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一百八十七章 困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七章 困頓

第一百八十七章 困頓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金州年初的時候,九大正兵營,合計兩萬七千人。

其中大數為入營一兩年的兵。

有老兵帶著,參加過戰爭,又活了下來,比起大周境內參加過戰爭的老兵都消耗一空,當然算得上精兵。

今年過了大半。

年初這兩萬七千人,

散成游擊隊,截止到上個月,傷亡高達九千余人。

其中死亡三千余人,因傷殘退伍高達四千人。

也就是說,這些至少都是兩年的兵,剩下不足兩萬人。

收到這份匯報后,

唐清安坐不住了。

帶領親衛營,先去了二弟劉承敏的營地。

劉承敏負責遼左南部,背靠金州,游擊區最小,因此傷亡也是最小的。

就是如此,等他見到大哥后,也齜牙咧齒,滿臉的心疼。

“大哥,這可是咱們的支柱啊。”

唐清安明白二弟話里的意思。

“你還堅持得住嗎?”

“我還能堅持,就怕朱秀哪里最難。”

朱秀的防區最大,又沒有金州和鎮江的倚靠,可以說形勢最艱難,傷亡最慘重。

“大哥,為了這虛名,

不值當。”

十萬精兵,說起來好聽,

哪里又真是如此,

和古人一般吹噓罷了。

唐清安點點頭。

就是歷史上最高級的組織,也是經歷了十幾年的抗戰,

才鍛造出了鋼鐵般的隊伍。

他有什么組織,游擊隊也才半年而已,靠著悄悄打槍,在遼民中和蠻兵周旋罷了。

當然,現在的游擊隊,到底戰斗力如何,誰也不知道,因為目前并沒有硬碰硬的組織過戰爭。

“以現在的軍力,不提糧草各事,只論兩軍對壘,如果與蠻族決戰,能不能獲勝?”

唐清安問道。

“大哥準備發動大攻勢嗎?”

劉承敏擔心的反問道。

唐清安搖了搖頭。

指揮一萬人的戰爭,和統帥十萬人的戰爭不是一回事。

人要有自知之明。

雖然自己看過了很多兵書,又有戚繼光的兩部名著可以參考,但是他沒太大的信心,除非打呆仗。

選擇靠實力碾壓對手,例如他出海以來,靠著漫長的海岸線,以絕對優勢對付蠻族的弱點。

他至今。

沒有一次硬碰硬的和蠻族大戰過。

金州軍,鎮江軍同樣如此。

現在蠻族放棄了沿海地區,

甚至山區都半放棄了,雖然失去了大量的土地,

但是卻更加的穩固,有種失地存蠻人的意思。

現在的階段,以海治蠻已經無法達到戰略要求。

游擊戰也是因為有百姓們的支持,靠著游擊方略,才讓蠻族疲于奔波,無法對抗。

劉承敏這才松了口氣。

作為軍方大將,又作為大哥的二弟,他比旁人都要清楚,如今金州鎮江的形勢。

各地后勤壓力極大。

游擊區雖然定下了自給自足的方針,但如何可能全部自給自足,也需要后方大量補給。

兵器,火藥,糧草,馬匹……

也知道將軍對糧食的缺口,指望著大海。

可是大海雖然有無盡的資源,金州卻沒有足夠的船,鹽,冰窖都跟不上。

口號是口號。

真要是落實起來,誰都曉得船廠,漁場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萬艘漁船。

怎么可能。

整個金州的漁船,才不到九百艘。

制作船可是慢功夫的活。

例如水師的戰船。

從原料開始算起,各項配件,到從船塢落水,需要四年的時間,每半年最多八個月就要維修一番。

以前船廠為了快速造漁船,不但造的都是小船,而且用料的木頭,刷油,陰干等時間都不夠。

好多船底都開始腐爛,哪怕船廠多次維修維護,也開始有了船被淘汰。

總之。

據他所知,現在的金州,鎮江,長白山東岸田畝,加上海產,勉強能養活一百萬人。

游擊區的百姓不提,還有六十余萬人,壓得官員們喘不過氣來。

自己雖然是武將,也同樣擔憂至極。

所以聽到將軍的問話,劉承敏猜測,是不是大哥的后勤無法維系,因此才想要和蠻族決戰。

又想到還有源源不斷的遼民投奔而來,劉承敏吸了口氣。

雖然如此艱難。

但是決戰不到時機。

“大哥,其實兩軍對壘,靠的不是將領的才能。”

