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第59章 三千家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章 三千家丁

第59章 三千家丁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06日  作者:寂寞劍客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寂寞劍客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正文卷

正文卷

沒有黃得功坐鎮還真不行。

既便有黃得功在,這次整軍也還是出現岔子,高杰舊部的好幾個鎮都發生了不同規模的嘩變,有幾個參將甚至公然想拉走隊伍去投建奴。

因為他們已經預見到,即將喪失手里的兵權。

崇禎的這次整軍,明顯是奔著武將們的兵權去的。

還有好幾個總兵的家丁煽動兵變失敗之后就趁亂跑了。

不過最后,在黃得功六萬大軍以及一千夷丁的震懾下,崇禎還是迅速平息事態,并且斬殺了六個把總及二十多個哨官。

花了兩天,整軍初步完成。

除了黃得功麾下的十鎮只是每鎮平均核減一千人外,其余十八鎮邊軍均以哨為單位打散建制,然后重新進行混編。

也就是說,哨以上軍官的崗位全部進行了調換,總兵麾下的副將、游擊、參將啥的都是從其他鎮調入的,副將、游擊以及參將麾下的把總也是其他營調入的,把總以下的哨官也是從其他總調入的,全都打亂混編。

只有作為基本作戰單位的哨以下沒進行混編。

相比之下,對二十八鎮的兵力進行平均調配反而不算什么事了。

不過這次整軍對底層士兵基本沒有什么影響,他們還是一樣愛戴崇禎,因為從士兵的角度,崇禎的確算得上是好皇帝。

因為崇禎不光給他們行餉,還給他們飽飯吃。

但是整軍對軍官以及高級將領的影響就很大。

尤其是高級將領,不光是身邊的家丁被剝奪,麾下的軍官也是其他各鎮調入的,這一來如果沒有皇帝的旨意,根本連一個兵都指揮不動。

重新再培養親信?鬼知道要培養到猴年馬月。

而且手里沒有糧餉發放權,就算你是總兵也沒人鳥你。

通過這次的整頓,崇禎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住了十八鎮。

因為他真正抓住了錢袋子。

不過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那就是戰斗力出現下降。

這一次整頓使得兵不識將,將不知兵,肯定會削弱戰斗力。

但是明軍的戰斗力已經弱到一定程度,所以崇禎也不怕再削弱幾分,而且只要餉銀以及后勤能夠跟上,戰斗力很快就能得到恢復。

至于黃得功的十鎮,崇禎暫時不打算動大手術。

因為這十鎮肩負著首戰的重任。

整頓完成,黃得功就帶著十鎮北上去了夏鎮。

剩下的胡茂禎、王遵坦等十八鎮也迅速行動起來。

十鎮駐守徐州,八鎮移駐邳州,作為黃淮防線的左右支撐。

然后這十八鎮邊軍就以徐州城、邳州城為圓心,也開始全力修銃臺。

崇禎自己帶著一千夷丁以及單獨編為一鎮的三千家丁也駐防在徐州,但是從始至終住在城外的軍營內。

崇禎其實也是個狠人。

無論前世,還是今生,都能吃得起苦。

隔了一天,運軍的第一批漕船終于也抵達徐州。

這批漕船不是從揚州出發,而是從山陽出發的,所以最快到達徐州。

隨同運軍抵達的,還有200多艘漕船及4萬石軍糧,有了這批軍糧,崇禎終于可以稍稍松口氣,終于不用唱空城計了。

因為徐州府庫里的存糧就快要見底了。

14萬大軍人吃馬嚼,可不是個小數目。

14萬人,每天得吃掉將近2000石糧食。

還有2萬多頭驢子、騾子、牛以及戰馬,每天得吃掉20萬斤干草,每匹戰馬每天還得額外吃掉5斤左右精料。

總之糧草的燃眉之急已經解除。

整個徐州防線的防御部署也基本安排好。

崇禎終于能空出時間為三千家丁選一個合適的總兵。

可是崇禎把身邊的勛貴和武將捋了一遍,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論忠誠,駙馬都尉鞏永固他們四個對大明都很忠誠,但是能力不行,這四個赴難勛貴就沒一個能打。

論能力,胡國柱是可以勝任的。

胡國柱雖然年輕但卻身經百戰,弓馬嫻熟還會統兵。

但是讓崇禎把三千家丁交給胡國柱他是絕對不敢的,至少短時間內,胡家父子是絕對不能夠重用的。

鬼知道他們會不會帶著兵逃跑?

