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一百八十三章 晴雯入里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三章 晴雯入里間

第一百八十三章 晴雯入里間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等一下,等一下唔”

聽到里間夫人急促的聲音,葛藟緊緊的閉著眼睛,使勁的睡覺,金釧兒躺在榻上。

她一臉的壞笑,眉來眼去的看著晴雯,晴雯不理身側的金釧兒,

眼睛睜大大的。

隨著夫人來金州三年,夫人和將軍住在里間,她們在外間,再多的羞事,她們也見怪不怪。

有時候,晴雯端著水盆去里間服侍,

也悄悄瞅了一眼將軍,看到過將軍的樣子。

將軍發現了,瞪了她一眼,

羞的她走路差點摔跤。

夫人懷孕了。

晴雯一臉的期盼,躍躍欲試。

這是她和將軍的緣分。

正如當初,她在姑舅表哥家,每日被嫂子虐待,暗無天日的日子里,等到了上前寬慰自己的唐清安。

雖然只短短的一兩個月,他的影子已經深深的刻入了她的心里。

這是除了自己的父母,第一個對自己好的人。

他突然走了,自己也被賣了,最后被送到了賈府。

府里的公子想要她做丫鬟,她知道以后會發生什么,

所以一直都抗拒。

天可憐見。

她竟然會跟著夫人到金州。

“還猶豫什么呢,趕緊進去服侍吧,夫人不會怪的。”

到底是幾年朝夕相處的姐妹,

替晴雯歡喜,

金釧兒伸出頭,

在晴雯耳旁輕輕的說道。

晴雯愣了會。

葛藟忍不住睜開了眼睛,

看向了晴雯姐姐。

只見晴雯姐姐竟然外衣也不穿,下了榻后,端了外堂的溫水進來,停在里間的簾子外。

等了好一會,晴雯姐姐突然掀開了簾子,直接進去了。

“看什么看,你還小,趕緊睡覺。”

聽到金釧兒姐姐的聲音,葛藟立馬閉住眼睛,一動也不動。

金釧兒眼睛眨也不眨,認真的聽著里間的動靜,不知道這一回晴雯會不會如意呢。

看到晴雯,秦氏松了口氣,邊埋怨的看了眼夫君,邊向晴雯使眼色。

“嗯。”

晴雯進來后,看到夫人支支吾吾,一臉焦急的樣子,立馬猜到發生了什么。

連忙又退了出去,去外間取來漆盂。

秦可卿裸著香肩,只著綠色的抹胸,

映入眼簾的只有一片粉白黛綠,

正低著頭漱口。

看到夫人的樣子,晴雯呼吸情不自禁的急促,鼓足了勇氣看向將軍。

唐清安正躺著榻上,憋了好些日子,今天終于忍不住,好說歹說才說服了秦可卿。

可惜到底身體年輕,意猶未盡。

發現了晴雯怯怯不安的眼神,正使勁的盯著自己。

“你怎么不套衣服就進來了。”

聽到將軍沙啞的聲音,剛才沒留意的秦可卿,白潔的后背上,只系著一根蓬松的綠帶。

身影明顯頓了頓,最后恢復如常沒有起身。

晴雯才想到自己剛才沒有穿外套,雖然故意要如此,但是剛才進來后見到夫人,心里一激動給忘了。

經過唐清安這么一提醒,她才醒悟過來,舉著銅盆,手足無措滿面通紅。

整個身子猶如煮熟了的下子般,彎下腰想要藏,又能往哪里藏。

吞了一口口水。

唐清安努力的別過頭。

“你還小,出去吧。”

剛才豁出去一切的勇氣,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晴雯一陣風的逃出去。

“還小?”

秦可卿自起身,不顧自己春光乍現,直視唐清安。

看到秦可卿微微張口,濕潤的紅唇,唐清安蠢蠢欲動。

“不小了,我把晴雯喚進來。”

秦可卿連忙勸道。

她才懷孕,不敢過分浪費力氣,害怕動了胎氣。

不是她大度。

賈府又送了人來,估摸著沒幾日就到金州,她在賈府的的日子里,知道賈府的丫鬟們一個比一個標致。

夫君才月余就如此虎狼之態,秦可卿知道自己擋不住。

既然如此,抬舉賈府的人不如抬舉晴雯,畢竟晴雯和自己有感情,不像金釧兒。

“你懂個屁。”

唐清安難受的翻了個身,忍住不看秦可卿。

就如人常說什么,其實最缺什么。

最當初,唐清安向來把出人頭地的想法掛在嘴上,在金陵時,不管是親弟弟還是把兄弟都曉得。

因為他當時一介白身,在金陵拼搏,看透了世道,沒有身世是難以出頭的。

后來把自己不近女色掛在嘴上,原來只是自己寬慰自己。

見到夫君如此,秦可卿默默的側身躺下,一手摸著肚子,一手摸著夫君寬厚的背脊。

滿臉的安心,很快就睡了過去。

家里都是少女,唐清安呆不下去,一早就出了門。

漁船政的陶鏴,頭一天傍晚就趕到了金州,對他有要事要商談,連馮勝之,顧應時,朱文,顧道初等人都在。

幾人分別落座。

“金州,鎮江,長白山東岸,合計有民一百七十萬,遼左中部游擊區,有民三十萬。

各類民匠,船匠,軍匠合計九千余人,學徒不計。

大小戰船五百艘,漁船九百艘,其余船只七十余艘。

戰兵九萬,守軍一萬三千名,朝鮮援軍五千名,水師四千人,全軍合計十二萬人。

文官百余人,武官把總以上兩百余人。”

