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二百二十九章 親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親事

第二百二十九章 親事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唐清安的計劃就是收復復州,蓋州。

如今因為劉興祚對蠻族致命一擊,不但順利達成了目的,還讓老奴斷后大軍形成了潰敗。

這五萬大軍都是蠻族的精銳。

光俘虜人數就高達萬余兵,傷亡的蠻兵至今還沒有清點完,至少隨著清河流入大海的浮尸就無法統計。

目前根據各處匯報,已經高達萬余人。

蠻族這五萬兵,最多也就逃回兩萬余兵。

還有不可計數的盔甲,武器,馬匹,各項物資等等。

如果不是劉興祚的作用。

以老奴的威望和能力,哪怕撤退也能帶回大部分的蠻軍,而且也不會導致蠻軍士氣大敗。

而現在的金江軍,除了第一天傷亡了數千兵,第二日并沒有多大的傷亡。

哪怕打潰七千五百鑲藍旗的旗兵,也沒有費多大的力氣。

如今金江軍士氣如虹。

唐清安在營口嚴陣以待。

營口到海州才百里。

皇臺吉收到代善的求援信,帶領騎兵一日趕至海州城,不顧軍士疲累,親自去見父汗。

得知大汗昏迷的消息,一臉的不可置信。

一路上他就驚疑不定,以父汗的威望,如何會讓大軍淪為潰敗的局勢?

就算父汗無法取勝,也沒道理潰敗。

以父汗的威望,加以蠻軍的精銳,哪怕受挫撤退,也不當有如此狼狽!

終于得知了原委,皇臺吉即憤怒,又感到不服,特別是那劉興祚。

此人和代善關系深厚,而皇臺吉同樣信任此人。

卻沒想到此人會如此行事,如果被自己捉到他,一定要讓他生不如死。

雖然心里不岔,皇臺吉仍然一臉的冷靜。

他有十一萬大軍,除了留守的軍士,撤回來的有九萬大軍,而海州還有三萬大軍。

也就是說仍然還有十二萬兵。

論精兵數量仍高于金江軍。

還能戰。

他這般想著。

當老奴一日未醒,兩日未醒,三日未醒,蠻族上下都慌了。

皇臺吉終于開始換了一個思路。

悄悄的考慮起來,父汗如果醒不過來,那么他該怎么辦。

父汗雖然鐘意自己,平時的舉動看上去仿佛是要傳位于自己,可是并沒有明言。

皇臺吉看向了代善。

代善感受到了皇臺吉的視線,也冷冷的看向他。

見狀,皇臺吉內心不定了。

代善領兩紅旗,只旗兵就有近一萬五千人,旗下蠻丁數萬。

而和自己交好的阿敏,整整一部鑲藍旗,七千五百兵潰敗在了榆林,截止今日,逃回來的才數百人。

正藍旗,正白旗都沒有資格插手汗位,所以關鍵就是父汗的兩黃旗。

自己只有鑲白旗。

但是自己這回攻打北鎮中,父皇把兩黃旗交給了他統領。

只要籠絡住這兩黃旗,皇臺吉就不懼于代善。

皇臺吉想到了此點,代善也想到了此點。

不過兩人一則畏懼父汗的威望,二則擔憂目前的形勢,因此行事都比較克制。

十余萬大軍駐守海州。

需要后方源源不斷的運送物資。

皇臺吉不在提議攻打金江軍,代善也不愿意再攻打金江軍。

一則皇臺吉雖然帶回來九萬軍,可是作戰小半年了,到底士兵疲憊,沒有了銳氣。

而海州的三萬兵,受到前番大敗,士氣低下。

金江軍又搶占了有利的地形,易守難攻,更又有火炮之利。

不論皇臺吉還是代善,都不是短視之人。

因此沒有浪戰。

而當赫圖阿拉已經下雪的消息傳來,兩人終于決定撤軍回沈陽。

不久后的遼左北部大雪一下。

萬事皆休。

可是誰來守海州。

皇臺吉是不會出頭的,代善也不會出頭。

莽古爾岱站了出來。

他領正藍旗,以及各部余部,合計兩萬兵守海州。

海州到遼陽不足兩百里。

大軍可五日抵達,急行軍兩三日即可抵達。

而且海州還有塔山鋪等衛城可以拖延金江軍,因此眾人商議一番,認可了這個軍略。

如此這般。

義州駐兵八千人,北鎮駐兵一萬余人,海州駐兵兩萬余人。

剩余八萬大軍,以及原來各地守軍萬余兵,皆趁著冬日里散去屯落修整。

撤軍不是這么好撤的。

既要探查營口金江軍軍情,又要安排哪一部先撤,哪一部留守云云。

總之。

而唐清安也不敢繼續進攻。

他這番大勝。

可以說是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例如陳策世叔,早就告知自己,漢軍第一將劉興祚有反正之意,如果此人能陣前反正。

