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二百五十一章 立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一章 立威

第二百五十一章 立威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14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鍵盤戰斗家:、、、、、、、、、

馮勝之在節度府前,見到了正要上馬車的賈鑒,賈鑒坐上了馬車,隨后駛離了遠處。

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沒有看見自己,馮勝之不以為意,進去了節度府。

得知馮勝之求見,唐清安立馬召見了他。

這一回。

是馮勝之上報,因為屯田之事,為此導致死亡的百姓的數量。

在有些地方視百姓為無物。

而金江鎮不同。

將軍每年都會下達的嚴令,金江鎮的百姓異常死亡,都需要單獨的上報節度府,并作出解釋。

因此馮勝之是來匯報的。

唐清安翻閱著各地上報的死亡百姓人數,心里雖然知道這是避無可避之事,仍然感到難過。

穿越前他前世的長輩,也是因為修建水庫而死。

新生代是無法理解,在機械化沒有鋪開之前,全國修建的水庫,渠道等設施,農民做出了多大的犧牲。

這是時代下的生活。

他的父母,就是在修建水庫上相識,組成了幸福的家庭。

所以以金江鎮如今的生產力,年年大批量的開荒,修建水利等,是極其艱辛。

他雖然下令的輕易,而真正能保證坐實,靠的就是官員,以及勤懇的遼民們。

“雖然知道官員們不容易,可是我還要老調重彈,死亡數量必須壓下去。”

唐清安沉聲說道。

開墾田畝他要達成,卻不是用遼民的生命來完成,能避免的是必須要避免。

他做不到監督每個官員。

以前地盤還小,官吏不多,他大多都面熟,如今形勢不同,好多人他都不認識。

這些地方上官吏,只能靠制度。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道理他當然也懂。

馮勝之為官員們解釋了一番。

“這些名單中,有不少遼民是本身帶病,又有常年累月的饑餓,身體底子差,所以不堪使用。

各地的官員,對人命關天的事,有節度府的嚴令,皆不敢馬虎,可是就算小心了又小心,還是無法避免。

我還發現有些地方的官吏,起了懶政的心思,竟然只要是老弱就養了起來。

這是不對的,這些人要照顧,但也必須根據其身體情況,派予一定的活計。

只有不想付出精力,躲避責任的,才會直接一刀切,對這些官吏,我都斥責或處罰。”

馮勝之又指了另外一本冊子。

“這本就記載了其中的一些。”

對于馮勝之的民政能力,唐清安沒有懷疑的心思,不讓也不會讓他做支使。

“馮兄說的有道理,我也是認可的,可是總要多往這方面努力,遼民已經很苦了。”

“將軍的愛民之心,讓人敬佩。”

“我也是百姓出身,做人不能忘本。”

唐清安笑道。

兩人談笑一番,馮勝之也匯報完了各項工作,才告辭離去。

“馮兄。”

唐清安突然叫住了馮勝之。

馮勝之轉過身,等候將軍的吩咐。

“這些年辛苦了。”

聞言,馮勝之內心百感交集。

看到馮勝之的神態,唐清安也何嘗不是如此。

兩人在長行島。

數百軍丁,數千百姓。

一個負責打仗,一個管理民生。

可以說金江鎮有如今的勢力,馮勝之的功勞,不下于唐清安。

唐清安年年都強調開墾田畝,而馮勝之從來無怨言,默默的擔負起責任。

其中經歷了多少艱辛,多少委屈,多少安撫官員等等,馮勝之可以說付出了所有的精力。

公事上如此,私事上更是如此。

兩人不但是同僚,更是朋友。

“將軍也辛苦,大家都辛苦,不過到底有了這般的局面,也不算白費功夫。

金江鎮數百萬遼民,不少百姓視將軍為神,甚至有的地方,百姓主動的修建了將軍的生祠。

這可不是官員做的,都知道將軍不喜這般,做了反而會引得將軍責罵。

百姓就是這般簡樸,誰真心實意的對他們一分好,他們就還以十分的恩。”

馮勝之感嘆道。

聽到馮勝之的話,唐清安也沉默了下來。

良久。

“將軍。”

馮勝之誠懇的看向唐清安。

“三百萬遼民心念將軍,希望將軍不要辜負他們。”

“你放心,我不會的。”

