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第687章 軍制革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7章 軍制革新

第687章 軍制革新


更新時間:2023年04月05日  作者:寂寞劍客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寂寞劍客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傍晚時分,崇禎從昌平城回到了朝日壇駐地。

這半個月,崇禎就一直住在朝日壇的軍營里,從未有過搬回紫禁城的打算,甚至連回去看一眼都沒有。

崇禎已經不打算搬回紫禁城居住。

紫禁城氣勢恢宏,建筑工藝高超,可謂是古典建筑藝術之集大成者,但是這樣的建筑群顯然更適合拿來觀賞,而不是用來住。

從居住體驗來說,紫禁城其實是非常糟糕的。

第一個是陰氣重,從永樂四年到現在,在這里不知道枉死了多少人,以致大量煞氣積聚不散,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豈能長壽?

第二個是太空曠,出個門都要走半天。

崇禎作為穿越者,還是更喜歡煙火氣。

不過將來住在哪,崇禎還沒有考慮好。

所以暫時就只能住在朝日壇的軍營里。

崇禎剛回到軍營,江天一就將新軍的革新方案提交上來。

直到現在,大明新軍都還沒有正規化,士子營也只是個臨時性團體,到底屬于武將序列還是文官班次,也一直沒一個明確的定論。

但是這樣的局面,顯然不能再繼續下去。

隨著建奴的覆滅,必須得有一個明確說法。

江天一的新軍革新方案就是按這個思路做的。

但是江天一做的第一版方案讓崇禎很不滿意。

主要就是,跟崇禎設想之中的軍制相差太大。

“江天一,朕說,你記。”崇禎將革新方案還給江天一。

江天一便趕緊掏出隨身攜帶的狼毫毛筆,做好記錄準備。

崇禎沉吟片刻之后說道:“今后大明之軍隊劃分為陸軍、海軍以及空軍三大兵種,大明皇帝即為陸海空三軍大元帥。”

“裁撤提督、總兵、副將、守備、千總、把總、哨長等舊有軍職。”

“新設司令、師長、旅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等職。”

“什改為班,步兵班定員15人,裝備15支步槍加1支短銃;輜重班定員15人,裝備15支步槍、1支短銃加若干頭騾馬或若干輛馬車。”

“隊改為排,1個步兵排下轄3個步兵班,正副排長加上號手傳令兵,每個步兵排或輜重排的定員50人,裝備50支步槍加8支短銃。”

“步炮排定員30人,裝備4門2.5寸虎蹲炮外加30支短銃。”

“炮兵排定員20人,裝備1門2.5寸山地炮或者1門4寸野戰炮、20支短銃外加若干頭騾馬又或者若干輛馬車。”

“哨改為連,1個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加1個步炮排,定員190人。”

“1個炮兵連下轄3個炮兵排,定員為70人,裝備3門山炮或者野炮。”

“總改為營,1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定員580人,1個炮兵營下轄3個炮兵連,定員為220人,裝備9門山炮或野炮。”

“營改為團,1個步兵團下轄3個步兵營,定員1750人,1個炮兵團下轄3個炮兵營,定員為670人,裝備27門山炮或野炮。”

“旅仍為旅,1個混成旅下轄2個步兵團、1個輜重團加1個炮兵團,定員為6000人,裝備有4520支步槍、2275支短銃、72門2.5寸虎蹲炮、27門2.5寸山地炮或者4寸野戰炮外加若干頭騾馬或者若干輛的馬車。”

“混成旅為最小獨立戰役單位。”

“按火炮種類分為山地混成旅及野戰混成旅。”

“鎮改為師,1個師下轄3個混成旅加醫療隊等師部直屬隊,定員約2萬人。”

“師以上設集團軍,1個集團軍下轄若干師,定員2萬到10萬不等,具體規模視戰役需求而定。”

“軍事主官不常設。”

“只有戰時才會官兵合一出征。”

“平時則兵歸于鎮,官歸于府。”

官兵分離這是原則,如果讓將領和士兵長時間呆在一起,將領就可以通過示恩籠絡或者恐嚇威逼等手段,使底層士兵與其形成牢固的人身依附關系,要是這樣,距離軍閥割據也就只剩下一步之遙,這點,歷史上已經有過無數血淋淋的教訓。

作為穿越者,崇禎自然不會重蹈覆轍,所以必須官兵分離。

至于說官兵分離有可能導致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確實有可能削弱軍隊戰斗力,但是對當下的大明來說,這個其實并非什么問題。

