破一萬了。

金江軍并不懼犧牲,如果形勢需要,他可以發動勐烈的進攻,以高昂的代價,突破蠻軍的陣地。

為了勝利,可以無視傷亡。

“時間。”

劉承敏和郭英商議道。

郭英原來是旅順的守備,當時的金州守將是耿炳遠,后來唐清安出海到長行島。

他沒有響應耿炳遠的號召,攻打東海營,而是選擇了反正,投靠了東海營。

為東海營收復金州立了大功。

此人和花眼,都是金州反正的將領,兩人都成為金江鎮的高級將領,另外一人就是彭大海。

能在多次的整編中得以留下,并且受到提拔重用,可見其才能。

像郭英剛開始,還有人暗中想要拉攏他,被他拒絕。

在守衛金州之戰中,和一同反正的同僚楊清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老將楊清戰死犧牲。

郭英也徹底證明了自己,融入了金江鎮的體系。

聽到牛承敏的話,如今為金江鎮參將的郭英,并沒有其余的意見,認為應該如此。

“為何如此冒險分兵去攻打周軍呢,難道真是因為擔憂側翼嗎?”

郭英不認為蠻軍此舉,只是為了側翼。

周軍至今發揮的作用并不大,為了這個小利而冒大險,以己度人,郭英認為必定有他意。

因此又說道。

“如果是我的話,要么為進攻準備,要么為撤退準備,才會選擇此舉冒險,如此才解釋的通。”

劉承敏心中同樣有此想法,他嘴角輕笑。

“進攻,拿什么進攻?如今的局面,蠻族后方著火,肯定是想要為撤軍掃清障礙。”

聽到劉承敏的話,郭英卻并沒有露出輕松的表情,反而神情凝重。

撤軍,并不代表敵人就好解決了。

以前遼東不提,從東海營出海,收復金州以來,雙方敵對了將近八年。

蠻族的實力,沒有人會小覷。

野外之戰中,以十萬兵應對三十萬兵,能堅持到現在,甚至做出數次的反擊,贏得多次的局部勝利。

郭英自認為自己辦不到。

兩代人打出來的強軍,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強悍的軍隊之一。

他們打敗了各部兇悍的蠻族,并收服了各部蠻族,從而統一建國,打敗了朝鮮軍,打敗了蒙古軍,打敗了周軍。

數十年的時間。

兩代人的接力和傳承,這就是蠻軍。

大周也有強軍。

甚至能打敗蠻軍的強軍,但是這些強軍,被大周自己消耗掉了。

“接下來怎么辦?”

郭英皺著眉頭,為難的說道。

“我不想繼續消耗士兵的性命,打這一場硬仗了,因為我認為時間有利于我們。”

劉承敏遲疑不決。

作為金江鎮的總兵,軍司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到他處,所以他知道很多下面人不知道的信息。

例如忠順王不參與戰場,而是直奔海州,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等著金江軍戰場獲勝,搶先收復海州。

金江軍打敗了蠻族,則需要面對忠順王這個難題。

搶也不是,不搶也不是。

又例如蠻族后方起火,被其遷移到遼沉腹地的遼民,已經逃離投奔到鎮江。

老奴一部,原本在奴兒干司的苦寒之地,后來得到大周的賞賜,遷移到赫圖阿拉并建城。

此地較為富庶,加上和大周的互市,此時的老奴部落,生產能力是不錯的。

甚至能吸引貧窮的遼民投奔蠻族。

這個時期的兩個民族,是和睦的,是互相交換己方的物資,做到扶持發展。

美好的形勢,因為野心家而破滅了。

老奴征戰蠻族各部和蒙古,攻打科爾沁和葉赫,需要大量的士兵。

原本不只是用來作戰的八旗,因為軍事的需要,徹底放棄了生產,全員轉為軍兵。

沒有生產就沒有物資供養,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劫掠,原本靠著富裕之地,和大周互市的便利。

可以和平發展的蠻族,從此走上了以戰養戰的道路。

這是軍校的教材,把蠻族的變化分析了個透徹。

金江軍上下都知道的道理。

所以牛承敏不想要浪費金江軍士兵的性命。

因為隨著遼沉各地的遼民投奔到金江鎮,蠻族用什么來獲得積蓄?他的周邊都是敵對他的勢力。

以戰養戰的策略,如果無法獲得勝利,以掠奪大量的戰利品,將迅速的奔潰。

以前蠻族有遼民可以搜刮,現在他們能搜刮誰呢。

劉承敏已經是總兵了,考慮事情不能只從戰事上考慮,同樣需要考慮其余的情況。

時間有利于他們。

而他們急于求成,花了重大的代價,又要面對忠順王這個大難題,得不償失。

“等將軍的意見吧。”