至于兀把炭、猛可兔等十夷將,能力當然也是足夠。

但是兀把炭他們是蒙古人,而三千家丁卻都是漢人,而且都是身手高超、自視甚高的漢人,兀把炭他們很難駕馭得了。

剩下的就是許定國、丁啟光這樣的貨色。

這些人能力不足,忠誠也夠嗆,所以肯定是不行的。

崇禎找了一大圈,發現就只有兵部員外郎金鉉合適,金鉉知兵而且弓馬嫻熟,對于大明的忠誠也是不容置疑。

唯一就是,金鉉是文官。

大明的文官對武將是很鄙視的。

比如李如松都當到了提督,可在文官眼里仍是莽夫。

又如戚繼光都當到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可一樣還是被文官群體瞧不起,見了文官仍需謹小慎微,一個七品言官就能夠拿捏他。

所以崇禎不確定金鉉肯不肯當這個總兵。

再有就是,崇禎也擔心文官群體會反對。

因為在“崇禎”的記憶中就曾有過這樣的一次先例。

前河南巡按御史張任學就因為那些援剿總兵不愿意進兵討賊,一怒之下主動由文官轉為總兵,結果遭到了文官群體的激烈聲討。

所以崇禎準備搞一個暫攝總兵督察軍事。

唯一的問題就是需要先征得金鉉本人的同意。

結果金鉉的反應卻出乎崇禎的意料之外。

“臣愿意。”聽崇禎說完,金鉉就不假思索的說道,“只要大明需要,圣上需要,別說是讓臣暫攝總兵,便當個把總臣也是毫無怨言。”

“愛卿今天說的話朕都記下了。”崇禎欣然點頭道,又說道,“不過,這些家丁都是驕兵悍將,你可能需要多花點心思敲打。”

“臣謹記。”金鉉拱手一揖又說道。

“圣上如果沒別的吩咐,臣便去履職了。”

“去吧。”崇禎欣然說道,“別忘了替朕轉告那些驕兵悍將,給他們發的是雙餉,月餉為四兩,行餉依然雙倍,戰餉依然可以拿三倍!”

重賞才會有勇夫,精兵是用重金堆出來的。

有金鉉暫攝總兵,三千家丁的成軍指日可待。

有了這三千家丁再加一千夷丁,黃淮防線就又多一重保險。

因為既便是局部戰場出現危險,這四千精兵也能及時堵漏。

花了半個月時間,終于將徐州防線理出了一個頭緒,夏鎮、徐州還有邳州三處的重點防線也在緊鑼密鼓打造,現在是時候考慮一下山東的問題。

現在時間已經是五月廿六,再過四天就要進入到六月。

史書記載,多爾袞在六月間分別派遣吳惟華、王鰲永招撫山西以及山東,但是具體是哪天并沒有記載。

所以如果想要與建奴爭奪山東,就得動手了。

崇禎便又開始扒落眼前的人手,一起潰圍的幾個文官除了金鉉、王家彥,都已經留在了南京,四個勛貴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璉查案還行,讓他獨當一面當個山東總督,那肯定就是在害他。

挑來挑去,還是沒有一個堪用。

就在崇禎想著要不要發急遞讓南京調個人來的時候,高起潛興沖沖過來。

“鏘!”兩個夷丁上前一步攔住高起潛,并將明晃晃的彎刀架在他脖子上。

“萬歲爺。”高起潛急得跳腳道,“太子!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有消息了哇!定王還有永王也有消息了!”

“太子?”崇禎揮了揮手。

夷丁收刀退后,高起潛這才得以近前來。

高起潛喘息道:“萬歲爺,河南巡按御史陳潛夫遣飛騎急報,說是他在曹縣附近接到了太子殿下,這會正往徐州來。”

多爾袞去了一趟張家口,回來的路上再過昌平州,便帶著護軍順道過來天壽山看看。

還有洪承疇、寧完我以及范文程等三個漢臣隨行。

多爾袞雖然深恨皇太極搶走了他的皇位,恨到皇太極的妃子他都要奪過來,但是政治上卻全盤繼承了皇太極的理念,對漢人降臣尤其重視。

遙望著分布在天壽山麓的明十三陵,多爾袞忍不住朗聲吟道:“古今多少帝王事,都付后人笑談中,煌煌大明終究是氣數已盡。”

“是啊。”范文程道,“今后就是我大清的天下了。”

洪承疇稍稍猶豫了下還是說道:“攝政王,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你是想勸我取消剃發令是吧?”多爾袞哂然道,“剃發易服乃是祖制,太祖朝就定下的鐵打規矩,誰敢輕廢。”

洪承疇皺著眉頭道:“剃發易服的祖制自然要遵循……”

“那就繼續遵循吧。”洪承疇還沒說完就被多爾袞打斷。

洪承疇便只能郁悶的閉上嘴巴,但是內心卻又十分困惑。

心說多爾袞在其他事情上顯得十分的英明,為何在剃發易服上如此固執?給漢族官紳百姓剃個金錢鼠尾發式真有這么重要?

多爾袞狠甩一馬鞭,催馬揚長而去。

百余騎護軍也紛紛催動戰馬跟上去。

范文程來到洪承疇面前,小聲說道:“亨九兄,攝政王這么做自然有他的考量,你我就不必再勸了,靜觀其變就是。”

新書、、、、


上一章  |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目錄  |  下一章