那么將會對蠻族造成致命一擊。

只是他悲痛不已。

根據謝友成所傳,陳策世叔被漢奸出賣。

因此謝友成和劉興祚失去了聯絡。

對于他到底還會不會陣前反正,唐清安心里沒底,因此沒有把他算上。

到底還是民心所向。

遼民的慘狀,正如史書所言,哪怕是投降蠻族的漢將,不少人都起了反正之心。

只不過朝廷無力接濟,形不成內外合擊,導致這些心中有反正之意的漢將。

有的孤立無援被滅,有的看透了形勢,心灰意冷。

當然又有那白養粹,李永芳,孫德功,張忠等鐵桿漢奸,唐清安遲早要跟他們一一清算。

不過這番大勝,并沒有令他失去理智。

蠻族主力還在,并不是金江軍可以小視的。

真到了危急時刻,蠻族到底還能全民皆兵,說不得民兵也是兵,又在其腹地。

如今金江鎮占據了優勢,占據了地利。

唐清安不想繼續冒險,去賭那一半一半的幾率。

明年,后年。

金江鎮的實力將更加強大,更加穩固。

有了這一回大軍團作戰。

七萬金江軍消化了這番經驗,將不再憂心和蠻族野戰。

穩妥起見。

唐清安終于罷兵。

同樣。

他召集諸將。

任命各地守將。

彭大海駐守蓋州,李勝虎駐守營口,張薄駐守岫巖。

另有梁房口關,平山,耀州驛等各命守備。

三城組成品字形,交相呼應,互為犄角。

又有山河險關之地利,因此極為的穩固,哪怕蠻族大軍來攻打,也可以堅守下來。

此地守軍兩萬。

李伯升駐守鎮江,鄧興駐守鳳城,李齊駐重要的守寛旬六堡。

另有長白山脈中新安堡,草河堡,通遠堡,青臺堡等堡各命守備。

此地守軍一萬五千兵。

郭英駐守復州,于志駐守得利贏城,陳宏駐守永寧監城。

另有五十寨驛,盤古堡,欒谷關等堡各命守備。

此地守軍萬兵。

朝鮮軍回國,國內援軍駐莊河,東溝,東岸一帶。

其余兵修整。

全軍開始輪守。

如此這般安排下來。

長白山脈各游擊區都取消,成為了金江鎮真正的地盤。

“就這么放朝鮮軍回去?”

二弟劉承敏,深知大哥的脾性,好奇的問道。

唐清安點點頭。

三萬朝鮮軍力太差了。

雖然他把朝鮮軍中的精壯充入了朝鮮三部義軍,獲得這三部義軍首領的感恩戴德。

見到他話里話外都是表達忠心。

可是把這三萬朝鮮軍放回過,衛所軍不會這般輕易的放過三部義軍,至少要索回原本的軍士。

總之。

這三部義軍日子不會好過。

對于朝鮮軍,唐清安還有大計劃要用。

三部義軍如果真心投靠他,他會好好大用一番。

如果背信棄義。

他也能轉手扶持衛所軍。

衛所軍本來就敵視三部義軍,如今又有自己的插手,其間的裂痕更大。

除非三部朝鮮義軍把手里的軍士還回去給衛所軍,愿意削弱自己的實力。

軍頭會愿意自己的手里變小嗎?

換成是唐清安自己都不愿意。

總之。

以金江軍目前的實力為底氣,朝鮮亂七八糟的局勢,唐清安并不放在眼里。

到處都是他可以借用的機會。

不管是對于朝鮮國主,還是朝鮮衛所軍,還是兩班貴族,或者三部義軍。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唐清安笑了笑。

見到大哥又露出這股迷之自信,劉承敏也放心的點點頭,不再擔憂朝鮮軍之事。

冬天到了。

萬物休眠。

金江鎮不提。

朝廷得知收到錦州的急報,得知北鎮被破,不管是兩位圣人,還是朝廷百官。

都無言以對。

遼東節度府成立百年。

從光復遼西,對抗蒙古,壓服遼左各部,一路收復前明失地,因此得以永鎮遼西。

隨著遼東節度使的功績。

遼左被一一光復,因此大周設立遼東都司,慢慢取代遼東節度使的權勢。

幾十年來,不論如何打壓遼東節度府的實力,但是京城中錦鄉侯府一門,向來受到皇室恩賞。

所以。

金江節度使收復失地,在朝廷看來又是一個遼東節度府。

可是,不管朝廷如何想。

當得知遼東節度使殉城之事。

哪怕是文官也不敢再彈劾遼東節度使李達祖。

太上皇隱隱猜測,遼東節度使為皇帝大開方便之門,心里正想著如何敲打李達祖。

是的,太上皇都下意識認為北鎮不會被破。

以前左翼蒙古勢大時,同樣圍過北鎮。

所有人慣性思維。

北鎮能堅持住。

北鎮塌了。

為國家鎮守遼東百年的將門,塌了。

“金江鎮!”

有人開始彈劾金江節度使,畏懼蠻族,救援北鎮不及。

更有人彈劾金江節度使圖謀不軌,野心極大,只顧占領地盤,有擁兵自重之心。

把丟失北鎮的責任推諉于金江鎮。

又有京城里的勛貴,不少府邸和錦鄉候府親厚的,認為唐清安救援不力。

有的對唐清安不滿起來,指責他不盡心。

如此形勢,賈府不敢明辯。

選擇私下和各家溝通。

賈珍,賈赦,陳德言三人,親自去拜訪錦鄉侯府。

洽談錦鄉侯府小姐親事。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