此事事關重大,兩人商議一番后,還是拿不下主意。

“盯緊蠻軍。”

參將郭英點點頭,離開劉承敏此處,親自參加到陣線上,緊盯蠻族動靜。

穆隆額也已經抵達了。

他重視金江軍,不認為金江軍的將領,會猜不透蠻軍的用意,如果是如此愚蠢的將領,金江軍也發展不到今日,成為蠻族的頭等大敵。

看著前方金江軍的大營,派出的探馬越來越多,他就知道劉承敏這小子大概猜透了。

穆隆額和其他的蠻族將領不同。

其他的蠻族將領,因為連年的大勝,打下偌大的帝國,因此小覷周軍。

但是穆隆額卻從來不輕視周軍。

薩爾滸的戰場上,那幾部周軍的表現,至今令他震撼。

周軍的敗,不是因為蠻族,而是因為他們的朝廷。

同樣。

蠻族的領頭人物,如果連這點都認不清楚,蠻族也不可能做出這么大的基業。

相反,正因為他們對大周了解之深,靠著雙方當年的親密,遠比其余勢力要清楚。

所以蠻族每次進攻遼東之前,都是得到大量的信息,精準的抓到大周官員間的爭斗而露出的破綻,立刻出軍一戰而勝之。

其余的勢力做不到,唯獨蠻族能做到。

因為當年兩部關系非同尋常,太過知根知底。

面對強悍的金江軍,多余的動作并無用處,穆隆額很清楚,接下來就是死守。

沒有考慮過繼續耍心眼,想要以小博大。

探馬源源不斷打探出蠻軍的動靜,告知蠻軍沒有動靜。

軍司經過激烈的爭論,最后統一了意見。

蠻軍沒有動靜,正說明蠻軍要撤軍了,根據探馬的匯報,穆隆額已經到了塔山鋪。

穆隆額肯定作為斷后的將領,以他的資歷和威望,以及現在蠻軍前營的動作。

此人必定報了死守的計劃。

要么迅速強攻消滅穆隆額,要么圍困穆隆額。

前者帶來大量的傷亡,做到能追擊蠻族中軍,后者傷亡較輕,但是無法追擊蠻族中軍。

軍司關于這場蠻族未來行動,以及預料的大爭論,一名年輕人表現的耀眼。

軍司的年輕人李如柏,在具體事務上不堪重任,表現的讓人不忍目睹。

他的母親是夫人身邊人,又是東海堡的老人,加上李如柏的親哥哥李如靖。

李如靖是金江軍年輕子弟中的翹楚和帶頭人,更是將軍的義子。

多方顧慮之下,擔憂李如柏在戰場犯了大錯,前番失期就可大可小,以免他真的被砍頭了。

所以軍司把他調了回來,當了一名年輕的書吏。

倒是沒有想到的是,他作為文官,負責這些事情,反而如魚得水,表現的令人震撼。

他口若懸河,令旁人信服,并做出了肯定的說法。

軍司呈上了軍司的意見。

唐清安看到文章最后的署名竟然是李如柏,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

“我還擔心這小子繼續這么冒失下去,小命難保,沒想到你們把他調了回來。”

聽到將軍的打趣,謝友成低著頭一臉的慎重。

此事完全看將軍的心情。

“時間過得真快啊。”

唐清安放下了手里的文書,一臉的感嘆道。

八年前,他小心謹慎的上任東海堡,那時候兩兄弟大的才十來歲,小的才不足十歲。

還有其余的孤兒,都過的慘不忍睹。

所以他讓這些孩子到衛所公房里做雜活,給與了生活上的幫助。

現在這些孩子都長大了,開始為金江鎮做事,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仍然是他當年看重,并收為義子的李如靖。

完全沒有想到,那個唯唯諾諾,沒有成見的李如柏,竟然也能成長起來。

不過其才能卻不在戰場之上,也不在具體的事務之中。

倒是他的機緣。

如果不是因為他的身份,又哪里有多余的機會讓他成長呢,尋到他的發光之處。

戰事已經明朗了,接下來就是做出選擇的時候,金江軍上下十萬精兵,等候將軍的決定。

唐清安看了眼鎮江顧應時送來的文書,拿起筆在輿圖上,畫了一個圈。

謝友成明白了將軍的心意。

“出擊。”

金江軍的將領,騎在戰馬上,拔出指揮刀指向前方,眉頭下的眼神,犀利而又尖銳,透出無人能擋的堅定。

營地之中。

強悍,精銳,勇壯的金江軍士兵們,列隊而出,仿佛沒有盡頭,源源不斷開赴戰場。

多日來的休整,養足了眾人的精力。

用飽滿的狀態,去進攻敵人,消滅敵人。

相關小說: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