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一百八十九章 呵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呵斥

第一百八十九章 呵斥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遼民必須接收,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各位有如今的成就,靠的就是遼民。

不否認各位有才干,但是沒有遼民,不管是在座的各位,還是我什么都不是。

吃水不忘挖井人,

咱們不能自己富貴了,就把遼民們當做負擔,這是不對的。

思想上極其的不對,必須扭轉過來,各地上下,不許再有不接受遼民的聲音。

但凡有此言論者,

我這里不留他,請他另謀高就!”

金州,鎮江,長白山東岸,文官,武將,學堂,船政,漁政,鹽場……方方面面的頭腦都齊聚一堂。

將軍一開場,就震懾了諸人。

數年來。

不管是一開始就跟隨將軍的老人,還是如今新提拔起來的,例如陶鏴。

印象中將軍從來沒有這么嚴厲的呵斥過眾人。

可是將軍說的雖然好,但是于事無補啊。

糧食的缺口是現實存在的,

誰也變不出來,那怎么辦呢?難道就不限制的接應遼民,

最后大家一起餓死。

接應遼民是可以做的,但是要慢慢的來。

這大半年就翻了一番,近一百人的人口,

別說金州,就是大周舉國之力,也難以支撐。

這不是三言兩句就能化解的。

眾人紛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誰愿意出來和將軍辯解。

唐清安把眾人的神色收為眼底,一臉的冷然,目光堅定的看向眾人。

思想一滑坡,就會通過行動,不知不覺的體現出來。

各地多少有些不愿意,或者故意不接受遼民,放任新投靠的遼民自生自滅,已經有了不少的苗頭。

加上各處官員的言論,也導致舊的遼民和新的遼民之間產生了裂痕,也舉手支持官方不接受新遼民。

反而還敵視新的遼民,認為新來的遼民,會導致他們的日子更加的困苦。

是的。

困難很大。

非常極其的大。

但是人心是不能失去的。

面對困難,要迎頭而上,用盡辦法去解決它,當你對它開始畏懼,那么它將是你無法攀越的大山。

唐清安兩世為人,

非常懂這個道理。

前世時。

作為家里的頂梁柱,奔波于兩處醫院,最看不到希望的時候。

在角落里獨自流落,上下的陌生人看到他都默默的走過,還有人主動遞煙給他。

他沒有放棄,靠著內心堅定的堅韌,迎來了柳暗花明,迎來了新生,自信的帶著家人渡過了那一段時間。

所有親朋都佩服他,說他是真男兒。

他沒有松懈,反而更加的努力,把家里營造的不比當地一般人差,該有的全都有。

全款房,全款車,當地最好的學校之一……

他沒有才能,更沒有手段。

唯有熬。

面對苦難熬下去。

現在的金州,鎮江,長白山東岸各地,是的,非常的困難,可是在苦難能比得上前世他國家的困難嗎。

兩個超級大敵人,現在的蠻族對比那兩者,不過是個笑話。

那時候的自己的祖國,不也是一個農業國家嗎,農民人口占了絕大多數的,靠著傳統手段耕作的農業國家。

放棄了嗎?

放棄了。

很多人都絕望的放棄了,離開了國家。

可是更多的人沒有放棄。

使勁的熬。

唐清安一臉的堅定,看著眾人。

眾人見到將軍的神色,紛紛恍惚起來。

連劉承敏也失神了。

從小時候,他的大哥就是這股自信,讓人敬佩,讓人服氣。

他常常會想。

大哥這股精神是從哪里學到的?

薛家?

不可能。

只能感嘆,這就是古人書中的偉岸之人,天賦神授。

雖然眾人沒有說話,礙于自己的威嚴,不敢出來反對自己,但是唐清安看穿了眾人的心思。

“糧食不足,變不出來,大家都知道,我也知道,從我剛出海接應遼民時。

五千人,一萬人,三萬人,五萬人,十萬人,二十萬人乃至到七十萬人。

糧食不足的聲音就從來沒有斷過。”

眾人都坐著,唐清安站著。

“馮先生,你還記得咱們最開始在長行島的時候嗎?”

聽到將軍的點名,馮勝之從座椅上起身,一臉的恭敬和感慨。

“將軍提到了此事,我記了起來,我和顧兄當時也是感慨,糧食不足,養活不了這么多人。”

唐清安點點頭,示意馮勝之坐下。

等馮勝之坐定,唐清安仰起頭,一臉自信的看向眾人。

“我率領八百人出海,沙船二十余艘,漁船三十艘,各衛所都笑話我,說我不自量力,等著看我笑話。

請問諸位,這個時候困不困難?”

不等眾人回話,唐清安又看向將領們說道。

“八百人都是新兵,打復州,打金州,困不困難?”