顧應時把最新的統計的數據報了出來。

聞言。

在座的不管是唐清安,還是馮勝之,或者其余人,包括陶鏴,都一臉的驕傲。

招來陶鏴,是因為未來的漁船政太過重要,金州未來的糧食缺口,就指望大海。

“漁船政要一分為二。”

馮勝之說道。

聽到馮勝之的話,陶鏴并沒有意外。

“雖然漁船政一分為二,但是班子里還是原來的人,相當于都升官了,應該不會反對吧?”

馮勝之問道。

陶鏴點了點頭。

見陶鏴沒有意見,眾人松了口氣。

馮勝之,顧應時,先后向唐清安要求,漁船政要分家。

唐清安倒是沒有意見,只要陶鏴不反對,那就可以施行,不過他提出了一個要求。

“有的地方做的漁網,洞眼極小,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此策不可取。”

眾人不知其意。

漁網洞眼小,能讓小魚不能溜出去,收獲更多不是更好么。

看到眾人疑問的眼神,唐清安笑了笑。

他穿越前,沿海一帶漁源枯竭,以致于到了最后,不光還要往海里投魚苗,每年都會限制捕魚。

所以那時候國內的漁船大多都是遠洋作業。

全世界反而只有冰冷的南極的魚源最多,比南極更好,更適合魚類生存繁衍的海洋,因為過度捕撈,反而不如南極了。

國內最新式遠洋捕撈的漁船,去極遠的南極捕魚,一艘船每年可捕魚蝦七到十萬噸。

也就是說一艘船一年一點四億斤到兩億斤。

一條船的收獲,就可以養活五十余萬人。

不過,那時候魚可不是人們用來果腹當飯吃的,不過是人們口中的菜肴罷了。

在一九七九年,全國近海捕撈魚蝦各類總產量為兩百億斤。

數十年后形勢大變,漁船在渤海捕魚兩個月,兩個月里,只捕魚四千六百萬斤。

雖然對比如今的金州仍然是天文數字。

這是多年組織的捕魚大會戰,和機械化過渡捕撈,以及絕戶網導致的原因。

現在的大小長山一帶的近海海域,本來就是水質最好的漁源地之一。

又有幾百年的禁漁期。

在這黃海一帶,就算包括上渤海一帶的話,一年收獲個二十余億斤都不成問題。

只要金州有足夠的船。

還要海域里供漁船停靠的各島,各島的倉庫,鹽,冰窖都要跟得上形勢。

所以可以放開了捕撈,但是絕戶網是不行的。

太傷漁源的元氣,雖然以金州現在的捕撈能力,遠談不上這點,但是未雨綢繆嘛。

“就跟大山里春季不打獵一個道理,不能斷子絕孫啊。”

聽到將軍的話,眾人恍然大悟。

雖然覺得將軍有些杞人憂天,不過既然將軍提了出來,那就改過來好了。

又不是什么大事。

既然確定了大方向,馮勝之,顧應時,朱文,顧道初,以及陶鏴,五個人開始商量細節。

最后決定出來。

集中力量設立三大船廠,旅順船廠,長行島船廠,以及長山島船廠。

長山島的船廠,規模將會逐一縮減,最大的船廠將會是旅順船廠,其次是長行島船廠。

長行島上大樹不可計數,可以就地取材。

旅順也前后也有大山,有大樹,比長行島資源更多。

唯獨大小長山島。

綠蔭雖多,適合做龍骨的樹木極少,完全靠大船往來運送,極為費時費力。

因為天津離京城太近,所以沒去招工匠,但是慕名投奔來的人不少。

現在從山東登萊,金陵來的船匠,其中大匠都不在少數,比原來金州的船匠手藝都要強。

所以金州上下,開始有了新的要求。

在旅順和長行島,建的船廠,修的船塢要更大,更適合海洋行駛。

船政敲定。

接下來就是漁政。

所有處在捕魚區的海島上,都要設立漁場。

各處都有了漁場,才能讓漁船滿船后,一兩日即可運到漁場處理漁獲。

特別是如今天氣炎熱,不能久置。

要挖掘地窖做成冰窖。

遼東到了冬日,冰塊極多,無限的資源,是真正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頭一天從湖里取了,一夜就重新凍成。

“還要鹽。”

陶鏴提醒道。

隨著漁船的增多,漁獲的增加,旅順的鹽場產鹽已經跟不上形勢。

“到朝鮮設立新的鹽場”

唐清安立馬說道。

旅順遍地的鍋墩,日夜焚燒,當起南風時,他在金州有時候都能聞到一股煙味,不知道是不是心里的作用。

可能是自己杞人憂天。

但是破壞朝鮮的環境他不心疼。

他多的是人,可以去朝鮮境內一邊砍伐樹木,一邊燒鹽,說不定還能賣些回國內。

這個時代,除了他之外,可沒多少人具有環保意識。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