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從遼東開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誰來磕頭認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紅樓從遼東開始 >>紅樓從遼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八章 誰來磕頭認錯

第一百五十八章 誰來磕頭認錯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7日  作者:鍵盤戰斗家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鍵盤戰斗家 | 紅樓從遼東開始 


小說:、、、、、、、、、、、、

婦女的事情婦女去解決,小輩的事情小輩去解決。

李如靖和徐聚費,趙學顏和潘馴,四人約好了時間,去了原先常去的廟里,竟然發現廟里有了和尚。

“這倒是把老子的地盤給占了,干他娘的。”

李如靖罵道。

他們這些親衛,

都被將軍派了出去,在武震孟手底下,說參戰了也行,說留在了后頭也行,反正終歸見了血。

軍中都是男人呆的地方,說話也是粗俗不堪。

幾人又是模仿的年齡,把軍中的一些粗鄙話學了個全。

“幾位小施主,這般發脾氣卻是為何。”

一個老和尚走了出來,

掃了一眼,立馬露出笑意。

“我罵了半天,廟里的小沙彌都躲了起來,你這老和尚還敢出來,可見是管事的。

本來我罵一番,舒了心里的氣也就罷了,自然就離開,偏你認為自己是個人物。

是小瞧我等,認為自己能打發了我們?”

老和尚慈悲善目。

“小施主們發脾氣,就算最后自行散了,心里還是埋怨這廟,所以貧僧這才冒然出來,并不是因為幾位年齡小而輕視。”

趙學顏和潘馴兩人低著頭,

懶得理會李如靖,這小子慣會來事,

雖然為他站臺,卻不愿生事。

趙學顏是趙緱用的長子,潘馴也是養在趙緱用家里。

潘馴的父親是趙緱用原來手里的將領,

后來犧牲在海州之戰,

潘馴母親早逝,家里沒親人,就被趙緱用接回了家里。

潘馴因此和趙學顏極好,以前尋葛世峰的麻煩,就是潘馴出主意,趙學顏出頭。

后來幾人都到了將軍的親衛營,少年時的矛盾,早就哈哈大笑一笑而過。

而趙學顏其實內心頗為敬佩將軍,不過因為父親的身份,一直不敢親近。

加上他和潘馴都沒有母親,沒有婦人去夫人處說話,在金州這一代子弟中,內心實則有些自卑。

當初回到金州后強出頭,打壓洋和尚那里的孤兒們也是因為如此。

到了將軍的親衛營,又激動又害怕,等將軍對他們和李如靖一同對待,都當做自家的子侄關心愛護。

年余下來,

早就沒有了以前的緊張。

至于徐聚費,

和李如靖不打不相識,

后來父親身為新金主將,犧牲在新金。

兩人在將軍親自出面鑒證下,結成了把兄弟,對李如靖的感情又不同。

聽到老和尚的話,李如靖冷笑一聲。

“裝什么東西,不就是瞧出了我們來頭不小,想要來攀關系么,老禿驢,我實話告訴你。

你們佛道兩家的陰私勾當,普通百姓不懂,害怕敬畏你們,憑白把家里的錢拿來當香火錢。

老子我這里卻行不通,別說什么阿鼻地獄這等東西,我父親跟我說是不存在的。

在告訴你一聲,就算這東西存在,老子也不懼。”

老和尚聽聞后,雖然不滿卻也不急,正想要解釋一番業力之所在。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李如靖指著老和尚罵道。

“老子如今當然沒有十萬兵,以后老子定然會有,就算沒有十萬兵,照樣也能踏平你的閻羅殿。”

老和尚如驚雷一般,聽到眼前年輕人的這首詩,嘴角顫抖說不出話來。

“這……這……”

眼前的年輕人的形象,就如殺神一般,立在了老和尚心里。

老和尚是道德高僧的門下,雖然有此跟腳,可這般大的年齡還是徒孫輩,可見資質平庸。

一時間膽寒不敢胡言,蒙在了原地。

“扯犢子玩意,把將軍的話拿來裝門面。”趙學顏笑罵道。

他們這些后輩,最崇拜的就是將軍,當然話里話外都是將軍的口頭禪。

將軍的一些口頭禪,狠得他們遼民的心意,一下子就傳開了。

都說將軍上輩子是遼東人。

不過將軍卻說他不是,只不過把遼東的東西帶了回來,一些莫名其妙的話。

被趙學顏破了功,如果是原來,李如靖定要和此人鬧騰一番。

不過一個炕上睡了一年,知曉此人是不愿意自己得罪佛門過深。

此廟既然能在將軍治下重開,可見大有來頭。

“老和尚,去準備些酒肉,香火錢我也賞給你了。”

“阿彌陀佛。”

老和尚急匆匆的退了回去。

李如靖厭惡的看了一眼老和尚的背影。

他知道腳下的大地是圓的,天上的星星也不是星宿仙人。

佛道都是騙錢的,包括那洋和尚的教,和佛道沒啥區別,都是百姓身上的蛀蟲。

前番不過是為了試探這廟里老和尚的深淺。

是否是真的道德高僧。

現在看來,不過是一般的蛀蟲罷了,不知道父親為何同意這和尚來金州,吸取百姓的血汗。

和尚不敢在出來,使喚了小沙彌迎著幾人在亭子里歇了腳,畏懼的奉上茶水點心。

李如靖倒是沒有為難這些小沙彌,讓小沙彌們松了口氣,安置了諸物,逃一般的退走。

“就你心思多,將軍既然準許這和尚來做主持,當然有將軍的用意,何必你來費腦筋。”

