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尊軍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尊軍令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尊軍令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太上皇這個球踢得極好。

誰都沒有話說。

朝廷的回復到了金州,唐清安一臉無語。

不提北鎮李達祖。

只錦州的史鼐,他和自己關系再為緊密,也不可能同意把他的物資調送給自己。

就和提議把他的物資調送給錦州一個道理。

遼西走廊重新聚集的十余萬大軍,不提前番前前后后幾十萬大軍的消亡,以及導致的物資落入蠻族手里。

這三年來,遼西走廊耗費了大周國內最后的元氣,

才有了這新成的十余萬大軍。

為何遼西走廊不敢輕動。

因為這十余萬大軍要是再沒有了,那就真的沒了。

每年要消耗國內千萬兩的物資,所有人都在催促遼西走廊大軍收復失地。

可是遼西就是不敢動。

修堡。

三年內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修建了不計其數的堡壘。

史鼐和李達祖幾年里受到了無數的彈劾,這般情況下卻仍然紋絲不動。

因為朝廷也怕。

即忍受不了每年千萬兩的物資消耗在遼東,同樣也不敢強迫軍隊出擊。

唐清安還是招來了兩人。

既然太上皇如此說,唐清安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分別派了人去北鎮和錦州。

最后沒有意外。

派去的人都灰溜溜的空手而歸。

史鼐雖然拒絕了唐清安,卻內心滿是感嘆。

“北鎮和錦州獲得的朝廷物資是金州的數倍,

為何趕不上金州的態勢?”

“十萬精兵啊。”

史鼐感嘆道。

這個數字,唐清安沒有太過隱瞞他,他也能有所猜測。

至于李達祖清不清楚,史鼐就不知道了。

賈鑒滿臉的信服。

數月前遵從恩主的吩咐,去金州見了金州將軍,從旅順到金州,一路所見情景遠和遼西不同。

金州的百姓們,雖然穿著破爛,饑不飽食,但是有一股自信,這在遼西軍兵身上是沒有看到的。

幾個月來,

賈鑒也常在琢磨此事。

“對比遼西,金州的重要性雖然比不上,但是金州有三個優勢。”

史鼐聽到賈鑒所言,好奇的看過去。

“第一,

以海治蠻,

站穩了腳跟。

唐將軍靠著大海之便利,打了數次的大仗都獲得了勝利,因此磨礪出了一批精銳老兵。

而遼西直面蠻族的兵鋒,前番損兵則將,反而導致本就不多的精兵消亡,戰斗力大幅度下滑。”

這一點沒人否認。

史鼐點頭說道。

“以海治蠻之策,唐清安剛到京城時,就以此策敲開了賈府的大門,走入了賈府的眼睛里。”

“看來賈府中的老爺們,還是極其有眼光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少有。”

賈鑒笑道。

史鼐沒有解釋,這是因為賈敬的存在。

此人這些年在權貴中銷聲匿跡,以致于好多后輩都不知道賈府還有一個大老爺。

“第二,舊有勢力的消亡。

金州是從蠻族手里收復回來的,原來地方上的大戶一開始就被蠻族強制遷移到沈陽,破壞了當地的根基。

不光金州如此,整個遼左都是如此。

大戶要么被劫掠一空,要么投降的早,被遷移到沈陽,

這就給了唐將軍屯田的便利。”

史鼐點點頭,同樣也認可。

遼西別的不提,還有賈家兩府十幾處的莊子呢。

這十幾處莊子,是賈府僅剩下的祖田,絕對不會輕易放手。

因此遼西雖然也屯田,但是效果卻不強。

“第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這里賈鑒說的簡短,而史鼐一樣明白了其意。

他和李達祖也是將在外。

例如朝廷催逼他們盡快收復失地,可是二人遲遲按兵不動。

同樣有自己的便利,但是對比金州,那又不可同日而語。

遼西走廊身后就是京師,任何舉動都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

而金州孤懸海外,身處蠻族境內,被蠻族隔絕。

例如唐清安幾番大動軍制,不就是因為孤懸海外,不受管控的原因么。

而之所以朝廷沒有重視金州,是因為誰都沒有想到。

當初絕大多數人都不認為金州能守住,不管是蠻族還是朝廷,史鼐一樣沒有信心。

而朝廷和自己之所以支持金州。

實則是為了讓唐清安在金州牽制蠻族的精力,哪怕只要幾個月就好。

因為當時沈遼失陷太快,兵力物資都失陷,導致遼西走廊沒有多少軍力可守。

當時的形勢極其危險,連京城也已經開始戒嚴。

只要當時唐清安在金州能牽制蠻族一年,甚至只要幾個月,就足夠遼西緩口氣,等來內地的援兵。

可以說。

唐清安從收復金州,到收復鎮江,收復長白山東岸,乃至現在的形勢。

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

當初之所以徹底放權給唐清安,就是因為如此。

不過唐清安有現在的所為,實在是沒有人能預料的到。

朝廷前后四五十萬大軍都折損在了蠻族手中,比金州城更堅固的沈陽,遼陽同樣沒有守住。

至于唐清安突然大功干戈,從澳門采購回來紅夷大炮,誰曉得還有這般利器?