隨著將軍的話語,眾人都低下了頭。

“抬起頭來!”

唐清安一聲大喝。

眾人紛紛挺胸抬頭,直視前方。

“有些話你們不好意思說,我來替你們說。”

唐清安怒斥道。

“現在一個個都是一方首腦,誰都有了家業,盆盆罐罐多了,即放不下身段,也吃不了苦了。

是也不是!”

隨著唐清安一聲大喝,眾人紛紛起身。

“馮先生,前番在此地議事,哪怕是心血來潮也好,或者有意為之也好,你還去田間走動,還和民戶虛寒一番。

請問你,又一年余來,你還去過田間百姓家中嗎?”

馮勝之面紅耳赤。

“我……我。”

吞吞吐吐,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劉承敏!”

唐清安又喝一聲。

劉承敏站的筆直,不敢說一句話。

“你現在好大的威風,請問你還下過營嗎?還是當初那個心心念念,要和士兵們吃住一起的,我的那個好二弟嗎?”

劉承敏動也不動,眼圈里泛紅。

大廳里。

安靜異常。

大廳外,駐守的親衛們,默默的看著腳下。

將軍雖然再說別人,又何嘗不是說他們呢?自從當了將軍的親衛,這些年來眾人誰不是有了懈怠。

都曉得入了親衛營,熬資歷也能放出去成為軍官。

誰不驕傲。

安樂窩,安樂窩。

太可怕了。

不知不覺就能腐蝕人心。

隨著金州,鎮江,長白山東岸各地有了氣勢,挫敗了蠻族,指揮朝鮮,驕傲心漸起。

十萬精兵,本來是對外的夸口。

如今成為了人人傳頌的功績,每個人都沉迷在這虛榮之中。

“沒有人是圣人,我也不是。”

唐清安降低了聲量。

“我的府里娶了夫人,還有各婦人,丫鬟,管家,執事零零散散五六十號人。

賈府送了兩個姨太太給我,現在還在府里,就等著我回去享受,我倒是盼的很。”

雖然將軍如此說,眾人都不敢笑。

“砰砰砰。”

唐清安錘了桌面。

仿佛敲在人們的心里面,讓人一顫。

“哪怕家業再大,做人不能忘本啊,我們還不到忘本的時候,也沒有資格去忘本。”

“將軍,是我等懈怠松懈了,將軍罵的好,震醒了莪等。”

馮勝之抬起頭,真誠的說道。

“我承認,我對于各地官員不接應遼民的舉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承認我的錯誤。”

顧應時也說道。

隨著這兩人的開頭,眾人都紛紛表露心跡。

唐清安不知道這里面,誰是真心這么認為的,誰是隨大流附和而已的。

但是不管明還是暗,關于接應遼民的思想,必須一如既往的做下去,各地都要主動配合。

思想不認可,多的是陽奉陰違的手段。

“我會派人巡視各地,發現一起懈怠之事,則重處此地官員,你們幾位都是負責一方的。

請一定管好各地的官員,不要影響我們之間的情分。”

馮勝之,顧應時,顧道初,朱文幾人紛紛承諾,回去后一定嚴格起來。

“既然都不反對接應遼民,那么接下來糧食怎么來?”

唐清安問道。

“各地土地極多,不過有離水源的,有地勢不便的,開墾困難,種植也苦難。

要求官員不懼艱辛,勇于承擔責任,組織民眾,繼續保持艱苦的精神,大力開墾田畝。”

朱文說道。

“雖然艱辛,總比餓死強,沒有辦法想辦法也要迎難而上。”

“船廠各官各大匠,因為知道將軍定下的任務不可完成,加上功績多番被夸獎,有了懈怠之心。

各大船廠從我做起,人人檢討,日夜開工,必須做到產量月月新增。”

陶鏴也出面說道。

“各島的漁場,要自給自足,不用內地供給糧食,不但負責生產,也要組織去岸灘撿拾貝蝦類。

各島漁場的人員,如今合計有八千余人,我保證做到自給自足。”

官員們一一出謀劃策。

“我回去朝鮮后,和兩班權貴認真溝通,說服他們繼續大力支援咱們。”

陶杰也說道。

“游擊區自給自足之策略,各小隊要堅定的完成任務,不能抱有僥幸,想要從后方索要糧食。”

武將們也開始保證。

“兩年。”

唐清安最后看向眾人說道。

“我們只有兩年的時間,做到全境上下自給自足,同時還要有積蓄,是蠻族先來打我們,還是我們先去打蠻族。

誰能獲得先機,就看接下來我們兩年里是怎么做的。”

眾人紛紛領命。

“各位,我們共富貴,但是富貴的前提是先能保得住,如果保不住,現在的一切都是鏡花水月罷了。”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