趙學顏把茶杯里的茶水都倒了,從自己的水壺里重新裝了水,分別遞給眾人。

“我心思多?你心思不多?你這小心翼翼的,我倒是不信,這和尚敢害我們。”

李如靖接過趙學顏的茶杯,剛才說的痛快,天氣炎熱,早就口干舌燥,一飲而盡。

幾人在廟里山亭說著話。

朱純前一腳到了,武斌后一腳也到了,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兩人狠狠的看著對方。

“這里不是打架的地方,既然你不服氣,下回繼續打。”

“哼。”

武斌冷哼一聲。

“他們來了。”潘馴眼尖,提醒道。

眾人看去,只看到兩人隔的老遠,各自走進來。

李如靖瞧了兩眼,請了兩人坐。

兩人也不客氣,各自坐下。

隨后趙學顏從新倒了水,遞給了兩人,看到兩人疑問的看著自己的舉動,旁邊明明是茶壺不用。

“剛才他罵了廟里的老和尚一番,擔心老和尚害他,不喝廟里的水。”

“媽拉個巴子。”

李如靖罵了一句,也懶得解釋是趙學顏的主意。

“你們兩個鬧得太過分,連將軍都被驚動,請了你們兩位來,就是告訴你們,以后不要再鬧。

都是一個學堂,以后多半也是一起從軍,一個鍋盆里吃飯的袍澤,鬧歸鬧,鬧成了仇敵卻不行。”

他們聽過李如靖的大名,以前隔著老遠也見過,不過那時候他們還小,沒帶著他們玩。

武斌聞言,兩眼通紅。

“他如此羞辱了我,還打傷了我那么多兄弟,此仇你說罷了就罷了,好大的威風。

我知道你是將軍的義子,我也知道將軍對我們后輩都一視同仁,卻是不懼你。”

李如靖愣了愣,不再理會武斌,一邊看向朱純,一邊指向武斌。

“你怎么他了?”

“也沒啥,就是打不過我,不服氣罷了。”

朱純說的輕描淡寫。

武斌聞言,內心憤怒不已,恨不得當場就撲向他,更不想向眾人解釋,自己前番受了如何的羞辱。

顯得他好像在告狀一樣。

他要是真告狀,也不會找李如靖他們。

皺了皺眉。

媽的。

都不是省油的燈啊,嚇唬不住。

李如靖瞅了眼趙學顏。

趙學顏正認真的看著和尚送來的茶壺,上面的圖案,仿佛有花一樣看的仔細。

潘馴看向亭子外,山下的金州城,一臉的興致勃勃。

“咳咳。”

徐聚費仿佛被茶水嗆住了,彎著腰使勁的咳嗽。

見狀,李如靖暗罵一聲,都特么不是東西。

裝不下去了,李如靖只能耐心的說道。

“你們在后頭,不曉得前方的形勢,我知道你們兩個為何鬧矛盾,其實你們真的錯了。”

武斌,朱純兩人都安靜的聽著。

“打新安堡,我們也參加了,所以比你們更懂,不是我瞎說。”

武斌,朱純兩人,聽到李如靖說他們竟然還上了戰場,才收起了臉上的桀驁。

軍中子弟就是如此,資歷看得重。

原先李如靖他們,不過比自己年長了幾歲罷了,如今得知他們參加過戰事,那就完全又不同。

“攻城前,武營總下了軍令,誰部最后入城,則要受罰,其實不過是為了速戰速決,督促各部罷了。

又有武營總以身作則,同樣有此懲罰,軍中沒人有怨言。”

武斌聽到提起自己父親,原來的不滿消了一半,想聽到更多關于自己父親的消息。

他們這些軍中子弟,以武斌為例,已經兩年沒有見過父親一面,年節也是如此。

小時候剛開始還高興沒人管,后來的滋味又不同。

朱純則冷笑不已。

反正是他父親受了罰。

“其實誰部最后入城,哪里又分的清,總之最后大家都在城里碰的頭。

武營總前番下的軍令,目的是為攻下此堡,并不是為了羞辱誰才下得如此軍令。

各部盡心盡力有此功,其實完全不用罰,不過軍令難違,最開始是武營總準備自罰。

當時武營總乃將軍親命的主將,又是攻打最艱難的東墻,無論如何也不能如此。

鬧到了最后,還是朱營總主動出面,擔下了此責,認定自己最后入城。

又有各營總,部將的求情,只打了三十板子,并沒有脫去衣裳。

而且此事將軍也知道,不但還夸了朱營總,又親自出面向武營總討了情面,沒有免去朱營總部下的功勞。”

李如靖干脆利落的說道。

“你們二人在后頭如此生事,委實把事情鬧得難堪,本來就沒有事,反而被你們鬧出了事。

你們兩個也別不服氣,以我對武營總和朱營總的了解,當他們知道你們兩個這么鬧,連將軍都被你們鬧得頭疼。”

“哼哼。”

說完后,李如靖冷笑一聲,露出森然的目光。

“只怕你們兩個幾個月都很難下床。”

誤會一去。

朱純就知道自己完犢子了。

他只知道自己父親營里將領的信中,告訴了他的家眷,家眷又告訴了自己的母親。

一旁的自己聽了一些,哪里知道還有這么多的細節。

“誰的錯,誰磕頭吧。”

李如靖最后罵道。

“別特么的敢做不敢當。”

朱純聞言,咬了咬牙才起了身,正要跪下被武斌攔住了。

武斌臉色陰晴不定,一臉的憤怒,又一臉的無奈。

“我就當你已經跟我磕頭了。”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紅樓從遼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