因為進入火器時代之后,戰場邏輯已經截然不同。

只要軍隊的紀律有保證,就算將不知兵兵不識將,戰斗力也不會差。

說到這一頓,崇禎又說道:“在沒有作戰任務之時,士兵需回到鎮臺等待征召,軍官則需回到內務府等待選用,有作戰任務之時,參謀科再根據實際需要從一鎮或者數鎮挑選足夠數量之士兵,再從內務府選用相應之軍官,合編成軍然后出征。”

“還有,軍官之選用也不可再像現在這般隨意,而是需要一定之規。”

“今后可以引入軍銜制度,軍銜可劃分為士官、尉官、校官、將官以及元帥。”

“除元帥不分級,其余四階軍銜皆劃分為上中下三級,由低至高依次為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將、中將及上將,共五階十三級。”

“規遇就是,南京國子生畢業即為下士,非士官不得任班長,非尉官不得任排長以及連長,非校官不得任營以及團長,非將官不得任旅長以及師長,非元帥不得任司令。”

“最后,可根據士子營諸統兵士子及第一期國子生在滅奴大戰中之軍功,逐一評定相應之軍銜級別,以備今后之選用,其中士子營之諸士子以校官為主,將官比例不超過一成,南京國子監之一期國子生則以士官為主,尉官比例最高不超過三成。”

江天一逐一記錄好,最后又問道:“臣有一事不明,請圣上示下。”

迎上崇禎征詢的眼神,江天一接著問道:“如果兵歸于鎮,官歸于府,則如何保證各鎮士兵之訓練?還有各鎮之武器裝備如何保養?”

相比刀矛弓等冷兵器,火器的保養更頻繁也更重要。

一般來說,刀矛弓箭等冷兵器十天半個月保養一次就足夠,但是火器卻要日日擦試,不可有一時懈怠。

所以江天一才特意提出這個問題。

不過此事難不住崇禎,他早就已經有了對應的安排。

“由內務府定期派出一批尉官,前往各鎮充任教官,負責各鎮訓練。”

“至于武器裝備保養,可在各鎮所屬寨堡分設武庫以儲存武器裝備,每日訓練之時,讓鎮兵做好武器裝備之保養。”

定期派遣低級軍官前往各鎮,負責鎮兵的訓練任務,就再不用擔心軍閥割據的風險,一來低級軍官沒那個號召力,二來就算極個別低級軍官擁有強大的號召力,也沒有時間讓他與士兵建立起人身依附關系。

軍制革新就此定下來。

江天一回到參謀科時,鄭森等幾個士子正與十幾個國子生熱烈討論。

“你們在討論什么呢,這么熱鬧?”江天一笑問道,“說來我也聽聽。”

“嗨,還能討論什么,不就是軍功的事唄。”鄭森道,“發動北伐之前,圣上可是明確說過,等北伐勝利滅掉建奴,就要正式建立一套新的軍功制,也不知道這套新的軍功制是個什么樣的軍功制?何時出來?”

戰后酬功,這是一早就說好了的。

酬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賞賜,這個早就已經下發,無論士子、國子生還是底層的將士,標準都是一樣的,一律賞賜55元。

除了賞賜,再就是軍功制又或者說爵位制。

許多士子既期待軍功制,但是又怕爵位制。

其中的原因也是很簡單,無論是士子營的統兵士子還是第一期國子生,都自認為是讀書人,所以不屑于與武將為伍,對封爵心存抵觸。

薛宗周道:“依我看來,多半是效彷秦漢建立軍功爵制。”

其余士子和國子生也是紛紛附和,都認同薛宗周的判斷。

然而江天一卻笑著說道:“說的是這個事情啊,這可巧了。”

鄭森一聽頓時來了精神,急問道:“軍功制度已經出來了?”

“出來了。”江天一笑道,“不過跟你們說的有些不太一樣。”

“那是什么樣的?文石兄你快說。”鄭森急道,“別賣關子了。”

江天一道:“圣上定的軍功制并非秦漢時代的二十級軍功爵制,而是分五階十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將、中將、上將及元帥,元帥之上還有陸海空大元帥,不過這是皇帝專屬。”

“士?尉?校?將帥?五階十三級?”鄭森等士子及國子生面面相覷。

圣上定的這一軍功制,確實有些出乎他們的預料,簡直是聞所未聞啊。

江天一卻又接著說道:“圣上定的其實并非軍功制,而是軍銜制,不過意思差不多,統兵士子以及國子生需要累積軍功才能夠實現軍銜的晉升,累積的軍功越多或者軍功越大,軍銜的提升幅度也就會越大。”

相關


上一章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