唐清安聽到二弟的話,沒有反駁他。

現在的軍中,也只有二弟會無所顧忌的跟他說真話,說實話。

劉承敏是真的這么認為的。

從東海營練兵開始,到如今成為方面大將,他也是參與過四年余大小戰的老將了。

除了那些天縱之才,真正的戰事,關鍵的地方,的確不是將領的才能。

真正起絕對作用的,是兵,是伍長,隊長。

未戰之前,將領還能做些戰場上的部屬。

等大戰開始,將領能做的,也就是看著前方各部如何殺敵,以及調動援兵去支援。

戰場上形勢千變萬化,需要前線的士兵,在伍長,隊長,或者哨官的帶領下,爭鋒相對的應對。

你這人勇猛,那伍長,隊長就針對你。

你這里頹勢,伍長,隊長就猛攻這里。

不可計數的一處處的小勝,然后迎來大勝,壓垮對方。

優秀的將領,可以把軍力發揮到極限,庸才的將領,反而把軍力指揮的下滑。

但是不管如何卻改變不了軍力的本質。

猶如薩爾滸之戰。

哪怕周軍指揮連番失利,哪怕落得了大敗,但是靠著精銳的軍士們,仍然給了蠻族極大的傷亡。

秦國打敗趙國。

兩國的國力才是關鍵。

金州上下自夸十萬精兵,可以威懾朝廷,敵人,朝鮮等等,但是自己不能迷信。

要認清自身。

“大哥,蠻族放棄了遼左中部,不是因為戰敗,而是因為耗在遼左中部得不償失。”

遼左中部大部分為山區,糧食收入少,地方又大,處處防備處處是漏洞。

蠻族派大軍來駐守,一則沒有民心,二則需要消耗后方的糧草,而游擊隊又從來不正面對抗,加上遼民的幫助,才能如魚得水。”

這才是游擊隊存在的意義。

要是實力比對方強,還搞什么游擊呢。

“發動決戰之日,是游擊區取消的那天。”

游擊區取消了,說明已經消滅了蠻族的城池,說明游擊隊的實力發生了變化,強過了蠻族。

這才是可以決戰之時。

“唉。”

唐清安聽了劉承敏的話,嘆了口氣。

游擊游擊。

以弱擊強,不光是流蠻族的血,同樣也在流自身的血。

從二弟這里沒有得到保證,唐清安去了朱秀的防區。

朱秀的營地在莊河沿海一帶,布置的嚴密。

唐清安見了眾將領,隨后留下朱秀。

“以現在的軍力,不提糧草各事,只論兩軍對壘,如果與蠻族決戰,能不能獲勝?”

唐清安同樣問道朱秀。

“將軍要戰,戰則必勝,死戰不退。”

朱秀堅定的說道。

聽到前半句還好,再聽到后半句,唐清安就明白了朱秀話里的勸誡。

“蠻族搜刮遼左,元氣恢復的極快,我收攏遼民,現在糧食缺口越來越大,此其一也。

我光復的長白山東岸,以及現在的遼左中部,原來都是地貧人稀的地方。

蠻族現在保留了腹地,都是原來遼左的精華之地,不論田畝肥沃,還是人口,都遠不是其余地方可比。

我積蓄慢,蠻族積蓄快,此其二也。

蠻族積蓄了幾十年,又從大周和蒙古接連擄掠了無數的兵甲物資,而我部兵甲奇缺。

雖然從各地招募了兩千余工匠,可是民匠占了一半,船匠占了三成,軍匠只不足兩成。

軍械所,只各式盾牌,如今每月只能造五百六十二面,各式戰車一百六十輛。

還有鳥銃,火藥,鉛子,兵甲,長槍,長刀等各式軍器,全部合計下來,一個月也只能裝備一個小營。

靠著前番從海州所得,以及朝廷這些年的補給。

守軍不提,如今兩百個小營,其中兵甲武器齊全的小營,只有六十營。

兵甲武器達一半者,也才五十營。

而兵甲武器不足一半者,高達九十營。

以現在各軍械所的建造速度,要想讓全軍兵甲武器充足,需要七八年才能足夠。

這還不包括各游擊隊每月兵甲武器破損需要維修,換取的更是天文數字,此其三也。”

朱秀聽著將軍的話,眉頭皺起。

他是方面大將,當然知道后勤的困頓。

因為鐵甲最難制造,費工費料,因此如今的金州軍,鎮江軍,年初開始,全部改用棉甲。

就是把鐵片釘在厚衣服里面。

鐵匠錘造一片鐵片都多難多費時間且不提,制造棉衣,在把鐵片打鉚釘,把甲片釘在布面上。

說起來簡單,但是當數量要求多了,同樣也是供應不上的。

而且全軍也不能全部使用棉甲,還要制造皮札甲,提供給精銳使用,至于更為難造的鎖子甲,鏈甲,如今已經停產了。

唐清安比朱秀更懂。

大周最政治清明的年份,整個國內一年也才制造各色盔甲一萬副,馬步刀兩萬把,弓三萬五千張,矢一百七十二萬支……

也就是說兵甲武器,就算大周全國供應金州鎮江十余萬兵其中的缺口,也需要數年的時間。

更何況大周還有九邊,還有遼西,還有其余各處,怎么可能全部供應給金州鎮江。

雖然金州目前的制造能力每月都在提高,只比大周境內的直隸,金陵,富裕的省份要差些,但是今年內陡然擴軍了大幾萬。

各處軍械所就算日夜開工也無法供應上。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