只能說唐清安是金陵人,又是薛府商賈出身,的確見多識廣。

現在金州的唐清安,就像雪球一般,掃清了剛開始的阻礙,越滾越大。

已經成了氣候,不光是朝廷,哪怕蠻族前幾個月都要避其鋒芒了。

真是可嘆啊。

誰能想到,有二十萬精兵的蠻族,無往不勝,竟然主動避開了唐清安的兵鋒。

“只怕沒兩年,唐清安的日子就要不好過了。”

史鼐說道。

賈鑒明白恩主的話意。

朝廷要顧忌那唐將軍了。

他卻笑道。

“可惜太上皇和皇上兩位圣人斗的厲害,只怕沒有分出勝負前,誰都不會冒然動唐將軍的。”

史鼐愣了愣。

這倒是他疏忽了。

“天時,地利,人和。”

賈鑒邊搖頭,邊感嘆。

“唐將軍才二十二歲,實歲二十一歲,蠻族的老奴沒幾年就要七十歲。

自古在殺場經歷一生的武人,有幾個能長壽的?我預料蠻族的老奴,也就這幾年之事。

國內民不聊生,亂民四起,朝廷還在內斗,蠻族即將新舊交替,政權不穩,朝鮮之國唯將軍馬首是瞻。

如今的唐將軍,就像那新日初生般,誰能擋之。”

史鼐聽賈鑒把話說的玄乎。

“你說的唐清安仿佛要造反似的,真要是如此,我可不容他。”

賈鑒笑著搖了搖頭。

“造反倒不至于,我觀唐將軍是個極愛百姓之人,不會作亂一方,坐看風云罷了。”

有些話他不準備再說下去了。

畢竟天不可測。

誰能看透未來,金州將軍最后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介時的天時是如何的情景。

德,才,行。

三樣都具備,金州將軍差的只是天時罷了。

就算等不到天時,有如今的根基,唐將軍也能成為鎮守一方的諸侯,難道朝廷有實力翻臉?

一個聽調不聽宣的遼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唐清安收到了金州賈鑒的書信,為他的恩主解釋,不是史公不想解唐將軍之急,而是遼西同樣急缺物資。

“此人有才啊,可惜一馬不鞴雙鞍,忠臣不事二主。”

唐清安搖了搖頭。

“誰如此值得將軍如此夸贊?”

新來金州的馮紫英笑道。

唐清安笑了笑,沒有解釋。

雖然沒有自己說的這么玄乎,但是賈鑒現在的恩主是史鼐,就算他或者因為參加科舉從史鼐處離開,也不會來投自己。

除非史鼐離開遼東。

唐清安看著馮紫英。

“委屈你一段時間,暫時先在金州守軍中擔任試把總吧。”

他的父親神武將軍馮唐是太上皇的人,現在提拔馮紫英,也算是對太上皇的回應。

五品的武官,也就是一個千戶罷了。

在遼東。

一般的營兵制里,千戶擔任哨官,衛所掌印和僉事,擔任把總千總,或者守備,都指揮則擔任一營之總,或者游擊,或者參將。

至于副總兵,總兵則掛五軍都督府僉事,都督同知,或者左右都督的虛銜。

唐清安現在是左軍都督府的僉事,正二品武將。

前番所獲戰功,理應提拔為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從一品。不過因為彈劾他浪戰,就此作罷。

試把總一職,對于馮紫英的品級來說,是越級重用。

馮紫英沒有推脫,也容不得他推脫。

既然來了金州從軍,當然唯將軍馬首是瞻。

“好好干。”

唐清安拍了拍馮紫英的肩膀,對這個紅樓中的大好男兒,頗有期待。

此人乃武勛出身,從小就有家學,欠缺的只是經驗罷了,只要在軍中勇于任事,出頭是遲早的事。

這也是自己對京城勛貴積極靠攏的示好的舉動。

自己有勛貴的幫助,在京城對抗彈劾他的奏疏,當然也要回饋他們,還不能小氣。

相信要不了多久,還會有勛貴子弟來投靠金州。

軍學堂,優秀的遺孤子弟們,也陸續派駐去了前方各哨隊。

有稱贊,有重用,當然也有不滿,有抗拒。

這些從營總傳回大將,再傳回金州的各個文書里,唐清安讓人開始清查。

到底是因為派去的軍學堂的學生才情不足,導致無法勝任,還是有些哨官起了別樣的心思。

前者,就調回不能順應形勢變化的軍學生,派去新的優秀的軍學生,后者,則召回哨官嚴格督查。

當一個哨官,三番兩次的命令,仍然找借口拒絕離開防區。

此事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想干什么。”

彭大海大怒。

作為唯一原復州反正將領的營總,原參將趙緱用旗下的千戶,他憤怒至極。

金州的趙緱用,閉門不出。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