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魏第一百七十五章 賜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爭魏 >>爭魏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五章 賜名

第一百七十五章 賜名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6日  作者:蒼穹之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蒼穹之魚 | 爭魏 


蒼穹之魚:、、、、、、、、、

羅拔延當場殞命,沮渠部再無斗志,他們本就疲憊不堪。

全憑著一腔悍勇作困獸之斗。

很多戰馬沒有死在戰陣上,而是死在沖鋒的路上,狂奔中突然倒下,口吐白沫。

人和馬早已到了極限。

兵器丟了一地,人也跪了一地。

有些還在負隅頑抗之輩,

被弓弩手們的斬馬刀削去腦袋。

外圍匈奴人見勢不妙,策馬向北逃竄。

沒能力吃掉他們,也就只能放他們一馬。

將士們興高采烈的打掃戰場,沮渠部在西北與強盜無異,賊走不空,從龍耆城中掠走大量財物。

全部便宜了他們。

楊崢沒心思管這些小事,幾百里苦戰,這也是他們應得的。

他的心思在自己的戰馬上。

剛才發生的一切還心有余悸,

那么近的距離,

又是瞄準的弩機,正常情況下根本逃不脫。

楊崢盯著戰馬。

通體烏黑,四蹄生著白毛,高大而強壯。

又是追擊,又是血戰的,它的眼神依然明亮,沒有絲毫疲憊之色。

難道剛才它預感到了威脅,故意失蹄躲開?

都說狗通人性,其實戰馬更通人性。

尤其是戰馬。

孫十萬攻打合肥的時候,被張遼八百騎兵殺的雞飛狗跳,孫權蹴馬趨津,躍過斷橋,

死里逃生。

劉備的盧一踴三丈,

跳過檀溪水,救了劉備一命。

楊崢摸了摸它的腦袋,

“以后你就叫烏羽。”

戰馬噴了兩個響鼻,尾巴甩了幾下,

楊崢就當它同意了。

“如此大勝,

秦涼再無人羌胡敢直視將軍!”一聲爽朗的笑容,張特策馬而來,遠遠下馬拱手。

“哈哈,子產來遲一步,不然匈奴騎兵一個也休想跑。”

張特眼神一轉,“聽聞貲虜禿落尚未降服,屬下為將軍伐之!”

楊崢看了一下親衛營的將士,士氣雖然還在,但已經是強弩之末,尤其是戰馬,嘴邊噴著白沫,很多士卒的兵器盔甲損壞了,還有不少傷員需要救治。

而銳步營士卒見親衛營一個個發了橫財,眼熱不已。

不壞寡而患不勻。

若不能一碗水端平,士卒心中難免有怨氣。

“那就有勞子產!”楊崢對部下還是客客氣氣的,尤其是有本事的部下。

張特大喜,領著十幾名關西漢子跪在楊崢面前,

“屬下定取禿落人頭而歸!”

“子產智勇雙全,何人不知?”楊崢扶起他。

一名斥候卻從西狂奔而來,

“大勝!大勝!”

戰場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過去。

“蒙虓都尉與孟觀都尉、邵提磾趁西海諸部內亂,里外夾擊,大破西海諸部,禿落等一干首領被生擒,正在押送而來的路上!”

無論剛來的銳步營還是得勝的親衛營,都歇斯底里的歡呼著。

張特苦笑道:“看來屬下的確來晚了。”

楊崢眼中閃爍著一道銳芒,“不,來的正好,禿落既破,子產當為我全取西海!”

張特慨然道:“屬下定為將軍取之!”

言罷,翻身上馬,那十幾名彪悍的關西大漢亦龍精虎猛的上馬。

“屬下這便去了!”張特在馬上拱手施禮。

“壯哉,我在臨羌備好酒宴,為爾等慶功!”

三千多名騎士向西而去。

雖是步兵,也配了馱馬代步。

戰場打掃的也差不多了,又是七百多將士陣亡于此。

但他們的犧牲是有價值的。

自此河湟皆平。

而他們的家人也會得到豐厚的撫恤,子弟會得到照顧。

楊崢按照各族的習俗,或火化,或土葬,或天葬……

祭奠一番之后,便押解俘虜回龍耆。

兩三日后,西面陸陸續續送回牛羊、戰馬、俘虜。

楊崢從功曹嘴中得知了禿落被滅的經過。

孟觀的謀略、邵提磾的隨機應變,都讓人驚訝。

此戰也證明了邵提磾的忠心,也證明了楊崢的眼光。

眼下最缺的就是人才。

尤其是智勇兼備獨當一面的人才。

俘虜和繳獲陸陸續續送回,牛羊戰馬,漫山遍野,各種氈蓬、毛皮、鐵騎堆積如山。

俘虜加起來足有一萬三千多人。

全都是青壯,有力充實了西平的勞動力。

“孟都尉、蒙都尉隨從張司馬進討西海,令屬下回返,稟報軍情。”邵提磾半跪在楊崢面前。

“你做得很好,今日之后提你為副都統,龍耆守將。”楊崢不吝賞賜。

“謝將軍!”邵提磾改為雙膝跪地,朝楊崢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眼神中有掩飾不住的喜色。

加了副統制,就意味著成為心腹之人,走入楊崢的圈子之內。

“邵姓出自軒轅黃帝,我為你改名邵通字元達如何?”楊崢實在不喜歡他這個奇怪的名字。

邵提磾愣了一下,旋即又是三個響頭,額頭上都磕破了,聲音都在顫抖,“多、多謝將軍賜名字!”

他心思通透,自然知道這是楊崢正式接納了他。

也意味著華夏接納他。

雖然此前一直自詡為漢民后裔,但自吹自擂,與別人的認同是兩回事。

軒轅黃帝之后裔!

邵提磾心中涌起無限的自豪,在這個重出身重門第的時代,這比任何賞賜都要寶貴。

邵提磾從此變為邵通邵元達。

“邵通粉身碎骨亦不足以報答將軍!”邵通除了眼睛是藍的,鼻梁高一些,長相還是隨漢人多一些。

楊崢搖了搖頭,“粉身碎骨就不必了,恪盡職守不負忠義便可。”

別人忠不忠心是別人的事,自己的制度上不能有漏洞。

隨著地盤的擴大,楊崢尋思著,該把暗營擴大一些,不僅針對外部,內部也要在掌握之中。

漢有繡衣使者,曹魏有廷尉和校事。

自己沒有大義和名分,就只能牢牢抓緊權力,不留一絲縫隙。

秋風漸漸寒涼,士卒休整完畢,楊崢啟程回臨羌。

收獲的季節也到了。

所有的根基都是糧食。

充足的糧食才能保障奴隸、待歸、治民的體系運轉下去。

秋收已經在杜預這個長史的主導下展開。

從臨羌到西都、安夷、大小榆谷,如海浪般的小麥和粟谷被收割。

即便是奴隸,也能從內心中感到喜悅和安穩。

平日勞作,校尉府都會提供兩餐干的,不勞作的時候,有兩頓粥,偶爾還能見到葷腥。

士卒們吃肉,他們總能喝到點湯。

而這一成的糧食是純粹意義上的余糧。

奴隸中的積極分子,協助管理者,還能多得一成的糧食。

不敢說多富足,比以前在部落中忍饑挨餓終歸是強了很多。

能活下去,有口飯吃,五年之后能轉為待歸,十年之后轉為治民,一些原本躁動的人,漸漸安穩下來。

相關


上一章  |  爭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