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一百六十一章 等待“李團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等待“李團長”

第一百六十一章 等待“李團長”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支撐游擊戰除了地形,更需要情報。

而遼民都是金州軍,鎮江軍各小隊的情報來源,前方何處敵人,軍力多少,平常巡邏的路線等等。

唐清安無力發動大戰,蠻族同樣也無力發動大戰。

歷史上毛文龍根基不穩,

被蠻族大敗,逃入了朝鮮皮島,蠻族以鎮江索之。

物資短缺,兵力不足,幾次游擊戰都因為蠻族占據地利而失敗。

因此。

哪怕遼左義民無數,對蠻族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卻因手無寸鐵,

無法形成合力。

內部困頓,外部無支援,

哪怕如礦山之民高達數千的各處,最后還是被后金一一屠殺滅之。

蠻族得以順利的搜刮物資,屠殺遼民,度過了這幾年物資缺乏的難關。

就如唐清安當初剛來東海堡,和二弟劉承敏論勢時說的,他不會給蠻族這種安心發展的機會。

各地除了城池守軍,九大營兵兩萬七千人。

這近三萬經歷過數年戰事,又淘汰了老弱,剩下來的精銳老兵們,由三大分守大將的調度下,各營總的派遣下。

從長白山脈東岸全線出擊,上千里的戰線,打成了亂戰。

不光蠻族被打蒙了,連唐清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部隊現在都在什么地方。

游擊戰就是要第一時間發現戰機,捉捕戰機,

根據戰機臨場應變。

蠻族對到處開花的敵人一頭霧水,

打了就跑,

或沿著河流,或躲入深山。

而金州兵,鎮江兵,有各地遼民的加入,他們帶來了當地的情報。

戰場上,一方是瞎子,一方是明眼人。

哪怕蠻兵都是打了十幾年勝仗的精銳之士,也無可奈何,疲于應付。

這就是唐清安要升三大分守大將的原因。

有這三處前線的大腦。

才能亂而又不亂。

一個又一個小隊被滅,引起了上下的擔憂,開始勸誡要保守一些。

唐清安不以為意。

馮勝之來勸他。

顧應時也來勸他。

李成賢都忍不住,寫信來勸他。

兩萬七千營兵,是金州鎮江的根基,如果這兩萬七千營兵傷亡過重,以后如何保住金州,鎮江。

前方三大分守大將,同樣來信,

詢問是否繼續。

一則兵力損失過多,二則糧草短缺,

三則隊伍混亂不堪,

有些失去把控。

“熬。”

唐清安對誰都是堅定的答復。

這就是一場比賽。

比誰能熬下去。

蠻族熬贏了,幾年后就能騰出手,重新聚集了物資,二十萬大軍可以隨意出擊。

而金州,鎮江,遼西未來都會陷入守勢,疲于應對。

而如果自己熬贏了。

那就是獲得了勝機。

蠻族二十萬大軍,十余萬精銳之士,將會變成他的拖累,一步步拖垮蠻族。

他本族才多少人口,沒有幾百萬遼民供給他搜刮,如何供應的起二十萬大軍。

唐清安收起又一個小隊覆滅的軍報,離開了書桌。

他也有壓力。

雖然外表如常,實則內心焦急萬分。

眾人的擔憂也不是憑白來的。

兩萬七千營兵啊。

幾年來才積攢了這點家當。

沒有人可以讓自己訴說心里的壓力,唐清安只有向秦可卿訴說自己的焦慮,以緩解心理的沉重。

對于軍國大事,秦可卿雖然平日里精明,又如何能懂這些事,仔細的聽著夫君的話語從中學習,以跟上夫君的腳步。

“兵和民是不一樣的。”

唐清安帶著秦可卿在院子里。

年初移植了好些樹木花盆,這都是秦可卿對自己的家精心的布置。

作為家里的女主人,盡心的裝扮家里,唐清安當然不會粗魯的阻止秦可卿。

“金州鎮江兩地如今有一百五十萬民,只要夫君一聲令下,就有十萬兵。

而且都經歷過兵訓,入了營再由將官們訓練幾個月,不也就好了么。”

秦可卿寬慰道。

“婦人之言。”

唐清安笑罵道。

秦可卿面帶微笑。

她知道夫君近日來,不像外表所表現的平淡,既然愿意跟她說話,就可著勁的分解他了。

“薩爾滸之戰,全國匯聚而來的十幾萬精兵哪怕因為指揮無度,在野外被蠻族分而殲之。

雖然戰敗,卻也一樣給了蠻族大量的戰損。

敗者敗矣,蠻族同樣也敗矣。

如果再來一次薩爾滸之戰的傷亡,蠻族如何經的起呢?