唐清安真誠的說道。

他理解馮勝之。

明末。

這是后人冠以的稱呼。

大周流民起義未起,就算陜西農民起義初起,十年的時間也都成不了氣候,更何況如今的形勢。

大周目前來看,國內總體是趨于和平。

所以馮勝之不希望自己作亂。

而唐清安不同。

他知道紅樓的這方世界,全文最終隱喻了淫奢敗家,內訌毀國,再結合如今的時間線。

因此他很肯定,大勢在他。

可哪怕如此,他如何對人言?誰能信他。

六年前來遼東。

就算是從小一起跟他長大的義弟劉承敏,不也是半信半疑的么。

正如馮勝之明白金江鎮的形勢。

只要將軍一聲令下,以將軍的威望和能力,是能做到舉旗的。

哪怕金江鎮有些反對的聲音,也阻礙不了將軍。

可他不認為金江鎮有奪去天下的實力。

蠻族全取遼左之時,軍威比如今的金江鎮都要強大,也只不過是朝廷的邊患而已。

朝廷沒有選擇放棄遼東,所以不停的在遼東運送海量的物資。

馮勝之從小讀書,加上這些年的經驗,十分清楚部落國家的短板,那就是后勁不足。

前期鋒芒畢露,卻無法堅持日久。

只要大周和蠻族耗下去,蠻族將會頹廢,逐漸無力。

而大周國土萬里,子民億兆,后勁十足,潛力無限。

兩者的區別,不過是馮勝之不知道天時。

他想不到十余年,或者二十年后的大周,會被流民拖垮甚至擊敗。

正是被農耕國家的長處擊敗了自己。

在他看來,面對朝廷的打壓,將軍最好的方法,就算到了最后一步,避無可避之時。

選擇聽調不聽宣,也比舉旗攻打大周要強。

要知道金江鎮身側還有蠻族。

唐清安想了想,最后還是對馮勝之說道。

“馮兄,你放心,我不會,至少現在不會舉旗作亂的。”

聽到將軍的話,馮勝之內心松了口氣。

他內心還是信任將軍的,沒有認為將軍會騙自己,根本沒必要騙自己。

打發走了馮勝之,唐清安感嘆一聲。

“書生意氣啊。”

沈陽。

皇臺吉也在感嘆。

老奴臨終前,從昏迷中醒來的一指,眾人都明白大汗的心意,而以皇臺吉的手段。

左右挪騰,加上拉攏住了兩黃旗,到底勉強坐上了汗位。

可雖然如此,又如何是能順利呢。

這已經是蠻族第二次了。

他叔父死的時候,他已經十八歲,也開始明白叔父為何被父汗拘禁起來。

叔父在他還未出生前,就明著和自己的父汗分庭抗禮,做出各種動作。

甚至當著朝鮮使者的面,命令朝鮮使者向他送的禮品,不可低于父汗。

父汗威望高,可以輕易的處置他的弟弟。

自己卻不行。

代善不但是自己的大哥,而且同為四大貝勒,權勢威望資歷都不弱于自己。

黃臺吉知道自己奈何不了代善,更不能妄殺他,不然蠻族就分裂了。

而前有大周,后有金江鎮。

蠻族如果分裂,那就是死路一條。

不能著急。

皇臺吉告誡自己。

身旁的范文程,寧完我,各自為皇臺吉出謀劃策。

首先。

當眾承諾共議國政,將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共同當政,按月分值。

國中一切機務,俱令值月貝勒掌理。

四大貝勒輪流執政,立馬穩定了人心。

阿敏,蒙古爾泰都支持皇臺吉,見大勢不可違,代善選擇了退讓。

隨后。

皇臺吉開始拉攏四小貝勒。

規定獲得的人口,財產由八家均分,如此這般,雖然皇臺吉是大汗,委實和兩黃旗貝勒沒什么區別。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也被收服了人心。

短短兩個月,他就穩定了形勢,沒人反對他這個明面上的大汗。

當眾人剛認為此國策才施行兩個月之機,無人認為皇臺吉會出爾反爾時。

他下達了汗命。

每旗設總管旗務大臣一名,規定他們凡議國政,于諸貝勒皆坐宮議之。

出獵行師,各領本期兵行,一切事務皆聽稽查。

一招出來,不但分了貝勒的權利,又拉攏了下面的權貴。

眾貝勒哪里見過這種做法,一時間無法應對這些官場手段,被套套拳法打蒙了。

無可奈何之下,最后深恨為皇臺吉出謀劃策的漢人們,每每放肆的侮辱他們。

皇臺吉看在眼里,卻也沒有維護,只要不傷人命就不管,也讓貝勒們出口怨氣。

這些個漢奸沒了退路,只能死心塌地的維護皇臺吉,可論是極其的犯賤。

不當人當狗。

又不久,每旗又設立佐管大臣兩名,佐理本旗事務,審斷獄訟。每旗再設調遣大臣兩名。

其職責是出兵駐防,以時調遣。

各貝類的權利被瓜分,這些提拔起來的總管大臣和佐管大臣,因感恩皇臺吉則向他靠攏。

說來說去,皇臺吉掌握了名分。

名分看上去像是可有可無,可真要是有了名分,那就是占據了主動的權利。

不然也不會有古話,唯名與器,不可假于人。

代善等人,只看到了自己的實權沒有變,所以覺得讓出一個名器無所謂。

結果面對皇臺吉登上汗位后,步步的緊逼,又有自己內部的分裂,終歸被皇臺吉壓下去。

如此這般。

皇臺吉要開始立威。

只要立威。

有了威望之后,他的汗位將不可動搖。

他等回來悄悄出使金江鎮的使者,急不可待的召見。

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