隨后沈遼重新聚集了十幾萬大軍,其中大多都是新兵,也是訓練已久,最后又被蠻族殲滅。

有城池可守,雖有指揮失利的原因,卻對蠻族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可見戰力的下滑。

到了蠻族攻打北鎮,北鎮同樣有十萬大軍,基本都是新兵,朝廷補給兵器物資無數,也是久經訓練。

結果呢?蠻族如入無人之境。”

唐清安搖了搖頭。

秦可卿明白了又不明白。

不明白的是,為什么訓練的士兵無法成為精兵,明白的是,只靠訓練是成為不了精兵的。

秦可卿在沉思,唐清安也在沉思。

歷史上連戚繼光這等名將。

眼光超凡,認為衛所軍隊戰斗力不行,于是請求新募兵訓練,成營后出戰。

三戰三敗,連官都丟了。

最后以老兵,老將為骨干,吸收前番的經驗,繼續招募新兵,才形成了戰斗力。

加以他超凡的軍事才能,有了他赫赫威名,以及名震古今的“戚家軍”。

又如那天縱英才冠軍侯霍去病。

他和他手底下那幫精銳之士,兩者結合才有了千年來的武將最高聲望。

同樣,金州鎮江這兩萬七千營兵,經歷數次戰火的老兵老將,才是唐清安四年里,攢下來的最重要的“家當”。

金州,鎮江,不管是那個城池,都是比不上這兩萬七千營兵的重要性。

這兩萬七千精兵,才是他唐清安在大周聲名赫赫的根子。

才是他敢小覷天下英雄的底氣所在。

“既然如此,夫君為何又把這些精銳軍士散發出去,導致這番的傷亡。”

秦可卿忍不住擔憂道。

“這是爭天命啊。”

唐清安說了句秦可卿不懂的話。

金州,鎮江,各地周軍瘋狂的舉動,令蠻族側目。

而各處義民因為越來越多周兵支援的消息,越發的堅韌起來,當遼陽附近都出現了周兵的跡象后。

各地的民心都期盼著金州軍,鎮江軍的部隊。

越是如此,蠻族越是不敢分散軍力,導致各地逃離的遼民也越來越多。

沈陽。

宮殿里。

“這金州的唐將軍,是失了心智嗎?”

各貝勒,大臣,額真,蒙古旗主,漢軍將領,因為周軍的舉動,聚到殿內商議。

“他是想一個精兵換一百個遼民嗎?”

代善納悶的問道。

“如果是如此,那這買賣做得。”

費英東笑道。

遼民不光要消耗金州的物資,而精兵的傷亡,又會導致金州的戰斗力下滑。

就算讓金州收攏了百萬遼民,難道還能指望這百萬遼民為他打仗嗎啊?

真要如此短視,費英東輕笑一聲。

幾年來。

蠻族先后打敗了大周合計四五十萬兵,又如何會懼毫無戰斗力的百萬遼民。

反而是金州鎮江的幾萬精銳之兵,才是蠻族忌憚的。

以這近三萬精兵為主干,可以擴充十萬有戰斗力的大軍,加以時日則令人擔憂。

“可隨著這些周兵的騷擾,各處遼民膽子越來越大,恐怕會對我們搜刮遼民之策造成影響。”

黃臺吉遲疑道。

他們原先的計劃,就是通過搜刮治下數百萬遼民,積蓄大軍所需,然后全奪遼東。

聯合蒙古盟友,窺視山海關。

政策雖然是如此,也不能一下子把數百萬遼民逼上死路。

不然百萬遼民一下皆反,就算屠戮殆盡,物資卻也沒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一步步分裂遼民。

先窮戶,再中戶,最后富戶。

劫掠,屠殺部分反抗的,加大劫掠力度,再屠殺部分反抗的,最后劫掠一空,然后屠殺殆盡。

分步驟而來,猶如溫水煮青蛙。

現在因為周軍的舉動,不管是消滅義民,還是穩定后方,蠻族的步伐被打亂了。

“只要能盡滅金州鎮江精兵,耽誤年余又如何。”

認為皇臺吉不懂“舍得”兩字,代善嘲笑道。

聽到代善對皇臺吉的譏笑,眾人都默不作聲,不敢插手兩人的事。

隨著大汗身體每況愈下,兩人之間越發的勢如水火。

“金州的唐將軍如何會是短視之人,我不信他會不懂這些道理,定然有我們沒有想到的。”

皇臺吉反駁道。

“哼。”

代善冷哼一聲。

“我看你是被他的名聲嚇住了,真是膽小之極。”

“夠了。”

老奴沉聲說道。

老奴雖然病了,但是他戎馬一生,從無到有建立國家,蠻族中威望無良。

殿內立馬安靜下來。

皇臺吉和代善都停止了爭執。

老奴沉吟著。

因為他也看不懂金州將軍的舉動。

雖然認為此人資質中上之才,不過此人每有創新之舉,令他頗為顧忌。

“以消滅周兵精銳為主,看看他后續的舉動吧。”

大汗命下。

蠻族八旗,蒙古騎兵,漢軍,雖然無力遠征,但是即然在腹地,還是能運轉的。

他們有他們的優勢。

周兵雖然有遼民作耳目,卻離補給線之遠,也是周兵的劣勢。

當蠻族開始大力剿滅突入各地的周兵小隊,周軍的傷亡直線上升,形勢越發的危急。

前番有所收獲的隊伍,不少都遭到了慘敗,退回了長白山脈里。

金州城。

唐清安沒有舉動。

游擊游擊。

他的軍隊,論覺悟不比后世先烈,論長征生涯不必后世先烈,全方位都不如。

但是放在這個時代,也不算差的了。

能出多個少個“李團長”呢。

唐清安在等待。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